欣賞孩子的執拗,父母這樣做,讓孩子在自我成長中收穫快樂與幸福

2020-09-03 土豆媽媽育兒

早上我要忙著上班,孩子要忙著上學。但今天是孩子學校冬季運動會的最後一天,有頒獎典禮。孩子想扎個半丸子頭去學校,自己弄了半天,怎麼也不滿意,最後不得不讓我幫忙。看著時間越來越緊,我忙過去給孩子扎了個我覺得很美的丸子頭,並且用小夾子給固定好,我自己覺得滿意極了。可孩子看了後,怎麼也不滿意。她不喜歡用小夾子固定,覺得丸子扎得不夠高,怎麼看怎麼不好看,要求我拆掉重梳。

眼看著沒有多少時間了,孩子卻糾結在她的頭髮上,我有點不願意了,告訴孩子這樣很漂亮。可孩子怎麼說也不行,一定要重梳。當時我的感覺很糟糕: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呢?都是丸子頭,還有這麼多要求?!我已背好包,準備出門了。孩子卻委屈得要哭了,不願出門,一定要重梳。帶著不怎麼愉快的心情,我只好儘快地給孩子換了一個丸子頭。完全按照孩子的要求來梳,這下孩子才滿意地笑了:這才是我要的感覺。這才匆匆忙忙地各奔東西。

如果最初我能認真聽取孩子的意見,是否就能節約更多的時間?彼此的情緒也會更愉快?答案是肯定的。但著急於時間的緊迫,不想聽取孩子的意願,最終浪費了更多的時間,也影響了心情,真的是得不償失。

很多時候,我們與孩子的意見相佐,各自覺得自己的意見才是最好的,往往忘了孩子的需求。尤其面對孩子的執拗,氣憤的情緒會在一剎那間湧上心頭:這孩子怎麼這麼固執,這麼不懂事,不知道時間已經不多了嗎?可孩子執拗的當時,只著眼於眼前的事,只有這件事滿意了,才能進行下一件事。

孩子的執拗,有時像陰晴不定的天氣,說變就變了。不給父母一點反應的時間,一定得按照他的想法去做、去執行。有時把父母氣的不行,有時又哭笑不得,有時又會……比如孩子突然要穿左右腳不一樣的襪子;比如突然不敢一個人睡覺;比如突然一定得戴著帽子;比如突然不穿有口袋的衣服……不管孩子突然執拗的是什麼,父母應該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執拗與選擇,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

就像孩子4歲時,在有一天天冷的時候,一定要穿上她的小裙子,怎麼也不肯穿厚實的衣服,否則一樣也不穿。那時也是覺得孩子太胡鬧了,天冷怎麼可以穿裙子呢,且還不穿棉襖,感冒了怎麼辦?可孩子就是不肯,幾代人輪番上陣都沒能勸說住。最後不得不妥協,給她穿上了裙子,再在外面加一件保暖的披肩,孩子這才滿意地笑了。還說電視裡就是這麼穿的,這才漂亮……

孩子的世界,有時單純得只有一件事,且是必須要如此做的事。大人也許會認為孩子不可理喻,或者無理取鬧。但孩子有孩子的堅持,父母這時需要做的,就是按照孩子的意願,再提出孩子滿意的意見,讓孩子有自主權,覺得被尊重。這樣孩子才覺得更快樂、幸福。

