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人工智慧,這15本書你一定要讀

2020-12-17 36氪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當下,無論是技術專家還是企業領導者都對人工智慧表現出愈來愈濃厚的興趣。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將人工智慧應用到工作流程和業務之中,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也在許多產業領域引發了顛覆式的效果。但是,對於人工智慧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以及怎樣才能幫到我們這些問題,每個人都存在一定的困惑。本文精選與人工智慧主題相關的15本書,應該可以帶給你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原文選自Medium,作者Jun Wu,原文標題「15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ooks You Should Read」。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們可以看到企業領導者和技術專家這兩大群體對人工智慧的興趣在日益增加。許多企業開始將人工智慧集成到工作流程和業務之中,同時也有許多企業正在通過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去顛覆它們各自所在的行業。這不僅為它們帶來了變革,也為它們帶來了不同類型的客戶。但是,來自各個行業的領導者、技術人員、程式設計師和工人往往又對於人工智慧存在誤解,他們並沒有完全搞清楚人工智慧的含義及其在當今的應用方式。

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始以不同的方式來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去改變他們的社會結構,但是,現在西方世界仍處於探討如何實現人工智慧為人類利益服務的「對話」階段。關於人工智慧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以及怎樣才能幫到我們這些問題,每個人都存在一定的困惑。臨近假期,我們在此提出這個問題,大家也可以利用假期的時間好好想一下這些問題。我喜歡通過閱讀一些精彩的文章和書籍來激發更多的想法,今年我就將自己的書單主題設定為「人工智慧」。或許在面對工作和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技術和應用時,我提供的這份書單能夠帶給你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綜述人工智慧推薦閱讀書單

《超級智能:路線圖、危險性與應對策略》(Superintelligence: Paths, Dangers, Strategies),作者Nick Bostrom

本書作者是瑞典裔哲學家、數學家Nick Bostrom,他也是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院的院長,曾獲得尤金甘農(Eugene R. Gannon)獎(該獎項的獲得者每年只有一名)。他在本書中利用自己在計算神經科學和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背景,對於人工智慧的未來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分析和探討。當機器智能超越了人類智能時會發生什麼?人工智慧會拯救人類還是毀滅人類?作者相信,超級智能對我們人類將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他在書中談到了人類該如何掌控人工智慧的發展路線,如何在未知的領域航行。比爾·蓋茨和埃隆·馬斯克都是這本書的推薦者。

《生命3.0:在人工智慧的時代生而為人》(life 3.0: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者Max Tegmark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Max Tegmark的這本書好像能夠帶給你力量,激勵你加入人工智慧時代的對話之中。本書討論了一些爭議性的具體問題,同時也引導讀者從更為廣泛的層面去思考一些問題,例如超級智能、意義、意識以及人類身體局限性等。除此之外,作者在書中還談到了人工智慧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以及自動化問題。該書暢想了一個人工智慧驅動的未來,敦促我們儘快採取行動來決定未來,而不是等待未來。埃隆·馬斯克也曾推薦過這本書。

《人工智慧:一種現代方法》(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h),作者Stuart Russell,Peter Norvig

這本書可以說是人工智慧領域的《聖 經》,這是一本全面介紹人工智慧知識和內容的書籍,任何從事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因為作者在這本書中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人工智慧的理論和實踐,闡述了人工智慧領域的核心內容,並深入介紹了各個主要的研究方向,可以說是囊括了有關人工智慧的所有內容。許多大學在人工智慧課程中都將這本書當作是教科書。對於技術人員和企業領導者而言,你可能會在每一章節的內容中都讀到一些新的、只屬於你的信息。

人工智慧與人類話題推薦閱讀書單

《與人相容:人工智慧與控制問題》(Human Compatible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Problem of Control),作者Stuart Russell

你應該注意到了,本書作者也是《人工智慧:一種現代方法》的合著作者之一。Stuart Russell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科學系教授,也是美國人工智慧學會的成員。他的這本書可謂具有開創意義,書中介紹了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一些誤用以及人工智慧技術所能為人類帶來的近期利益。與此同時,他還解釋了為何我們應該在新的基礎之上重建人工智慧系統,在這個系統之中,人工智慧機器應該為我們的目標和我們人類服務。這是一本以事實和真理為基礎的著作,作者對人類在人工智慧時代所要體驗的旅程持樂觀態度。

