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後裔其實從沒消失,改為鄒姓定居貴州,見人就說:有祖傳寶刀

2020-12-20 趣觀歷史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提起崇禎皇帝,大家想必都會為其氣節所感動,同時也會為他身死國滅的悲劇所惋惜。在所有的末代君王之中,崇禎皇帝朱由檢無疑是說知名度最高的,圍繞著他的一切都為後世津津樂道。不過卻很少有人思考過一個問題,明朝滅亡後,崇禎皇帝是否有後裔存世?如果有,他們又在何處?對於這一話題,存在著幾種不同看法,但基本上都莫衷一是。不過到了近幾年,卻有人驚奇地發現,在貴州遵義,卻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村莊,村子裡500餘戶鄒姓村民竟然都自稱是崇禎帝的直系後裔。

▲明思宗朱由檢劇照

這一切還要從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說起。這一年,「闖王」李自成率軍直搗北京城,大明帝國已經搖搖欲墜。3月17日,京城被起義軍攻破,崇禎皇帝自知無力回天,最終在太監王承恩的陪伴下登上煤山自縊,大明王朝就此落幕。在自縊前,崇禎帝催促周皇后為大明殉國,又親手刺死諸位妃嬪、公主。然後他將太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叫到面前,告誡他們勿忘復國,隨即讓心腹太監為他們喬裝打扮,趁亂逃出宮去,並留下遺詔讓大臣們務必忠心輔佐太子、匡扶大明社稷。

▲李自成蠟像

不過對於這三位皇子究竟逃至何處、是否倖存,三百年來一直有著不同論調,,民間也流傳著多種說法。有人說朱慈烺被太監送往其舅周奎家中,後者因畏懼招來殺身之禍,主動將其獻給攝政王多爾袞,不久後就遇害。還有一種說法是,三位皇子在出城時不慎落入李自成手中,李自成按謀士建議將太子封為宋王,三皇子和四皇子也改封他爵。李自成被後金軍隊趕出京城時,身邊也還帶著三位皇子,但之後就不知所終。

▲遵義市苦竹埡村

不過近年來,在貴州遵義市有個名為苦竹埡村的小村莊,村中的500多名居民均自稱是崇禎皇帝後裔,而且村裡還有三座石墓,據當地人介紹是崇禎皇帝四子朱慈炤墓、朱慈炤妻墓和名為「趙恩公」的太監墓。每年清明時節,全村老小都會去組織掃墓祭拜。據鄒代清老人(自稱為崇禎皇帝朱由檢十二世孫)介紹,當年朱慈炤外出逃難時,一直是一位趙姓太監跟隨護送,直到逃到貴州苦竹椏村才暫時停留休整。

▲苦竹埡村鄒啟貴、趙恩公墓碑舊照

眾人見此地背山面水,可藏可退,於是就在這裡定居下來。為避免被人發現,朱慈炤取與「朱」近似的「鄒」為姓,改名鄒啟貴,娶當地女子生養後代。臨終時,他將從宮中帶出的信物傳給他們,其中包括崇禎皇帝用過的尚方寶劍,以及一方帶有朱慈炤個人名諱的私印,不過都只傳給長房長子。

▲鏽跡斑斑的崇禎青銅龍紋劍

在漫長的歲月變遷中,鄒家如今已發展為擁有苦竹埡、白果坪、白沙井等九房後裔的大家族,人數超過千人,此外還有部分鄒家後裔遷居至四川、重慶。不過無論在哪裡,有一項祖訓仍被他們嚴格執行,那就是朱姓與鄒姓不得戀愛通婚,而與鄒氏字輩排序不同的鄒姓卻可通婚,直到現在也沒人打破。對於外界的看法, 苦竹埡村的人們非常看重,畢竟作為皇室血脈,他們非常渴望獲得認同,為此逢人就會提起,當地人於是也就見怪不怪了。

參考文獻:

《鄒氏族譜》

相關焦點

  • 鄒姓和鄒縣有怎樣的歷史淵源呢?
    鄒姓是中華常見姓氏,不過,你可知道這個姓氏與山東的鄒縣有怎樣的歷史淵源嗎?而且,這個姓氏與文聖人孔夫子的家世也有著一段淵源,真可謂"頗有來頭"啊!鄒姓是中華常見姓氏之一,排當代姓氏第六十位。歷史名人有古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鄒忌,現代著名新聞記者鄒韜奮,前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等。與中國的其他許多姓氏一樣,鄒姓有數種來歷,而其主要的來歷不僅與今山東鄒縣有歷史淵源,還繞著一段"聖人"的家世之謎哩。在鄭樵的《通志·氏族略》中,鄒姓屬於"以邑為氏"。
  • 拿出祖譜,道出玉璽下落,貴州百戶陳姓堅稱祖先當過皇帝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貴州百戶陳姓堅稱祖先當過皇帝 在中國古代當皇帝幾乎是每個人的夢想,從最早陳勝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充分得以體現。
  • 戴拿奧特曼的變身器竟然是祖傳!難道飛鳥也是戴拿後裔?
    戴拿奧特曼的變身器竟然是祖傳!難道飛鳥也是戴拿後裔?哈嘍,大家好,今天小編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戴拿奧特曼的身世問題。在網上不少奧特曼粉絲都認為戴拿奧特曼其實就是迪迦奧特曼的一個完美的複製體。除了長相和迪迦奧特曼略有不同之外,可以說完全就是迪迦奧特曼。今天小編和大家說的,其實是官方的另一設定,這一設定並不被廣大奧迪粉絲所認知,那就是其實戴拿奧特曼變身器是祖傳的。那麼問題來了,難道飛鳥信也是具備基因的奧特曼後裔嗎?
  • 北京一老人是溥儀的親侄子,拿著一把寶刀找專家,專家:神器呀!
    中國歷史包容萬象,但是不變的是等級制度,不論什麼時候,總是會有高貴低賤,特殊和普通人群的區別。而這一區別在現當代也引發了一種特殊的現象。那就是祖傳古董的傳承。其實從金這個姓氏上就能看出來,這個大爺可能就是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因為當年大清朝結束,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愛新覺羅家族的人都改了姓氏,其中大多數改成了金姓。而這位大爺確實是清朝的皇族後裔,是恭親王的重孫子,也就是溥儀的親侄子。皇帝親侄子的身份是不是很厲害?那他說的那把寶刀是什麼刀呢?會讓專家第一時間就問他的祖上是誰。
  • 此人忠明抗清,為何崇禎說他「欺世」,乾隆反而贊他「完人」
    就好比今天要說的這位,此人忠明抗清,是明末時期一位民族英雄。但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卻不怎麼待見他,甚至說他「欺世」。更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反而贊他是「完人」。為何會變成這樣呢?此人就是明末文學家、書畫家、民族英雄黃道周。天啟二年,38歲的黃道周中進士,在這一朝先後任翰林編修、經筵展書官。黃道周的老師是袁可立,為萬曆年間的言官。
  • 14萬滿族後裔在哪裡?其實隱藏在我們身邊,那英是八旗之一
    但凡身上流有皇室血脈的人,都必須清理乾淨,輕則逐出宮牆,重則滿門處死。不過,末代皇帝溥儀退位之後,14萬滿清後裔卻悄然消失,他們如今身在何方?。據《八旗滿族族譜》記載,瓜爾佳、牛胡魯、赫舍利等八大姓,是清代八大姓中最顯赫的姓氏,它們的消失,其實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 消失的鮮卑族去了哪?如今後裔都改成了這些姓,你是嗎
    就如歌曲裡所唱的一樣,我們中華民族是由56個不同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每個民族發展歷史各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但相同的是在經歷了歲月洗禮後,都能代代相傳,繁衍至今。可是歷史上其他一些民族卻沒有這麼幸運,他們曾盛極一時,改變過中國的歷史走向,如今卻已經完全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鮮卑族。
  • 明朝末年,李自成大軍直逼北京,崇禎皇帝堅決不南遷,其實是假象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農民起義軍李自成率大軍攻入北京,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殺掉妻子兒女後,逃亡到了煤山,自縊而死。至此統治了中國長達276年的大明王朝,消失在了戰火之中。崇禎皇帝朱由檢在位十七年,兢兢業業不僅沒能阻止明王朝的衰敗,反而加速了朱明政權的瓦解速度。
  • 傅友德後裔考《明·開國大將軍傅友德傳》附錄
    明天啟四年(1624),任貴州巡按,平定了以安邦彥(明水西宣撫司土司)、奢崇明(四川永寧宣撫使)為頭目的波及貴州、四川、雲南、湖南等地的大叛亂。崇禎三年(1630),以兵部右侍郎銜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崇禎十四年(1641),任陝西三邊軍務總督,由陝入豫,與保定總督楊文嶽合圍李自成、羅汝才聯軍,兵敗被俘。闖軍挾持傅宗龍至項城,欲以傅宗龍賺開項城城門。
  • 樂陽祠白姓為白居易後裔 歷經42年8代人入川
