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號外!
《海錯圖筆記》系列出新書啦!
從2015年到2019年,關注過小亮的朋友們肯定都知道我們出的系列《海錯圖筆記》。因為內容嚴(jiao)謹(zhen),語言風(feng)趣(sao),《海錯圖筆記》擁有了一大群粉絲。自去年10月我們出了《海錯圖筆記·叄》後,後臺讀者一直在敲碗催新書。所以,在這個金秋十月、正值吃蟹的好時機,我們隆重推出「海鮮著作」——《海錯圖筆記》(青少版)。
海為什麼會「錯」?
先給大家介紹下,《海錯圖》和《海錯圖筆記》。簡單的說,《海錯圖》是清康熙年間,浙江人聶璜繪製的一部海洋生物圖譜。海錯的「錯」,並不意味著錯誤,而是指種類繁多、錯雜。在古人心中,「海錯」基本等同於我們現在的海鮮。現在我們說山珍海味,擱唐代的話就是山珍海錯。聶璜是個對海洋和生物特別感興趣的人。恰逢康熙年間,海禁開放,他便從錢塘老家來到今天的台州、溫州一帶,後來乾脆雲遊四海,從河北、江浙一路到雲南、廣西,有河有海的地方都逛了個遍。
▲ 像工筆,又像漫畫,一本正經的搞笑。
很多古人遊山玩水後會寫個遊記,寄託下情懷,順便讓現代人朗讀全文並背誦。可聶璜不一樣,他是個畫師,又喜歡海洋生物,所以搞了個「主題手帳」。他把在中國沿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300多種生物都畫進了《海錯圖》,其中包括動物、海濱植物,甚至還有一些傳說中的異象。聶璜不僅把看到的和聽說的生物都畫下來,而且還會翻閱古籍進行考證。所以,《海錯圖》裡面不但有生物具體的長相,還有習性、食物鏈、傳說、方志等,甚至推薦了烹飪方法。畫風清奇,每幅圖都配有文字介紹與小贊一首,不得不說,聶璜老哥兒太會玩了。
▲ 聶璜很喜歡傳說,相信海市蜃樓是「蜃吐氣化成」,還相信「萬物皆祖於龍」。
後來,《海錯圖》輾轉流傳,被皇家所珍藏。這套圖譜畫工不算最精巧,畫風也不太符合當時的主流審美,卻得到了歷代皇帝的喜愛,尤其是乾隆,對它愛不釋手,聲稱它「滿足了自己對大海的想像。」現在這本奇書有三卷藏於北京故宮,一卷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書確實是很好玩,但是受時代的局限,書中還是有很多不靠譜的地方,很多關於生物習性的記載,也是真假混雜。
▲ 博物小亮的微笑
300多年後,《海錯圖》遇到了「有緣人」——張辰亮(人稱無窮小亮或玉亮或戴勝的親爹)。和聶璜一樣,小亮熱愛生物,也熱愛考證。從2015年夏天開始,他就進行了一項工作:從今天生物學的角度,走訪沿海各地搜集素材,對《海錯圖》中的生物進行分析、考證。
▲ 剛放錯了,應該是這張。供圖/張辰亮
幾年間,小亮不斷和清代人聶璜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他考證了141幅《海錯圖》原圖,邊考證邊吐槽,洋洋灑灑,寫了74篇長文筆記,也就是《海錯圖筆記》系列。
為什麼要出青少版?
「現在的孩子太不好糊弄了。」這是國慶期間,我一個快30歲的妙齡少女被8歲的侄子「逼瘋」後的最大感慨。他每天要問一千個「為什麼」,這也為什麼,那也為什麼,作為受過幾年教育的人,我時刻警告自己絕不爆炸,要耐心地回答每個問題,不能辜負小孩子的好奇心,但是答案永遠趕不上問題。好好的長假,我本來可以躺在床上安享假期,誰知會落得如此下場。
遇到同樣的神獸該怎麼辦?孩子看書,家長或許可以得到暫時解脫。但是如何選好書,是大多數家長頭疼的問題,更是我們做書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 愛幻想的聶璜寫道:「河豚的毒性集中在肝、卵、眼,是因為易怒的河豚,戾氣會積攢在肝和眼睛,日久便成劇毒。」
經過仔細斟酌和討論,這次,我們決定從接受過市場檢驗的好書《海錯圖筆記》入手,精選改版成適宜5-6年級學生閱讀的《海錯圖筆記》(青少版)。 我們期望孩子讀完後,能感受到生物世界有點意思。新書上,我們精選了共25篇長文筆記,解讀話題性最強、孩子們更感興趣的44個物種和意象,包括玳瑁、人魚、河豚、章魚、海市蜃樓等。
▲ 《海錯圖》中聶璜所繪製的「六足」玳瑁,不是很靠譜。
我們也期望這本書有點意義。我們一直在說要保護環境,可是保護不只是理論,我們希望孩子在讀完這本書後能感受到海洋的脆弱——畢竟,很多物種可能300多年前的聶璜能看到,現在的它們已經極度瀕危或者消失了。
▲ 在太平洋海域遊泳的玳瑁,已經成了IUCN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中國也把玳瑁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圖/《海錯圖筆記》(青少版)
說回作者,小亮是微博千萬粉絲心中的「什麼都知道」,他對自己的內容一向認真,嚴格把關,這種嚴謹的考據精神貫穿整本書,可能會給小朋友潛移默化的啟發。
