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是皇太子朱標的次子,為什麼朱元璋還要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2020-12-20 鮮花暢談歷史

朱元璋為什麼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有其立嫡立長的想法,不過最主要還是其個人喜惡。

很多人覺得朱元璋立朱允炆是為了「父死子繼,立嫡立長,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則,所以選了朱允炆為皇太孫,不選朱棣這個四子來當儲君,不過朱元璋選朱允炆來當儲君,按立嫡立長來說,有點勉強,也可以說是不合禮法。

朱允炆是皇太子朱標的次子,要說嫡長子,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是最純正的,是常氏所生,不過很可惜,朱雄英早夭,朱允炆就成了朱標的長子,朱允炆是呂氏所生,呂氏在常氏亡故後才扶正,這樣朱允炆也算是嫡長子的身份了,然而朱允炆生於1377年,而常氏死於1378年,就是說朱允炆出生的時候,他的生母呂氏還只是妾室的身份,這時候生的兒子只能算是庶子,也就是說朱允炆是庶子的身份。

而朱允炆三個弟弟則都是嫡子身份,三弟朱允熥是常氏所生,四弟朱允熞和五弟都是呂氏所生,四弟生於1385年,也就是呂氏被扶正之後生了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就具有嫡子的身份,從這裡來看,朱允炆以嫡長子的身份成為皇太孫有點勉強,如果按宗法制度來說,商朝的微子啟和紂王這兩人跟朱允炆和朱允熞的身份相似,微子啟是長兄,不過他的母親生他的時候還是妾的身份,生紂王的時候則是正妻身份,因此紂王才能成為商王的繼承人,而以嫡子來算,比朱允炆小一歲的朱允熥正宗多了,如果真以立嫡來說,朱允熥應該是排第一位。

不過朱標死後為什麼不選朱允熥,而是選擇朱允炆,按史書記載就是朱允炆自幼熟讀儒家經書,其性情與其父朱標同樣溫文爾雅,以寬仁著稱,朱元璋對於朱標的感情極深,歷史上皇太子位子坐得穩的應該沒什麼人能跟朱標相比了,朱元璋對朱標的感情,應該來說跟馬皇后有很大關係,朱元璋與馬皇后是共患難過來的,在朱元璋被郭子興猜忌關黑屋時,馬大腳怕丈夫餓肚子,偷偷烙了幾個燒餅給朱元璋送去,怕冷了不好吃,將剛弄好的燒餅藏在懷裡,胸口肉都被燙傷了,朱元璋看見後心疼的不得了。

朱元璋創業時很艱難,馬大腳跟在朱元璋身邊沒有一句怨言,還親手為將士們縫衣做鞋,讓將士們心懷感激,更加努力為朱元璋打江山,朱元璋登上帝位後,馬皇后依然保持簡樸作風,成為後宮典範,其為人寬容仁厚,多次勸導朱元璋不要濫殺,而且她極懂得勸導方法,因此深得朱元璋的尊敬,在馬皇后過世後,傷心的朱元璋從此不再立皇后,朱元璋和馬皇后以及朱標之間的感情,更象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農家親情,是最濃鬱的親情,沒有帝王家那種你防著我我防著你的血腥味。

可以說朱元璋因為對朱標的喜愛,在朱標死後立誰為繼承人這件事上,是偏向朱標後人的,為什麼不立朱允熥為繼承人,跟藍玉這個外戚有關係,如果立朱允熥為繼承人,到時候常、藍兩家強大的外戚必然會幹政,主少國疑這種事朱元璋是不可能忍的,所以朱元璋視朱允炆為嫡長孫,將他立為皇太孫,有其個人喜惡的原因,也有政治因素,而且朱允炆算嫡長孫雖然勉強,卻也能說的過去。

