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怎麼辦

2021-02-19 向浩與文

最近接到一些朋友的電話,問孩子學習態度差,學習態度不端正,該怎麼辦?應該怎麼教育和矯正。當仔細問完具體細節之後發現:其實大部分孩子學習態度不正,是因為沒有得到正確的培養而導致的。

什麼是態度?

態度是個體對特定對象(人、觀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穩定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蘊含著個體的主觀評價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傾向性。受行為主義影響的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認為,態度是一種心理和神經的準備狀態,它通過經驗組織起來,影響著個人對情境的反應。他的定義強調經驗在態度形成中的作用。這說明態度的形成,不是先天的,因此,不能將態度和秉性混為一談,更不能將態度和性格視為一樣,認為是終生無法改變的。學習態度的形成,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自主學習和反省的過程中,在外界教育支持的幫助下,個體心理和神經不斷受到刺激,對具體情境的反應。這種反應越持久,越趨於積極方向,那麼就會呈現我們感受到的「態度好」的狀態,反之,就會呈現出「態度差」的狀態。

比如,一些孩子在做作業,或測試的過程中,出現抄襲現象,是不是學習態度差呢?或者是不是品行不端呢?我覺得情況恰恰相反。試想,一個孩子如果沒有想把作業做好、把成績提高的想法,他是絕對不會去抄襲作業的。或者,一個孩子如果沒有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是一個「優秀孩子」的期待,他也是不會去抄襲作業的。真正受消極因素刺激過多,而形成惡劣態度的學生,他是連作業都不願抄襲的,同時對老師和同學的評價反應也會是冷淡的,或者無視的。


那抄襲作業的不良習慣是怎麼導致的呢?

個人覺得是學生學習的能力不足與學習目標太高之間的較大落差導致的。也就是說,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兩個關鍵因素,即兩個觀察變量:一是學習能力,一是學習目標。前者改變的主動權在學生自己手裡,後者改變的主動權有多種情況。就作業和測試來看,後者改變的主動權在老師手裡。所以,要想解決學生不抄襲的問題,關鍵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目標之間無限接近,達至最大平衡即可。

 

具體來說,在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這樣幫助學生避免抄襲:一是定量。明確告訴孩子有哪些作業,並做成量表予以檢查和落實;二是分類。每天的作業都要分類,先易後難,先完成容易完成的,再重點解決複雜的。這樣安排既可以讓學生明晰地感受到作業量在快速減少,也可以讓學生把更多時間放在自己的重點學科和弱勢學科上。再者就是先易後難有助於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心理,提高學習的成功感;三是支持。學生在學習較難科目時,家長是需要提供學習支持的。也就是說,家長要想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的主要策略,是做好學生的學習支持者,而不是學生學習表現的道德評判者。那麼如何支持學生呢?當孩子提出疑問時,要及時予以指導,自己不會的話,要馬上藉助網絡資源,或者連線老師予以指導,切實地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讓每一個問題不過夜。試想,當學生把每項作業都完成了,每道題目都弄懂了,他還會抄作業嗎?還會抄襲別人的試卷嗎?因此,學生抄襲作業的癥結根本,就在於我們對他的學習支持不夠,積累的問題太多所致。所以,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家長和老師也是要承擔一定責任的。如果我們家長不從學習支持角度思考問題,反而從道義角度評價孩子的品行,從解決問題的方向上已是南轅北轍了,這樣只會加速惡化學生對學習的好感。基於以上思考,良好學習態度的形成,源於學生不斷達成學習目標,獲得學習成功感的量的積累過程。

邁爾斯指出,態度的機構涉及三個維度:認知、情感和行為意向,即態度的ABC機構。


認知因素是指個人對態度對象帶有評價意義的敘述。敘述的內容包括個人對態度對象的認識、理解、相信、懷疑以及贊成或反對等。「個人」即學生,「態度對象」即學習,還可以繼續細化,例如語文學習,數學學習等。學生對學習的認識和理解,是需要外界幫助的,即需要教師和家長的支持。我們現在提「激發興趣」等,就是從學生心理特徵來採取相應策略,幫助學生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科學習。學生對學習的相信與懷疑、贊成與反對,是建立在學習經驗基礎上的,確切地說是建立在學生獲得感的基礎上的。學習的獲得感又分為成功感和挫敗感,挫敗感越強,學生的懷疑和反對心理增強;成功感越強,學生的信任與贊成心理增強。基於此,我們在面對學生學習的時候,一定要高度重視他們「學科自信心」的形成,即使在他對某些學科學習萬念俱灰的情況下,也要相信他是還可以學好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鼓勵」,但這種鼓勵不是而已,而是跟學生一起商量對策,跟孩子們一起尋求最佳學習支持。反之,那些嚴重導致學生「懷疑」和「反對」的言辭,是絕對不能說的。