相關焦點

  • 《父母的覺醒》:如何養育孩子,與孩子一起收穫成長的幸福?
    在五年的育兒過程中,最讓我覺得痛苦的事情不是兩千個不能睡整夜覺的夜晚,不是兩個孩子同時生病時的絕望和無助,也不是自己生病後還要堅持給他們洗衣服做飯時的煎熬,而是由於自己的一時疏忽而導致他們的磕碰受傷,或是情緒失控,打罵了他們,之後的那份內疚和愧疚感,它能一直折磨著我,讓我產生自我懷疑,懷疑自己不適合做一個媽媽。
  •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讓我收穫了成長
    教育的真諦不是教育孩子,而是自我教育。為人父母,沒有止境。很多時候,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我們也變得成熟歷練,也同樣收穫了成長。帶孩子雖然很辛苦,背後的辛酸苦楚,只有經歷過才能明白,可以說是:痛並快樂著…但是有一點是無可否認的,那就是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也讓我收穫了成長。自從當了媽,我那憤怒的情緒總是時不時爆發。
  • 欣賞孩子的執拗
    哪怕孩子那一刻表面上妥協了,但是他的內心並沒有滿足,反而會抑制他的思想。碰到棘手的情況,如孩子不願意聽從,一定要按照他的想法來,我的做法一直是給予他一定的自由,但是也不忘灌輸規矩。他是那麼溫順乖巧、可是很多時候,他又是那麼執拗,執拗得可愛,執拗得像在不停地提醒你:我是個孩子,一個我做什麼你都不要問為什麼的孩子。
  • 面對「執拗」的孩子,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孩子一定是在自主性蓬勃發展的時候,受到了不斷的否定、不斷的打壓,才會形成今天,主動性差,猶豫不決不願意去做決定的個性;因為在孩子看來做了決定也沒用,爸爸媽媽很可能不會認可,他們會把「我」一切安排好,「我」不再需要去動腦筋解決問題。
  • 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你希望孩子是主動快樂?還是被動快樂?
    但更多的是父母的言傳身教給予孩子潛移默化地影響。如果我們的父母是持主動快樂幸福觀,那麼父母會保持終身學習的理念,保持清零的心態,時時審視自己的今天有沒有比昨天更有收穫和成長,並且因成長的收穫而感到快樂和幸福。父母的三觀對孩子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
  • 孩子任性?可能是到了「執拗敏感期」,教你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
    孩子的這些看起來任性的行為,其實是「執拗敏感期」到來的表現。現在中國寶寶的執拗敏感期已經提前到了2歲,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與他人意識逐漸分化。這一時期的孩子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配合家長,甚至跟家長作對。但是他們並不是真的與家長作對,這只是他們執拗敏感期的本能排斥,自我意識在作祟。
  • 挑剔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不管她做得多好,在父母眼裡好像總是不夠,總有值得數落的地方。喜歡挑剔孩子的父母,很難養出優秀而幸福的孩子。這些性格和心理上的弱點,會讓孩子在成長中出現各種問題,長大了也難以收穫一個幸福的人生。我那個總被父母挑剔的朋友,常年生活在焦慮中,不敢停下來,不敢不努力,即便已經做得很好了還是覺得不夠,覺得自己很差勁,內心掙扎而痛苦。
  • 挑剔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即便是面對已經確診抑鬱症的孩子,家長還是忍不住用嘲諷挖苦的語氣去揣測、否定孩子,不願意看見和承認孩子的優點、表現好的地方。那樣的語言和態度,如同一把把尖銳的刀,全部往孩子的心上扎。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普遍都有這麼一個共同的問題:總喜歡挑剔孩子身上的問題,卻對他的優點視而不見。這樣的父母,通常也很喜歡拿別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較,打擊貶低孩子。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如何培養自主能力,助孩子通往終極幸福?
    ——(美)雷蒙·克羅克一個人是否幸福取決於兩個因素,第一個是良好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模型來源於和父母良好的親子關係,前面介紹《父母平和孩子快樂》的第二篇文章詳細講述了父母該怎麼和孩子建立理想親子關係,打下幸福基礎,這裡就不再贅述了。《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怎麼改善親子關係,為孩子打下幸福基礎?
  • 3歲孩子總是固執愛哭鬧?「執拗敏感期」到了,家長可以這樣做
    當時已經是晚上十點了,鄰居覺得附近的便利店應該關門了,所以就沒有答應孩子的要求,沒想到孩子為此號啕大哭,迫於無奈鄰居只好開車去到遠一點的便利店給孩子買回了冰激凌。一、3歲孩子固執愛哭鬧?可能是「執拗敏感期」到了此前,賈靜雯帶著孩子上綜藝節目,在節目中,網友們對於她的女兒咘咘有了更多的了解。
  • 做優秀父母,從自我成長開始
    對漫長的人生而言,陪伴孩子成長是一件最有意義的事。而做優秀父母,必須從自我成長開始。我一直堅信: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是優化孩子靈的催化劑。  做優秀父母,從自我成長開始  文/許小美  我們都知道,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自己總是髒話連篇,還要求孩子尊重文明,那也不切實際。
