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辰亮帶來《海錯圖筆記》揭秘故宮清代「奇書」

2020-12-17 華夏經緯網

  「『海錯』是什麼意思?『海錯』不是海量的錯誤,而是繁多錯雜、種類繁多的意思,海錯是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張辰亮說,他這一年多的時間裡考證了收藏於故宮裡的一套清代「奇書」——《海錯圖》。

  11月27日,北京大學未名講壇第102期邀請到張辰亮和他的新書《海錯圖筆記》,五百人的大階梯教室,座無虛席,過道還有站著的「文藝青年」。

    張辰亮,科普網紅、昆蟲學碩士,中國國家地理《博物》雜誌資深編輯、官方微博運營主管,是550餘萬粉絲心中的「什麼都知道」。擅長用幽默的文字為網友鑑定物種,尤其理解各種「靈魂畫作」為粉絲答疑解惑。現場讀者都很興奮,不少是帶著「終於看到活的了」的粉絲心情。

  清代奇書《海錯圖》背後的故事

  故宮藏有一套「奇書」,叫《海錯圖》,它是一本古代的海洋生物圖譜。其作者聶璜出生在明末的杭州,是一位畫家兼生物愛好者。苦於自古以來都沒有海洋生物的相關圖譜流傳,他決定自己畫一本,於是遊歷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生物。經過幾十年積累,繪製了一系列圖譜,並在圖片旁邊配以生動的文字描述——這就是最終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完成的《海錯圖》,也是他唯一傳世的作品,深受清朝歷代皇帝喜愛。

  《海錯圖》描繪了371種生物,其中幾乎涵蓋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大部分類群,還記載了不少海濱植物。每種生物所配的文字,既有觀察記錄,又有文獻考證,並配趣味「小贊」一首,讀來令人興致盎然。聶璜的嚴謹精神使這本書頗具現代博物學風格,吸引了有同樣興趣的張辰亮。

  由於時代所限,《海錯圖》中有很多不靠譜之處,比如有些動物聶璜未曾親見,僅根據別人描述繪製外形,會有很大失真。關於生物習性的記載,也是真假混雜。

  正因如此,張辰亮用今天生物學的角度,對《海錯圖》中的生物進行分析考證,從他的文字和畫作中發現蛛絲馬跡,辨別真偽。在這期間,除了翻閱各種資料外,他還去遼寧、天津、福建、廣東、廣西以及日本、泰國等地搜集素材、實地考證,一步一步推理分析後,鑑定出畫中生物的真身,「這就像在破案一樣,非常過癮」。

  《海錯圖筆記》其實是30篇讀書筆記

  張辰亮在為讀者籤名,手繪「靈魂畫作」。(出版方供圖) 

  「各位好,這麼多人有點震到了。今天主要給大家講講《海錯圖筆記》這本書背後的故事。不廢話,就直接說了。」張辰亮開場道。現場倒沒有像平時他在微博上那樣幽默地「調戲」粉絲,但講解中卻的幽默地「調戲」了《海錯圖》的畫風,「《海錯圖》裡全是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說它是工筆畫吧,動物的神態又十分卡通;說它是漫畫吧,可又一本正經的樣子。」

  在《海錯圖筆記》中,張辰亮採用中國傳統本草書的分類法,把書中描述的生物歸為「介部、鱗部、虫部、禽部」4類。「雖然不符合現代科學的分法,但可以展示古人是怎樣給生物分類的。在這30篇文章裡,有海洋生物的科普,有故紙堆裡的考據,有中國人和大海之間的逸事,也有一些我個人的絮叨。簡單來說,這其實就是讀《海錯圖》時所做的30篇讀書筆記。」張辰亮介紹。

  清代《海錯圖》裡的鱟。圖自《海錯圖筆記》

  把鱟的化石和現生鱟對比,可看出它的外形基本沒變。圖自《海錯圖筆記》

  張辰亮說,解讀過程中有一個遺憾。古書《海錯圖》一共有四冊,經故宮博物院整理出版的有三冊,第四冊現在在臺北故宮。他指著投影裡的圖片說,「這是《海錯圖筆記》裡的圖,叫鱟(hòu),正面圖出現在北京故宮裡《海錯圖》第三冊最後一張。而鱟的背部,則在臺北故宮《海錯圖》第四冊第一張。因為兩本書分離,同一種動物只能分開在兩個地方,很可惜。」