至於說朱元璋為什麼不立朱棣為皇儲,也要從兩個方面來說,其一是朱標死的時候,二子秦王朱樉和三子晉王朱棡還活著,如果想立朱棣就要從立賢來說事,立賢這種事很容易引起混亂,因為賢是沒有標準的,以後如果有心懷不軌的人說哪個皇室中的人是賢能,隨便推出來爭,那必然會引起內亂,自然不利於大明江山永固,其二是朱棣就藩外地多年,讓一個藩王入繼大統,也會開一個壞頭,極易造成天下動蕩,對於朱元璋來講,並不想後世出現亂局,讓朱明皇室出現你爭我奪的局面。

所以朱元璋還弄了個《皇明祖訓》,告誡後世子孫要遵守規章制度,其中寫到:「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勿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即斬奸臣,其三年朝覲,並如前式。」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有哪些人被立為皇太孫呢?他們的結局為何是這樣的
    皇太子我們都知道是帝國的儲君、王朝的法定繼承人,一般在皇帝去世後,皇太子享有優先繼承權,不過有時因為意外亦或是其他會出現皇帝依舊在而皇太子早亡的情況,這時皇帝為了維護封建法統,在太子去世後不選擇自己的其他兒子為繼承人而選擇太子的兒子也即自己的孫子為繼承人,這時儲君不稱為太子而稱為皇太孫,比如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在太子朱標去世後就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當然除了以上情況外
  • 太子、秦王、晉王都已去世,朱元璋為何不肯傳位給皇四子朱棣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年僅38歲的皇太子朱標病死,朱元璋陷入極度的悲哀和痛苦之中,朱標死後,在劉三吾等人的建議下,朱元璋立年僅16歲的嫡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到了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71歲的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繼位為帝。
  • 靖難之役,朱允炆的兄弟姐妹和子女,都是什麼樣的結局?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說說朱允炆是怎麼坐上皇位的,在後來又怎麼失去皇位的?朱允炆是明朝皇帝中,最為特殊的皇帝,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會選擇孫子朱允炆作為皇位繼承人,主要還是跟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太子朱標,太子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最為鍾愛的兒子,明太祖朱元璋為太子朱標構建了一個強大的輔佐班子,這輔佐太子朱標的班子中的大臣,都是當時的名臣,其中就包括劉伯溫,李善長,常遇春,徐達等人,可見明太祖朱元璋對於太子朱標的期望和愛護太子朱標也沒有辜負明太祖朱元璋對他的期待和愛護
  • 朱棣發現眼前的高僧就是朱允炆,但是卻因為一句話,朱棣手下留情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而且在自己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勤於政務,為明朝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卻因為沒有考慮好皇位繼承的問題,導致自己駕崩之後,自己的兒子和孫子為了皇位爭的你死我活。所以這也算是他人生上的一個汙點吧。
  • 朱允炆詰問朱元璋,諸王造反怎麼辦?朱元璋為何默然良久
    文|小河對岸朱元璋是歷代帝王之中能力最強的幾位皇帝之一,而朱允炆雖很仁弱也丟了江山,但其為人卻甚為聰慧。朱允炆在為皇太孫期間,就深深感受到諸藩王對自己的威脅。而朱元璋卻對自己的封藩政策頗為得意,據史載:..太祖(朱元璋)語太孫(朱允炆)曰:' 朕以御虜付諸王,可令邊塵不動,貽汝以安'。太孫曰:' 虜不靖,諸王御之;諸王不靖(不安分),孰御之?'太祖默然,良久曰:' 汝意如何?'
