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儒家經典中的經典,《論語》開篇首句即說: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可見儒家對這句話的重視程度。小生以為,這句話道出了貫穿每個人一生的生命過程之真諦。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的學和習的過程。
所謂"學",甲骨文象行如下
學字的甲骨文寫法,上部是兩隻手,中間兩個交叉線條,有人認為是卦爻的爻,有人認為是算籌,下部是房屋側視圖,意為在固定場所手把手做算籌或卦爻推算活動。
無論是算籌還是卦爻推算,在甲骨文時代都是接近純粹知識的文化活動。算籌是天文立法觀測制定、土地人口錢糧統計統籌、宮殿城牆測量規劃等重大活動的基礎知識。卦爻推算則在戰爭、祭祀、邦交、封侯等國家重要的政治活動和婚喪嫁娶、祈福禳災等重大生產生活事項中扮演重要角色。這樣的知識需要長期專門的培養才能夠運用,所以要在較為安定的場合進行。
因此,學字的本義是指在房屋(這樣安定的場所)內接受專門培養。
漢字是表意系統。我們也可以從甲骨文的學字的寫法上望文生義。甲骨文的學字,是在房屋中看著兩隻手做某種事情。
學字的本義也可以是觀摩某種事情的做法和過程。
小生在這裡說了學字的兩種釋義。前一種在學的一方來看較為被動,但是更貼切。而後一種不那麼貼切,但多了一種主動的意味。
下面我們來看習字。
習字的甲骨文寫法是上部兩片羽毛,象意鳥兒張開兩個翅膀;下部是一個日字。太陽在張開翅膀的鳥兒下方,說明太陽在地平線或地平線下,日出之前,日落之後。很容易可以聯想到,鳥兒在日出日落之間這段時間,張開翅膀不停地撲騰,不停的飛來飛去。很明顯是在象意雛鳥整天都在操練展翅飛翔的本領。
習字的本義便是反覆操練。
時字華釋義如下
甲骨文的時字,上部一個止,象意行走,下部一個日,整體象意太陽的運行。
地球上人類感受到的太陽運行的變化周期是一年,此為時字本義。可以引申理解為較長的期間。
學而時習之的意恩,是獲得新的知識技能,並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反覆操練。
學得新知,本就會帶來精神上的滿足感,而能夠有足夠的時間來反覆習練新知,達到運用自如乃至爐火純青的程度,給人帶來的成就和精神上的滿足又會怎麼樣呢?不亦樂乎!
後記
人非草木,不可依賴吸收陽光雨露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生存;很多依賴本能生存的動物,尚且需要在成長過程中經過學習鍛鍊,才能熟練運用本能。
在所有已知的生物中,人類可以賴以生存的本能是最弱的。一個人依賴本能生存下來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但在已知所有生物中,人類的學習能力無疑是強過其餘所有生物的。因為強大的學習能力,人類的活動和生存具備無限潛能。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