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 奔潰 大吵大鬧 孩子順利進入幼兒園 這些細節不注意功虧一簣

2020-08-28 奇葩媽媽在這裡

9月1日,對於今年要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可是建立獨立生活的第一步了。家庭與幼兒園在教學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寶寶上幼兒園,許多爸爸媽媽其實比寶寶還要焦慮,還要緊張。

奇葩媽媽要告訴爸爸媽媽們,寶貝們可都是小精靈,你的這些情緒寶寶都會感受到,並且情緒會傳染。今天,奇葩媽媽就來談一談如何幫助孩子擺脫焦慮,順利進入幼兒園的問題。

許多媽媽在吃飯、睡覺、如廁等方面都對孩子進行了細緻的照料,但是對於一些細節問題卻沒有考慮到。

要知道,對於細節的忽略會使入園準備功虧一簣。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擺脫焦慮,順利進入幼兒園呢?讓奇葩媽媽從幾個細節入手,告訴你幾個實戰寶典。

細節一:把幼兒園描述成一個「可怕」的地方

在寶寶上幼兒園前,需要讓寶寶對幼兒園生活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時家長切忌不能把幼兒園描述成一個「可怕」的地方。

例如,有些孩子不愛吃飯,家長就告訴孩子:「不吃飯就把你送到幼兒園去。」這種語言方式顯然會增加了孩子焦慮、害怕的情緒。

家長在日常中也不要把幼兒園描述成一個「遊樂場」,為了讓孩子上幼兒園,一些家長會告訴孩子:「幼兒園裡面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其實,幼兒園除了玩,還有很多的教學。一旦孩子進入幼兒園,發現幼兒園同遊樂場不一樣,會產生心理落差,不利於孩子更好適應幼兒園。

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幼兒園參觀,或者邀請大一些的哥哥姐姐為孩子描述幼兒園的生活。

細節二:關於誰接送的問題

奇葩媽媽建議在入園最開始的一段時間,先不要由同孩子最親密的人接送。

一般來說,孩子最親密的人就是媽媽了。如果孩子剛上幼兒園時由媽媽接送,會增加孩子的依戀情緒。孩子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原本就需要逐漸適應,這樣無形中給寶寶留好了退路,容易增加他不舍的情緒。

而當寶寶在幼兒園逐漸適應後,可以開始由媽媽接送,這樣可以讓寶寶對於早上上幼兒園和晚上回家充滿期待。

在家長送好孩子後,奇葩媽媽建議家長不要在教室裡長時間的停留,更不要一去三回頭。這樣的擔心會讓寶寶更難面對新的環境和新的老師。家長們要相信孩子,相信老師。

細節三:關於回家後的第一句話

在寶寶回家後,許多爸爸媽媽擔心了一天,看到孩子第一句話就會問:「寶寶今天哭了沒有?」其實這樣的提問容易讓寶寶又回想起自己再幼兒園裡難過的情緒或者是不愉快的經歷。

家長應儘量多地給孩子正面、積極的引導。比如:「寶寶,今天在幼兒園裡面玩了什麼遊戲啊?」。

以上幾個錦囊看似都是小問題,但是都能表明家長對於孩子上幼兒園的態度。同時,家長也應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細心,畢竟孩子是第一次離開家長過集體生活。更多的支持和幫助能幫助孩子更快、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相關焦點

