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錯圖筆記》(青少版),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博物達人」

2020-11-13 史客

號外號外!

《海錯圖筆記》系列出新書啦!

從2015年到2019年,關注過小亮的朋友們肯定都知道我們出的系列《海錯圖筆記》。因為內容嚴(jiao)謹(zhen),語言風(feng)趣(sao),《海錯圖筆記》擁有了一大群粉絲。自去年10月我們出了《海錯圖筆記·叄》後,後臺讀者一直在敲碗催新書。所以,在這個金秋十月、正值吃蟹的好時機,我們隆重推出「海鮮著作」——《海錯圖筆記》(青少版)。

海為什麼會「錯」?

先給大家介紹下,《海錯圖》和《海錯圖筆記》。簡單的說,《海錯圖》是清康熙年間,浙江人聶璜繪製的一部海洋生物圖譜。海錯的「錯」,並不意味著錯誤,而是指種類繁多、錯雜。在古人心中,「海錯」基本等同於我們現在的海鮮。現在我們說山珍海味,擱唐代的話就是山珍海錯。聶璜是個對海洋和生物特別感興趣的人。恰逢康熙年間,海禁開放,他便從錢塘老家來到今天的台州、溫州一帶,後來乾脆雲遊四海,從河北、江浙一路到雲南、廣西,有河有海的地方都逛了個遍。

▲ 像工筆,又像漫畫,一本正經的搞笑。

很多古人遊山玩水後會寫個遊記,寄託下情懷,順便讓現代人朗讀全文並背誦。可聶璜不一樣,他是個畫師,又喜歡海洋生物,所以搞了個「主題手帳」。他把在中國沿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300多種生物都畫進了《海錯圖》,其中包括動物、海濱植物,甚至還有一些傳說中的異象。聶璜不僅把看到的和聽說的生物都畫下來,而且還會翻閱古籍進行考證。所以,《海錯圖》裡面不但有生物具體的長相,還有習性、食物鏈、傳說、方志等,甚至推薦了烹飪方法。畫風清奇,每幅圖都配有文字介紹與小贊一首,不得不說,聶璜老哥兒太會玩了。

▲ 聶璜很喜歡傳說,相信海市蜃樓是「蜃吐氣化成」,還相信「萬物皆祖於龍」。

後來,《海錯圖》輾轉流傳,被皇家所珍藏。這套圖譜畫工不算最精巧,畫風也不太符合當時的主流審美,卻得到了歷代皇帝的喜愛,尤其是乾隆,對它愛不釋手,聲稱它「滿足了自己對大海的想像。」現在這本奇書有三卷藏於北京故宮,一卷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書確實是很好玩,但是受時代的局限,書中還是有很多不靠譜的地方,很多關於生物習性的記載,也是真假混雜。

▲ 博物小亮的微笑

300多年後,《海錯圖》遇到了「有緣人」——張辰亮(人稱無窮小亮或玉亮或戴勝的親爹)。和聶璜一樣,小亮熱愛生物,也熱愛考證。從2015年夏天開始,他就進行了一項工作:從今天生物學的角度,走訪沿海各地搜集素材,對《海錯圖》中的生物進行分析、考證。

▲ 剛放錯了,應該是這張。供圖/張辰亮

幾年間,小亮不斷和清代人聶璜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他考證了141幅《海錯圖》原圖,邊考證邊吐槽,洋洋灑灑,寫了74篇長文筆記,也就是《海錯圖筆記》系列。

為什麼要出青少版?

「現在的孩子太不好糊弄了。」這是國慶期間,我一個快30歲的妙齡少女被8歲的侄子「逼瘋」後的最大感慨。他每天要問一千個「為什麼」,這也為什麼,那也為什麼,作為受過幾年教育的人,我時刻警告自己絕不爆炸,要耐心地回答每個問題,不能辜負小孩子的好奇心,但是答案永遠趕不上問題。好好的長假,我本來可以躺在床上安享假期,誰知會落得如此下場。

遇到同樣的神獸該怎麼辦?孩子看書,家長或許可以得到暫時解脫。但是如何選好書,是大多數家長頭疼的問題,更是我們做書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 愛幻想的聶璜寫道:「河豚的毒性集中在肝、卵、眼,是因為易怒的河豚,戾氣會積攢在肝和眼睛,日久便成劇毒。」