情感因素就是指個人對態度對象的情感體驗,如"尊敬——蔑視","同情——冷漠","喜歡——厭惡"等。在學習過程中,外界的評價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形成,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尊重學生的學習,尊重他的學習體驗,尊重他的學習成果,哪怕微不足道,我們的「尊重」也能激起學生對學習的熱愛。在學生學習的過程,遇到了挫折,遭遇了失敗,我們應該以同理心對他予以理解和同情,讓他有傾訴的對象,有情緒紓解的渠道,讓他在放空壞情緒後,繼續輕鬆學習。我們還要致力於和孩子一起「喜歡」學習,師長還要真誠地喜歡「學習中的孩子」,不以結果的成敗論英雄,而要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反之,對學生予以「蔑視、冷漠、厭惡」,就會培養出態度差的學生。在我的從教經歷和育兒經歷中,我是積極使用「尊重,同情、喜歡」這三個情感工具的,收到的效果也非常好。「親其師,信其道」,也包含這層道理。


意向因素就是指個人對態度對象的反應傾向或行為的準備狀態,也就是個體準備對態度對象做出何種反應。意向因素是把學生學習態度指向或好或壞的持續持續發力源,因為這個意向實際上是教師或家長對孩子判斷的一個恆定認知,也就是說,當一個孩子連續抄襲多次作業後,就認定這孩子抄作業是秉性,改不了了。當再次發生類似事件的事情的時候,就會在其意向因素的驅使下,進一步印證,於是會形成一個認知和判斷的閉環,而且還會螺旋上升,直至給這個孩子定義為無可救藥為止。但如果意向因素趨向為積極影響,那麼教育行為會遠離對孩子的界定與評價,而是選擇跟孩子一起商議如何正視缺點和採取措施,這樣就會慢慢走出「抄襲作業討論」的閉環,而是更加積極地探討解決方案。

因此,學生學習態度的好壞,與品性有關係,但大多數品性很好的孩子,是與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有關係,當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得到了優化,那麼一切問題都會好轉,或者迎刃而解了。


