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對一起致新生兒死亡、產婦子宮破裂的損害賠償案例分析

2020-12-23 天津垚眾律師事務所

【摘要】原告陳某某於案發當日4時左右入被告x衛生院待產,8:50在腰硬聯合麻醉下行剖宮產術,09:05分娩出男嬰,診斷新生兒重度窒息,後搶救無效死亡。陳某某出院診斷:1.失血性休克;2.子宮破裂。2020年1月19日法院經審理認為,x縣x鎮衛生院在陳某某的診療過程中存在對其瘢痕子宮行陰道分娩的風險性認識不足、對子宮破裂的診治有延誤的醫療過失行為,承擔70%賠償責任,合計612710.37元+116089.93元。

【關鍵詞】醫療糾紛,瘢痕子宮,新生兒,子宮破裂,損害賠償

醫療糾紛:依法行醫,依法維權

一.司法案例

原告陳某某2018年6月份懷孕後一直按要求在x市x區婦幼保健院等醫院進行產前檢查,至入住被告入院待產前,各檢查無明顯異常。2019年3月2日凌晨2點左右,原告陳某某出現不規則腹痛伴胸悶不適,於4時左右入被告x衛生院待產。原告陳某某7時30分開始出現持續腹痛,被告x衛生院醫生於8時查房時,醫生建議立即行剖宮術結束妊娠。

當日08:50在腰硬聯合麻醉下行剖宮產術,09:05分娩出男嬰,阿氏評分2分,診斷「新生兒重度窒息」。搶救後於10:20轉x縣人民醫院進一步搶救,2019年3月4日19:35再轉x市婦幼保健院進一步搶救。患兒於2019年3月27日09:30宣布死亡。

檢查產婦子宮右側輸卵管缺失,右側角部見一約5㎝的穿透性裂口、有活性出血,予以縫合,子宮術口予以縫合後,檢查雙側輸卵管、左側輸卵管未見異常,術中共計失血約2300ml,予以補液、代血漿、冷凍血漿等糾正休克,術後轉送x市第一附屬醫院繼續治療,出院診斷:1.失血性休克;2.子宮破裂。

醫療糾紛:依法行醫,依法維權

2020年1月19日法院判決,被告x縣x鎮衛生院於判決生效後一個月內向原告謝某某、陳某某賠償因醫療過失造成其子死亡的各項經濟損失共計人民幣875300.53元的70%,即612710.37元;向原告陳某某賠償因醫療過失造成其殘疾的各項經濟損失共計人民幣165842.76元的70%,即116089.93元。

律師點評

確定醫療機構是否承擔醫療侵權賠償責任的前提,是看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是否存在過錯,是否與患者的損害後果有因果關係。患者起訴醫療機構要求醫療機構承擔醫療損害賠償責任的,應當就患者的損害後果、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存在過錯、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與患者損害後果存在因果關係承擔舉證責任。

由於醫學本身的專業性、複雜性,診療行為有無過錯及其與患者損害後果之間有無因果關係、原因力大小等需要通過鑑定予以明確。法院採信《司法鑑定意見書》的鑑定意見,本院結合案情酌定被告按照70%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

醫療糾紛:依法行醫,依法維權

.難點解讀

兩原告起訴被告x鎮衛生院後,本院預立案,對原告提交的證據經庭審質證,經雙方確認提交的證據和縣衛生主管部門封存的醫療病歷、檢查記錄、產程記錄的相關病歷資料一併提交雙方確定的鑑定機構,原告申請的鑑定事項,經南昌大學司法醫學院鑑定研究所作出鑑定意見。2019年10月,原告遂向本院起訴,變更原預立案訴訟請求,請求判如所請。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結合雙方陳述,本案的爭議焦點如下:一、被告對陳某某的醫療行為是否存在過錯,如果存在過錯,與陳某某損傷及其子謝某某死亡的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原因力大小;二、兩原告主張各賠償項目及金額是否有合理依據。

x縣x鎮衛生院在被鑑定人陳某某的診療過程中存在對其瘢痕子宮行陰道分娩的風險性認識不足、對子宮破裂的診治有延誤的醫療過失行為,醫方醫療過失行為與被鑑定人陳某某子宮破裂及其子謝某某死亡的不良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係,評定醫療過失參與度以61-70%為宜。