經過仔細斟酌和討論,這次,我們決定從接受過市場檢驗的好書《海錯圖筆記》入手,精選改版成適宜5-6年級學生閱讀的《海錯圖筆記》(青少版)。 我們期望孩子讀完後,能感受到生物世界有點意思。新書上,我們精選了共25篇長文筆記,解讀話題性最強、孩子們更感興趣的44個物種和意象,包括玳瑁、人魚、河豚、章魚、海市蜃樓等。

▲ 《海錯圖》中聶璜所繪製的「六足」玳瑁,不是很靠譜。

我們也期望這本書有點意義。我們一直在說要保護環境,可是保護不只是理論,我們希望孩子在讀完這本書後能感受到海洋的脆弱——畢竟,很多物種可能300多年前的聶璜能看到,現在的它們已經極度瀕危或者消失了。

▲ 在太平洋海域遊泳的玳瑁,已經成了IUCN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中國也把玳瑁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圖/《海錯圖筆記》(青少版)

說回作者,小亮是微博千萬粉絲心中的「什麼都知道」,他對自己的內容一向認真,嚴格把關,這種嚴謹的考據精神貫穿整本書,可能會給小朋友潛移默化的啟發。

書中還是一貫的「亮言亮語」,總體幽默,偶爾嘴賤,讀起來活潑有趣,孩子們的注意力會被緊緊抓在書裡面,家長就可以享受片刻的安寧啦。

說到龜足的肉,吃貨小亮是這樣說的:「這塊肉口感緊實,有蟹肉味。雖然就算吃掉一大盤也不解餓,但可以解悶,就像嗑瓜子一樣。」

為了證明「蟹柿能同食」,他和幾位科普老師搞了一場直播,並把這個過程寫在書中,驚喜發現,「柿子的味道竟然和大閘蟹特別搭。」

▲小亮與@松鼠雲無心 @戰爭史研究WHS @開水族館的生物男 @妖妖小精 一起吃柿子與大閘蟹。

更多時候是吐槽聶璜,比如:「他寫道,這件事「可為噴飯,至今以為笑談」。從這件事我們不難看出,聶璜笑點夠低的。」

又比如,「據聶璜自己的經驗,珠母有多種,除了經典的產珠貝類,其他螺類、蚶類也能產珠,而且『淡菜(貽貝)中之珠尤多』。可知他在吃淡菜時一定沒少硌牙。」

▲《海錯圖筆記》豆瓣評分。截圖/豆瓣

之前《海錯圖筆記》一經上市就大獲好評,豆瓣評分節節攀高,更是入選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版)》。作為官方和市場共同蓋戳的好書,更值得孩子一讀。

做書,我們是認真的

可能大家會問,《海錯圖筆記》系列已經出了三本,這次我們出的青少版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是版式。 新書有了全新排版。這次新書,我們增大了開本(跟《博物》雜誌一樣大),也增大了字號,更適宜少年讀者。新書採用了鎖線膠裝,書本更輕,更易攤開。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閱讀體驗。

新書設置了新版塊——「海錯圖筆記的筆記」。此前,讀者朋友反饋說,書中有很多專業術語,讀起來有點費勁。所以,新版塊會對專業術語進行簡潔明了的解釋,聽小亮嘮嗑兒的時候,順便挖點乾貨。或許家長還能布置個作業,叫海錯圖筆記的筆記的筆記,「逼瘋」小孩又有新妙招啦。

▲ 新書設置了新版塊——海錯圖筆記的筆記。圖/《海錯圖筆記》(青少版)

新書增加了注音。讀者大大們還說,書中有不少生僻字,查字典費勁,編輯老師們都聽到啦,新書中會給更多的生僻字進行注音,孩子們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多認字。

▲ 看,我們增加了拼音。圖/《海錯圖筆記》(青少版)

其次,我們特地選用了護眼紙,小朋友們在看書時,眼睛感受的光線會更柔和,減少對眼睛的傷害。

最後,我們給每位買書的朋友隨書贈送一份小禮物——物種探查圖。 物種探查圖更像一個劇透,一張圖中列舉了小亮對《海錯圖》部分物種的考證結果,每個物種加上一句話簡單介紹,豐富又好玩。這張圖可收藏張貼,也可與其他小朋友分享,一起玩玩「你畫我猜」的小遊戲,也是不錯的選擇。

