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一例因主動脈夾層破裂死亡,導致醫院承擔賠償責任案例

2020-09-03 天津垚眾律師事務所

【摘要】患者主動脈夾層、胸痛待查至被告x總醫院處治療中,患者因主動脈夾層破裂導致死亡。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五日法院經審理認為,在患方入住重症監護室期間,醫方沒有盡到謹慎並高度注意的義務存在過錯;由於醫方的過錯使患方失去了有可能會改變2017年11月11日死亡後果的機會;但考慮到患方自身疾病及目前醫療水平的實際情況,應認定由被告承擔50%的賠償責任,賠償合計387266.48元。

【關鍵詞】醫療糾紛,醫療過錯,胸痛,賠償責任,動脈夾層

一.原告訴求

患者於2017年11月7日因突發胸部劇烈疼痛到被告x總醫院急診就診,診斷為主動脈夾層、胸痛待查。但被告未為患者進行任何治療,僅以患者當時病情狀況不適宜手術為由讓患者回家。患者回家病狀持續加重,於第二天即11月8日再次到被告醫院就診,並要求立即入院治療,但被告醫院醫生仍告知患者家屬暫時不能手術,無需入院,並拒絕為患者辦理入院手續。

2017年11月9日,患者再次來到被告醫院,被告醫院將患者收入院。由於患者病情持續惡化,疼痛難忍,患者家屬多次找到醫生要求立即安排手術,被告醫生告知家屬因心外科姜輝主任醫師外出參加會議,無法進行手術,被告醫生告知家屬因心外科姜輝主任醫師外出參加會議,無法進行手術,需等該醫生回院,在此期間一直未給予患者有效對症治療。2017年11月11日,患者主動脈夾層破裂導致死亡。

二.醫方觀點

患者梁冰,於2017年11月6日突發劇烈胸痛,在x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診斷為主動脈夾層,患者和家屬未在該院繼續治療,於2017年11月7日下午來我院急診就醫,因患者口服阿司匹林300mg,手術風險大,死亡率高,經過多次溝通,家屬同意我在科ICU住院治療,待抗凝藥物代謝後於11月13日進行手術治療。於11月11日晨6點,患者突發意識障礙,終因搶救無效患者於11月11日晨8時臨床死亡。

根據國內外相關文獻和報導以及我科長期以來的臨床經驗,主動脈夾層屬於季度惡性疾病,手術治療需要在深低溫停循環條件下進行,國內外手術死亡率高達10—25%,且深低溫停循環對於患者凝學功能具有嚴重的不良影響,加之患者術前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立即進行手術治療,可導致患者術後死亡率增加,併發症增多,各種不良事件增多。

同年我院就有類似的患者,主動脈夾層術前停用阿司匹林時間不足(停用阿司匹林3天),因患者有心包壓塞症狀,循環不穩定,因此進行急診手術,術後不僅循環未能糾正,且出血量過多,術後次日終因搶救無效死亡。

患者家屬在患者進行搶救過程中提出立即手術的要求,但患者當時生命體徵不平穩,是手術治療的禁忌,不能進行手術,並不是因為姜輝主任在外參加會議而無法進行手術。患者之前並無明確的心包壓塞,循環、呼吸不穩定等需要立即進行手術的指徵,對於患者突髮夾層破裂而導致死亡,我們無法進行精確預測,對此我們已經詳細向患者家屬交代清楚並徵得了家屬同意敵,進行了相關的籤字。

院方是本著對患者負責,對醫院負責的態度,認真評估手術的風險後做出的決定,並未無故拖延手術時間。對於很多疾病的進展和轉歸,醫學難以進行精確的預測和幹預,當病人病情緊促發生變化時,我院在科值班和負責的醫護人員全力搶劫歷時83分鐘,力爭為患者的生命提供希望,但無奈患者各項生命體徵無法恢復,臨床死亡。院方對此也感到十分的遺憾。