醫療糾紛:依法行醫,依法維權

評定被鑑定人陳某某子宮破裂修補術後的傷殘等級為十級。被鑑定人陳某某本次在x縣x鎮衛生院分娩時發生子宮破裂,經行修補術等治療,其子宮破裂處以瘢痕修復,現已屬瘢痕子宮。

根據文獻,瘢痕子宮可以妊娠(懷孕),但相對正常子宮分娩的風險增加(如發生子宮破裂)。但具體到每一例孕產婦,瘢痕子宮至分娩時是否會發生破裂難以準確判斷。因此,被鑑定人陳某某今後是否適宜生育(如懷孕、分娩)難以作出準確判斷,故未對該鑑定事項進行鑑定。

四.小結

原告認為,被告違反診療常規。未及時診斷子宮破裂、胎兒宮內窘迫,導致患兒出生後嚴重窒息,經搶救無效死亡。同時因被告過錯導致原告陳某某身休損害、不宜再生育等嚴重後果。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等規定,被告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原告與被告協商不成訴至法院。被告x衛生院辯稱,對原告的遭遇深表歉意,請求法院查明事實,依法裁判。

醫療糾紛:依法行醫,依法維權

五.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參考資料】1.醫療糾紛:自然分娩中未及時行剖宮產終止妊娠,致新生兒腦性癱瘓。2.醫療糾紛:產婦剖宮產後肺栓塞死亡,醫療行為存在過錯醫院需擔責。3.醫療糾紛:完全性前置胎盤行引產,未規範處理胎盤殘留致子宮切除。4.醫療糾紛:產婦及其家屬具有刨宮產或自然生產的選擇權和決定權。