  • 你們有被自己家寶寶氣哭的嗎?有時候奔潰只在一瞬間。
    當時我就覺得特委屈自己就哇的哭了起來當時寶寶聽到我在哭她也在旁邊叫,特別生氣的我就走了我直接躺地下有時候整天帶孩子你會覺得沒什麼,但情緒奔潰真的就是一瞬間的事。 但是我媽媽我還得需要快速調整情緒開開心心的在孩子面前。
  • 讓寶寶從家庭到幼兒園無縫對接,這些細節要注意
    有的媽媽認為小朋友上幼兒園之前至少要能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也有的媽媽不以為然,覺得小朋友在家不好好吃飯,睡覺時間不規律,無所謂,等上幼兒園了自然就改過來了。那小朋友為什麼哭呢?家長提前了解早告知除了上面這些生活技能建議培養好之外,其他一些細節也建議爸爸媽媽們提前了解。寶寶們對幼兒園牴觸的關鍵之一是不熟悉,不熟悉幼兒園環境,不熟悉老師,不熟悉幼兒園生活的作息。
  • 成年人的奔潰要不要藏起來
    因為奔潰這件事情太不體面了。或許,我們總認為奔潰是小孩不成熟的特權,人長大後這種權利理所當然應該被沒收。但是,每當情緒低落的時候,一些小事竟然會成為壓垮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才發現成年人的奔潰是那麼沒有徵兆,那麼突然。那一剎那,突然發現自己怎麼這麼差勁,這麼點小事都處理不好。如果在這個時候,有個人對我說,你不必完美,你也可以不體面,我覺得我會更容易從奔潰的邊緣走出來。而此時你問我奔潰要不要藏起來,我只會說那些說要藏起來的人,站著說話不腰疼。
  • 情侶七夕領證帶錯戶口本 未成年」3個字讓兩人奔潰
    情侶七夕領證帶錯戶口本 未成年」3個字讓兩人奔潰時間:2018-08-18 15:56   來源:封面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情侶七夕領證帶錯戶口本 未成年3個字讓兩人奔潰 封面新聞訊 未成年怎麼行呢?這個沒辦法領的。
  • 有一種奔潰叫「寶寶的起床氣」,樹袋寶寶來支招
    對於孩子睡覺問題,不只是哄睡難,醒來時的「起床氣」也更容易讓人奔潰。因為孩子醒來不肯穿衣服就算了,還要大哭,怎麼哄都停不下來,甚至還愛粘人。 什麼是起床氣? 大家都知道,起床氣就是起床後脾氣不好。最後這些情緒反映到具體行為上,可能就會出現不願意配合啊、拖延、無精打採、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等狀況。
  • 當她發現,她打開小紅書只關注母嬰的時候,她奔潰了……
    我可以告訴你什麼紙尿褲最好用,什麼大牌玩具好玩又安全,網紅寶貝們都穿什麼牌子的衣服,但是我卻不知道現在流行什麼牌子什麼色號的口紅,不知道現在又出了什麼好用的護膚品,甚至不知道現在最流行的電視劇是哪一部!」「確實聽上去很糟。」我一想到上次在街上碰到遛娃的她還穿著一身居家服,忍不住問到,「你上次買衣服是什麼時候啦?」電話那頭頓了兩秒,抽泣一下子就變成了奔潰大哭。
  • 在武漢,如何順利進入公立幼兒園
    因為在孩子出生前就打定主意讓他讀公立園,所以一直比較關注武漢公立幼兒園的招生政策。去年九月,孩子順利進入離家很近的公立幼兒園。其實在武漢進入公立幼兒園就讀並不像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競爭那麼激烈,但是功課還是需要提前做的,基本分為物質和精神兩大類,下面就這兩大類的細節跟各位武漢的學童家長做些分享。
  • 幼兒園老師總結:第一天上學「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些家庭
    有經驗的幼兒園老師發現,第一天上學不哭的孩子,大多是來自下面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孩子去到陌生的環境也能做好自己能走的事情,不會陷入慌亂之中。有的寶寶與自己的父母有分離的經歷,知道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自己的爸爸媽媽會回來接自己。這樣的寶寶就會有能力在幼兒園做好自己的事情,還會耐心地等待再次與父母相見。與之相反的是有些家庭十分溺愛孩子,不捨得與孩子分離,這樣就造成了孩子的入學困難。
  • 孩子不哭就是適應幼兒園?老師直言:我們的判斷標準「不是哭」
    每到開學季,幼兒園門口依依惜別的場景可謂是一道固定的風景線。此情此景下,那些看到自家孩子不掉眼淚的父母往往都會鬆一口氣,但是有一個重要的細節往往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孩子適不適應幼兒園生活可不僅僅是體現在孩子是否哭泣這件事上。
  • 父母給孩子選幼兒園時,注意4個細節,能成功避開這些「坑」
    所以孩子去幼兒園後沒多久,就一直叫嚷著回家,不願意再去幼兒園學習。而這也暗示了在寶寶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對於幼兒園的選擇非常重要。選擇對了的話,孩子的學習生活會非常有意思,但如果選擇的不太合適,那麼就容易耽誤孩子,因此要引起注意。
