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當我們羨慕富裕家庭裡那些口才好得不得了的孩子,那些上各種早教班、記憶訓練的孩子,那些有音樂啟蒙而多才多藝的孩子,不要忘了聊天這個塑造孩子大腦的最好方式之一,這是任何家庭都消費得起的教育。
麻省理工學院認知神經科學教授約翰·加布瑞艾裡(John Gabrieli),和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共同組織一個研究,在孩子們聽故事的同時掃描他們的大腦活動,並且回顧孩子與父母在家中互動的錄音。
科學家發現,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中語言相關區域的活動就越強。無論家庭收入多少,父母教育程度如何,都證明了這一點。孩子和父母交談更多的兒童,在長大後的文化課標準化測試中也取得了更好的分數。測試結果表明,和孩子交流少的家庭孩子平均智商是79,而和孩子交流多的家庭,孩子平均智商是117。這也是為什麼單向說教的效果不大,但是聆聽孩子和向孩子提問會產生最理想的效果。因為孩子不僅感覺到了我們的尊重,孩子的大腦也在高效地參與活動和成長。這個研究表明:對話很可能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因為他們的大腦必須通過理解成人的話語,來學習如何做出適當的反應。
著名作者 CatherineWallace 說: "無論如何,你要用心聆聽你的孩子想要跟你講的任何事。孩子小的時候,要是你不用心聆聽他的小事,當他們長大了以後,他們也不會跟你講他們的大事,因為對於孩子來說,他要跟你講的所有事全都是大事。"
或許這句話不僅能促進你們之間的親子關係,而且更能促進孩子的大腦更好地發育!孩子不需要我們賺多少錢,而是需要我們的陪伴。我們聆聽和尊重孩子們的對話,這遠遠超過任何昂貴的教育機構和補習班能達到的效果。我們不但實現了想讓自己成為孩子人生中很重要的角色的願望,更使他們成為了很有人性的人。
一、 什麼是"陪聊"?
"陪聊"即是說專業人士陪伴聊天,孩子英文總是學不好,不是單詞沒有記住,就是語感不好,就拿我們的中文來說,活在一個講國語的地方,久而久之就會被潛移默化,孩子自然而然也就會用國語跟大家交流溝通,英文也是一樣,純粹地讓孩子死記硬背,上課認真聽講,很難讓孩子掌握並運用出來,現在都出了很多英文教程軟體,更多的是口語化的,老師一對一培訓講解,這也是為什麼強調"陪聊"最重要。
兒童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0-6歲為語言學習的黃金期,尤其是0-3歲,是黃金期中的黃金期,幼兒在這一階段,由於"布羅卡區"超級靈敏,可以分辨出各種發音的細微差別,所有聽到的音素都會照單全收,不分難易,導致在這一時期進行的語言學習都會被大腦歸類為母語。
如果平時生活中跟孩子大量說英語,是可以培養成接近母語的水平,但是對父母的英語水平要求就很高了。你想啊,能每天幾個小時跟娃全程英語陪聊的家長,不光有時間,還對英語非常精通,這樣的家長還是少數。像我們這樣英語底子不是很好、每天還奔波在上班路上的寶媽們,操作起來太難,不現實啊,即使強撐著擠出時間學了點英文單詞,還可能因為方法不當阻礙孩子母語發展,使孩子母語比同齡孩子發育遲緩些,那就得不償失了。
作為世界上最暢銷的孕產育兒書專家,海蒂·麥考夫曾表示,很多語言專家建議,兩歲半到三歲之間是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最佳時期,畢竟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重要程度也不一樣,0-3歲是語言輸入黃金期,那麼3-4歲則是孩子母語輸出的爆發期,在孩子能熟練表達母語後再學一門語言,不會影響母語的發展,而且跟英語跟母語水平拉的不是太大。但是錯過了黃金輸入期,不僅需要用對方法,還要加大學習力度,才能達到跟0歲+英語啟蒙一樣的水平。
二、 為什麼說"陪聊"對孩子學習英文效果好?
