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海底總動員 乾隆最愛《海錯圖》登陸豫園

2021-01-17 看看新聞Knews

蒼龍七宿,黃魚化鴨。錦鯉躍出,幻化成龍。8米巨幅海洋全覽投影在眼前鋪開。隨著啟動捲軸徐徐展開,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上海站在上海豫園正式拉開帷幕。12月6日起, 這一承接了300年傳統文化的公共教育類多媒體綜合展將在上海落地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展覽。展覽以故宮博物院文物《海錯圖》為藍本,採用交互式多媒體數位化系統,1000平方米的展廳內展出30多件海錯圖系列作品,圍繞海錯圖、故宮等元素打造公共教育科普展覽新理念,讓科技賦予古代科普讀物靈魂,為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播提供了新的方式。

《海錯圖》為300年前清朝康熙年間所著。「錯」,即為種類繁多的意思,早在漢代,人們就用「海錯」來指代各種海洋生物。《海錯圖》作者聶璜走訪民間,考察沿海的生物,探訪海客,將生平所見所聞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記錄下來,於1698年完成這部宮廷奇書,並於1726年編入皇家書庫,深受乾隆、嘉慶皇帝青睞。2014年,故宮出版社出版了《清宮海錯圖》,這部沉寂數百年的曠世奇書得以「走出宮牆」,也為讀者打開了一個妙趣橫生、紛繁複雜的海底世界。

去年《海錯圖》在網絡上爆紅,被戲稱為「乾隆年間的《海底總動員》」、「乾隆皇帝的睡前故事」,相關的書籍和文創產品賣到「飛起」。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是故宮博物院與百年央企招商局集團在文教領域的首次合作。故宮博物院對於IP授權的開發合作非常嚴謹,每一個作品及背後的文字,甚至每一個動畫分鏡都請到相關專家審核,確保展覽的嚴謹和趣味性。整個展覽耗時近一年,展廳內動畫製作部分花了3個月,主辦方對於《海錯圖》等歷史相關文獻的研究時間則花了7個月。展覽於7月在深圳進行了首展後,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

展廳中8米巨幅海洋全覽投影在眼前鋪開,牆面上呈現出一幅完整的古代海洋景觀,錦鯉躍出,幻化成龍,這種沉浸式的入場儀式結合展廳內豐富的動畫場景,加上各類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古人的想像世界一覽無遺。「蒼龍七宿」「黃魚化鴨」等海怪傳說巧妙講述古人「化生說」的奇思妙想。

展覽同樣綜合了科普教育文化知識普及的各類活動,在致力於開發想像空間的同時連接當下城市青少年兒童的教育背景,打造了形式多樣,題材豐富的遊戲關卡:「海鮮小當家」、「海怪生成器」,科普數字遊戲則是聯繫到了中國清代漁業與海洋生物可愛的習性此類百科類的拓展知識。展覽中的「幻影潮汐」部分,通過數字沙盤+3D Mapping 投影技術讓觀眾在其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的探索《海錯圖》中鮮為人知的海洋秘密。

本次展覽是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首次登陸上海。展覽期間,主辦方和豫園商戶聯動,推出故宮海錯套餐、故宮海錯文創產品等,在豫園燈會期間,也將製作出自《海錯圖》中「海怪」形象的花燈。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閆宏斌指出,運用多媒體和數字科技,將《海錯圖》這部故宮藏品,以青少年和年輕人喜愛的形式翻譯和呈現出來,成為故宮博物院在傳統文化創造性繼承和創新性發展上的一個突出案例。 策展人龔辛表示,希望通過這次合作,將不同的文化包容並蓄,超越時間空間,讓文化的傳承教育突破地方的局限,讓故宮、豫園、海錯圖緊密聯繫成為一個文化上的紐帶,打造公共教育科普類展覽的文化品牌。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琳琳 編輯:愛華)

