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者丨胡平:辦學活力的機制釋放與管理激蕩

2021-02-19 四川教育雜誌

2014年,成都市武侯區在學位十分緊缺的晉陽社區建成一所佔地70畝、設計規模48個班的初中學校,社區群眾如久旱逢甘霖。然而,遲遲沒有得到教育局發布的招生消息。

原來,人事部門的編制管理「卡」住了中心城區學校規模發展的「脖子」。因此,這所學校一切人事都沒法確定。

直到8月初,矛盾依然無法解決,甚至連校長是誰都沒有確定。

最後雖然如期開學了,但臨近開學才應急招聘了22名教職工,招生283人。

可就是這所學校,如今已有教職工146名,三個年級在讀生接近2000人。學校、教師獲得各級榮譽約300項,學生參加區級以上體育、藝術、科創等各類比賽1000餘人次。

就是這所學校,今天仍然沒有教師編制,卻獲得了社會各界高度讚揚。由該校始發的辦學機制改革探索,創生了「兩自一包」這個富於時代教育改革特質的現代漢語詞彙。

從開辦之初的負責人,到後來經歷武侯區面向全國公選最終勝出擔任該校校長,胡平因強勁激發學校辦學活力而贏得了學校師生、家長和社會的肯定,成為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優秀校長、首批四川省中小學名校長。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

今天,人們談論「兩自一包」,必然聯繫著當今國家、社會及教育業界都普遍關注的話題——辦學活力。可以說,是胡平充分用活「兩自一包」學校管理機制改革,達成了對學校辦學活力的釋放,而由此內生的學校共同治理則進一步實現了學校辦學活力的激蕩,將一所新辦學校引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2014年8月8日,武侯高級中學副校長胡平接到通知,要他下午1點30分到武侯區教育局開會。

到了會場,胡平發現,除教育局領導外,只有自己一個人參加。「說是開會,其實就是一次安排工作的組織談話。」胡平記憶猶新。 

教育局領導首先從政府編制政策、經濟社會發展背景下學位劇增兩個方面,分析了當下中心城市教育面臨的困局。特別指出,現有公辦中小學校普遍存在自主權很小、缺乏辦學活力、教育質量不高等現實問題,武侯區委、區政府將新辦學校以「經費包幹」名義進行綜合改革試點。

「現在,你是學校負責人。我們沒有任何任命,因為這是第一所辦學機制改革試點學校。試點成功了,我們會重新面向全國海選校長,那時如果還是你,我們會正式任命。」領導的話很明確。

最後,領導給胡平下達了幾個關鍵詞式的任務:確保9月順利開學、有序開展工作、穩步推進辦學機制改革、不斷沉澱改革經驗。

深感壓力的胡平一出教育局大門,就直奔新學校(當時尚無校名)而去。

校園內滿是建築垃圾,部分區域還搭著腳手架,建築工人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教學樓與操場之間。教室裡滿是雜物,沒有講臺,沒有桌椅。

更關鍵的是,距開學僅20天,還沒教師啊!一向沉穩的胡平,只得見招拆招。

隨後,設備有了,22名教師湊足,校名「四川大學附屬中學西區學校」(以下簡稱「川大附中西區學校」)也有了。8月22日新生報名,微機排序搖號的453名卻只報了283名,而且多是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整整流失170名學生!

胡平在內心鑄立了堅定信念:一定要辦一所讓社會滿意、領導放心、家長信任的學校!

9月1日,川大附中西區學校沐浴金色的陽光,迎來了開學的日子。胡平站在整潔的校園裡,迎著孩子們一張張稚嫩的臉龐,欣慰地笑了——「確保9月順利開學」這份答卷已經完成。

「萬裡長徵」,這才邁出了第一步。

武侯區要求川大附中西區學校的改革試點聚焦在「學校管理機制」和「激發辦學活力」兩個方面,將破解困局的策略定位在「給學校賦權」上——給予學校充分的人權、事權和財權。

區委、區政府領導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深入川大附中西區學校調研改革實踐。教育局一方面深入研究國家教育改革文件,探尋教育機制改革的政策空間;另一方面派出督導室主任唐開平長期跟進,進行理論指導和實踐督導。

胡平先後帶隊到北京十一學校、山東青島經開區初級中學等實地學習、調研。

給自己定位「凡事商量著來」的胡平,要求教師在學習後進行一個基於本校實際的學習後內化分享。結合教育局對「經費包幹」學校的頂層設計,發現教師好的做法,就及時召開現場會,總結推廣,引入評價,計入績效。

一時間,許多教師伸開了探索的「觸角」。胡平會花很多時間來處理教師提交的各種改革議案。

就這樣,政府賦權下的學校管理機制探索,激蕩著川大附中西區學校的內在發展活力。

改革試點的關鍵,在於如何高質、有效、安全使用好「權」。

胡平明白,從對「權力」要素分析,高質量地用權在於權力主體的多元化;從對「權力」關係分析,有效地用權是將責、權、利統一於「職」;從對「權力」運行分析,安全地用權是分權與制衡統一、讓利與加責貫通。

如何將這些思考運用於學校管理並探索一種新的管理機制呢?