書中還是一貫的「亮言亮語」,總體幽默,偶爾嘴賤,讀起來活潑有趣,孩子們的注意力會被緊緊抓在書裡面,家長就可以享受片刻的安寧啦。
說到龜足的肉,吃貨小亮是這樣說的:「這塊肉口感緊實,有蟹肉味。雖然就算吃掉一大盤也不解餓,但可以解悶,就像嗑瓜子一樣。」
為了證明「蟹柿能同食」,他和幾位科普老師搞了一場直播,並把這個過程寫在書中,驚喜發現,「柿子的味道竟然和大閘蟹特別搭。」
▲小亮與@松鼠雲無心 @戰爭史研究WHS @開水族館的生物男 @妖妖小精 一起吃柿子與大閘蟹。
更多時候是吐槽聶璜,比如:「他寫道,這件事「可為噴飯,至今以為笑談」。從這件事我們不難看出,聶璜笑點夠低的。」
又比如,「據聶璜自己的經驗,珠母有多種,除了經典的產珠貝類,其他螺類、蚶類也能產珠,而且『淡菜(貽貝)中之珠尤多』。可知他在吃淡菜時一定沒少硌牙。」
▲《海錯圖筆記》豆瓣評分。截圖/豆瓣
之前《海錯圖筆記》一經上市就大獲好評,豆瓣評分節節攀高,更是入選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版)》。作為官方和市場共同蓋戳的好書,更值得孩子一讀。
做書,我們是認真的
可能大家會問,《海錯圖筆記》系列已經出了三本,這次我們出的青少版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是版式。 新書有了全新排版。這次新書,我們增大了開本(跟《博物》雜誌一樣大),也增大了字號,更適宜少年讀者。新書採用了鎖線膠裝,書本更輕,更易攤開。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閱讀體驗。
新書設置了新版塊——「海錯圖筆記的筆記」。此前,讀者朋友反饋說,書中有很多專業術語,讀起來有點費勁。所以,新版塊會對專業術語進行簡潔明了的解釋,聽小亮嘮嗑兒的時候,順便挖點乾貨。或許家長還能布置個作業,叫海錯圖筆記的筆記的筆記,「逼瘋」小孩又有新妙招啦。
▲ 新書設置了新版塊——海錯圖筆記的筆記。圖/《海錯圖筆記》(青少版)
新書增加了注音。讀者大大們還說,書中有不少生僻字,查字典費勁,編輯老師們都聽到啦,新書中會給更多的生僻字進行注音,孩子們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多認字。
▲ 看,我們增加了拼音。圖/《海錯圖筆記》(青少版)
其次,我們特地選用了護眼紙,小朋友們在看書時,眼睛感受的光線會更柔和,減少對眼睛的傷害。
最後,我們給每位買書的朋友隨書贈送一份小禮物——物種探查圖。 物種探查圖更像一個劇透,一張圖中列舉了小亮對《海錯圖》部分物種的考證結果,每個物種加上一句話簡單介紹,豐富又好玩。這張圖可收藏張貼,也可與其他小朋友分享,一起玩玩「你畫我猜」的小遊戲,也是不錯的選擇。
▲ 物種探查圖。圖/《海錯圖筆記》(青少版)
從輕鬆科普對談的《海錯圖筆記》到更話癆的《海錯圖筆記·貳》再到艱苦的考據攻堅戰《海錯圖筆記·叄》,「筆記」難度不斷升級。今年我們選取了三冊中與生活最息息相關的物種,集於青少版的《海錯圖筆記》。
謹以此書,獻給對天地萬物時刻保持好奇心的孩子。
【內容來源:本文部分內容整理自《海錯圖筆記》青少版,張辰亮著,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版權歸作者及本書所有,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及作品出處】
張辰亮,專注科學傳播的「博物達人」,微博1200萬+粉絲心中的「什麼都知道」。
昆蟲學碩士,《博物》雜誌策劃總監,官方微博帳號@博物雜誌運營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協2017十大科學傳播人物。熱愛大自然,喜歡研究動物、植物和中國歷史文化,擅長用幽默的文字為網友鑑定物種,輕鬆有趣的風格深受年輕人喜愛。
本書是多元解讀清代海洋生物圖譜《海錯圖》的科普書。海錯的「錯」,是種類繁多、錯雜的意思。作者張辰亮通過考證北京、臺北兩地藏品《海錯圖》中的原圖,以專業科學傳播者和博物達人的視角,從生物學、博物學及生活美學等角度,講述中國豐富的海洋及濱海生物、植物和風土人情。物種涉及魚類、鳥類、甲殼類、海洋哺乳動物及濱海植物等30餘種,「足跡」遍布中國沿海地區,海洋生態、生物保護的理念貫穿全書,以科普工作者的專業度和號召力,激發讀者去了解、探索海洋世界,兼具好奇之樂、認知之廣,開卷有趣亦有益。
針對青少年閱讀群體,這本平裝版選用大開本,放大部分展示物種特徵的圖片,更利於小讀者辨識、理解;特別設計「物種知識」欄目,提煉生物學、博物學相關知識點,擴展主題認知;增加生僻字注音,讓閱讀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