相關焦點

  • 故宮《海錯圖》「登陸」豫園華寶樓 沉浸式演繹古人心中的海底世界
    、深圳招商文化產業有限公司主辦,豫園文化商業集團、上海零卡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上海站6日在上海豫園正式開幕。  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是故宮博物院與百年央企招商局集團在文教領域的首次合作。展覽於7月11日在深圳進行了首展後,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同年12月7日將繼續巡展至上海豫園華寶樓3樓,為上海人民帶來這件傳承300年的中國傳統科普類文化知識瑰寶最直觀的感受。
  • 北京故宮和上海豫園攜手IP合作展示《海錯圖》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2月7日報導:故宮IP除了能開發出各類爆款文創產品,還能變為沉浸式展覽。近日,以乾隆皇帝喜歡的讀物《海錯圖》為藍本,「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上海站在上海豫園開幕。
  • 《海錯圖》|紫禁城裡的海底總動員
    有關他的生平事跡,除了其傳世的《海錯圖》之外,其餘的就一無所知了。圖:海錯圖局部——「海底無波,驪珠無限」今天,我們就扒一扒聶才子的大作——《海錯圖》。從聶才子的畫作來看,他必是出自書香門第,幼時受到良好的教育。
  • 2020年豫園燈會安裝接近尾聲,故宮《海錯圖》主題彩燈亮相
    圖說:豫園燈會將以「全面奔小康,煥彩中國年」為主題(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在銀杏樹與華寶樓的簷廊下,《海錯圖》主題彩燈精彩亮相……2020年豫園新春民俗藝術燈會(下文簡稱「豫園燈會」)的安裝工作已經進入最後階段。
  • 清代「海底總動員」《海錯圖》是海量錯圖?科普達人破解30個謎題
    原標題  《海錯圖》就是海量錯圖?別蒙了! 這可是清代皇家珍藏的「海底總動員」動物插圖  均出自《海錯圖》「博物小亮」張辰亮  最近,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一組奇葩的皇家畫譜《海錯圖》廣受矚目。這組圖譜,由清代畫家聶璜繪製,記錄了371種或奇異兇煞,或憨態可掬的海洋生物,圖文並茂錯雜繚亂,被稱為紫禁城裡的「海底總動員」。「博物君」張辰亮自從2015年開始對《海錯圖》進行「學術」考察,出版了《海錯圖筆記》一書。昨日,他來南京舉辦讀者見面會,與揚子晚報記者聊起了《海錯圖》以及探尋《海錯圖》的那些事。
  • 被乾隆當作寶的《海錯圖》,究竟記載了多少稀奇古怪的海底生物?
    關於井魚的故事,據說因其身軀龐大,曾有航海者誤將其當作是海島,在井魚背上登陸並生火做飯,結果井魚因火感到痛意,被驚擾,翻身沉入水底,結果航海者也被帶入了海底。《海錯圖》全套分為四冊,前三冊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第四冊則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2019年,故宮還開展了一場「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
  • IN視頻|快來感受「故宮裡的海洋世界」 乾隆鍾愛的《海錯圖》原來...
    不如去探探「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據說乾隆皇帝也是它的忠實粉絲哦!7月11日,由故宮博物院與深圳招商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在深圳海上世界藝術文化中心開幕。展覽運用了高科技多媒體技術,帶領觀眾走進《海錯圖》圖文中的中國古代海洋世界。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0月8日。《海錯圖》是啥?乾隆皇帝為何如此鍾愛?
  • 海錯圖:一本無意間走進紫禁城,深得乾隆喜愛的博物學畫冊
    2019年7月,他又聯合中信出版社,搗鼓著出了一套書,把乾隆爺最愛的枕邊書也給出賣了,要知道,它們的底本,可一直是故宮的珍藏典籍。01 乾隆愛不釋手的枕邊書這套書有三本,即《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獸譜》、《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鳥譜》、《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海錯圖》。
  • 故宮《海錯圖》邀「寧」共遊別樣的海底世界
    龍虎網訊 看不了故宮的雪,不如一路搜索故宮裡的海洋天下吧。12月17日,南京國外藝術展覽會美滿閉幕。作為南京國外藝術季的緊張組成片面,故宮裡的海洋天下——《海錯圖》多媒體概括展南京站緊隨自後於12月20日在南京河西金鷹天下正式揭幕,連接點亮冬日南京的文化藝術空間。
  • 乾隆睡前讀物數位化,《海錯圖》可聽可感可觸