胡平想起了開學不久的一件事。

在討論學校文化建設時,胡平說,校歌的創作是不是可以不請專家,而是教師自己「操刀」?

沒想到,當即就有一位音樂教師站起來,表示願意試試。

胡平承諾:假如能夠如期拿出校歌,學校願意獎勵2000元。

音樂老師說,創作校歌需要詞曲,自己一個人肯定不行,必須組建一個團隊,既要有語文老師,也要有音樂老師。創作成功了,按照大家的付出情況分配獎金。從組織、創作到分配,希望能夠由她做主。

 「要的就是你做主!」胡平當即口頭任命她為校歌項目負責人。

不久,校歌如期高質完成,胡平也兌現了獎勵。

胡平覺得,這種項目負責制其實就是權力主體的下放,最終獲得的是項目的自主性落實。

學校管理團隊多輪討論,教師大會群策群力,督導室主任相機指導,教育局領導現場辦公……川大附中西區學校迅即展開了學校管理機制創新建設,先後推出一系列新舉措。

學校建立「教師服務中心」「學生發展中心」「課程中心」「學部」等中層部門,實行大部制管理。三大「中心」作為業務指導部門,為師生提供指導與服務,實現了由事務性管理向學術性管理轉變、指揮式管理向服務式管理轉變。學部作為學校獨立的事業部,由副校長直接分管。副校長對學部工作全面負責,同時對學部擁有相應的人事權、管理權及部分財權。

成立學校黨組織領導下的校務委員會、教代會、校長辦公會、學術委員會、家委會,共同組成學校權力機構,分別決策相應事項,實現權力主體多元化。

黨組織把握學校發展方向,推動學校健康發展;教代會負責學校章程、制度建設和重大政策的確立;校長辦公會具有行政權;學術委員會負責教師職稱初評以及各種評優推先等;家委會負責溝通學生教育、學校管理的相關事項;校務委員會側重於重大事項的諮詢、指導和服務,協調學校外部關係。

以學校「教師自聘」為例,每一年的招聘工作都由教師服務中心、課程中心、學術委員會等幾個部門和骨幹教師共同參與完成。校長辦公會審核並通過招聘方案;教師服務中心負責簡歷篩選和資格審查;課程中心負責筆試相關工作;學術委員與若干骨幹教師共同參與完成面試工作;教師招聘進來後,崗位聘任權又在各學部(年級)。

學校日常管理以「日清雙軌」為主機制,使日常管理過程全員化。學生通過班集體、學生會、校團委等組織,實現學生日常事務自主管理,以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管理成效;教師實施「今日我當家」值日制度,全校非班主任教師分成10個組,每組10人左右,在值周行政帶領下,每組值日一天。學校所有的大小事務均由值日組負責管理、協調。

胡平說,「日清雙軌制」激發了教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責任感和使命感,實現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生生都是班幹部,師師都是管理者」。

學校事務按照項目打包,公開徵集執行團隊,學校保障項目經費,構建了一個開放、競爭、高效、自主的「學校現場」,每個人都能夠找到一個「最少障礙、最低幹擾、最小浪費,實現自己精彩」的環境,從而調動每一位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這些創新機制,形成了「兩自一包」學校管理機制改革的主要內涵。

改革的目的是促成學校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必須充分激發教師專業活力,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活力。

學習活力的首要構件是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如何真正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呢?