    少數家庭定居在條件較好的雙流白家、石羊、簇橋、黃甲等地,大都在原成都府管轄的各縣,與其他姓氏的客家人一起,組成聚居區。  家住新都的白姓研究者白美崇說,白姓家族在坐船過洞庭湖時,遭遇了大風大浪。有許多船隻被打翻,船上的移民葬身湖裡。惟有白姓家族所乘的船隻無一受損,全都安全抵達對岸。
  • 霸氣十足,又好聽的鄒姓男孩名字
    給男孩起名,最重要的就是名字要符合男性氣質,家長也可以從霸氣這個風格來給鄒姓男孩起名,既有氣勢,還有這明顯的男性特徵。下面,銘緣閣起名網為大家分享一些霸氣十足,又好聽的鄒姓男孩名字,不知道怎麼起名的鄒姓家長,可以參考。
  • 農村面臨「消失」的傳統小吃,貴州大爺現場教學40年,引數人圍觀
    今天要說的是一位堅持做祖傳的傳統小吃40年的貴州大爺,大爺每天在街頭現場教學,現場製作,引起無數的人圍觀,但是這個傳統小吃確實常常被人們遺忘。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走的時候點個關注哦!農村面臨「消失」的傳統小吃,貴州大爺現場教學40年,引數人圍觀!
  • 珠穆朗瑪峰下住著神秘夏爾巴人,專家說:他們有可能是西夏人後裔
    在中國歷史上,西夏王朝和西夏人,都充滿了許多難解的謎團,尤其是西夏人的下落和去向,讓專家們始終難以確定。為了找到消失的西夏人,專家們經過長達百年的研究,最終發現他們在可能居住在珠穆朗瑪峰下。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珠穆朗瑪峰腳下的樟木小鎮,是個與世隔絕的村莊,生活於此的村民只有1000多人,雖然他們自稱為夏爾巴人,但是專家們卻說他們其實是西夏人的後裔,究竟專家們有什麼依據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 晉人佔領了河南遷到開封,大量契丹人南遷。河南人是契丹的後裔嗎...
    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至少有一百六十個民族,其中最著名的有匈奴、鮮卑、羌、鐵勒、柔然、回紇、突厥、沙陀、党項、契丹和女真,它們大多不在現存的五十六個民族之列。這些著名的少數民族在古代,無論是建立王朝或統一的漠北,曾經是全能的,但現在他們生活在?他們是消失在歷史中還是去了那裡?讓我們探索他們的下落。首先,自戰國以來,興起於河套陰山地區的匈奴人一直是漠北的主體,控制著30萬根琴弦,威脅著秦漢時期的北方。
  •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不是華夏人的後裔,而是波斯人的後代?
    然而,歷史上也有許多外來人口,來到中國定居後擁有了自己的姓氏。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並不是華夏人的後裔。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說的,就是其中一個姓氏,安。安姓在中國人口並不多,資料上顯示安姓的起源也有很多,比如中國原有的安姓誕生於春秋時期,名人有秦朝著名的道家方士安期生。
  • 菲律賓王室後裔定居中國,傳承至今已有21代,先祖墓地成保護單位
    此後,蘇祿東王巴都葛叭答剌的大王子回國繼承王位,一同來中國朝拜的蘇祿王妃和另外兩個王子,自願留在中國定居守護老國王的墳墓。這些蘇祿王族中國定居後,開枝散葉逐漸成了中國的一份子。蘇祿王族後裔以安和溫為姓氏,傳承了幾百年到現在為止已經傳承了21代。期間,有很多蘇祿後裔離開德州到其他地區發展,如今已經遍布中國多個省份,不過在蘇祿國王墓地附近始終留著一支族人,儘量避免其他人破壞先祖的安寧。
  • 【黃姓】四川黃姓人,大多是黃峭後裔
    在四川,應該說,黃姓人進入得比較早。如今有學者考證,戰國時期的楚國春申君黃歇是達州市萬源人。如果屬實的話,黃歇所在的家族,至少在戰國時就已經遷徙到了四川,並成為當地的一大望族。唐文宗太和年間,黃洞蠻被朝廷打壓,家族成員四散各地,有的融人漢族,有的逃到越南,成為如今越南京族中的大姓,有的逃到湖南、貴州,成為侗族、布依族中的大姓,留在廣西的,後裔演變成現在壯族中的黃姓。 福建晉安黃氏,唐朝時分衍出莆田黃氏。
  • 父親是抗清名將,後代竟然成了滿清大將,全因明朝皇帝崇禎太狠心
    若是有的話,後代情況又是怎樣的? 金庸先生在他的《袁崇煥評傳》裡,曾寫到:「朝廷抄了袁家後,家裡貧困潦倒,沒剩下什麼財產。袁崇煥在遼西的家屬被充軍到浙江,後改為充軍到貴州,在東莞的家屬充兵到了福建。」而在《明史》中,則說:「袁崇煥沒有子嗣。」 但是,葉恭綽卻說:「袁崇煥的後世子孫,不知因何緣故,都進入了黑龍江的漢軍旗籍貫。」
  • 聊齋故事新編:王麻子惶恐獻寶刀,大太監作惡頭落地
    ……王麻子到了家,屁股還沒坐熱,幾個人推門進來,王麻子出屋一看來人,忙換上諂媚的笑:「喲!裡長,您老怎麼有空來我家裡。」說著,瞅了瞅跟在裡長後面的幾個兵丁。裡長看到王麻子,笑道:「麻子,你走大運了,你有一把寶刀,快刀,這事連咱們新來的鎮守李大人都聽說了,這不,派人請你帶著你的刀給李大人過目過目。」你道這鎮守是何人?原來是宮裡派下來的鎮守太監。這鎮守太監來的時間不長,但足夠讓人們知道了什麼叫刮地三尺,什麼叫魚肉百姓了,人們對他那真是怨聲載道。
  • 有人說明朝亡於萬曆,也有人說明朝亡於崇禎,其實明朝亡於這個人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那麼,明朝到底亡在誰的手裡?學術界對於「明朝到底亡在誰的手裡」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止,有人說明朝是在萬曆年間滅亡的,有人則認為是崇禎皇帝的錯,還有人說是東林黨爭才明朝覆滅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