《奇點臨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作者Ray Kurzweil

作者Ray Kurzweil是Google首席工程師,他既是一名傑出的發明家(曾發明過盲人閱讀機、音樂合成器和語音識別系統並獲得許多發明獎項),也是一位思想家和未來主義學者,曾被《華爾街日報》描述為「不知疲倦的天才」。人工智慧領域的許多技術人員都讀過這本書,並且也都讀過他的另一本書:《機器之心》(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他所研究的是我們所有人都「恐懼」的主題之一:「奇點」。

比爾·蓋茨曾這樣評價他:Ray Kurzweil是我所認識的人中預測人工智慧未來最權威的一位。他的這本新書引人入勝,向我們展望了一個信息技術發展宏遠而又快速的未來。在這樣一個未來,人類將超越其自身生物學的局限性,以一種我們無法想像的方式改變我們的生活。

《如何創造心智:揭示人類思維的秘密》(How to Create a Mind: The Secret of Human Thought),作者Ray Kurzweil

如果你要在這個假期讀一本書,那就是這本了。這也是2019年討論熱度最高的科學類書籍之一。作者Ray Kurzweil在這本書中討論了大腦如何運作、想法如何從大腦中湧現出來以及人類心智的力量。除此之外,他還從道德和情商兩個角度進行了一定的探討。讀這本書,跟隨作者的腳步,「逆向解構我們的大腦,更精確地去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並利用了解到的知識去創造更加智能的機器。」

《終極智能:感知機器與人工智慧的未來》(The Sentient Machine:The Coming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者Amir Husain

本書作者Amir Husain既是一位屢獲殊榮的發明家(擁有20多項美國發明專利),也是一位優秀的計算機科學家。他在這本書中帶我們走上一段全新的旅程,挑戰我們的社會常規以及我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設想。他在這本書中討論了狹義人工智慧如何獲得感知能力,進而發展為廣義人工智慧的話題,預見了感知機器與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作者認為人工智慧時代讓我們看到新型知識多樣性的曙光,他認為人工智慧對於人類來說並不是一種威脅,而是我們追求知識過程中的又一個階梯。思科公司前總裁兼CEO John Chambers、波音公司CTO Greg Hyslop以及巴裡克黃金公司董事長John Thornton都曾推薦過這本書。

《人類-智能體共情:將同理心運用於商業和人工智慧》(Heartificial Empathy: Putting Heart into Busines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者Minter Dial

Minter Dial在本書中巧妙地探討了同理心在人工智慧技術中所發揮的作用。他將同理心看作是一種罕見的商品和技能,能夠潛在改變現代工作場所的環境。作者借這本書帶我們體驗了一段別樣的旅程,引導我們去觀察人類-智能體共情及其在現代工作場所中的地位。這可謂是一趟發人深省的探索旅程,我們在體驗過之後也會去思考該如何利用「同理心」的力量去創建健康、合乎道德約束而又能盈利的業務。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慧,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The Society of Mind),作者Marvin Minsky

作為麻省理工人工智慧實驗室的聯合創始人,Marvin Minsky是定義和發展「人工智慧」的先驅者之一,也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首位圖靈獎獲得者,被稱為「人工智慧之父」。他將人類思維刻畫為一個由本身不具備思維能力的微小部件組成的微縮版「社會」,在書中提出了一個統一的思維理論,就「思維是怎麼一回事」這一問題做出了革命性的回答。對於在人工智慧時代探索智力和思維的任何人來說,這本書都可以作為他們的指南素材。

《情感機器》(The Emotion Machine),作者Marvin Minsky

大腦如何產生新想法?思維如何產生,又如何運作?如果將人類大腦看成一臺機器,那麼這是否有益於我們設計出能夠像人一樣能理解、會思考的高級人工智慧——情感機器?Marvin Minsky在這本書中就人類思維是如何真正發揮作用這一問題提出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新模型。他認為機器可以像我們人類一樣進行有意識地構建,並且可以在我們思考的過程中發揮輔助作用。他將情感看作是另外一種思維方式,揭示了人類思維理性和感性的奧秘,帶我們剖析人類思維的本質。這本書也可以看作是《心智社會》一書的後續。

人工智慧在商業領域的應用推薦閱讀書單

《如何應用人工智慧:企業領導者手冊》(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 Handbook for Business Leaders),作者Marya Yao, Adelyn Zhou, Marlene Jia