  • 朱元璋為什麼傳位給孫子,不給兒子,他早就想到會叛亂了
    更為奇怪的是這位新皇帝繼位後不久,就爆發了一場長達四年的戰爭,朱允炆在這場戰爭中神秘消失,連一張畫像也難以找到,關於他的下落成了一樁歷史懸案。明朝的第二個皇帝是恭閔惠皇帝朱允炆。他的父親是太子朱標,他是皇太子朱標的第二個兒子,他上面還有哥哥叫朱雄英,6歲的時候死了。朱允炆就是朱元璋的孫子。
  • 歷史上的今天——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惠帝朱允炆出生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號「建文」,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懿文太子朱標第二個兒子,但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故,朱標原配常氏死了以後,朱允炆的母親呂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視朱允炆嫡長孫。朱允炆從小聰明好學,極其孝順。十四歲時,朱標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晝夜不離開一步。
  • 朱棣把朱高熾立為太子,為何又急著立朱瞻基為皇太孫,用心良苦
    終究朱元璋早已在「在夢裡」把皇位發送給朱棣了,而給朱棣傳這類夢的「特使」,更是朱瞻基。另外也表明,朱瞻基是老天爺給朱棣送過來的,也是純天然應當根據朱棣傳送而稱帝的。因此,朱棣當然要立他為「皇太孫」了。換句話說,朱瞻基的出世,就說明了朱棣應當稱帝,另外也說明,皇位最後應當傳入朱瞻基的手上。既然這樣,朱棣自然就應當十分重視朱瞻基,對朱瞻基尤其優惠待遇了。
  • 朱元璋為何沒有傳位給兒子朱棣,而立朱標的兒子為太子的真實原因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在元末期間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打下了大明江山,建立了明朝朱氏政權。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朱元璋是一個媲美秦始皇、漢武帝的千古一帝。而皇位繼承歷來是中國封建王朝的頭等大事,其關乎百姓關乎人臣關乎國運,但人的欲望是無窮的,為爭奪皇位繼承權手足相殘是常有之事,秦朝胡亥奪位殺兄、北魏拓跋嗣殺其兄拓跋紹、唐朝的玄武門之變等等,為穩定皇族內部,讓皇權平穩交接過渡,各代帝王也是費盡心機,如立嫡長子為帝,所以最初朱元璋是立自己的大兒子朱標為太子的。
  • 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朱棣的真相
    朱元璋有26個兒子,但是成器的不多。他越到晚年越發愁——這麼大的江山,我死之後,交給誰來坐?  長子朱標  當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朱標傳說為馬皇后親生。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給馬皇后吃了顆「定心丸」,冊立13歲的朱標為皇太子,即未來的國家領導人,也算是對得起這位相濡以沫的奇女子。
  • 大明皇室輩分的二十字世系:強迫症晚期患者明太祖朱元璋的傑作
    比如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標次子。第四任皇帝朱高熾,是成祖朱棣嫡長子。他們在位的時間雖然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二人都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孫子。在所有的孫輩中朱允炆倫序第三,朱高熾倫序第四。排在兩人上面的分別是太祖嫡長孫、太子朱標嫡長子朱雄英和晉王朱棡嫡長子朱濟熺。在這裡大家可以發現同為太祖之孫,朱棣的兒子是「高」字輩,晉王的兒子是「濟」字輩。
  • 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爛的?