  這部《海錯圖筆記》並沒有將古書《海錯圖》裡300多種生物全都納入,張辰亮表示,他打算每年出一本,每年30多種。不過他也提到困難之處,「我只能儘量,因為裡面有很多是考證不出來的,比如書裡畫了好幾種龍,還有一些看上去是真的,但說不好,那些奇聞異事沒法考證。」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清代「海底總動員」《海錯圖》是海量錯圖?科普達人破解30個謎題
    原標題  《海錯圖》就是海量錯圖?別蒙了! 這可是清代皇家珍藏的「海底總動員」動物插圖  均出自《海錯圖》「博物小亮」張辰亮  最近,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一組奇葩的皇家畫譜《海錯圖》廣受矚目。這組圖譜,由清代畫家聶璜繪製,記錄了371種或奇異兇煞,或憨態可掬的海洋生物,圖文並茂錯雜繚亂,被稱為紫禁城裡的「海底總動員」。「博物君」張辰亮自從2015年開始對《海錯圖》進行「學術」考察,出版了《海錯圖筆記》一書。昨日,他來南京舉辦讀者見面會,與揚子晚報記者聊起了《海錯圖》以及探尋《海錯圖》的那些事。
  • 《海錯圖筆記》(青少版),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博物達人」
    《海錯圖筆記》系列出新書啦!從2015年到2019年,關注過小亮的朋友們肯定都知道我們出的系列《海錯圖筆記》。因為內容嚴(jiao)謹(zhen),語言風(feng)趣(sao),《海錯圖筆記》擁有了一大群粉絲。自去年10月我們出了《海錯圖筆記·叄》後,後臺讀者一直在敲碗催新書。
  • 科學網紅"博物君"張辰亮:為神奇自然寫下簡單筆記
    上海、杭州、北京……被稱為「科學網紅」的張辰亮,帶著他的新書《海錯圖筆記》轉了一圈,年初回到了北京。各地的讀者見面會上,都能看到他為讀者妙趣橫生地鑑定、解讀古書中的海洋生物。   破案《海錯圖》   「水母以蝦為目,有人要撈它的時候,蝦就提醒它沉下去。但我一直沒見過,直到有一次網友發來照片,我一看還真是!然後就把這張照片放進我的《海錯圖筆記》裡了。」張辰亮手中拿著的《海錯圖》幾乎被小紙條貼滿,很輕易就可以在《海錯圖筆記》中找到對應的章節。   從昆蟲到海洋生物,看似相隔甚遠,實則在一個圈裡。
  • 故宮《海錯圖》邀「寧」共遊別樣的海底世界
    龍虎網訊 看不了故宮的雪,不如一路搜索故宮裡的海洋天下吧。12月17日,南京國外藝術展覽會美滿閉幕。作為南京國外藝術季的緊張組成片面,故宮裡的海洋天下——《海錯圖》多媒體概括展南京站緊隨自後於12月20日在南京河西金鷹天下正式揭幕,連接點亮冬日南京的文化藝術空間。
  • 故宮海底總動員 乾隆最愛《海錯圖》登陸豫園
    展覽以故宮博物院文物《海錯圖》為藍本,採用交互式多媒體數位化系統,1000平方米的展廳內展出30多件海錯圖系列作品,圍繞海錯圖、故宮等元素打造公共教育科普展覽新理念,讓科技賦予古代科普讀物靈魂,為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播提供了新的方式。《海錯圖》為300年前清朝康熙年間所著。「錯」,即為種類繁多的意思,早在漢代,人們就用「海錯」來指代各種海洋生物。
  • 故宮的《海錯圖》中竟有1條人魚,放大8倍看,網友:不再相信童話
    故宮的《海錯圖》中竟有1條人魚,放大8倍看,網友:不再相信童話故宮本來是明清時的皇城,其本身的亭臺樓閣、文物雕像,就是難得一見的人文景觀。目前,故宮收藏的文物,有186萬件之多,無論是數量上,還是面積上,都是世界博物館中的翹楚。故宮中藏著很多古書字畫。比如《伏羲女媧像》《遊春圖》《步輦圖》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絕世之作。以《步輦圖》為例,它是一幅歷史畫,描寫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者,準備將文成公主嫁出去的歷史時刻。
  • 奇書《海錯圖》中的怪獸,都是認真的嗎?
    他是個畫家,同時也是個水生動物愛好者,於是就把自己看到的動物畫了下來,取名《海錯圖》。「錯」是紛雜、種類繁多的意思。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海錯圖》成書之後,這位作者就突然間消失了,史料中再也找不到他的蛛絲馬跡,同時不知所蹤的還有他的那本大作。
  • 北京故宮和上海豫園攜手IP合作展示《海錯圖》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2月7日報導:故宮IP除了能開發出各類爆款文創產品,還能變為沉浸式展覽。近日,以乾隆皇帝喜歡的讀物《海錯圖》為藍本,「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上海站在上海豫園開幕。