該書被評選為CES 2018年度最佳科技類書籍,也是一本面向企業領導者的實用指南和手冊。書中揭示了如何才能結合數據、技術和設計元素來解決實際問題,探討了組織問題、實驗和設計解決方案。對於任何希望將人工智慧集成到其企業組織中的商業領導者來說,這都是一本必讀書籍。

《為什麼:關於因果關係的新科學》(The Book of Why — 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作者Judea Pearl, Dana Mackenzie

這是一本面向思想家以及保持開放心態的商業領導者的書籍。本書作者之一Judea Pearl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位計算機科學教授,他在20世紀80年代為人工智慧引入了一套新的工具——貝葉斯網絡,因而也被稱為「貝葉斯網絡之父」,自然也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先驅人物。他對於古老的「關聯不是因果關係」這一說法提出質疑,引導我們超越事物的「關係」層面去思考。他在這本書中提出了和當前主流人工智慧理論不同的觀點,他認為當前的人工智慧深陷概率關聯的泥潭,忽略了因果關係的研究,從而激發讀者進行新的探索,去接受新的發現。可以說,這是一本圍繞AI未來因果關係展開真實對話的著作。

《智能締造者:智能建築師談人工智慧真相》(Architects of Intelligence: The Truth About AI from the People Building it),作者Martin Ford, Mike Chamberlain, Gildan Media

Martin Ford是2015年《金融時報》/麥肯錫最佳商業圖書大獎得主,他在計算機設計和軟體開發領域擁有超過25年的實踐經驗,是人工智慧和機器自動化領域的專家。《智能締造者》這本書收集了許多AI領導者的觀點,帶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審視當下AI時代一些有趣的問題,從而去發現背後的真相。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AI領域先驅者關於AI分析、AI編程、AI營銷以及AI業務、機器人技術等方面的想法和觀點。

《重啟AI:構建我們可以信任的人工智慧》(Rebooting AI: Build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e Can Trust),作者Gary Marcus, Ernest Davis

這本書可以說是創下了AI話題的記錄。對於執行長和商業領袖人群來說,這本書向他們講述了AI專家的所思所想,描繪出了一幅現實圖畫,闡述了AI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以及未來如何長遠發展等問題。作者在這本書中對人工智慧的發展水平進行了深度分析,指出現在的人工智慧與「像人的人工智慧」這一標準其實還相差很遠,抨擊了當前社會上對人工智慧的流行看法過分樂觀這一現象。

「終於能有一本書大聲說出這麼多AI領域專家的想法。每一位CEO都應該讀一下這本書,企業裡的每一位員工也應該讀一下這本書。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了解AI,才能將AI的精華與糟粕區分開來,才能了解我們當下身在何處、我們還要走多遠以及我們怎樣才能到達遠方。」 — Pedro Domingos,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主算法》(The Master Algorithm)的作者

《深度醫學:人工智慧怎樣才能實現醫療保健的再次人性化?》(Deep Medicine — H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n Make Healthcare Human Again),作者Eric Topol

這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記載了人工智慧可以讓醫療保健行業做出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將使醫學變得再次人性化。因為當下企業領導者都越來越關注「人工智慧為人類利益」服務的相關工作,所以這本書更加值得他們一讀。它能夠啟發不同領域的企業領導者,讓他們不僅局限於書中所說的醫療保健行業,而是同時思考如何將AI應用到其他行業之中,以達到「更加人性化」的目標。

本書作者Eric Topol博士是加州斯克裡普斯研究轉化研究所的所長,也是一名基因組學教授。他在書中指出我們當下面臨的醫療問題非常明顯:看病貴、看病難,醫療問題也成為了貧富分化問題的一個表現,而人工智慧具有改善醫療問題的潛力和希望。

「該書用敏銳的眼光看待計算機在醫學中的角色和作用……也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觀點:我們應該在技術的輔助下而不是技術的驅動下去追求一種更加人性化的醫學。」 ―Kirkus書評