【作者聲明】本文為真實司法裁判案例,僅供以案釋法之學習交流。若有侵權之處煩請告知刪除。文中隱去當事人名稱、屬地信息。插圖無版權糾紛。

相關焦點

  • 醫療糾紛:動脈瘤破裂死亡被判不承擔賠償責任-案例分析5
    ,醫務人員有過錯,必須是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診療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本案,患者因其腎囊腫、腎炎前往被被告XX醫院和XX診所就診,二被告按照醫療規程對其進行了相應的診斷和治療。後患者死亡,其死因為基底動脈瘤破裂引起瀰漫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致呼吸循環衰竭而致。
  • 醫療糾紛:剖宮產後產婦死於羊水栓塞,診療有過失賠償近80萬元
    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六日法院經審理認為, 羊水栓塞死亡率高,無法預測、無法預防;黃某剖宮產術中產後出血,x第二醫院考慮羊水栓塞可能,行全子宮切除術,但羊水栓塞的搶救不夠得力;x第二醫院在搶救過程中多種病情及手術告知不夠。參考鑑定意見被告x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對黃某死亡的損害後果承擔40%的責任,賠償783588元。
  • 醫療糾紛:剖宮產後產婦死於羊水栓塞,診療有過失賠償近80萬元
    參考鑑定意見被告x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對黃某死亡的損害後果承擔40%的責任,賠償783588元。律師意見黃某剖宮產術中產後出血,x第二醫院考慮羊水栓塞可能,行全子宮切除術,但羊水栓塞的搶救不夠得力;羊水栓塞死亡率高,無法預測、無法預防;x第二醫院在搶救過程中多種病情及手術告知不夠。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法律保護。醫療行為存在過錯致人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 醫療糾紛:因接生過程中存在違規醫療操作,導致一級甲等醫療事故
    原告新生嬰兒的不幸死亡,完全是院方的醫務人員過錯所致,在接生過程中違規操作,多人多次腹部加壓,新生兒窒息復甦操作不當,使致新生兒脾破裂出血,是一起嚴重的醫療事故。突如其來的不幸給原告的身體、精神造成了無可彌補的損失。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被告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 手術延遲致子宮破裂胎兒死亡醫院賠償七萬
    手術延遲致子宮破裂胎兒死亡醫院賠償七萬 2013-02-16 16:45:43   來源:光明網
  • 醫療糾紛:一例因主動脈夾層破裂死亡,導致醫院承擔賠償責任案例
    【摘要】患者主動脈夾層、胸痛待查至被告x總醫院處治療中,患者因主動脈夾層破裂導致死亡。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五日法院經審理認為,在患方入住重症監護室期間,醫方沒有盡到謹慎並高度注意的義務存在過錯;由於醫方的過錯使患方失去了有可能會改變2017年11月11日死亡後果的機會;但考慮到患方自身疾病及目前醫療水平的實際情況,應認定由被告承擔50%的賠償責任,賠償合計387266.48元。
  • 醫療糾紛:對產後羊水栓塞導致產婦死亡,醫患雙方均需足夠警惕
    醫療風險、醫藥合規、醫療糾紛醫療糾紛是目前的社會熱點問題。如果將醫療糾紛的解決簡單地理解為規則之治,忽略解決糾紛的其它有效方式,則社會公正將面臨嚴峻挑戰,若醫療糾紛動輒訴諸法律,法律意識的越位必將加劇人際關係的衝突威脅社會秩序的和諧。本文通過一案例分析顯示涉因醫療美容導致的醫療糾紛訴訟司法裁判的一些特點。
  • 醫療糾紛:因產後大出血致產婦死亡的一級甲等醫療事故的案例分析
    【摘要】產婦在醫院分娩,後因產後大出血死亡。醫療鑑定認為,產婦系剖宮產手術後大出血,因醫方醫護人員監護不力,沒有及時發現其病情變化,延誤了搶救時機,致產婦重度失血性休克,循環衰竭死亡,醫方的醫療行為構成一級甲等醫療事故,醫方負完全責任。
  • 醫療糾紛:羊水栓塞被認定為一級甲等醫療事故,醫方賠償60餘萬元
    法院酌定被告對原告的損失承擔50%的賠償責任,賠償共計627926元。 【關鍵詞】醫療糾紛,賠償責任,羊水栓塞,一級甲等,醫療事故 剖宮產術後產婦子宮收縮差、出血,予持續按摩子宮、使用縮宮素及欣母沛、紗條宮腔填塞等處理;產婦神志淡漠,為預防不典型羊水栓塞,予抗過敏治療;產婦血壓下降,心率增快,予抗休克等對症搶救;在出血難以控制的情況下行子宮切除術。產婦經搶救無效,最終死亡。 根據臨床表現結合法醫學屍體檢驗報告,羊水栓塞導致死亡。
  • 醫療糾紛:外傷造成脾臟破裂大出血,醫院錯失手術時機致病人死亡
    【摘要】本文改編於司法案例。胡某某因腹痛被送往被告醫院,經影像科診斷報告顯示為脾臟破裂,需要手術治療,手術後胡某某死亡。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二日法院經審理認為,一旦發現脾臟破裂出血量大時,須急診手術治療。該病人的診療過程中,醫方延誤手術時機。同時,患方隱瞞受傷病史有過錯,要自負部分責任,但不能承擔全部責任。