川大附中西區學校提出了「保基礎、有特色、高質量、最適合」的課程育人模式。

適宜是構成主動的前提條件。川大附中西區學校進行學生全員參與的分層教學評估。教師在班級授課制內,將分層教學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培優增進」成為學生學習管理的主要項目內容。

適合是構成主動的有效構件。在確保國家課程實施基礎上,將校本課程分為兩類:基礎課程和分類課程,以基礎課程保底,以分類課程供學生自選。分類課程基於學生興趣、適合個體發展,在每周規定時間內實行走班制。迄今,學校共開設各類課程83門。

川大附中西區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實施項目管理制,教師必須進行深入的學情調研,確保自己開設的課程受歡迎、能育人、高質量。

最初,肖光玲老師開設了「思想政治與社會生活」校本課程,由於對學情理解不夠,選課者寥寥。

肖光玲迅即作出反應:一方面,加強統編教材教學的生動性;另一方面,結合自身美術功底,重新開設「傳統工藝與文化自信」校本課程。新開設的課程立即吸引了很多學生選修,肖光玲由此獲得了成就感。隨後,學校安排她擔任學科組長和科研工作室負責人。

「一方面,作為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自己不能掉隊;另一方面,為了讓年輕教師信服,首先自己要把事情做好,要有過硬的專業能力。」正是在這樣的壓力下,肖光玲不斷改變自己,踏實做事、認真做事。

肖光玲說,到川大附中西區學校工作,是她教書生涯裡最繁忙卻也最充實、最有尊嚴感的一段生活。

教師迸發激情,自然引發學生表現出對學校的熱愛和對學習的熱情。

2019年,武侯區教育局督導室對該校學生發展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學生最大的感受是「學習成績進步很快」;在問及「你在本校的最大收穫」時,學生回答「喜歡上了學校分類課,培養了特長,參加比賽獲了獎,增進了自信」……

短短六年,川大附中西區學校在胡平帶領下,充分利用好辦學自主權,創新教育教學管理方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撰文丨餘小剛

