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閱者: 張黎黎(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發病率高達 20%,最常見的是鬱抑症。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不暢、繁重的學習壓力、孩子對成功的渴望、學校人際關係或意外創傷、身體不適等原因,都可能導致青少年抑鬱。
青少年正處於心理和生理都在發育的階段,他們內心深處渴望被人理解、重視,也希望被重要的人特殊對待,如果家長和老師能及時撲捉到孩子心理變化,情緒積累,有助於減輕孩子抑鬱情緒。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1.失眠或過度嗜睡
抑鬱症患者失眠是因為長期處於消極狀態,神經遞質方面出現失衡,導致神經衰弱,出現失眠。嗜睡則是因為患者本身的逃避心理,不願和外界接觸,產生的一種自我防護的本能。
2.對一切失去興趣
以前能讓他們開心的美食、玩樂、友情、愛情、成就感等,都變得無趣;上課發呆,注意力不能集中。五顏六色的世界,在他們眼中都變成了灰色,他們開始對一切失去興趣。大多數時間,他們會感覺到異常地疲倦,即便做洗臉刷牙這樣的小事,也會讓他們疲倦不堪。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3.易怒、易暴躁
暴躁、易怒是抑鬱症的典型表現,尤其在青少年身上尤為突出,他們處世消極、自暴自棄,對生活不抱太大希望。
4.重度抑鬱症患者會出現自傷自殘行為,甚至輕生觀念
在重度抑鬱情緒的長時間作用下,部分青少年會出現控制不住的自傷自殘行為,如用美工刀在左臂劃出一些血痕,甚至有割腕自殺的衝動,常常覺得「我不快樂,我感受不到開心……」「我覺得自己死了也挺好……」「我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如果您的孩子有上述表現,一定要柔和地和他們交流,把他們心裡的鬱結都打開。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把父母當成最可靠的依靠,不然孩子只會內心充滿絕望,墜入深淵。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