  • 醫療糾紛:無指徵行人工破膜發生急產,致新生兒腦性癱瘓五級傷殘
    2019年1月23日法院判決被告xx市人民醫院賠償原告盧某某醫療費等損失450351.86元。【關鍵詞】醫療糾紛,腦性癱瘓,五級傷殘,人工破膜,急產醫療糾紛、醫療風險、醫藥合規一.引言行人工破膜無指徵導致急產,造成新生兒腦性癱瘓五級殘,從而引發醫療糾紛。
  • 醫療糾紛:發生羊水栓塞應積極按規範處置,使病人得到應有的醫療
    本案系醫療損害責任糾紛,但缺少必要的司法鑑定,作為定案的證據只有醫療事故鑑定報告,而該鑑定報告作出的依據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本案賠償範圍及標準也應當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確定,不應適用侵權責任法;原告主張的胎兒死亡賠償金、精神撫慰金沒有法律依據,不應納入賠償範圍。
  • 烏拉特前旗法院審結一起醫療損害賠償案
    近日,前旗人民法院審結一起醫療損害賠償案,涉事醫院和保險公司在履行期內付清全部賠償款。10天後,小麗出現噁心、嘔吐、暈厥、腹痛等症狀,經B超檢查為宮外孕破裂腹部積血,急診行輸卵管切除術,經輸血治療身體逐漸恢復。小麗認為,該醫院在診治期間存在過錯,雙方為此發生糾紛。
  • 醫療糾紛:一例因化療毒副作用致病人死亡,醫院承擔賠償責任案例
    對患者未進行全面排查和治療,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直到不可收拾的局面才採取搶救措施,導致患者死亡。事後,原告曾找醫院主治醫生曾某詢問死亡原因,遭到主治醫生一口拒絕,且態度極度蠻橫、甚至叫囂不滿可以幹架。被告醫方作為一家國家大型醫院,對事前、事後處理極度不負責、敷衍了事的態度,令患者家屬極度憤怒和不滿。因醫患雙方就賠償事宜協商未果,引發本案糾紛。
  • 醫療糾紛:一例因化療毒副作用致病人死亡,醫院承擔賠償責任案例
    因醫患雙方就賠償事宜協商未果,引發本案糾紛。五.醫療過錯分析醫方使用化療有指徵,患者化療後第10天突然死亡,推斷患者死因系綜合性的,與化療後毒副作用有關,主要粒細胞缺乏,發熱,惡病質;也不排除腸繫膜動脈栓塞、並發急性胰腺炎等。
  • 產婦跳樓觸發的司解——醫療損害賠償司法解釋詳析(一)
    2017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審理醫療損害賠償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新司法解釋」),強調患者的知情權和決定權,明確了醫院的緊急搶救免責權,或許能夠成為阻止「孕婦跳樓」等類似案例再次發生的法律之盾。
  • 醫療糾紛:手術中切開刀斷裂患者死亡,醫院未證實產品合格須擔責
    【關鍵詞】醫療糾紛,手術,賠償責任,切開刀,合格產品三.醫療過錯分析四.庭審意見依被告在患者董某死亡後組織進行的死亡病歷討論,可確認被告在手術過程中使用的電刀頭斷裂損傷血管,導致失血性休克是患者董某死亡的原因,被告作為該醫療器械的提供者,應對該患者死亡的損害結果承擔賠償責任。
  • 醫療糾紛:胎心及胎動率明顯異常時,應對腹中胎兒進行全方位檢查
    本文通過一司法裁判案例對此加以說明 。2019年11月28日法院判決,被告x婦女兒童醫院有限公司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楊某某醫療費、誤工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各項損失共計36163.94元。四.討論(一)患方認為:被告的過錯行為導致原告身體健康和精神遭受極大損害,嚴重侵害了原告的民事權益,特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依法判決。
  • 醫療糾紛:一例因藥物過敏患者死亡,致醫院賠償90餘萬元的案例
    ,故不應承擔醫療損害賠償責任。本案案由為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按照《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適用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因此原告應對其訴狀中的一系列指控承擔舉證、證明責任。而本案涉及診療行為是否存在過錯、過錯診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等醫療技術問題,同時原告因缺乏必要的臨床醫學知識,加上痛失親人、情緒激動而產生太多的主觀臆斷,故不能承擔起必要的舉證責任。因此,原告需要申請醫療損害鑑定以提供必要的證據,不然就要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後果。
  • 「熊貓血」產婦大出血死亡 醫療機構為何擔全責?
    後患者在被告醫院產下女兒同時出現大出血,但因院方未提前儲備血源,無法為其輸血,最終導致患者失血過多而死亡。法院認為,患者在被告處進行診療活動時,已向相關醫務人員告知其既往病史及血型的特殊性,醫務人員未盡到注意義務,未提前儲備血源,致患者在產後大出血時未能及時得到搶救而死亡,被告應承擔賠償責任,判決被告賠償原告各項損失3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