編輯丨彭之梅

校對丨陳志敏

圖片丨川大附中西區學校

來源丨《四川教育》2020年第11期

相關焦點

  • 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這樣做 | 2020教育金秋發布會 ④
    辦學活力不足是制約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亟待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釋放與增強每一所學校的辦學活力。2激發辦學活力應該遵循什麼基本原則?加強黨對中小學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國情教情,遵循教育規律,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基層反映的對學校「管得太多、激勵不夠、保障不夠、管理機制不健全」等突出問題,深化相關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中小學辦學活力的實際困難。
  •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就《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
    辦學活力不足是制約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亟待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釋放與增強每一所學校的辦學活力。二、請問激發學校辦學活力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什麼?加強黨對中小學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國情教情,遵循教育規律,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基層反映的對學校「管得太多、激勵不夠、保障不夠、管理機制不健全」等突出問題,深化相關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中小學辦學活力的實際困難。三是堅持制度創新。
  • 效能評估:釋放學校辦學活力
    通過教育股份制等具有時代特點的制度創新,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的現象得到了明顯改善,多元化辦學體制基本形成。但是,隨著辦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關於政府和學校的關係、學校內部管理效率、教育教學質量等新的問題逐漸成為困擾椒江教育的新問題。  在調整了研究策略以後,椒江區教育體制創新逐步轉移至「調整政校關係、完善學校內部管理、引導學校持續地提高學校效能」等方面。
  • 廠長經理向政府要權轟動全國——訪福建省原省長胡平
    從福建省省長到商業部部長,從國務院特區辦主任到全國政協常委,胡平一直站在改革開放的風口浪尖,他既是親歷者,也是觀察者。在胡平北京的寓所裡,這位年近八旬思維依舊敏捷的老人和我們一起順著時間的河流逆行而上,為我們講述改革歲月中那些難忘的人,難忘的事。
  • 抓創新 抓優化 創新機制 激活教育活力
    束縛教育發展腿腳的東西就要改,能激發教育活力的東西就要立!在不斷的探索中,通過創新機制體制,盤活師資資源,曲江教育迸發出鮮活的活力!  擇良選優 造就高素質教師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要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
  • 【學術反思】砍掉繁文縟節 釋放學術活力
    學術反思:砍掉繁文縟節 釋放學術活力從科研角度改革項目管理機制「要加快改革科研項目管理機制,砍掉繁文縟節,讓科技人員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上。」李克強總理1月8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的這一要求,契合科研項目管理新形勢,引起學術界強烈反響。
  • 《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三十條》解讀之四丨​涵養人才生態 激蕩...
    《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三十條》解讀之四丨​涵養人才生態 激蕩創新「活水」 2020-12-15 1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
    認真總結成功經驗,加強頂層設計,著眼於長遠的制度建設,鼓勵各地各校繼續深入探索、勇於創新、不斷完善,持續釋放和激發中小學的生機與活力。——堅持放管結合。明晰政府、學校權責邊界,處理好政府辦學主體責任和學校辦學主體地位之間的關係,既注重打破部門壁壘、做到應放盡放,又注重規範學校辦學行為、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堅持有序推進。
  • 以教育評價釋放學校發展活力
    對包括幼兒園、義務教育學校和普通高中學校在內的基礎教育學校而言,《總體方案》的貫徹落實,將進一步放權賦能,釋放學校辦學與發展活力。 堅持以立德樹人成效為核心的學校發展綜合評價 學校評價是學校辦學過程與水平的綜合評價。
  • 改革攻堅進行時 |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深化改革破除制約發展「短板」以體制機制創新激發辦學活力
    找準發展定位加強科教融合頂層設計兩個規模體量相當,而性質職能又差異巨大的科教機構間的融合,國內外鮮有案例可循,面對這一全新的命題和挑戰,學校(科學院)聚焦體制機制,通過改革創新激發活力、增強動力、釋放潛力,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走出了一條科教融合的成功之路。
  • 範國睿:以教育評價釋放學校發展活力
    對包括幼兒園、義務教育學校和普通高中學校在內的基礎教育學校而言,《總體方案》的貫徹落實,將進一步放權賦能,釋放學校辦學與發展活力。 在學校評價過程中,需要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健全學校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從建立健全黨對中小學校全面領導的組織體系與制度體系、健全學校內部質量保障制度入手,將落實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加強和改進學校黨的建設以及黨建帶團建隊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依法治校辦學、維護安全穩定作為評價學校的重要內容,將黨的領導與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教育管理
  • 江海會見北大青鳥集團副總裁胡平一行
    江海會見北大青鳥集團副總裁胡平一行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18-01-16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專訪│胡平《森林紀》:森林的命運也是民族的命運
    當時班上創作氛圍濃鬱,諸多國內知名作家、評論家、學者均誕生於此,其中也包括胡平:他的創作經歷起始於1980年代,恰逢中國報告文學的黃金時代,截至目前,他已出版報告文學、歷史與文化批評類作品600餘萬字。三四十年間,他一直從事歷史題材的寫作,反思中國近現代歷史與人物,最近十年開始關注物質文化,《森林紀》是他最新的作品。
  • 《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三十條》解讀之四丨涵養人才生態 激蕩創新...
    涵養人才生態激蕩創新「活水」——《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30條》解讀之四今年,「30條」從單純獎勵到優化人才發展生態,多管齊下營造有利於各類人才才能充分發揮、創新力量充分釋放的幹事創業環境。拋出「橄欖枝」,引來金鳳凰。
  • 沂南縣四項策略激發教師隊伍釋放活力
    沂南縣四項策略激發教師隊伍釋放活力發布日期:2020年12月07日 瀏覽次數:5沂南縣普通中小學在校學生共計10.9萬人,縣編制部門核定全縣中小學編制為7051名,全縣中小學在編教師數量總體上看應該滿足需求,但由於受在校學生數量變化波動大
  • 激發中小學校辦學活力的四個關鍵
    現象:中小學辦學活力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學校的育人水平,但由於中小學承擔著保證學生安全、提高教學成績等壓力和責任,有的學校怕出事,放不開,管理過死,這就導致出現了一些墨守成規、平庸無為的學校。因此,激發中小學校辦學活力,推進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 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時丨從瘦身到健身 平潭機構改革釋放發展活力
    自去年開展機構改革以來,平潭緊緊圍繞「一島兩窗三區」戰略定位,重整內設機構、優化崗位設置、剝離行政職能、盤活編制資源……著力推進各項體制機制改革,機構實現從「瘦身」到「健身」
  • 【關鍵詞:教育改革】改革碰硬,教育活力更強勁
    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推進、重點突破  5年前,教育規劃綱要頒布,425項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啟動,試點項目針對制約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培養模式、辦學體制、管理體制和保障機制改革為重點,實行專項改革、重點領域綜合改革和省級政府教育統籌綜合改革,從國家、地方和學校三個層面系統推進教育體制改革。
  • 教育部解讀中小學辦學新政策 構建完善教師激勵體系
    辦學活力不足是制約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亟待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釋放與增強每一所學校的辦學活力。日前,教育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落實中央部署要求、完善教育治理體系、提高基礎教育質量。9月24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就《若干意見》進行解讀。
  • 促進均衡發展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巨野縣實驗小學規範辦學紀實
    巨野縣實驗小學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多措並舉科學謀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建立科學長效的規範辦學機制,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抓黨建,促教育,進一步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通過調整辦學規模、解決大班額問題(每班55人以下)、標準化建設等項目和工程,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城鄉之間、校際之間資源配置差距逐步縮小,進一步盤活教師教育資源,師資配備逐步趨於平衡,有效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激發活力,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聚焦教師隊伍建設,高標準、嚴要求,著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補齊發展短板,構建完善教育體系,提高整教育體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