▲ 物種探查圖。圖/《海錯圖筆記》(青少版)

從輕鬆科普對談的《海錯圖筆記》到更話癆的《海錯圖筆記·貳》再到艱苦的考據攻堅戰《海錯圖筆記·叄》,「筆記」難度不斷升級。今年我們選取了三冊中與生活最息息相關的物種,集於青少版的《海錯圖筆記》。

謹以此書,獻給對天地萬物時刻保持好奇心的孩子。

【內容來源:本文部分內容整理自《海錯圖筆記》青少版,張辰亮著,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版權歸作者及本書所有,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及作品出處】

張辰亮,專注科學傳播的「博物達人」,微博1200萬+粉絲心中的「什麼都知道」。

昆蟲學碩士,《博物》雜誌策劃總監,官方微博帳號@博物雜誌運營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協2017十大科學傳播人物。熱愛大自然,喜歡研究動物、植物和中國歷史文化,擅長用幽默的文字為網友鑑定物種,輕鬆有趣的風格深受年輕人喜愛。

本書是多元解讀清代海洋生物圖譜《海錯圖》的科普書。海錯的「錯」,是種類繁多、錯雜的意思。作者張辰亮通過考證北京、臺北兩地藏品《海錯圖》中的原圖,以專業科學傳播者和博物達人的視角,從生物學、博物學及生活美學等角度,講述中國豐富的海洋及濱海生物、植物和風土人情。物種涉及魚類、鳥類、甲殼類、海洋哺乳動物及濱海植物等30餘種,「足跡」遍布中國沿海地區,海洋生態、生物保護的理念貫穿全書,以科普工作者的專業度和號召力,激發讀者去了解、探索海洋世界,兼具好奇之樂、認知之廣,開卷有趣亦有益。

針對青少年閱讀群體,這本平裝版選用大開本,放大部分展示物種特徵的圖片,更利於小讀者辨識、理解;特別設計「物種知識」欄目,提煉生物學、博物學相關知識點,擴展主題認知;增加生僻字注音,讓閱讀更順暢。