三.鑑定意見

醫方存在醫療過錯;患方於2017年11月11日死亡的後果與醫方的過錯存在同等的因果關係。

四.律師意見

患者自2017年11月7日初次到被告處就診時,就已經明確診斷為主動脈夾層,該疾病病情進展極快,必須儘早手術治療,否則隨時有生命危險。但被告醫院卻未及時給予手術治療,也未進行任何有效對症治療,延誤了患者的救治時機,直接導致患者死亡,被告醫院在診療過程中存在嚴重過錯,應對患者死亡承擔全部賠償責任。綜上,請人民法院依法保護原告合法權益,支持原告訴訟請求。

患方家屬雖然在病危通知書、知情通知書及患者病情告知書上簽字,但在病志中沒有明確記載醫方充分的向患方告知服用阿司匹林等藥物引起的某些凝血指標異常可能給手術帶來的風險並患方籤字確認的詳細內容;醫方沒有充分的向患方告知如果立即手術可能引起的風險與不及時手術在等待期間可能出現諸多風險的利弊比較存在過錯。

在患方入住重症監護室期間,醫方沒有盡到謹慎並高度注意的義務存在過錯;由於醫方的過錯使患方失去了有可能會改變2017年11月11日死亡後果的機會;但考慮到患方自身疾病及目前醫療水平的實際情況,醫方應該對患方於2017年11月11日死亡的後果負同等的責任,應認定由被告承擔50%的賠償責任。

五.法院判決

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五日法院判決,被告x總醫院於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一次性賠償原告醫療費8132.98元;住院夥食補助費100元;死亡賠償金328760元;喪葬費14273.5元;精神撫慰金20000元;交通費1000元;鑑定費15000元,合計387266.48元。

六.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第五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九條。

【參考資料】1.醫療糾紛: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未及早開通相關動脈致患者死亡。2.醫療糾紛訴訟:延誤最佳手術時機,導致頭部外傷患者搶救無效死亡。3.醫療糾紛:未查明呼吸困難原因,導致交通事故患者死於肺動脈栓塞。4.醫療糾紛:酒精中毒昏迷給予氣管插管搶救,致患者氣管破裂後狹窄。

