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以故宮院藏清代《海錯圖》為藍本的「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在深圳海上世界藝術文化中心正式開幕。據介紹,該展覽運用數字科技,生動再現了聶璜筆下妙趣橫生、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世界,並通過寓教於樂的互動遊戲與公教活動,帶領觀眾了解海洋生物習性、認識海洋文明,感受古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該展覽是故宮博物院與百年央企招商局集團在文教領域的首次合作,旨在運用數字科技、多媒體方式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展覽將於10月8日結束在深圳的首展後,巡展至北京、上海等國內主要城市。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閆宏斌副院長表示:「本次展覽既運用數字科技、也聘請學術團隊嚴密考證,很好地復活了故宮的館藏文物,對於故宮文化走出去、提升觀眾文化自信,都將起到積極作用。未來,雙方還將圍繞《獸譜》、《鳥譜》等館藏畫譜,在展覽開發、公共教育、出版等方面持續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帶來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
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巡視員、深圳市設計之都推廣辦主任韓望喜在開幕式致辭中強調了《海錯圖》對青少年的教育意義:「這次《故宮裡的海洋世界》展覽,真是給孩子們一個非常好的教育場景,點點滴滴的細節做得很用心。這才是做事的方式,也是我們傳播傳統文化之美應有的心境。」
故宮出版社文化旅遊編輯室副主任徐海在當天舉辦的文化講座中介紹,故宮總藏畫譜116件,《海錯圖》是其中唯一一部由民間畫師所繪的圖譜。《海錯圖》展現了中國古代創作者基於傳統化生說的豐富想像力與視覺表現力,並解讀種種海洋生物的「呆萌」表情或許是吸引當代年輕觀眾的重要原因。
據主辦方介紹,展覽以奇幻、玩樂、探索為主要概念。以畫譜作者聶璜的考察路線為脈絡,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跟隨聶璜信步海濱、走訪漁市,探究舶客、旅人、漁民口中筆下的謎之生物,見其所見,聞其所聞,思其所想,體會隱匿於《海錯圖》圖文之下的中國古代海洋世界觀,與中國古人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展覽希望尊重與釋放觀眾,特別是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好奇心,讓他們跳出單一接受知識的模式,寓教於樂建立主動探求知識的可貴精神,探索蘊含於《海錯圖》之中的奧秘與樂趣。 (中國日報深圳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