  • 父母給孩子選幼兒園時,注意4個細節,能成功避開這些「坑」
    而這也暗示了在寶寶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對於幼兒園的選擇非常重要。選擇對了的話,孩子的學習生活會非常有意思,但如果選擇的不太合適,那麼就容易耽誤孩子,因此要引起注意。其實在挑選幼兒園的時候,家長只要留意一些「坑」不要踩,同時注意一些細節,通常就能替寶寶選到合適的幼兒園。
  • 孩子不哭不等於適應了幼兒園,真正適應是這些表現,你家娃有嗎?
    寶媽陶樂剛剛送女兒去幼兒園,回家路上碰到了同小區的劉阿姨。兩人結伴而行,聊起了孩子的話題。陶樂說:「我家閨女去幼兒園三四天了,從來沒哭過,也沒發過脾氣。我以為她會像別的小孩一樣哭個沒完呢,沒想到她還適應得挺好!」
  • 有媽媽把孩子「送給」幼兒園,有奶奶哭完回家路,開學試試這樣做
    每個孩子都會上幼兒園,每個孩子也都會經歷一段可憐巴巴的分離時光。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孩子愛上幼兒園呢?我有兩個朋友就做出過很不好的示範:有個朋友總是跟孩子說:你去幼兒園不準哭,哭了媽媽就不去接你了,不哭才接。
  • 男寶上幼兒園不悲傷,淡定坐在椅子上「抖腳」:這些孩子為啥哭?
    不時還露出無奈和嫌棄的表情,確實有「大佬」風範,與其他哇哇大哭的孩子形成明顯對比,好像在質疑:這些孩子為啥哭? 每年的開學季,幼兒園和小學是「重災區」,寶寶們帶著悲傷的情緒走入校門,擁有新身份。 有些寶寶可以忍住不哭,也可能是真的開心開心,但這時身邊總會有一兩個哭泣的寶寶帶動全班的氣氛。用幼兒園老師的話說就是聽取哇聲一片,不敢哄,越哄哭得越厲害。
  • 男寶上幼兒園不悲傷,淡定坐在椅子上「抖腳」:這些孩子為啥哭?
    ,好像在質疑:這些孩子為啥哭?每年的開學季,幼兒園和小學是「重災區」,寶寶們帶著悲傷的情緒走入校門,擁有新身份。有些寶寶可以忍住不哭,也可能是真的開心開心,但這時身邊總會有一兩個哭泣的寶寶帶動全班的氣氛。用幼兒園老師的話說就是聽取哇聲一片,不敢哄,越哄哭得越厲害。同時班級裡也會有幾個淡定的孩子,不受任何人影響。
  • 十年經驗幼兒園園長: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些事
    見慣了那些上學「嚎啕大哭」的孩子,碰上了乖乖上學的孩子時,很多家長都表示酸了,別人家的孩子就連上學都這麼省事,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後來幼兒園的園長告訴了我們原因,我們才恍然大悟,不妨一起了解下吧。給孩子充分的愛那些上學不哭的孩子,是因為他們從小就被家長給予滿滿的安全感,他們知道父母很愛自己,不會丟下自己,永遠會在自己身邊。即使是要去上學了,也只是短暫的和家人分離,放學後,家人自然會來接自己,就不會因為和家人的暫時分別而驚慌失措,哭鬧不止。
  • 千元禮物在幼兒園換回「破紙」,氣的家長直接在群裡大吵大鬧
    一、千元禮物在幼兒園換回「破紙」,氣的家長直接在群裡大吵大鬧幼兒園搞這個活動,就是為了讓孩子們之間學會分享,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大家互相準備驚喜的禮物,可是這次換禮物,引起了豆豆媽媽與其他家長的矛盾,在群裡吵的不可開交。
  • 資深幼兒園老師坦言:第一天上學不哭的娃,大多來自這些家庭
    這個普通的日子對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卻意義重大,因為他們即將離開父母的懷抱,鼓起勇氣進入集體生活,也是孩子出生以來第一次與父母分離。這時,總能看到孩子抱著父母在幼兒園門口哭泣,對於離開父母去上學充分的恐懼與不舍,這種情緒通常持續半個月或更長時間。面對這種情況,父母經常陷入困境,不知道該怎麼辦。
  • 孩子不哭等於適應幼兒園?幼兒園老師:我們判斷的標準不是哭
    ~很多家長都會通過哭不哭,來判斷孩子在幼兒園是否適應。但據我,一個中班家長所知,幼兒園老師判斷孩子適應的標準,可不是哭哦~1捲兒入園當天,情緒還算穩定,撇撇嘴還沒哭出來,就被老師抱進去了。第二天、第三天一到幼兒園門口就哭,擰著身子不進去。當時我也擔心,孩子是不是在幼兒園不適應?是不是入園有了什麼不好的體驗?
  • 孩子是否適應幼兒園?不哭不鬧不是唯一的標準,還得看這3方面
    送孩子上幼兒園總是哭鬧,對爸爸媽媽難捨難分,這讓父母認為只要孩子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就是適應幼兒園的表現,麗麗(化名)家的孩子,今年也上幼兒園了,與琪琪家孩子不同的是,孩子每天上幼兒園,不哭不鬧,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放學之後對於學校的事情總是閉口不言,後來得知兒子在學校遭遇了體罰與冷暴力,麗麗立即為孩子辦理轉園。對於孩子是否適應幼兒園,以孩子哭不哭為判斷,有一定的依據,但是是片面的,有失偏駁,具體還得從多方面細心觀察孩子,加以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