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清晰胚胎發育過程動態視頻發布,生命的早期竟如此壯美

2021-01-13 騰訊網

編者按

傳說中哲學上有三大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從科學上來說呢,我們每個人都來自一個小小的受精卵。

不過一個受精卵是怎麼發育成一個人的呢?

追蹤胚胎發育,在果蠅[1]和斑馬魚[2]中已經實現了,不過到了哺乳動物小鼠,困難可就多多了。相比那些卵生生物,在子宮中發育的小鼠,胚胎體積變化很大,難以追蹤。而且小鼠胚胎透光性不好,還對光很敏感,如果用傳統的雷射共聚焦顯微鏡觀察,頂多能正常發育24小時。

最近,這些問題都被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Katie McDole和Philipp Keller

等解決了。他們開發了一套自適應多視點單層光顯微系統,追蹤觀察了小鼠胚胎從原腸胚到早期器官形成的全過程。此研究發表在Cell上[3]。

話不多說,還是看看小鼠的胚胎發育吧。

點擊播放 GIF 0.0M

胚胎在不斷長大,放大倍率也得跟著調整。

點擊播放 GIF 0.0M

胚胎的生長離不開細胞分裂,胚胎中的細胞分裂情況是怎樣的呢?

點擊播放 GIF 0.0M

紅黃色的閃光就是分裂中的細胞

接下來就是這個研究重點了——單細胞水平的追蹤

點擊播放 GIF 0.0M

顏色代表細胞密度

這些細胞都會形成什麼組織呢?這麼多顏色,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就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好了。

第一對顏色是體壁中胚層,它日後會發育成我們的體腔內壁以及四肢的骨骼、肌肉、血管等。

第二對是髒壁中胚層,它日後會成為內臟的平滑肌、結締組織等。

第三對是體節中胚層,脊柱、肋骨以及上面的肌肉都是從這來的。第四對是頭中胚層,日後形成頭面部的肌肉等。

下面三個,綠色的是神經管,將發育成腦和脊髓。紅色的是脊索,只在發育過程中存在,最終退化為椎間盤的髓核。左側藍紫色的是生心區,心臟和大血管都是從這裡長出來的。

點擊播放 GIF 0.0M

再把細胞分裂的情況加上。

點擊播放 GIF 0.0M

食色性也,再來看看原始生殖細胞的遷移吧,就是那幾個紅色的。

點擊播放 GIF 0.0M

還有心臟的形成,綠色的是心管祖細胞。

點擊播放 GIF 0.0M

然後就砰砰跳起來了。

點擊播放 GIF 0.0M

脊髓和腦的發育,可以看到胚胎中部先形成一條神經溝,然後神經溝兩邊從胚胎中部開始癒合,形成神經管。

點擊播放 GIF 0.0M

最後登場的是全場最突出的選手——脊索。左圖裡,綠色的是神經祖細胞;中圖和右圖中,紫色的是脊索。

點擊播放 GIF 0.0M

在哺乳動物裡,脊椎長出後,脊索退化成椎間盤中的髓核。椎間盤突出,就是髓核突破了周圍纖維環的束縛,進入椎管,壓迫神經。

最後看下給我們帶來這些視覺奇觀的裝置吧。

點擊播放 GIF 0.0M

這套裝置如此強大,主要是能不斷測量胚胎的形狀和光學性質,根據監測的數據做出補償,減少散射,優化解析度,減少光毒性。配套的軟體系統也是很強大的。

這項研究對致力於器官再生,或者試圖在子宮中糾正先天畸形的科學家十分重要。第一作者Katie McDole 表示:「要做到這些,你首先需要了解器官是如何形成的,你需要實際觀察一個真正的胚胎發生了什麼。」

對普通人來說,這個研究也讓我們能一睹生命最初的過程。如果再考慮到胚胎發育的過程,很大程度上是種系進化的重演,我們從中看到的又何嘗不是生命從單細胞一步步進化到人的歷程。

參考文獻:

1. Amat F, Lemon W, Mossing D P, et al. Fast, accurate reconstruction of cell lineages from large-scale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data[J]. Nature methods, 2014, 11(9): 951.

2.Keller P J, Schmidt A D, Wittbrodt J,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zebrafish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by scanned light sheet microscopy[J]. science, 2008, 322(5904): 1065-1069.

3. McDole K, Guignard L, Amat F, et al. In Toto Imaging and Reconstruction of Post-Implantation Mouse Development at the Single-Cell Level[J]. Cell, 2018.

