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宮海底總動員 乾隆最愛《海錯圖》登陸豫園
展覽以故宮博物院文物《海錯圖》為藍本,採用交互式多媒體數位化系統,1000平方米的展廳內展出30多件海錯圖系列作品,圍繞海錯圖、故宮等元素打造公共教育科普展覽新理念,讓科技賦予古代科普讀物靈魂,為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播提供了新的方式。《海錯圖》為300年前清朝康熙年間所著。「錯」,即為種類繁多的意思,早在漢代,人們就用「海錯」來指代各種海洋生物。
-
《海錯圖》|紫禁城裡的海底總動員
有關他的生平事跡,除了其傳世的《海錯圖》之外,其餘的就一無所知了。圖:海錯圖局部——「海底無波,驪珠無限」今天,我們就扒一扒聶才子的大作——《海錯圖》。從聶才子的畫作來看,他必是出自書香門第,幼時受到良好的教育。
-
張辰亮帶來《海錯圖筆記》揭秘故宮清代「奇書」
『海錯』不是海量的錯誤,而是繁多錯雜、種類繁多的意思,海錯是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張辰亮說,他這一年多的時間裡考證了收藏於故宮裡的一套清代「奇書」——《海錯圖》。 11月27日,北京大學未名講壇第102期邀請到張辰亮和他的新書《海錯圖筆記》,五百人的大階梯教室,座無虛席,過道還有站著的「文藝青年」。
-
故宮《海錯圖》邀「寧」共遊別樣的海底世界
作為南京國外藝術季的緊張組成片面,故宮裡的海洋天下——《海錯圖》多媒體概括展南京站緊隨自後於12月20日在南京河西金鷹天下正式揭幕,連接點亮冬日南京的文化藝術空間。《海錯圖》:「聶璜天馬行空的設想力」《海錯圖》由清代畫家兼生物醉心者聶璜繪製,書中共形貌了371種海洋生物,還紀錄了很多海濱植物,在書頁中,聶璜描畫了種種或頂天立地、或憨態可掬的實在存在的海洋生物,更紀錄了各種斑駁陸離、口耳傳遞的秘密生物:猛烈食人的海蜘蛛、頭生雙角的潛牛、鱉身人首的海沙門……這些生物神色奕奕
-
故宮《海錯圖》「登陸」豫園華寶樓 沉浸式演繹古人心中的海底世界
展覽以故宮博物院文物《海錯圖》為藍本,採用交互式多媒體數位化系統,在為期3個月的展期內,通過1000平方米的展廳內展出30多件海錯圖系列作品,圍繞海錯圖、故宮等元素打造公共教育科普展覽新理念,讓科技賦予古代科普讀物靈魂,古今相望,為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播提供了新的方式。
-
IN視頻|快來感受「故宮裡的海洋世界」 乾隆鍾愛的《海錯圖》原來...
展覽現場,立體呈現《海錯圖》中的海洋世界深圳新聞網2019年7月12日訊(記者 潘潤華)想好暑期去哪玩了嗎?不如去探探「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據說乾隆皇帝也是它的忠實粉絲哦!2014年,故宮出版社出版了《清宮海錯圖》,這部沉寂數百年的曠世奇書得以「走出宮牆」,也為讀者打開了一個妙趣橫生、紛繁複雜的海底世界。
-
海錯圖筆記
特別設計「海錯圖筆記的筆記」欄目,提煉生物學、博物學相關知識點,擴展主題認知。 附贈一幅「海錯圖知識圖譜」,將全書所講海洋生物以知識圖譜形式呈現,古今對比,建立最立體、直觀的生物認知,亦可作為「海錯文化」文創收藏。將海洋生態、生物保護的理念貫穿全書,激發讀者了解、探索海洋世界,兼具好奇之樂、認知之廣。
-
被乾隆當作寶的《海錯圖》,究竟記載了多少稀奇古怪的海底生物?