譯者:aiko

相關焦點

  • 想了解日本的世界觀,知道日本對世界的看法,就一定要讀這本書
    日本對於外國人來說,一直是個有些神秘的國家,不止是西方國家,就連它的近鄰,也不敢說真正了解它,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讀這本書——《日本的世界觀》。《日本的世界觀》作者馬裡烏斯.詹森是哈佛大學博士、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教授,日本史、中日關係史專家,他對日本歷史的見解不會流於表面,也很少使用空泛的理論和深奧難懂的道理,所以,當你讀這本書時,不用擔心它過於艱深。
  • 要了解本色鍾南山,這本書不可不讀
    要了解本色鍾南山,這本書不可不讀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  作者:  2020-10-21 《巍巍南山》為什麼這麼火?
  • 如果你有女兒,一定一定要給她讀這本書
    這本書適合6-7歲孩子>讀,一年級的孩子可以開始逐漸脫離繪本,讀橋梁書,如«第一次野營»這種等級,字大行稀,圖文搭配,雖然不能認識所有字,但一點都不妨礙孩子理解,孩子讀起來輕鬆愉快。,紙上是要為野營準備的東西。
  • 如果你有小孩或準備要小孩,一定要好好讀這本書
    很有幸在樊登讀書會聽到這本書,如果你已為人父或人母,或正準備要孩子,一定要好好看這麼書,尤其是與小孩之間存在溝通障礙的父母,更要好好看這本書,這本書就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本書裡給出了我們系列的步奏。第一步:首先你要學會能夠學會給孩子埋下一個種子。什麼叫做埋下一顆種子呢?比如說今天晚上我要帶孩子出去吃飯,在吃飯之前你需要告訴孩子,今天晚上咱們要一塊兒去吃飯,那就是說,在進入包間以後咱們不,能到處亂跑,也不能大聲的叫喚也不能摔盤子摔碗,對吧,你能做到嗎?
  • 如果你正在對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一定要讀這本書
    窺得這世界一隅,便覺家鄉的小地方施展不開拳腳,興衝衝去往大城市追夢。 然後才發現,世界那麼大,最先看到的就是自己的無能為力。曾經的優秀在這花花世界面前也不過是一點螢光,不值一提。 持續性沒有方向,間歇性懷疑人生。
  • 為什麼要讀《鄉土中國》這本書?
    為什麼要讀整本書呢,打個比方,吃再多的零食,也代替不了主食,吃再多的雞爪,也是沒辦法完整了解一隻雞。我們不能只有零碎的單篇閱讀,還要進行整本書閱讀。《紅樓夢》大家都比較熟悉,文學作品;《鄉土中國》很多同學可能沒聽說過,這是一本社會學的學術著作。沒有老師指導,還真不容易讀。所以我來做個系列微課,幫助大家讀懂這本書,同時講一些整本書閱讀的方法。就講這兩個方面,不是我要求不高,是要考慮到學生目前的閱讀實際,沒時間呀。
  • 想要避開C語言的坑,這本書一定要讀
    程式設計師書庫(ID:CodingBook) 猿妹綜合整理很多人在大學時期一定都避不開
  • 2017年讀了100本書,只推薦這10本給你!| 年度書單
    2、吳國盛《技術哲學演講錄》選這本書其實並不是因為有多好,而是當我發現自己對「技術反思」感興趣,而且把它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時,吳國盛老師是我入門的引導者,通過他我了解技術哲學、科學哲學、科學史及其更廣闊的世界。
  • 如何零基礎入門人工智慧?推薦這本書
    前段時間教育部印發《關於「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將人工智慧納入「國家關鍵領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招生計劃」支持範圍,各大高校也紛紛開設人工智慧相關課程,未來人工智慧課程也將在全國中小學校中得到普及,在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
  • 大學你可以不去圖書館,但是這幾本書一定要看,你了解了嗎
    用幽默的方式解讀教育,以心得來閱讀人生,在詩的開頭,大學教育非常自由,請不要放肆到最後,每天讀一點點書,畢業生就像神一樣,進入大學,我們的課餘時間更加充實,課外活動也變得更豐富了,很多學生開始放任自己,今天介紹一些過去讀過的書,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 繪本你讀對了嗎?看看這本書,了解這幾點很重要
    文|七彩彩的童話繪本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我相信家長都會給孩子讀過繪本,你是如何給孩子讀的呢?我最初給孩子讀繪本,是用手指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我指的字上,覺得這樣既可以讓孩子聽故事,又可以讓孩子提前認字。