Mandy跟我一起在學兒童心理學,為人也和善,並沒有在意老人家這個嘮叨。因為她自己很清楚,贏得孩子的秘訣,就在睡前那微不足道的半個小時裡。她跟我說,這半個小時,她除了跟孩子一起看看繪本,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認真地跟孩子聊聊天。聊天的時候,每一分鐘她都全情投入,問問孩子今天發生了什麼特別的事情,有什麼要跟媽媽分享的,或是有時候就跟孩子說說自己工作上或家裡的事情。母女倆睡前無話不談,孩子得到媽媽足夠的關注,哪怕每天只是短短的半個小時,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非常充足的愛的養分。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在睡前陪孩子閱讀,卻很少有家長在閱讀完了之後,抓住這種"二人世界"的專屬氛圍,繼續跟孩子聊聊天。這真的是錯過了一座巨大的寶礦。睡前聊天,勝過講100遍大道理,更勝過讀書無數。
"陪聊"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陪伴,比起那些硬生生冷冰冰的文字,有個人陪伴孩子交流溝通會來得更加的實際,而且也讓孩子更加有興趣地學習英文,我們都知道,英文重在口語表達,找個專業的英文人士,陪伴孩子一起聊天,就像朋友一樣交流,只是把語言切換成英語的頻道,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孩子交流的欲望,也能加深孩子的英語印象,從而更快地可以上手。
幼兒園階段給孩子做了一些英語啟蒙和閱讀的計劃,但是我也意識到了,光靠自己教也是不行的,首先,自己的發音不如外教老師地道和標準,第二,缺少英語思維,不能給孩子一個純正的英語環境和培養英語的語感。所以必須儘快給孩子找一位靠譜的外教老師,藉助更專業的方法,幫助Beca提高口語,同時改善她現有的發音習慣。
三、 家長找"陪聊"怎樣才具備"陪聊"資格?
1、 外教口音是否標準
孩子的模仿能力之強,連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方言"都不能放過,跟他們一起生活不出一個月,辛苦培養的"普通話"就能被帶跑,更何況是咱們身邊一點語言環境都沒有的"英語",全靠"外教"為孩子撐起一片天了。所以,外教如果有口音,孩子有樣學樣就一定會被帶跑偏,只有以英語為第一語言,才能保證外教的英語沒有"口音"。
2、教學資質要有保證
說起老外教英語的資質,全球有這麼一種證書,最具權威性,那就是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證書,在美國,只有把教英語當作職業發展的人才會去做的認證。TESOL是"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的縮寫,中文翻譯是"對外英語教學" 。
3、愛孩子,愛教育
看到第三條準則,可能很多家長會覺得相比於前兩條,這只是一句口號,其實,這也同樣是一條看得見,摸得著的標準,而且跟孩子的英語學習效果息息相關。一個外教是否愛孩子、愛教育,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他上課時的情緒和態度。而這種情緒和態度,對於4-12歲的低齡段英語學習者的影響會比成人大3-5倍。也就是說,外教幽默、耐心並且負責,孩子的感受會比你明顯和直接得多。孩子喜不喜歡,是這個外教是否愛孩子、愛教育的唯一標準。
孩子在面對英語這一學科的時候,都是撓破腦袋,不知道如何是好,尤其是男生,因為英語需要勤練習,穩紮穩打的知識,不是隨便動一下腦子就可以解決的,家長在面對孩子學習英語的時候,有一個好的教學方法是很重要的,家長自身沒有英語的硬功夫,強勢給孩子輔導英語只會誤人子弟,找個專業的陪聊可以讓孩子接受專業的英語口語交流,孩子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所以需要一個專業地來教孩子學習,是一個自身英語水平很高的人,來自於哪個國家都不重要。把英語學的比母語人士好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當年錢鍾書、林語堂這些人的英語完爆普通美國人,當代社會更是臥虎藏龍。一個老師的價值並非在於掌握一種外語,而是懂得兩種語言之間的聯繫,搭建一座橋梁,讓學習者們從橋的一頭走到另外一頭去。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