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
海豚會跳出海面,鰩魚有長長的尾巴,鯨魚會在換氣時噴水柱,烏賊會噴墨汁迷惑敵人……我們可以從書上、動畫片中、海洋館裡,學到這些小知識,那麼古人,包括很少出宮的皇帝,他們認識這些海洋動物嗎?
告訴你吧!清代也有不少人能做到哦!秘密就在一套叫做《海錯圖》的圖譜中,它可算得上是古代的「海洋生物小百科」了。它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記錄371種海洋生
原來,《海錯圖》創作於3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間,共四冊。那時,航海技術遠不如今天,但《海錯圖》卻記錄了371種與海洋相關的生物,可以稱得上是當時的紙上「海洋館」了。
《海錯圖》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呢?「海錯」當然不是說有海量的錯誤啦!這裡的「錯」字,是種類繁多、錯雜的意思。漢代以前,人們就用「海錯」來指代各種海洋生物了。
翻開圖冊,你會看到,裡面有威風凜凜的虎鯊、憨態可掬的馬鮫魚等海洋生物,有海帶、紫菜等海洋植物,還有各種口耳相傳的神話生物:兇猛食人的海蜘蛛、鱉身人首的海和尚……種類繁多,讓人眼花繚亂!
除了繪畫外,每種生物都配上了一段文字。這些文字介紹了該生物的產地、習性、外貌特徵,甚至還有它的烹飪方式和藥用價值,對今天人們研究海洋動物及歷史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呢。
離奇的身世
那麼,《海錯圖》到底是誰創作的呢?
它的作者叫聶璜,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畫家,還是一位生物學發燒友。聶璜發現,畫家們常常喜歡畫梅蘭竹菊、鳥獸人物,卻很少有人系統地畫海洋生物,所以他決定,自己來做這件事。
於是,他在康熙年間,遊歷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等多個地方,考察沿海的生物。每看到一種新的海洋生物,他就畫下來,並查閱相關的資料,或去請教當地的漁民。
漸漸地,他畫的海洋生物越來越多。大概在1698年的夏天,《海錯圖》終於完成啦!之後,聶璜竟然從歷史記載中消失了,而《海錯圖》的去向也成了謎。當《海錯圖》重現江湖的時候,已經是1726年了。這一年的皇宮檔案記載,太監蘇培盛把它帶入了宮中。
中國古代海洋類的書籍,少之又少,所以,乾隆、嘉慶、宣統等皇帝都特別喜歡《海錯圖》。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旨,讓太監重新裝幀《海錯圖》,還命人把它放在常去的宮殿裡邊,方便他隨時觀看。
到了民國時期,由於日本侵華,故宮文物南遷,輾轉運輸中,《海錯圖》全套四冊書分了家。現在,前三冊留在了北京故宮,第四冊則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認真做科普
那麼,《海錯圖》裡的記載,是否正確,是否科學?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圖譜吧!
「跳來跳去」的小魚
上圖中有幾條小魚?兩條還是三條?
對,細心的小夥伴肯定發現了,在圖的左邊,還有一條小魚像捉迷藏一樣,鑽進了沙土中,只留下了一個小尾巴。
這種魚是沿海很常見的小魚——彈塗魚,因為它能夠在灘涂上「跳來跳去」,所以在《海錯圖》中,它被稱為「跳魚」。彈塗魚喜歡爬出水面,在海灘上活動。每當退潮時,海灘上就會有很多彈塗魚跳來跳去。此外,它們還喜歡在灘涂上挖洞,遇到危險就鑽進洞中。
《海錯圖》不僅教人們認識彈塗魚,還記載了捕捉方法。例如,漁民們把竹筒插進彈塗魚挖好的洞穴中,然後用長竿驅趕它們,不知情的彈塗魚就這樣落入了竹筒陷阱中。據說,直到今天,浙江寧波的漁民還在用這種方法捕彈塗魚。
首尾相連的帶魚
看到這幅圖,你可能要問了,右下角的那條帶魚為什麼要咬住前一條帶魚的尾巴呢?
原來,有漁民告訴聶璜,帶魚常常成群結對地在水中遊行。當有人釣到帶魚後,帶魚會咬住鉤在水中掙扎,其它的帶魚看到了就會咬住這條帶魚的尾巴,想要「救」它,結果自己也被拽了上。有時候,漁民能一下子釣上兩三條首尾相連的帶魚呢!
如今,我們依舊能夠在海邊看到這樣的神奇現象。不過,關於帶魚的記載,《海錯圖》只說對了一半。咬尾巴的帶魚可不是去營救同伴的,而是同伴的掙扎引發了它們的食慾,所以後邊的帶魚是想上去啃咬它,沒想到不小心,把自己的小命也斷送掉了。
有趣的是,《海錯圖》還介紹了帶魚在清朝的常規吃法——醃漬鹹帶魚。聶璜還評價說,福建的鹹帶魚味道一般,而浙江的鹹帶魚才夠「香美」。
長得像蜥蜴的鱷魚
由於時代的限制,《海錯圖》中記載的海洋生物中,有一些是作者道聽途說而來。比如上邊這幅圖中,這是蜥蜴嗎?錯,這是鱷魚!
為什麼它和我們認識的鱷魚長得不一樣了呢?原來,聶璜在創作《海錯圖》的時候,記錄了很多只是聽說過的生物。比如圖中所畫的鱷魚,聶璜就沒有見過。
他在《海錯圖》中寫道,這是一個叫作餘伯謹的福建人講給他聽的。餘伯謹曾在安南國(今越南)見過兩條鱷魚,他詳細地給聶璜描述鱷魚的樣子:「長二丈餘,身有甲,四足短而有爪,嘴方而闊,尾不尖而扁。」
但是,畢竟耳聽為虛,結果,聶璜筆下的鱷魚,還是與真正的鱷魚有些差距,讓人覺得既好笑又妙趣橫生。
在清朝,《海錯圖》是一扇不可多得的窗子,透過它,人們認識了神秘的海洋世界,進入了從未去過的領域,擴大了視野,增長了知識。你發現了嗎?《海錯圖》不只是一本「海洋生物書」,它還集成了「漁業指南」和「海味烹調秘笈」呢!
本文作者:趙子薇責任編輯 / 張林來自:微故宮《《海錯圖》:藏在故宮裡的「紙上海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