相關焦點

  • 海錯圖筆記
    特別設計「海錯圖筆記的筆記」欄目,提煉生物學、博物學相關知識點,擴展主題認知。    附贈一幅「海錯圖知識圖譜」,將全書所講海洋生物以知識圖譜形式呈現,古今對比,建立最立體、直觀的生物認知,亦可作為「海錯文化」文創收藏。將海洋生態、生物保護的理念貫穿全書,激發讀者了解、探索海洋世界,兼具好奇之樂、認知之廣。
  • 張辰亮帶來《海錯圖筆記》揭秘故宮清代「奇書」
    張辰亮說,他這一年多的時間裡考證了收藏於故宮裡的一套清代「奇書」——《海錯圖》。  11月27日,北京大學未名講壇第102期邀請到張辰亮和他的新書《海錯圖筆記》,五百人的大階梯教室,座無虛席,過道還有站著的「文藝青年」。    張辰亮,科普網紅、昆蟲學碩士,中國國家地理《博物》雜誌資深編輯、官方微博運營主管,是550餘萬粉絲心中的「什麼都知道」。
  • 杭州人吃的鯗 頭骨可以拼成一隻仙鶴
    日前,專注科學傳播的「博物達人」,粉絲心中的「什麼都知道」的昆蟲學碩士、《博物》雜誌策劃總監、官方微博帳號運營者張辰亮,攜新書《海錯圖筆記·叄》做客杭州單向空間書店,舉辦了新書分享會。《海錯圖》是清代一位畫家兼生物愛好者聶璜繪製的,共描繪了300多種生物,幾乎涵蓋無脊椎動物門和脊索動物門的大部分主要類群。
  • 「評論有獎」居家旅行必備、人形活體百科全書——博物君張辰亮來了
    他是專注科學傳播的「博物達人」,是微博1093萬粉絲心中的「什麼都知道」,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是中國科協2017十大科學傳播人物。他就是,中國國家地理旗下《博物》雜誌策劃總監,官方微博@博物雜誌運營者——博物君張辰亮其實,戴勝是博物君的兒子(手動狗頭),高冷且毒舌的博物君有3個兒子:夾竹桃天蛾幼蟲、白額高腳蛛和戴勝,因為這三種生物總是被重複問的最多,博物君先是耐心回答,一遍又一遍開始厭煩,曾經寫了三篇長微博講這個過程
  • 以《海錯圖》為線索寫魚類「愛恨情仇」 這本美食筆記讓你吃得有趣...
    來自杭州的資深美食作家王慧敏(網名「神婆愛吃」)「年年按季節迎著鹹濕海風大吃大喝後,發現海洋生物洄遊、交配和產卵與美味息息相關」,別出心裁,《海錯圖》以生物為線索,「挺著吃撐的小腹」,饒有興致寫下了一本專以「餐桌上的水生鮮物」為主題的美食手帳筆記。她感性解讀了30種水生鮮物的愛恨情仇、飲食風味及名廚秘技,不僅乾貨多,有趣有梗還好看。11月8日晚,這本書在成都麓湖舉辦了新書分享會。
  • 海錯圖:一本無意間走進紫禁城,深得乾隆喜愛的博物學畫冊
    漢代以前,人們就已經用「海錯」來指代各種海洋生物了,後來漸漸成為了海洋生物、海產品的總稱。畫師創作完成後,就和這本圖譜一起消失了,後來不知什麼原因,海錯圖被大太監蘇培盛得到了,應該就是幫嬛嬛當上一姐的那位蘇培盛吧,他忙不迭地進獻給了皇帝。乾隆繼位後,據說對這本書愛不釋手,和獸譜、鳥譜一起放在枕邊,經常翻看,還蓋了不少的章子(這可是乾隆愛的印記)。
  • 「海錯圖愛情筆記」青魚,美在農曆12月
    青魚甚至都不必那麼韜光養晦,直接燒,不大好吃,有股青苔的味道。人家是保護色,我覺得它是保護味。去年外婆家創始人Uncle 吳(吳國平)帶我去安吉水庫吃魚,青魚最肥美的時候是在農曆12月,漁民告訴我說:「野生的青魚,水庫裡撈出的魚每天都不一樣,上遊下遊的魚大小不同,上遊的魚小一點,下遊大一點。大一點的30多斤,但螺螄青最大的有180斤。
  • 學習新概念,孩子選擇青少版還是成人版會更好?
    對於家長來說,《新概念英語》可以說是一本神級教材,無論是孩子學習,還是零基礎的大人學習,都可以使用這本教材。一直以來都有家長問,這本教材是否適合孩子學習,其實新概念英語是有青少版的,這本青少版的教材是路易亞歷山大先生專門為中國青少年以及英語零基礎者編寫的一本英語教材,絕對可以稱之為兒童英語學習的典範。
  • 《海錯圖》|紫禁城裡的海底總動員
    明末,一個叫聶璜的人出生在了杭州。關於聶璜生平,翻遍史料,也只能查出他字存庵,號閩客。出生於明末,活躍於康熙年間。有關他的生平事跡,除了其傳世的《海錯圖》之外,其餘的就一無所知了。圖:海錯圖局部——「海底無波,驪珠無限」今天,我們就扒一扒聶才子的大作——《海錯圖》。從聶才子的畫作來看,他必是出自書香門第,幼時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杭州,日子一天天過去,小聶璜一天天的長大。
  •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作家
    直到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哈佛非虛構寫作課:怎樣講好一個故事》,對這個問題我才有了答案:每個人,只要你願意,都可以寫出優秀的作品。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郭慶光在這本書的中文版序說,他願意把這本書推薦給正在從事深度報導、敘事新聞、專題報導的新聞工作者和廣大在校新聞學子——它可以作為一本常翻常新的案頭書。
  • KET/PET青少版英語在線輔導為什麼選擇Reading Explorer原版閱讀