作者| 奇點糕

來源 | 奇點網,授權發布

- END -

大家都愛看

相關焦點

  • 研究獲得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研究獲得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2020-07-06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科學家揭示靈長類早期胚胎發育多能性的變化模式
    該研究通過單細胞轉錄組方法,分析了獼猴著床前胚胎發育過程中,早期細胞命運分化調控,並重點研究了四個囊胚發育階段(早期囊胚,中期囊胚,晚期囊胚,孵化囊胚)和上胚層細胞(Epiblast cells)多能性的動態變化。發現獼猴早期胚胎細胞命運決定模式和調控與人類胚胎極其相似,首次揭示了靈長類著床前胚胎中存在發育多能性由原始態(naive)向始發態(primed)的轉變過程。
  •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 正在緩緩打開?
    視覺中國供圖人的生命起源於早期胚胎,但人類胚胎著床後發育是怎樣進行的?胎兒形成即原腸前人胚胎和多能幹細胞的發育過程有沒有圖跡可循?科學家們一直在為這些生命難題找尋答案。國際頂級期刊《自然》日前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的李天晴教授和季維智院士等與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成果,他們首次建立人胚胎三維培養系統,首次系統揭示了原腸前人胚胎和多能幹細胞的發育過程。他們所繪製的分子和形態發育全景圖,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為研究胚胎著床後早期發育建立了重要的研究基礎。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
    表觀遺傳學修飾參與基因表達調控並調控個體發育。在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卵母細胞受精後形成具有全能性的受精卵,並經過細胞分裂與分化形成植入前囊胚,後者包含具有多能性的內細胞團(ICM)。伴隨著發育的進行,表觀遺傳學修飾經歷了劇烈的重編程。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早期胚胎中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
    首次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中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並發現CTCF蛋白對於早期胚胎發育中拓撲相關結構域(TAD結構)有著重要調控功能,為進一步揭示人類胚胎發育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人類的DNA如果拉成一條直線約有2米長,然而細胞核的直徑卻僅有5微米至10微米,近期研究發現DNA可以通過有序的摺疊組成不同的拓撲結構域,最終形成染色質的高級結構。
  • 中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重編程規律
    我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重編程規律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 (記者喬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
  • 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最關鍵過程
    科技日報北京9月11日電(記者張夢然)《自然》雜誌11日發表了一項幹細胞領域研究成果:一種可以成功模擬人類胚胎著床後關鍵過程的系統問世,有助於增強我們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理解,也不涉及與人類胚胎研究相關的生物倫理問題,因為該系統是在一種嚴格受控的環境下,使用的是人體多能幹細胞。
  • 中日聯合團隊獲得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屠強團隊和日本國家基礎生物學研究所教授Kiyoshi Naruse團隊合作,用PacBio轉錄組測序、Illumina轉錄組測序以及ATAC-seq這三種組學實驗手段獲得了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 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最關鍵過程—新聞—科學網
    人體多能幹細胞又有新用途
  • 光照對早期胚胎發育的影響
    那麼光照對人類生命的「種子」—胚胎又有哪些影響呢?我們都知道新生命是在母體子宮內孕育生長的,子宮內溫暖黑暗溼潤的環境是胚胎發育最理想的溫床。但是在輔助生殖技術(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中早期胚胎的多項操作均需要在「光」下面進行,如顯微鏡光源、手術室光源的使用。這樣胚胎不可避免會受到光照的影響,從而引發了人們對胚胎生長發育安全的擔憂。一.
  • 科學家繪製出發育過程中小鼠胚胎的時空DNA甲基化動態
    科學家繪製出發育過程中小鼠胚胎的時空DNA甲基化動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 23:21:41 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Joseph R. Ecker小組繪製出發育過程中小鼠胚胎的時空DNA甲基化動態。
  • 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胚層譜系發生的時空轉錄組圖譜問世
    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通過多個層次的細胞命運決定,形成了器官發生、形態建成的整個發育藍圖,是生命體最重要的分子事件之一。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伴隨著全能性的維持、分化及各種多能幹細胞的次序決定。這一過程的調控對整個胚胎的發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同濟大學高紹榮/江賜忠合作揭示胚胎發育過程的重編程模式
    最近,劉江和陳子江團隊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的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過程中,CTCF蛋白對拓撲相關結構域(TAD)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詳見BioArt報導:專家點評Nature丨劉江/陳子江合作團隊揭示人類精子和胚胎染色體三維結構建立的奧秘)【3】。
  • 【CSCB2021】分會場介紹—WLLA論壇:細胞器&S01:胚胎早期發育調控...
    【CSCB2021】分會場介紹—WLLA論壇:細胞器&S01:胚胎早期發育調控與幹細胞多能性 2020-12-22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大揭示人胚胎視網膜與視網膜類器官發育過程染色質動態變化
    2020年2月8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薛天教授課題組與瞿昆教授課題組合作,首次通過多組學研究(ATAC-seq、RNA-seq和組蛋白修飾測序),系統而全面地揭示了人胚胎視網膜與人視網膜類器官在發育和分化過程中染色質開放和基因表達動態變化的共性和差異
  • 試管嬰兒胚胎發育過程如何?
    試管嬰兒是通過體外受精的方式形成的助孕技術,形成的受精卵也需要在實驗室裡經過3~6天的培育,那胚胎實驗室是如何完成胚胎發育的?試管嬰兒胚胎發育過程如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詳細介紹。一般來講,我們會將精卵結合的這一天定為第0天。其後的幾天,受精卵將在胚胎實驗室完成初的生長發育過程。
  • ...Research發文 解析Dux在早期胚胎發育胚胎基因組激活中的作用
    同濟團隊Cell Research發文 解析Dux在早期胚胎發育胚胎基因組激活中的作用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19-10
  • 囊胚胚胎的發育過程是什麼樣的?
    囊胚胚胎的發育過程是什麼樣的?對於不孕不育患者來說試管嬰兒可能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使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健康可愛的寶寶,作為試管嬰兒中的一項技術囊胚培養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孕不育患者似乎對囊胚培養的過程不是很了解,那麼囊胚培養的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呢?在我國民間經常把「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叫「試管嬰兒」。
  • 中國科學家報導小鼠早期胚胎發育轉錄圖譜
    中國科學家報導小鼠早期胚胎發育轉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2 22:21:23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組、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韓敬東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 浙江大學範衡宇實驗組等揭示啟動早期胚胎發育的關鍵母源因子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湯富酬教授研究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孫青原研究員合作發表一篇研究論文,論文報導了一個啟動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的關鍵母源因子,並揭示了「母體-胚胎轉換」過程中母源性mRNA降解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