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一個縣令做了城隍,四個兒子做官,他到底幹了什麼事?

2020-12-24 網易新聞

許清是道光年間的孝廉,博學多才,工於詩詞繪畫,性情豪爽,經常喜歡幫助別人。特別對有才華的人非常欽佩,經常不斷指教鼓勵。

那年,他出任甘肅環邑,後來調往敦煌,升任安西縣令。那個地方地處邊遠,民風淳樸,當地人都很勤勞善良。

許清在任期間,清正廉潔,處處為百姓著想,遇到的案子立即辦理,從不拖延。經常教導年輕才俊勤奮好學,力求上進。

當地山野有很多桑樹,他特意從江南請來蠶婦,教授養蠶織絲的手藝,使百姓有了生活的依靠。

許清在任多年,政績顯赫,在當地非常受人尊敬,人們對他贊口不絕。許清五十歲時,突然得了重病,在安西病逝。

在敦煌城隍廟有一個道士,一直胡作非為,坑蒙拐騙。許清在任時,下令把道士趕出了城隍廟。

這個道士聽說許清去世了,就又悄悄地回來,做了廟裡的主持,所作所為和原來一樣,周圍人都避而遠之。

有一天,道士早上起來,匆匆忙忙地收拾行李,神色慌張地打算逃走。

人們都感到奇怪,就問道士,道士說:」昨天晚上半夜裡,睡夢中聽見大殿上升堂的聲音。我出去一看,原來是新任的城隍爺到任了,非常威嚴莊重。

我正在觀望,突然聽見大堂上傳令,叫速拿道士進來。我就被兩個差役抓了進去,跪在了大堂下。

我偷偷地抬頭一看,原來是前任的許縣令,他厲聲呵斥道:你被我驅趕出境,現在看我去了,又偷偷地回來了。你以後必須安心本分,不得胡作妄為。今天本來就應該勾了你的性命,我剛到任,對你從輕處罰。

