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要忙著上班,孩子要忙著上學。但今天是孩子學校冬季運動會的最後一天,有頒獎典禮。孩子想扎個半丸子頭去學校,自己弄了半天,怎麼也不滿意,最後不得不讓我幫忙。看著時間越來越緊,我忙過去給孩子扎了個我覺得很美的丸子頭,並且用小夾子給固定好,我自己覺得滿意極了。可孩子看了後,怎麼也不滿意。她不喜歡用小夾子固定,覺得丸子扎得不夠高,怎麼看怎麼不好看,要求我拆掉重梳。
眼看著沒有多少時間了,孩子卻糾結在她的頭髮上,我有點不願意了,告訴孩子這樣很漂亮。可孩子怎麼說也不行,一定要重梳。當時我的感覺很糟糕: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呢?都是丸子頭,還有這麼多要求?!我已背好包,準備出門了。孩子卻委屈得要哭了,不願出門,一定要重梳。帶著不怎麼愉快的心情,我只好儘快地給孩子換了一個丸子頭。完全按照孩子的要求來梳,這下孩子才滿意地笑了:這才是我要的感覺。這才匆匆忙忙地各奔東西。
如果最初我能認真聽取孩子的意見,是否就能節約更多的時間?彼此的情緒也會更愉快?答案是肯定的。但著急於時間的緊迫,不想聽取孩子的意願,最終浪費了更多的時間,也影響了心情,真的是得不償失。
很多時候,我們與孩子的意見相佐,各自覺得自己的意見才是最好的,往往忘了孩子的需求。尤其面對孩子的執拗,氣憤的情緒會在一剎那間湧上心頭:這孩子怎麼這麼固執,這麼不懂事,不知道時間已經不多了嗎?可孩子執拗的當時,只著眼於眼前的事,只有這件事滿意了,才能進行下一件事。
孩子的執拗,有時像陰晴不定的天氣,說變就變了。不給父母一點反應的時間,一定得按照他的想法去做、去執行。有時把父母氣的不行,有時又哭笑不得,有時又會……比如孩子突然要穿左右腳不一樣的襪子;比如突然不敢一個人睡覺;比如突然一定得戴著帽子;比如突然不穿有口袋的衣服……不管孩子突然執拗的是什麼,父母應該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執拗與選擇,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
就像孩子4歲時,在有一天天冷的時候,一定要穿上她的小裙子,怎麼也不肯穿厚實的衣服,否則一樣也不穿。那時也是覺得孩子太胡鬧了,天冷怎麼可以穿裙子呢,且還不穿棉襖,感冒了怎麼辦?可孩子就是不肯,幾代人輪番上陣都沒能勸說住。最後不得不妥協,給她穿上了裙子,再在外面加一件保暖的披肩,孩子這才滿意地笑了。還說電視裡就是這麼穿的,這才漂亮……
孩子的世界,有時單純得只有一件事,且是必須要如此做的事。大人也許會認為孩子不可理喻,或者無理取鬧。但孩子有孩子的堅持,父母這時需要做的,就是按照孩子的意願,再提出孩子滿意的意見,讓孩子有自主權,覺得被尊重。這樣孩子才覺得更快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