  • 推薦 | 「親子日記」,讓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01賦予孩子生命成長的力量因為寫的內容會被孩子、老師甚至其他家長閱讀,所以父母們都會選擇寫孩子的一些閃光點、值得讚賞的事件,或者是一些溫暖的題材,這樣的正面描寫就是在不斷給孩子注入生命成長的力量。孩子在閱讀這些故事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自我生命的意義,不斷地強化自我認同,獲得滋養生命的源泉。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如何培養自主能力,助孩子通往終極幸福?
    ——(美)雷蒙·克羅克一個人是否幸福取決於兩個因素,第一個是良好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模型來源於和父母良好的親子關係,前面介紹《父母平和孩子快樂》的第二篇文章詳細講述了父母該怎麼和孩子建立理想親子關係,打下幸福基礎,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三步教你如何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我們什麼時候也變得讓人面目可憎,對自家孩子這麼不滿意呢?我們都知道,父母的情緒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不快樂的父母,養不出快樂的孩子。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作者蘿拉·馬卡姆博士是一位盛行的「父母和孩子並重」理論的主要倡導者。這本書與其他育兒書籍的最大不同在於,作者將矛頭對準父母,只有父母的自我成長,修煉自我,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 避開這些坑,及早這樣做,讓孩子輕鬆遠離「叛逆」
    由於語詞表達有限,對於物品的佔有欲又極強,而顯得「執拗」。比如認為這件玩具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別人是不能碰。「執拗」地以自我為中心,大人沒有必要強行爭奪,他正在建立自我意識和自信。我們要做的是尊重和包容他的情感,關注和滿足他的需要,適時引導他有時候「分享」也會很快樂。
  • 孩子一生最大的幸運,就是能夠遇到一對懂得自我成長的卓越父母
    一是要經常啟迪孩子,給他做好人生教育指引,父母要經常進行換位思考,提升境界,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讓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三是要正確處理孩子的挫折,積極鍛鍊孩子的意志,適當的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人在生活中不可能萬事順,總有一些不開心出現,這就需要父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挫折,經常同孩子談心,把孩子的「心裡話」說出來,把自己的委屈和遇到的難題匯報給父母,及時排除孩子的糾結。最後,父母和孩子要共同成長,在人生發展和家庭建設方面做到積極陽光,讓生活充滿快樂,家庭幸福常在。
  • 父母的自我成長是孩子的第一榜樣
    猛然意識到,趕緊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開始憂慮孩子十年後的高考,十五年後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後的事業…而這個憂慮本身,就會毀掉孩子的未來。家長之所以憂慮,是因為一直在間歇性地關注孩子,孩子有問題,就關注多一些,沒有明顯的問題,便關注得少。對孩子的教育,缺乏一個宏觀的掌控,對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得夠不夠,自己心裡也沒底。
  • 面對孩子的任性,父母究竟該怎樣做?
    家人之間達成共識,共創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有些父母知道孩子這一情況的原因,在處理的方式上可能就會寬容溫和一些,但是在其他家長家人看來,就覺得這樣會不會太寵愛孩子,造成了教養方式上的衝突。理解尊重孩子,儘量滿足他的合理的需求在寶寶開始喜歡跟父母說不的時候,其實就是他建立自我和自尊的開始。這時家長要注意,可能他的一些行為非常怪異,要求過於無理取鬧,但是不要斥責和打罵。我們不能期待孩子的行為能夠像大人一樣理性和自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要求,只是他的思維特點所決定的。
  • 讓孩子幫做家務,快樂多多,收穫多多
    自從家裡添了這兩個寶貝之後,雖然家裡,每天都比較的忙碌,但是看著孩子開心就好,我覺得生活就是在這樣的忙碌中摻雜著些許的快樂,有的時候一個人忙著做事情,總是感覺有點辛苦,有點累,正好孩子也慢慢長大了,我習慣讓孩子幫著我一起做家務。
  •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愛發脾氣?可能是他的「執拗敏感期」到了
    什麼是「執拗敏感期」蒙臺梭利通過研究發現:兒童在每一個特定時期都有一種特殊的感受能力,這種感受能力促使他對環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對有關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且很有耐心,而對其他事物則置若罔聞。這一現象被稱之為敏感期。一般來說,孩子在兩歲的時候,自我意識就會逐漸提升,慢慢會形成自己的主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