    建文帝所處的年代並不是什麼王朝末期,當時明朝開國才三十多年,正是蒸蒸日上的時候,明太祖朱元璋為他留下了豐厚的家底,把所有能夠威脅皇權的勢力幾乎殺戮殆盡。可這麼一手牌的最後為什麼還是輸了呢?傳統的說法是這樣的:建文帝這個人就是太過於仁慈,他對前線的將領說:不要讓我有殺害叔叔的名聲喲。這才導致明成祖朱棣屢屢死裡逃生。
  • 朱元璋大肆誅殺開國功臣的動機是什麼?並非完全是為了鳥盡弓藏
    朱元璋執政時期牽連最廣泛的案件莫過於洪武四大案,即「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明朝的開國功臣被殺掉的十有八九都是因為牽扯進了這些案件,朱元璋引爆這四大案的動機其實各有不同,本文就借朱元璋發動這幾起大案的動機來聊聊為什麼要殺開國功臣?
  • 朱棣篡逆大明江山,踩著親人登上皇位,朱允炆:我爹若在,你敢嗎
    「到此山者,不患無嗣」短短八個字,將朱元璋當時的喜悅體現的淋漓盡致,也預示了朱元璋在未來對朱標的喜愛之深,遠非其他皇子可比。除了運氣好,朱標的先天優勢也極為強大,他乃是朱元璋的結髮妻子馬皇后所生,是名副其實的嫡子、長子,這樣的尊貴的身份,在講究立嫡立長的古代封建社會,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樣的先天優勢,已經讓朱標成為朱元璋繼承人之事成功了一半了。
  • 《大明風華》裡,為何兩個皇帝都稱朱允炆是建文?這真的合規嗎
    朱允炆作為明朝的第二個皇帝,他在位期間比較短,是由朱元璋親自任命的繼承人,作為一個皇太孫,他的性格和朱元璋的差別太大,比較優柔寡斷,沒有皇帝的威嚴,是一個典型的文人形象。在討伐朱棣時,他竟然下令別傷害他叔叔,這個政令多次讓朱棣逃走,而他的百萬大軍也為此失敗。
  • 朱允炆到底有多弱智?優柔寡斷,送免死金牌,難怪被朱棣奪了皇位
    【上期】講到了這齣大戲當中,男主角朱棣、男配角是被他篡位的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還有一個幕後的編劇和導演就是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的幾個決策都挖了坑,為這齣謀逆大戲打下了伏筆。朱允炆(劇照)內因上來說,他的父親太子朱標給他了仁愛之心。「仁愛」是朱標非常鮮明的一個標籤,同時也是朱元璋非常喜歡朱標的一點。
  • 朱元璋臨終前連喊三聲朱棣來否,為何朱棣就在南京城外不進城呢?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因病去世,年已七十的朱元璋非常傷心。朱元璋看到朱允炆十分孝順,於是沒多久就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很多人對朱元璋隔過兒子傳孫子的做法十分疑惑,這是因為不了解古代的繼承制度。在異族沒有入侵之前,華夏文明的繼承制度一直都是嫡長子、嫡長孫繼承制度。
  • 模仿「靖難之役」,朱高煦處心積慮發動叛亂,緣何沒成朱棣之二?
    1399年,身為叔父的燕王朱棣,發動了奪取侄兒建文帝朱允炆帝位的「靖難之役」。而僅僅時隔27年後的1426年,叔父奪侄兒皇位的歷史事件再次在大明歷史上重演!而這一次,奪位的主角則輪到了就連朱棣都認為很「類己」的次子朱高煦,他欲效仿父親朱棣當年做法,發動了奪取侄兒明宣宗朱瞻基帝位的叛亂。
  • 古代世家大族中,如果長子先去世,那長孫和次子誰的權力更大?
    若是遇到長子去世的情況,長孫和次子誰的權利更大呢?別急,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何為「嫡長子繼承制」。所謂「嫡長子繼承制」,其實是「宗法制度」裡最為基本的一項原則,簡單解釋,就是王位、財產都必須由嫡長子(正妻所生長子)繼承,嫡長子擁有最高繼承權。而其他諸子,只能獲得一小部分的財富,故而嫡長子在整個家族中,有著極高的地位。
  • 朱棣為何能輕鬆解決朱允炆,除了個人實力外,是否和朱元璋有關係
    導語:朱棣為何能輕鬆解決朱允炆,除了個人實力外,是否和朱元璋也有關係,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文/有文化的阿呆 圖/網絡說到朱棣,大家都不會陌生,尤其是一些對歷史比較熟悉的人更是聽過這個名字,而他在當上皇帝之後,也的確為明朝做出了很多貢獻,帶領明朝走向了一個比較發達,比較強盛的時代。不過大家不知道的可能是他的皇位並不是通過繼承得來的,而是通過自己搶來的,那麼他搶到的是誰的皇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