【作者聲明】本文為真實司法裁判案例,僅供以案釋法之學習交流。若有侵權之處煩請告知刪除。文中隱去當事人名稱、屬地信息。插圖無版權糾紛。

相關焦點

  • 醫療糾紛:一例因化療毒副作用致病人死亡,醫院承擔賠償責任案例
    參考鑑定意見,酌定由被告承擔35%的責任,賠償114049.05元。對患者未進行全面排查和治療,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直到不可收拾的局面才採取搶救措施,導致患者死亡。事後,原告曾找醫院主治醫生曾某詢問死亡原因,遭到主治醫生一口拒絕,且態度極度蠻橫、甚至叫囂不滿可以幹架。被告醫方作為一家國家大型醫院,對事前、事後處理極度不負責、敷衍了事的態度,令患者家屬極度憤怒和不滿。因醫患雙方就賠償事宜協商未果,引發本案糾紛。
  • 醫療糾紛:一例因化療毒副作用致病人死亡,醫院承擔賠償責任案例
    參考鑑定意見,酌定由被告承擔35%的責任,賠償114049.05元。因醫患雙方就賠償事宜協商未果,引發本案糾紛。故根據本案案情以及鑑定意見,被告應對患者的損害承擔次要責任,酌定由被告承擔35%的責任。因被告存在的醫療過失行為給原告精神造成一定影響,故本院酌情定為1萬元。
  • 醫療糾紛:對一起致新生兒死亡、產婦子宮破裂的損害賠償案例分析
    2020年1月19日法院經審理認為,x縣x鎮衛生院在陳某某的診療過程中存在對其瘢痕子宮行陰道分娩的風險性認識不足、對子宮破裂的診治有延誤的醫療過失行為,承擔70%賠償責任,合計612710.37元+116089.93元。
  • 醫療糾紛:動脈瘤破裂死亡被判不承擔賠償責任-案例分析5
    因此,被告診所應當對患者的死亡後果承擔賠償責任。 被告XX醫院、XX診所未書寫病歷、未詢問病史、未做基本體格檢查。 本案,患者因其腎囊腫、腎炎前往被被告XX醫院和XX診所就診,二被告按照醫療規程對其進行了相應的診斷和治療。後患者死亡,其死因為基底動脈瘤破裂引起瀰漫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致呼吸循環衰竭而致。
  • 醫療糾紛:手術中切開刀斷裂患者死亡,醫院未證實產品合格須擔責
    【摘要】董某因急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在被告x市第一人民醫院行十二指腸乳頭切開支架置入術,在切開過程中,切開刀斷裂,病人死亡。【關鍵詞】醫療糾紛,手術,賠償責任,切開刀,合格產品8:15床旁心電圖示一直線,患者搶救無效,宣布死亡。2018年6月19日,被告組織進行死亡病例討論,參與討論的醫師均認為失血性休克是導致患者董洪死亡的直接原因。部分醫師還明確指出電刀頭斷裂導致誤傷血管,是出現失血性休克的根本原因,其它參與討論的醫師未對該判斷提出異議。
  • 醫療糾紛:因產檢存在過錯導致新生兒缺陷出生,醫院承擔賠償責任
    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七日法院經審理認為,因被告x醫院的診療過錯,導致原告逯某某喪失了選擇的權利,致使未能生育健全的嬰兒,本院酌情確定x醫院承擔70%的賠償責任,賠償合計469672.46元。本文取材於司法裁判案例。
  • 患者死亡,醫院未告知屍檢被判賠償16萬|醫案說法
    患者在醫院就醫過程中死亡,醫院一定要記得告知死者家屬及時進行屍檢。不然,即便是醫院醫療行為並無過錯,但只要是醫院的原因導致沒有進行屍檢,進而無法通過鑑定來判斷醫療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醫院也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了。患者就醫死亡,醫院未告知及時屍檢被判擔責2010年3月12日12時,患者祝某突發心悸及胸悶入住某縣醫院就診。
  • 醫療糾紛:一例因藥物過敏患者死亡,致醫院賠償90餘萬元的案例
    應承擔85%的賠償責任,賠償923796.2元。,故不應承擔醫療損害賠償責任。本案案由為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按照《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適用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因此原告應對其訴狀中的一系列指控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 醫療糾紛:外傷造成脾臟破裂大出血,醫院錯失手術時機致病人死亡
    【摘要】本文改編於司法案例。胡某某因腹痛被送往被告醫院,經影像科診斷報告顯示為脾臟破裂,需要手術治療,手術後胡某某死亡。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二日法院經審理認為,一旦發現脾臟破裂出血量大時,須急診手術治療。該病人的診療過程中,醫方延誤手術時機。同時,患方隱瞞受傷病史有過錯,要自負部分責任,但不能承擔全部責任。
  • 患者死亡,醫院未告知及時屍檢被判賠償16餘萬
    患者在醫院就醫過程中死亡,醫院一定要記得告知死者家屬及時進行屍檢。不然,即便是醫院醫療行為並無過錯,但只要是醫院的原因導致沒有進行屍檢,進而無法通過鑑定來判斷醫療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醫院也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了。