立即命令手下打了二十大板,勒令即日離開城隍廟,否則就要我性命。隨即被兩個差役拉了出來,摔在臺階下就醒來了。到現在兩腿還在疼痛,今後不敢在這裡住了。」

道士說完,就抱著行李踉踉蹌蹌地跑了。

那時,當地人還不知道許縣令已經去世了。後來打聽到,道士看見許清做城隍上任的那天,正是許清在安西安葬之日。

許清轉生為神,當地人非常欽佩,廣泛傳頌。

後來,許清的長子彥直在粵東做了縣令,次子緣仲在泰州做官,政績卓著。三子潤泉五子冶金先後中舉,後來做了部曹。

足見先生的家教和風範不同一般,為後世所稱頌,樹立為官之楷模。

先生做縣令八年,能夠克己奉公,勤儉節約,身邊沒有一個伺姬。每年臘月都將俸祿寄給家屬和親族,經常周濟窮苦百姓,維持了數十個家庭的生計。

時常教導族人子孫踏實做人,積極進取,清白自持。甘州涼州的人一直都津津樂道,廣為流傳。死後為神,子孫昌盛,是應該得到的回報。

(問|珺瑋 圖|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姑娘蒙羞而死,縣令卻想「和稀泥」了事,一個夢點醒他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606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講民間小故事之前,小編先跟大家講一講何為「和稀泥泥」。「和稀泥」的人混淆是非,不秉公辦事,所做之事讓人是瞠目結舌啊!弄懂了「和稀泥」的引申意思,這則民間故事也就開講了:廣成縣令曹成,為官數十年,向來秉公辦事,從不「和稀泥」敷衍了事,鄉民們對他是愛戴有加。卻有一日,當朝宰相小舅子潘友在鎮子外踏青時,偶遇一位貌美如花的姑娘。
  • 民間故事:婦人回娘家,路上被搶走首飾,縣令用一件布衫破了此案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030期,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還請動動您的小手給個關注,謝謝!文/小松北宋末年,江南的某個鎮子上住著一個劉員外。劉員外有一個兒子,名叫劉城。劉城在鎮子上開了一家店鋪,主賣珠寶首飾。
  • 民間故事:縣令斬欽差
    你買了個官!你捐了個官!」葉富很得意:「和縣太爺同朝為臣,幸甚!」縣令:「我真想一頭撞死!看看花錢買的候補官電對我指手畫腳!」安德海立起,他從靴頁子裡掏出幾張紙選出了一張:「葉富接旨!」葉富跪下。「實授葉富正四品道員,擇日赴京面聖領命。欽此!」葉富:「領旨謝恩!」縣令大怒,衝至公案前一拍驚堂木:「大膽太監!
  • 民間故事:秀才痛恨不公平,罵城隍罵土地舌辯群仙,從而改變命運
    輪到他時,已經貧困不堪了。彭後石想走科舉之路,重新光耀門庭,無奈累次中不了舉人。但是,他是個倔強的人,一條道走到黑,發誓不考中進士,決不罷休。 這一天,彭後石到一個富戶朋友家裡做客,酒席上有個道士,人稱甄道長,擅長看相。大家為了助興,紛紛讓甄道長給相一下,都是衣食豐足的命相,皆大歡喜。
  • 民間故事:陰間的城隍神也回家探親
    歡迎大家來到沐雨離音,本文為《民間故事》第293期,陰間的城隍神也回家探親,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吧!民間故事是一個有趣的領域,古人常常在閒暇之時與家人朋友聊一些身邊發生的小故事,也有人喜歡去小酒館聽說書先生講一些有趣的故事,大家坐在一起聊得很開心。
  • 民間故事:假縣令替鬼申冤
    唐朝貞觀年間,下河村有一個青年叫朱蒙,小的時候生了場大病,把腦子燒壞了,現在朱蒙已經二十歲了,還沒有娶妻,同齡人都不帶朱蒙玩,朱蒙只能和村子裡的小朋友一塊玩。朱蒙有一個夢想就是當縣太爺,朱蒙看到縣太爺出門有轎子坐,在大堂裡威風凜凜,可一個這樣的人怎麼能當縣令呢?
  • 農民喪生虎口,縣令提審兩隻老虎,他是如何令老虎認罪的
    童恢還派人在這裡屯守,可是這些屯守的人,卻不願幹這苦差事。有一天,不其縣一位農民上山種地時,被一隻老虎給吃掉了,留下孤苦無依的老母親獨自一人。於是,屯守此地的人,就攛掇這位母親,去找童縣令討回公道。畢竟她兒子是被老虎吃了的,要討什麼公道呢?屯守官這樣做,無疑就是想給童恢施加一些壓力。
  • 城隍廟、土地爺、黑白無常這些人到底是管什麼事情的?誰最大?
    城隍:掌管一地陰間之事 城隍 ,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為儒教《周官》八神之一。也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城隍最早本指護城河,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
  • 民間故事:33歲兒子啃70歲父親的老,別罵,誰讓父親給他「丟臉」
    父親到底能不能補貼或者幫助兒子。在想好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已經預見評論區或許被「噴」的很慘。不過,我還是要寫這篇文章,也請大家耐心看完這篇故事後,再想是否決定要噴。當然我是非常歡迎大家來噴,有人噴說明這篇文章寫中了痛點,也算有價值。沒辦法,誰讓他有這麼個給他「丟臉」的老爹呢?他叫小冰,一個30多歲還一事無成的頹廢男青年。
  • 民間故事:酒鬼縣令辦了件事,得到一個美嬌妻,還受到百姓的擁護