清代時,有位名叫聶璜的畫家,他本身對對海洋生物很有興趣,但是古代並沒有這方面的相關圖譜,這也很能理解,就算是我們現在的科技手段,要到海洋裡探索也是件極不容易的事,何況是古代。所以秉承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一原則的聶璜,只好自己動手畫了。
-
《海錯圖筆記》(青少版),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博物達人」
所以,在這個金秋十月、正值吃蟹的好時機,我們隆重推出「海鮮著作」——《海錯圖筆記》(青少版)。海為什麼會「錯」?先給大家介紹下,《海錯圖》和《海錯圖筆記》。簡單的說,《海錯圖》是清康熙年間,浙江人聶璜繪製的一部海洋生物圖譜。海錯的「錯」,並不意味著錯誤,而是指種類繁多、錯雜。在古人心中,「海錯」基本等同於我們現在的海鮮。
-
《海錯圖》:藏在故宮裡的「紙上海洋館」
清代也有不少人能做到哦!秘密就在一套叫做《海錯圖》的圖譜中,它可算得上是古代的「海洋生物小百科」了。它有什麼過人之處呢?記錄371種海洋生《海錯圖》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呢?「海錯」當然不是說有海量的錯誤啦!這裡的「錯」字,是種類繁多、錯雜的意思。漢代以前,人們就用「海錯」來指代各種海洋生物了。
-
「海底總動員」首席華裔卡通設計師英年早逝(圖)
「海底總動員」首席華裔卡通設計師英年早逝(圖) 年02月03日14: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
-
《清宮海錯圖》:紫禁城的海底總動員(圖)
圖為《清宮海錯圖》插圖。 李子裔 「海錯」一詞,是我國古代對於海洋生物、海產品的總稱,出典於《尚書·禹貢》:「厥貢鹽公式,海物惟錯。」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海錯圖》即是一部記錄了海洋生物、海產品的繪卷。根據《石渠寶笈續編》的記載,《海錯圖》共有四冊,前三冊藏於故宮博物院,第四冊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在我國古代,有一類文人畫家以「務專」而聞名於世,但多涉蘭梅竹菊、人物花鳥。能夠把自己的全部創作精力與藝術生涯投入到海錯畫創作中並有所成的畫家甚少,而這套《海錯圖》的作者聶璜,即是這樣一位畫師。
-
海錯圖:一本無意間走進紫禁城,深得乾隆喜愛的博物學畫冊
獸譜和鳥譜都是乾隆親自監工,由宮廷畫師繪製,大臣解說,是正兒八經的皇家出品,海錯圖的作者,卻是一位如假包換的草根,他遍訪各地江海湖泊,考察積累,歷經幾十年,才繪製而成。錯,是錯綜複雜,也是種類繁多的意思,出自《尚書禹貢》:「厥貢鹽,海物惟錯。」漢代以前,人們就已經用「海錯」來指代各種海洋生物了,後來漸漸成為了海洋生物、海產品的總稱。
-
北京故宮和上海豫園攜手IP合作展示《海錯圖》
近日,以乾隆皇帝喜歡的讀物《海錯圖》為藍本,「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上海站在上海豫園開幕。 數位化時代曠世奇書「走出宮牆」 「錯」,即為種類繁多的意思,早在漢代,人們就用「海錯」來指代各種海洋生物。
-
《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
5月底上映的《海底總動員》便是迪斯尼與皮克斯像素動畫工作室繼《玩具總動員》1、2集、《蟲蟲危機》和《怪物公司》之後,合作推出的第5部影片。 早在2000年《怪物公司》尚未完成後期製作時,皮克斯便已開始籌劃《海底總動員》的拍攝,在未來即將推出的與迪斯尼合作的3部動畫片名單上,打頭陣的就是2003年5月底上映的《海底總動員》。
-
漳州地區首家海洋科普館
這是漳州地區首家海洋科普館,也是國內首個以中國古代海洋生物圖譜——《海錯圖》為主題,融歷史教育、生物知識於一體的海洋科普館。 「海錯」是我國古代對於海洋生物、海產品的總稱,《海錯圖》由清代畫家聶璜所繪,深受歷代清朝皇帝喜愛,全書四冊,分藏於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
在福州不用潛水就能看到海底世界,這裡可以看海底總動員
大家好,我是美美,今天小編帶你們去福州的一個地方,在這裡不用潛水就可以看到海底世界,那些海底總動員的樣子就會馬上浮現在腦海裡,別想啦直接跟著小編我去看看這個地方吧。人對海洋的好奇心是天生的,看完海底總動員電影後,對這份好奇心更加強烈,真的想化身一條魚遊到海底。海底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來福州永泰歐樂堡海底世界一探究竟。福州永泰歐樂堡海洋世界由山東省蓬萊八仙過海旅遊集團建設,總投資10億元,展館面積15萬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種類最多、規模最大、規模最大的國際一流室內海洋館。
-
超多美圖!2020年豫園燈會安裝接近尾聲,故宮《海錯圖》主題彩燈亮相
圖說:豫園燈會將以「全面奔小康,煥彩中國年」為主題(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在銀杏樹與華寶樓的簷廊下,《海錯圖》主題彩燈精彩亮相……2020年豫園新春民俗藝術燈會(下文簡稱「豫園燈會」)的安裝工作已經進入最後階段。
-
到海底看《海底總動員2》 下水尋找你的尼莫
(原標題:到海底看《海底總動員2》 下水尋找你的尼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