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文人畫家多樂以蘭梅竹菊、人物花鳥獲取藝術上的成就,而將人生最有活力的時光和自己的全部創作精力,都投入到表達海洋動物的創作並有所成的畫家,可謂少之又少。而《海錯圖》的作者聶璜,卻屬於這樣一位民間畫師。
康熙年間,他遊歷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的生物。每看到一種,就把它畫下來,並翻閱群書進行考證。還會詢問當地漁民,來驗證古書中記載的真偽。
海錯的「錯」,是種類繁多、錯雜的意思。《海錯圖》描繪了300多種中國沿海生物,頗具現代博物學風格。而且每種生物所配的文字,既有觀察記錄,又有文獻考證,並配趣味「小贊」一首,讀來令人興致盎然。
《海錯圖》中收錄的動物千奇百怪,說是寫實的吧,又充滿卡通的味道。說它是漫畫吧,好像又一本正經的樣子。很多動物雖然造型很誇張奇怪,但是現實中又有真實的原型。
聶璜在歷史上沒有什麼過多的記載,唯一傳世的也只有這一部作品。後來被一個太監帶到宮裡,乾隆、嘉慶、宣統等幾代皇帝都看過也都很喜歡,這才得以流傳下來。
到了民國,由於日本侵華,故宮文物南遷。輾轉中,全套四冊書分了家,現在前三冊留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第四冊則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