    今年元宵節,故宮首次開放夜景,而上海豫園燈會則有著悠久的傳統。一南一北,兩個城市的傳統文化之美感動了不少網友。如今,北故宮、南豫園因為一場展覽再度聯繫在一起:「故宮裡的海洋世界」展覽將於12月7日至明年3月8日亮相豫園華寶樓三樓,展覽以故宮博物院文物《海錯圖》為藍本,在1000平方米的展廳內展出30多件作品,讓觀眾領略一個立體的、鮮活的、饒有趣味的古代海洋世界,並與中國古人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展覽在引發期待之餘也引人思考,上海能否從故宮模式中有所借鑑,打造自己的文化IP(智慧財產權)?
  • 《海錯圖》:藏在故宮裡的「紙上海洋館」
    《海錯圖》原來,《海錯圖》創作於3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間,共四冊。那時,航海技術遠不如今天,但《海錯圖》卻記錄了371種與海洋相關的生物,可以稱得上是當時的紙上「海洋館」了。大概在1698年的夏天,《海錯圖》終於完成啦!之後,聶璜竟然從歷史記載中消失了,而《海錯圖》的去向也成了謎。當《海錯圖》重現江湖的時候,已經是1726年了。這一年的皇宮檔案記載,太監蘇培盛把它帶入了宮中。中國古代海洋類的書籍,少之又少,所以,乾隆、嘉慶、宣統等皇帝都特別喜歡《海錯圖》。
  • 奇人手繪《海錯圖》,畫出傳說中的海洋怪物,乾隆:朕太滿足了!
    這是生物課本?首先要說一點,這本《海錯圖》中的錯,可不是指錯誤,而是有點種類紛雜的意思,這本畫冊便是畫的海洋裡的各種生物。乾隆皇帝為什麼會喜歡這麼一本畫冊呢?這就要說到古代人對海洋的認知非常有限。乾隆皇帝深居宮中,海洋太遠,海洋生物也太難見。
  • 今年的豫園燈會也太好看了吧!趁免費趕緊去逛!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園燈會是每年的保留節目。好消息!好消息!2020豫園燈會已經開始亮燈啦!亮點1: AI「喊亮」豫園燈會 今年,豫園燈會首次加入高科技元素~ 每天晚上智能AI系統都會用語音口令"喊亮"整個豫園~超炫酷!
  • 數字科技再現「故宮裡的海洋世界」 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登陸深圳
    7月11日,以故宮院藏清代《海錯圖》為藍本的「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在深圳海上世界藝術文化中心正式開幕。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閆宏斌副院長表示:「本次展覽既運用數字科技、也聘請學術團隊嚴密考證,很好地復活了故宮的館藏文物,對於故宮文化走出去、提升觀眾文化自信,都將起到積極作用。未來,雙方還將圍繞《獸譜》、《鳥譜》等館藏畫譜,在展覽開發、公共教育、出版等方面持續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帶來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
  • 故宮的《海錯圖》中竟有1條人魚,放大8倍看,網友:不再相信童話
    故宮的《海錯圖》中竟有1條人魚,放大8倍看,網友:不再相信童話故宮本來是明清時的皇城,其本身的亭臺樓閣、文物雕像,就是難得一見的人文景觀。其實,故宮的藏品之中,除了《步輦圖》等有歷史厚重感的文物之外,也藏有許多的奇書。下面介紹的這本書就是一本奇書,竟有1條人魚,放大8倍,嚇得網友不再信童話。這本書就是《海錯圖》,把它叫做一本書,其實不如叫它一本畫冊。《海錯圖》是康熙年間,聶璜繪製的一組圖譜。他用文字和圖譜的形式,將海中的各種生物繪製出來。
  • 故宮奇書:生物愛好者的「意淫」之作,滿足乾隆皇帝什麼樣的想像
    文丨曹鏡明題丨故宮奇書:狂熱愛好者的「意淫」之作,憑什麼滿足乾隆皇帝的想像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海錯圖》的看法!意淫,這個詞在這裡可不要往「齷齪」了想!這個可不是作者自吹自擂的噱頭,而是通過乾隆皇帝親自認證的,並且還深受歷任皇帝的喜愛。乾隆皇帝被滿足的想像當這本《海錯圖》完成後,聶璜並沒有上貢給皇帝的想法。這也很正常,畢竟是耗費了作者數十年的精力,才有的這個得意之作,自己留著欣賞還來不及,怎麼可能這麼想不開的上貢給皇帝,搏一個不太清晰的未來!
  • 張辰亮帶來《海錯圖筆記》揭秘故宮清代「奇書」
    張辰亮說,他這一年多的時間裡考證了收藏於故宮裡的一套清代「奇書」——《海錯圖》。  11月27日,北京大學未名講壇第102期邀請到張辰亮和他的新書《海錯圖筆記》,五百人的大階梯教室,座無虛席,過道還有站著的「文藝青年」。    張辰亮,科普網紅、昆蟲學碩士,中國國家地理《博物》雜誌資深編輯、官方微博運營主管,是550餘萬粉絲心中的「什麼都知道」。
  • 海錯圖:海洋世界中的第一奇書!
    中國古代的文人畫家多樂以蘭梅竹菊、人物花鳥獲取藝術上的成就,而將人生最有活力的時光和自己的全部創作精力,都投入到表達海洋動物的創作並有所成的畫家,可謂少之又少。而《海錯圖》的作者聶璜,卻屬於這樣一位民間畫師。
  • 《海底總動員2》公映 3D海底世界震撼升級
    作為影史經典動畫《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的正牌續集,《海底總動員2》十三年後再譜新篇,開啟了全新的絢麗海底大冒險。既有溫馨歡樂的故事,又有華美絢麗的視覺呈現,《海底總動員2》是暑期檔最不可錯過的合家歡觀影選擇。影片亦有望接棒《瘋狂動物城》,成就迪士尼動畫電影的又一輪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