    在真實而絢爛的主題內容中,這套書帶孩子系統學習閱讀技巧、思維方法,並大量使用各種 graphic charts(信息圖),讓孩子在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道路上,有章可循。思維導圖設計將文本、圖標、圖形與圖像結合起來,鼓勵學習者開發視覺素養技能以提高理解能力。
  • 《海錯圖》:藏在故宮裡的「紙上海洋館」
    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海豚會跳出海面,鰩魚有長長的尾巴,鯨魚會在換氣時噴水柱,烏賊會噴墨汁迷惑敵人……我們可以從書上、動畫片中、海洋館裡,學到這些小知識,那麼古人,包括很少出宮的皇帝,他們認識這些海洋動物嗎?告訴你吧!清代也有不少人能做到哦!
  • 奇書《海錯圖》中的怪獸,都是認真的嗎?
    他是個畫家,同時也是個水生動物愛好者,於是就把自己看到的動物畫了下來,取名《海錯圖》。「錯」是紛雜、種類繁多的意思。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海錯圖》成書之後,這位作者就突然間消失了,史料中再也找不到他的蛛絲馬跡,同時不知所蹤的還有他的那本大作。
  • 清代「海底總動員」《海錯圖》是海量錯圖?科普達人破解30個謎題
    原標題  《海錯圖》就是海量錯圖?別蒙了! 這可是清代皇家珍藏的「海底總動員」動物插圖  均出自《海錯圖》「博物小亮」張辰亮  最近,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一組奇葩的皇家畫譜《海錯圖》廣受矚目。「博物君」張辰亮自從2015年開始對《海錯圖》進行「學術」考察,出版了《海錯圖筆記》一書。昨日,他來南京舉辦讀者見面會,與揚子晚報記者聊起了《海錯圖》以及探尋《海錯圖》的那些事。
  • 故宮海底總動員 乾隆最愛《海錯圖》登陸豫園
    展覽以故宮博物院文物《海錯圖》為藍本,採用交互式多媒體數位化系統,1000平方米的展廳內展出30多件海錯圖系列作品,圍繞海錯圖、故宮等元素打造公共教育科普展覽新理念,讓科技賦予古代科普讀物靈魂,為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播提供了新的方式。《海錯圖》為300年前清朝康熙年間所著。「錯」,即為種類繁多的意思,早在漢代,人們就用「海錯」來指代各種海洋生物。
  • 劍橋KET英語考試在線輔導老師分享KET青少版聽力部分的備考建議
    KET青少版在線輔導老師分享劍橋通用英語KET寫作部分備考建議KET/PET青少版英語在線輔導為什麼選擇Reading Explorer原版閱讀>今天蓓特課堂BetteClass的劍橋KET英語考試在線輔導老師分享KET青少版聽力部分的備考建議:1.每天固定時間進行泛聽,可以是真題音頻或難度相當的其他音頻材料。
  •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不同孩子的教育方法)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考100分,但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潛能。如果能被發掘出來,每個孩子都會成為優秀的自己。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天賦,只要父母能多提供嘗試的機會並支持他的興趣,一定可以發揮出來。有一天,大概是凌晨5點左右,她媽媽喊我過去我問怎麼回事,孩子說看見床墊上的花紋,媽媽衣服上的花紋,飄到了空中。孩子直勾勾的盯著看,讓我們有些慌,孩子有時還用手去拍,叫它們(這些漂在空中的花紋)走開。換了個房間,換了個床還是一樣。這個事,我曾經寫過。有位讀者看到之後,給我分享了她家孩子的事情。
  • 科學網紅"博物君"張辰亮:為神奇自然寫下簡單筆記
    這個世界一旦敞開,張辰亮就看到了表面之下隱藏的眾多有趣,它們成為他緊張學習之外的調劑。   很多成年人都記得小時候常在大樹上爬著的手指大小的綠蟲子,肉肉的,還有著小爪子。男生經常抓起來,用來嚇唬女生。張辰亮也抓過——為了寫觀察筆記。   「我知道那是天蛾的幼蟲,平時在樹上,掉在地上後會鑽進土裡化蛹,最後成為天蛾飛走。每個階段它的顏色都是不一樣的。
  • 懂得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是家長最高級的愛
    如今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學習成功學,多學習對考試和將來有用的硬知識。那些固然重要,但孩子最寶貴的,其實是一顆什麼都想知道的好奇心。我國清代的海洋學、博物學著作《海錯圖》,就是一個讓孩子看見世界的窗口。但無奈原文門檻比較高。
  • (5)上了外教英語課就夠了嗎?帶孩子兩條腿走路才能應對萬變
    自疫情以來,城城已經學習了新概念英語第一冊的54課(第一冊一共144課),我們使用的是滬江網校的視頻課程,使用的練習冊包括以下幾種,基本上每個單元(兩課內容)花兩次時間學完,每次1-1.5小時,一次看視頻課程學習課文,另一次背課文和做練習。具體學習過程,可參考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