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血液透析中心」是一個獨立設置的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醫療機構。很多患者會問,這樣的透析中心和醫院內中的透析中心有什麼不同?哪些患者適合到獨立血透透析中心治療?在國外獨立血液透析中心發展如何?今天小編就帶您了解一下獨立血液透析中心的前世今生。
中國透析中心有大缺口
根據目前CNRDS的登記,2016年國內的血液透析中心數量為4089家。而根據專家的預測,中國在透析比例逐漸上升之後,應該需要1萬家左右的血液透析中心,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目前國內的血液透析中心分成三種類型:
一是建立在醫院內的血液透析中心。這是目前中國血透中心的主流模式,有公立和民營醫院兩種,佔比在97%以上。主要滿足急症、重症、住院患者的需要。
二是連鎖血液透析中心模式。這是未來需要大力發展的血透中心建設模式,也是北美、歐洲的主流模式。連鎖血液透析中心建立在社區附近,滿足絕大多數ESRD患者的透析服務需求,方便就近透析,有利於病人回歸社會。
三是獨立於醫院的血液透析中心。從本質來說,這種類型的血透中心和連鎖血透中心模式一樣,只是還沒有實現連鎖化。
國家大力放開血液透析中心相關政策
1. 透析費用醫保高額度報銷
2012年8月,六部委共同發布《關於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推出大病保險,並將終末期腎病納入大病保險補償政策,實際自付部分報銷比例不低於50%。
2014年,國務院醫改辦發布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通知,全面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工作。納入大病保障體系後,終末期腎病的報銷比例達到90%,顯著減小經濟負擔,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2. 血液透析中心逐步放開監管
隨著血液透析患者經濟負擔的不斷降低,血液透析的治療需求也在加速釋放。2014年起,政府開始逐步降低建立獨立血透中心的要求,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血液透析中心領域。
2014年3月,衛生計生委醫管局發布《關於徵求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意見函》,起草了血液透析中心設立的標準和管理規範。
2016 年 12 月,國家衛計委印發《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試行)》,降低準入門檻,首次鼓勵血液透析中心向社區化、連鎖化、集團化發展。
國外連鎖血透中心發展現狀
歐美等發達國家血液透析中心發展已有50多年的歷史,並且主要針對長期慢病患者需求的連鎖型血透中心佔據了主流。
目前,全球最大的兩家血透服務連鎖機構分別為費森尤斯和DaVita,合計佔有75%的美國血液透析服務市場。
國內獨立血液透析中心蓬勃發展
目前,我國已經處於運營狀態的獨立血透中心有數百家。獨立血透中心已成為眾多患者的首選。
1. 獨立血透中心優勢明顯
業內專家指出:「我國應用血液透析技術將近50年,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規範、制度以及運營管理模式,包括操作規範、醫療制度、護理制度、人員管理制度等,都已經非常成熟,獨立血透中心的治療安全能夠保障。同時,獨立血透中心患者就醫,有利於降低患者的交通成本、時間成本等,可減輕患者就醫負擔。」
2. 監管趨嚴 患者安全更有保障
新建獨立血透中心雖然政策上已經放開,但國家相關部門在安全風險上的管控依然嚴格。具體要求包括:
獨立血液透析中心應在10公裡範圍內與具備急性透析併發症救治能力的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建立穩定醫療協作關係,建立綠色通道,並籤訂醫療服務協議。應與區域內至少一家具有診治血液透析併發症能力的三級綜合醫院建立協作關係,並籤訂醫療服務協議,保障轉診流程便捷通暢。
配備符合要求並有足夠數量的基本搶救設備,配置心臟除顫器、輔助呼吸設備、可攜式氧氣瓶/袋、搶救車(包括氣管插管等搶救所需物品等)及急救藥品。
按照規範要求,定期評價醫療質量控制指標,通過醫療過程質量控制指標和醫療結果質量控制指標評估血液透析醫療質量,發現問題,以問題為導向,進行循環式、持續性質量改進和提高。
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對所管轄區內血液透析中心進行監督管理,發現存在質量問題或者安全隱患時,責令立即整改。
國家相關部門的嚴格監管,不僅能夠確保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全和醫療質量,也有利於獨立血液透析中心的長遠發展。
結語
隨著大病醫保的普及和國家政策的放開,獨立血液透析中心未來將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越來越多的血透患者能夠在社區周邊輕鬆接受治療,更好地平衡日常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