  • 《無條件養育》的作者這本書一定要讀
    《無條件養育》豆瓣評分8.5分,相信很多父母都閱讀過,作者艾爾菲·科思(Alfie kon)寫的另一本書《獎勵的惡果》雖然豆瓣評分只有7.9分,但建議每一位父母、老師和管理者都應該儘快閱讀這本書,重新認識獎勵的本質和惡果。 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和演講者,他的寫作和演講廣泛涉及學校、教育、企業管理和家庭教育等領域。
  • 這15本書值得讀到2020年底!暑假到了,趕緊讓孩子讀起來
    在小學時他讀過一本科普讀物,書的前幾頁有一幅地球剖面的插圖,就是我們在地理書裡會看到的那種把地球切掉四分之一露出地殼、地幔、地核的那種插圖。他很好奇科學家是怎麼知道這些的。很遺憾,那本書沒有告訴他答案,書裡只有讓人摸不到頭腦的術語。於是他立志要寫一本通俗易懂又激動人心、既科學又有趣的科普書,滿足人們對萬事萬物的好奇心。他做到了。這是本老少皆宜的科普書。
  • 文案的新年書單,一定要有這十本書
    閱讀不僅可以增加自己的「一般知識」和「專業知識」,關鍵是可以保持對文字的敏感,讓你知道什麼是好的文字,什麼是垃圾的文字。如果大家在新年裡有讀書計劃,那麼建議一定要有下面的十本書。另外,有些篇章會給你字字珠璣的感覺。英文不好的,可以讀《創意之道》,原著是同一本,只是《創意之道》將英文案例也翻譯了出來。2、《文案訓練手冊》《文案訓練手冊》至今已經看了四五遍,是我個人覺得最為實用的文案寫作書籍之一。這本書給新人們畫出一個清晰的輪廓,告訴你文案各個部分要怎樣寫,整體邏輯要怎樣構建。
  • 這五本書,讓你了解什麼是經濟學
    為什麼你股票總是賠?大多數原因在於跟風,只會追漲殺跌,只想著短線操作而不想長期持有。這樣下去,當然賺不到錢。學了經濟學之後,你會知道如何從國家政策、行業以及公司財報這三方面去分析哪只股票應該賣出,哪只股票應該買入。關於掌握經濟學的優勢當然不止上面這三個方面,由於篇幅的原因就不在這裡多做贅述了。
  • 《鄉土中國》這本書應該怎樣讀?
    上一節課講了為什麼要讀《鄉土中國》,這一節課來說說這本書應該怎樣讀。一、閱讀目標既然說應該怎樣讀,那就得先說說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這樣才有「怎樣讀」的標準。概括來說,一個是讀懂,一個是掌握一般性的方法。
  • 在家自學微積分,你一定要看這本書!
    即使被虐千萬遍,也依然要待它如初戀……作者有話說:這本書旨在幫助你學習單變量微積分的主要概念, 同時也致力於教會你求解問題的技巧。無論你是第一次接觸微積分, 還是為了準備一次測驗, 或是已經學過微積分還想再溫習一遍, 我都希望本書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寫作本書的靈感來自我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們。他們在過去的幾年裡發現, 與課堂授課、作業講解以及他們的教科書一樣, 本書的初稿是很有幫助的學習指南。以下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一些你可能也想問的問題。這本書為什麼這麼厚?
  • 清華大學推薦大學生要讀的4本書,一定要利用假期讀一讀
    今天給大家推薦幾本清華大學推薦,大學生一定要看的一些書,這些書都是各個領域排名數一數二的作品,而且清華可以推薦的書內容必定是沒得說的,所以,我們這些即將進入大學的準大學生們這個假期一定不要荒廢,我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假期是你超越同齡人的最好時機,這個假期我們同樣要提升自己,以更好的姿態進入大學校園。
  • 20多歲的年輕人,一定要讀的9本書
    1自我認識本書看點:◎書中講述了主人公原是位證券經紀人,人屆中年後突然響應內心的呼喚,合棄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與土著人一起生活,獲得靈感,創作出許多藝術傑作。◎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英國小說家、戲劇家,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作家」。◎「我為什麼要從頭看他呢?
  • 學佛人必讀的三本書,看看你讀了幾本?
    對於學佛的人來說,一定要先讀這三本書。哪三本書呢?第一本書、佛教的發展史。不管這本書是學術版的還是通俗版的,一定要讀一讀佛教史,學佛就如同談戀愛,假如你要談戀愛的話,你和你這個對象談來談去,結果連他的基本情況、基本的歷史都不了解的話,你敢和他談嗎?實際上回頭理解,我們要學佛也是這個道理。首先要拿本佛教史來讀一讀,看看佛教在歷史上經過了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有什麼樣的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