    明朝昭和十三年,北京城外有一個縣令叫鄭治,鄭治文武雙全,嫉惡如仇,脾氣超倔,但卻因經常醉酒,耽誤許多事。幾天後,鄭治來到江南城邊,見有一婦人在路邊哭泣,也無人上前詢問,鄭治有些看不下去了,於是醉醺醺地走上前去問道:「這位夫人,請問發生了何事,在此哭個不停。」婦人抬起頭來,見是一個醉醺醺的酒鬼,穿的倒是像模像樣,只是這滿身的酒味一看就不是很靠譜。
  • 元朝民間奇案:母親哺乳時嬰兒大哭,縣令怒喝:你的兒子早被殺了
    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奉上一個來自明朝學者馮夢龍著作《智囊全集》裡的奇案,這起案件可謂一波三折,放到今天來看都饒有趣味性。具體怎麼一個故事,還請接著往下看。 話說在元朝的浙江義烏地區,住著一個張姓大戶。此人乃做布匹生意起家,沒幾年便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巨賈。不過,張員外卻有一個煩惱,他和妻子王氏結婚多年,感情倒是沒啥問題,就是沒有孩子。
  • 解讀鄭燮《新竹》:28字表達了一個深刻道理,也是個活明白的人
    作為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 43歲中進士,49歲才到河南範縣做了縣令,做了十年縣令後辭官,又賣了十年畫。雖然成名較晚,但無論是做官還是畫畫,都比較成功,留下的故事也很多,民間的名聲和名望也高。#郝人讀詩詞#一幅「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成為現在最流行的裝飾用字,他畫的竹子到現在
  • 老百姓不跪皇帝跪縣官,康熙南巡路上遇見了什麼尷尬事?
    康熙皇帝以為百姓們是來迎接聖駕的,高興得合不攏嘴,故意問百姓們:「你們跪在這裡幹什麼呀?」按照康熙皇帝的設想,百姓們應該齊呼萬歲,然後回答說:「是來迎接萬歲爺您的呀!」這樣皇帝就賺足了面子。 可沒想到的是,老百姓竟然說:「我們是來挽留楊縣令的!
  • 明月說《聊齋》:《鴞鳥》,一個夜貓子進宅的故事
    三人見楊縣令不同意歸還,又把話岔開,怕再說傷了和氣,於是便答應喝酒行令。楊縣令說:我先行令,「天上有個月輪,地下有個崑崙,有個古人叫劉伯倫。左問手拿什麼東西,回答是『手持酒杯』,問嘴裡說什麼話,說是『酒杯之外的事不要提』。」楊縣令說的劉伯倫其實就是指酒仙劉伶。他這個酒令的意思是說今天來我這裡我請大家喝酒,喝酒之外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 奇怪縣令的故事
    新官上任不吃接風宴只吃便飯,王權做縣丞多年還是頭一次遇到。飯後張義問王權,當地可有什麼土特產。王權是本地人,便得意地介紹起來,說此處地域遼闊,土地肥沃,黃河到此流速放緩,形成一個天然港灣,所以這兒的鯉魚不但個大,而且肉質鮮嫩,用它熬出來的湯口味醇厚,味道特別鮮美,堪稱天下一絕。見張義有興趣,王權忙命人去捕魚做湯。不多時黃河鯉魚湯做成了,張義吃了口魚肉,又喝了口湯,果真別有風味。
  • 「城隍老爺」是位什麼樣的神仙
    道教中的三清這其實是個類似人間的仙官官僚體制。按照《道教三洞宗元》的說法,玉清、上清、太清三境,每境各有左、右、中三宮,宮中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可謂等級森嚴。至於從民間俗神收編的「城隍」,其上有主宰三界十方的「玉皇大帝」,下有判官等小吏,地位自然算不得尊貴。
  • 解讀鄭燮《新竹》:28字表達了一個深刻道理,也是一個活明白的人
    作為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 43歲中進士,49歲才到河南範縣做了縣令,做了十年縣令後辭官,又賣了十年畫。雖然成名較晚,但無論是做官還是畫畫,都比較成功,留下的故事也很多,民間的名聲和名望也高。
  • 民間傳說故事:茶商侯
    民間故事:茶商侯明末清初,杭州有戶姓侯的人家,世代都是望族。侯老爺長得挺胖,人送綽號:胖爺。胖爺的兒子卻很瘦,人送綽號:猴少。有錢人想做個官其實也很容易,胖爺為兒子猴少捐了一個五品之下的官,其實就是個閒職,主要也是為了處理一些事情方便些而已。這個猴少不像父親那麼本分,會動些歪腦筋。為了多賺點錢,他還偷偷倒賣鹽。那時的鹽很珍貴,由官府統一管理,誰要是膽敢倒賣,那罪是很重的。
  • 民間關於土地神的二三事
    裘秀才告土地南昌有個秀才姓裘,在夏天乘涼,裸體臥在土地廟裡,回家後就得了大病。他的妻子認為是他得罪了土地神,趕緊準備了酒食、香蠟紙錢,到廟裡去給秀才請罪。疾病果然痊癒。裘某不尊敬鬼神,喜歡打官司而做些沒名堂的事情,被新建縣縣令責打三十大板。」秀才醒過來,心裡暗自生疑,認為自己是南昌縣人,縱然有責備和懲罰,也不能在新建縣那個地方,夢不一定不會應驗。 沒有多久,天下大雨,一道閃電劈中土地廟,秀才開始害怕,躲在屋裡不敢出門。一個月後,江西巡撫阿大人到廟裡去禮拜,被仇人拿著斧頭砍傷了額頭,眾位官員紛紛趕來,緝拿兇手。
  • 為何賈政還只是一個工部員外郎,他家下人的兒子就成了七品縣令?
    因為賈府的榮耀,所以眾人都會認為賈府的當家人賈政的官位一定很高,殊不知賈政只是在工部員外郎,他為官幾十年也只做到了從五品的這個位置。可是有一件事情就很稀奇,賈政還只是一個工部員外郎,可他家奴才的孩子就已經做了七品縣令了,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