  • 胸背部撕裂疼警惕主動脈夾層破裂
    主動脈夾層,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尤其是I型主動脈夾層,一旦發病超過48小時,有一半會回天無力。對此,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胸外科副主任邵永豐主任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是主動脈夾層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現胸背部撕裂般疼痛,一定要及時到大醫院專科就診。而全身細長,手長腳長,臂展大於身高的馬凡氏症候群的患者,更是要提高警惕,及時發現,及時手術,預防主動脈夾層破裂。
  • 醫療糾紛:對腫瘤手術時出現的胰瘻處置不當,致患者病情惡化死亡
    致使於某元的病情惡化,並於2017年9月21日多器官衰竭死亡。2019年1月7日法院判決,被告xx市中心醫院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王某某、於某某各項損失共計685079元。【關鍵詞】醫療糾紛,醫療過錯,賠償責任,病情惡化,胰瘻
  • 醫療糾紛:患兒住院輸液中因藥物過敏死亡,推定醫院承擔全部責任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沒有及時與患方共同封存並由被告保管以備檢驗,而是將該藥擅自處理掉了,導致無法查明被告的醫師是否開錯藥和被告的護士是否用錯藥等事實。可以推定被告存在過錯,承擔全部責任,賠償共計237180元。本文取材於司法裁判案例。
  • 醫療糾紛:腫瘤放療中存在過錯致病人死亡,醫方承擔60%賠償責任
    【摘要】本文取材於司法裁判案例。患者國某某在被告處接受以門診形式進行放射治療。放射結束後患者國某某放射區域出現紅腫、水泡、潰爛、疼痛不止,並伴有咳嗽及呼吸不暢的症狀,導致患者不幸去世。二〇一九年五月二十二日法院經審理認為,x市中心醫院在對患者國某某的放射治療過程中存在患者所呈現的皮膚放射性損傷程度難以用常規放療併發症解釋的矛盾性的醫療過錯,認定被告承擔60%的賠償責任,賠償合計為567307.52元。
  • 醫療糾紛:病歷爭議導致無法鑑定,推定醫院承擔100餘萬元賠償
    二〇二〇年七月十日法院經審理認為,考慮到被告為專業醫療機構,也是病歷資料的製作方和保管方,對病歷資料的組成更為清楚,結合患者馮某某自身的疾病情況,本院酌情認定被告x市人民醫院對患者死亡造成的損失承擔50%的責任。賠償給各項損失合計人民幣1075948.45元。
  • 醫療糾紛:外請專家手術導致患者死亡,醫院退還會診費並賠償損失
    賠償合計198981.81元。術前充分溝通,家屬同意手術方案並籤字後,請x專家行切除手術並籤字,被告診療過程中符合手術診療規範,診療正確,沒有過錯,趙某某處於昏迷狀態系併發症所致,被告不應承擔責任。八.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 江蘇省人民醫院一周收治7例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 專家提醒:高...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通訊員 顧嘉璽 何珂帥 何雨田)據了解,最近一個月氣溫驟降,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一周已連續救治7例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其中3例為30歲左右的年輕人,手術均獲成功。
  • 66歲老人術後9天死亡,一審判醫院全責重審改判擔責50%
    判決書就這起醫療糾紛,鄭大一附醫院相關工作人員向紅星新聞回應稱,「該案已經結案了,家屬也拿到了賠償。我們已經履行了責任,具體的情況沒有什麼好說的。」手術9天後死亡2016年2月20日,張兆信和妻子在南京的女兒家裡過完年,準備回鄭州。
  • 醫療糾紛:因酒後呼之不應就診,未能給予及時有效處理致患者死亡
    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十四日法院經審理認為, 血壓和心率是生命體徵的關鍵指標,血壓下降、心率增快提示人體功能障礙,醫方在發現患者出現血壓下降、心率增快後未給予及時有效的處理,故醫方存在的過錯與李某某死亡之間存在間接因果關係。依據鑑定意見,被告x市人民醫院應當承擔45%賠償責任,合計357861.00元。
  • 醫療糾紛:精神病人住院期間出走跳橋自殺身亡,醫院承擔賠償責任
    二〇二〇年五月七日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在石某某入院治療過程中存在診療不規範的行為,其對石某某的死亡具有一定的過錯。根據石某某病情程度、採取的診療行為以及石某某家屬陪護情況,法院酌情認定被告對石某某的死亡承擔50%的責任,賠償合計341090.12元。本文取材於司法裁判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