  • 故宮《海錯圖》「登陸」豫園華寶樓 沉浸式演繹古人心中的海底世界
    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是故宮博物院與百年央企招商局集團在文教領域的首次合作。展覽於7月11日在深圳進行了首展後,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同年12月7日將繼續巡展至上海豫園華寶樓3樓,為上海人民帶來這件傳承300年的中國傳統科普類文化知識瑰寶最直觀的感受。
  • IN視頻|快來感受「故宮裡的海洋世界」 乾隆鍾愛的《海錯圖》原來...
    不如去探探「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據說乾隆皇帝也是它的忠實粉絲哦!7月11日,由故宮博物院與深圳招商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在深圳海上世界藝術文化中心開幕。展覽運用了高科技多媒體技術,帶領觀眾走進《海錯圖》圖文中的中國古代海洋世界。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0月8日。《海錯圖》是啥?乾隆皇帝為何如此鍾愛?
  • 數字科技再現「故宮裡的海洋世界」 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登陸深圳
    7月11日,以故宮院藏清代《海錯圖》為藍本的「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在深圳海上世界藝術文化中心正式開幕。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閆宏斌副院長表示:「本次展覽既運用數字科技、也聘請學術團隊嚴密考證,很好地復活了故宮的館藏文物,對於故宮文化走出去、提升觀眾文化自信,都將起到積極作用。未來,雙方還將圍繞《獸譜》、《鳥譜》等館藏畫譜,在展覽開發、公共教育、出版等方面持續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帶來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
  • 《海錯圖》:藏在故宮裡的「紙上海洋館」
    清代也有不少人能做到哦!秘密就在一套叫做《海錯圖》的圖譜中,它可算得上是古代的「海洋生物小百科」了。它有什麼過人之處呢?記錄371種海洋生《海錯圖》原來,《海錯圖》創作於3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間,共四冊。那時,航海技術遠不如今天,但《海錯圖》卻記錄了371種與海洋相關的生物,可以稱得上是當時的紙上「海洋館」了。
  • 海錯圖:海洋世界中的第一奇書!
    而《海錯圖》的作者聶璜,卻屬於這樣一位民間畫師。 康熙年間,他遊歷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的生物。每看到一種,就把它畫下來,並翻閱群書進行考證。還會詢問當地漁民,來驗證古書中記載的真偽。 海錯的「錯」,是種類繁多、錯雜的意思。《海錯圖》描繪了300多種中國沿海生物,頗具現代博物學風格。
  • 故宮奇書:生物愛好者的「意淫」之作,滿足乾隆皇帝什麼樣的想像
    文丨曹鏡明題丨故宮奇書:狂熱愛好者的「意淫」之作,憑什麼滿足乾隆皇帝的想像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海錯圖》的看法!意淫,這個詞在這裡可不要往「齷齪」了想!《海錯圖》錯在哪裡在清朝康熙年間,有一個生物愛好者聶璜,不知是怎地就對「海洋生物」產生了一股狂熱的嚮往之情。於是,便親身前往河北、天津、浙江、福建等地,考察沿海生物,雖然沒有見識到多少新鮮玩意,但是卻沒少聽到有關「新鮮玩意」的傳說。
  • 海錯圖筆記
    推薦語:        一本多元解讀清代海洋生物圖譜《海錯圖》的科普書。
  • 被乾隆當作寶的《海錯圖》,究竟記載了多少稀奇古怪的海底生物?
    不管是對動物還是植物的研究,好像只要它的生產時間來自於古代,就總會蒙上一層奇幻的色彩,比如記錄了許多神奇異獸的上古奇書《山海經》,雖然裡面的動物大多怪異誇張,但有很多人認為這些動物或許在當時存在,只是被文學化加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