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杜保瑞教授講解:
01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你所學到的東西呢?你要去做,習就是習作或者叫練習,總之你要去操作。你學到了要孝順爸爸媽媽,早上起來要問好,那你就要去操作。因為論語也好,孔子也好,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佛教也好,法家也好,都是在告訴你怎麼教你怎麼做事的。怎麼做事?當然包括經驗的知識,抽象的理論,但一定包括怎麼做,也包括為什麼要這樣做,是他是告訴你做人處事的道理。
孔子要你做一個君子,那君子肯定是展現在你的行為世界裡面,所以告訴你,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個那你就要去做啊,所以你學了有道理、 認同,然後去做,做一件你認同的事情,所以你會快樂。各位老師會被讀經典而快樂呢?可能不會,因為你沒有認同,可能背後是根本,你也沒有理解。那如果你理解了,那你也就認同,認同了呢,那你就願意去做,那你做一件你自己認同的事情,那你不是會快樂嗎?
各位老師,有人強迫你做你不愛做的事,你肯定不快樂,你一定要做自己愛做的事,自己認同的事,你學了你理解了,你認同了,你去做了,那你會快樂到說這個字念說,就是喜悅的意思,就是快樂的意思。所以,為什麼我們學習了以後要去這個做呢?我們本來就是在學一件,要我們去做的事情。
0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那我請問各位老師,這句話不用解釋,白話就非常清楚。所以論語根本沒有什麼難的。
各位老師,你有沒有朋友喜歡來找你?如果你根本沒有朋友喜歡來找你這句話,你無法體會啊。所以你必須是一個有人喜歡來找你的人,那一個人如何做到有人喜歡來找你呢?有兩種情況,你整天幹壞事,所以做壞事人喜歡來找你一起幹壞事可以得到不當的利益。另外一種情況,你喜歡做好事,最喜歡做好事的人喜歡來找你,也可以跟你一起做好事。
所以各位老師想想孔子講這句話,有朋自遠方來,那都是喜歡做好事的朋友呢?還是喜歡做壞事的朋友呢?那肯定是喜歡做好事的朋友,那為什麼喜歡做好事的朋友要來找你呢?因為你自己喜歡做好事,所以有朋自遠方來,不是狐群狗黨來找你吃飯、喝酒,講一些沒有用的話,或者去合謀幹壞事。
而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樂意跟你聚會,聚會了以後呢?談一些志同道合的事情,然後大家可以合作,可以計劃,然後守信用,各自去執行。你的生活世界生活在追求有意義的事情上,你會積極,你會有幹勁,你會心理健康,你會快樂,你會長命百歲,你會有成就感。因為有朋友一起幹大事,你就會有成就感,並非常的快樂。
如果是狐群狗黨聚在一起,為了爭奪小利益一言不合會打起來。如果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在一起,會碰到很多艱難困苦的情況,但是呢,大家會團結合作,努力克服困難,心情是愉快,就不會內部起衝突。
0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什麼呢?人家不知道你這麼厲害,當人家不知道你這麼厲害,就不會重用你了,
你的能力就無處展現了,你肯定是要不高興的。但是孔子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是什麼人呢?比你能力強的人,在上位的人;人是什麼人呢?跟你能力一樣的人,同誠的人。還有一種人,是什麼能力不如你,位階低於你。所以各位老師們,你想想看,您在教學的現場上,
你的學生用不用功程度如何,你知不知道呢?你肯定知道的非常清楚,根本不需要他刻意在你面前表現,你就算坐到教室的後面,看著他們的背影看他們上課的樣子,你就知道他學習的效果程度,到什麼程度。根本不需要他走到你面前,他才會講給你聽,所以你不會不了解他的。
我的意思是說,一個人,你認為別人不了解你,你錯了,能力比你強的人地位比你高的人,都了解,有機會給你工作的人有機會提拔你的人,能力比你強,位階比你高的人,他都把你看清楚了,你們有什麼難懂的人家看你看得很清楚。
各位老師人家看你看得很清楚,就像你看你的學生看得很清楚一樣,不需要你的學生在你面前刻意表現,你也不需要在你的長官面前、長輩面前刻意表現,他們都很清楚你,你以為他們不清楚你,沒有用你。錯了,他們清楚你,但他們還沒有決定要用你,可能是他們沒有資源,可能是你不如你自己所想像的那麼好。
那還有一種情況,別人不知道這個人是我們同輩的人。我們同輩的人呢,要選一個最強的,但他畢竟跟你伯仲之間呢,不知道你有多厲害,那沒有關係,那就是我們的修養,我們不要事事在氣勢上強過別人,沒有人會喜歡驕傲的人,我們要謙虛待人,和氣待人,和樂融融的相處。
有事情的時候呢,就解決事情展現你的能力,展現完了以後還要修飾一下,不要讓別人覺得不如你。那這是什麼?這是老子講著謙虛的智慧,謙虛就是針對能力強的人,在展現的時候要稍微自我遮蔽,不要讓別人覺得你很強,你有能力都已經展現了。
最糟糕的是,人不知而不慍的這個人,是能力不如我們的人甚至地位也不如我們的人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就是因為我們自己有虛榮心,希望別人知道我,希望別人崇拜我,這個別人不知道我那麼厲害,竟然去崇拜那個不如我的人,但不如我的人最崇拜那個不如我的人,我不會生氣,我有那個度量,那你是君子。
因為你本來就不需要那個虛榮心,要這麼多人來崇拜。就好像這個你是一個特殊課程的老師,然後呢,一次加好多個班,你可能教音樂,可能教美術,可能教體育,然後這個學生他們其實不太具有分辨老師教學能力高下的本事的,所以學生並沒有覺得你特別的好,但是讓你知道你比別人強很多,然後你不會生氣,那你就是君子。因為我們沒有必要在不如我們的人面前,一定要人家怎麼樣崇拜我。各位老師,把你那個需要被崇拜的心丟掉,你又再度成長了,你本來就比他強,他無法分辨你,但你有能力分辨他,你有能力教導
04小結
各位老師,把你那個需要被崇拜的心丟掉,你又再度成長了,你本來就比他強,他無法分辨你,但你有能力分辨他,你有能力教導他,你有能力提升他,把它提升上來了,以後他就能夠分辨你了,但能夠讓他分辨你不是你提升他的目的,你提升他的目的就是你作為一個老師,本來就應該有的,職責在他還沒被提升上來,不知道你有多優秀的情況下,你完全不必生氣。你只要把他當作你的任務就好,這就是我們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