在此也強烈呼籲,寧可對學生的態度品評論足,還不如跟孩子一起尋求突圍的方法,這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畢竟,每一個孩子都是在幫助下長大的,而不是在別人的評論下長大的。家長和教師最大的觀念改變,就是將自己由訓導者,變為支持者,「我們"相對孩子而言,就是一個學習和生活的支持,有物理層面的意義,也有精神層面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如何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
    今天這堂課我將為大家分享:如何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在上一堂課我們講了這孩子學習目的明確之後,我們還要帶著孩子走第二步:端正學習態度。家長說,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孩子就是不聽,問我怎麼辦?我說:「別商量,也不用和孩子聊這個話題,必須去,第二天早晨向往常一樣帶著他去上學就好了!」家長說:「如果孩子就是不去呢?」我說:「如果這件事您都搞不定,您實質上已經失去了對孩子的掌控權,以後您別再對教育孩子有任何期待了。」
  • 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真的是這樣嗎?
    從孩子的角度看,可能孩子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學習態度有問題,因為大多數孩子都有一定的自我糾正能力,當他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態度有了問題,那麼一般孩子都會自己去糾正,知錯能改。也可能是孩子根本就不知到什麼樣的學習態度是端正的。
  • 家長必看,如何讓孩子端正學習態度
    現在存在學生中的一個很嚴重的現象就是許多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更談不上刻苦學習了,大家都知道,學生只有態度端正,學習才會有動力,才能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取得較好的成績。那麼如何孩子學習態度端正呢?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分享一些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 一句「學習態度不端正」害了多少人
    在學堂的作業訓練營線上輔導中,一位7歲孩子的媽媽和我們聊說:「怎麼才能看破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這個命題啊!!!孩子收拾書包時候說,媽媽我作業好像沒寫完,我一看只是拼音少寫兩行就建議到學校補。但其他不跟老師發生關聯的事情,看到孩子很散漫,我也馬上就焦慮了,我的腦迴路總在「態度」上打轉轉,每每這樣我都很煩我自己了,可每遇到這個坑,我還是睜眼往裡跳!老師,幫我破一破吧」透過媽媽的話,我們不難感受到她為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困惑求解,但問題是學習是靠端正態度來提高的嗎?我反問媽媽: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是否表現得極其專注投入?
  • 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家長要注意了,可能是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
    班主任認為孩子能保持這樣的優秀成績,這都是多虧孩子以前打好了學習基礎,學習上出現短暫的怠慢並不會一下子影響孩子的成績,家長如果只看孩子的學習成績來監督孩子學習,這是不對的,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可能需要好長一段時間才會在成績上體現出來。
  • 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不喜歡學習,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
    我們知道一個班級上,即有認真學習的學生,也存在著一部分上課不認真聽講,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那麼這些同學為什麼平時上課的時候,偏偏態度不端正呢?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才讓他們不喜歡學習呢?
  • 上課溜號、態度不端正,這樣的孩子應該怎麼辦?
    摘要:孩子上課溜號、注意力不集中,會的的題經常因為馬虎出錯。回到家裡也不像別的孩子那樣拼命的學。家長對於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的事非常頭疼,不知道怎樣才能讓孩子變好。孩子媽媽和久明老師說。她的孩子學習成績還可以,就是學習態度讓她非常不滿意。她說孩子的老師跟他反應,說他上課的時候經常溜號,眼睛也不看黑板,不知道在想些什麼。老師講課的時候他也不認真聽,有時候老師提問他,他都不知道老師問了什麼。考試的時候也不知道這孩子在合計什麼,錯的題都是因為馬虎錯的。明明這個知識點他會,但就是因為漏題漏字等原因,沒能拿到該得的分數。而且這孩子回家以後,學習的態度也是馬馬虎虎。
  • 如何培養孩子端正的學習態度
    所以我們雖然常常看到孩子們的試卷,聽他們說班裡大約有多少個滿分的,在心裡做個對比,大體有個數,並不了解孩子在班裡的成績排名。這次個人面談的時候,看到成績單上細細分類衡量孩子各項學習能力的具體數值,親耳聽到老師說小亞和小桃的各科成績都是出類拔萃的,小亞的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常常讓老師吃驚,小桃更是全方面拔尖的優秀生,感覺到很欣慰。
  • 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成績差,家長該怎麼辦?
    我們能發現,在一個班級裡一個學習好的學生他的性格和各方面都會有很好的態度,也能夠理性地對待許多事情,而我們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培養目標也是這樣的。但大多時候我們會感覺很吃力,不知道怎麼教導孩子。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活躍的孩子儘管很調皮搗蛋,但在想像力和創造力上特別活躍,在思考問題上也有異於常人的想法,但對於學習就是無論怎樣都提不起興趣。如果這些孩子把這種跳躍的思想轉移到學習課內知識上,他們會比冷靜的孩子更為出色,但無論是老師孩子家長,經常無法很好地幫助這些孩子改正學習態度,學好課內知識。
  • 小孩學習不主動,態度不端正怎麼辦?
    一.了解學習的決定和影響因素孩子的學習態度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如興趣愛好、性格特徵、天分、習慣、目標、理想、家庭環境及父母的影響、集體氛圍及同伴的影響等。家長首先對學習規律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正確分析孩子學習問題的主要成因,從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提高成績。二、分析影響孩子學習態度的主要原因家長要通過平時的觀察、和孩子的溝通以及同老師的交流等方式去了解主要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孩子不愛學習的,是孩子自身的原因,還是家庭的原因,或是班級學習氛圍等其他原因造成的。
  • 怎樣能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有什麼速成的方法求解
    小學的寒假生活已經開始,這個學期孩子成績很一般,語文95分、數學94分。班裡總共42個孩子屬於中下遊的,這讓我很是著急,領完成績哪天我問孩子對自己成績滿意嗎?孩子的回答差點把我給氣暈了!孩子回答我說我的同桌才考80多分,我比他高多了。
  • 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家長只批評沒用,6步教育出愛學習的好孩子
    很多家長,遇到孩子的學習問題,會隨口說:「你學習態度不端正啊!」其實這種評價,不但對孩子沒啥幫助,更有可能讓孩子越來越差勁。孩子會這樣想:與其被證明努力了也學不好,還不如被說態度有問題。因為態度不端正,意味著只要我啥時候端正態度了,我就能學好。這總比「無能」強點。
  • 胡小鵠 | 學習態度不端正?這是教育界最狠的謊言和毒藥!
    什麼樣的學生,才算是「學習態度端正」的孩子呢?有沒有具體的標準呢?所以我說,「學習態度不端正」這句話,是教育界最狠的謊言。一來,這句話背後的要求太高,高到99%的學生都無法做到,都經不住檢查;二來,現實中,這句話往往是唯結果論。在一些老師和家長的潛意識裡,學習好的同學學習態度自然端正,學習不好的同學再怎麼努力,態度上都能查出來不端正的罪證。
  • 小孩子自認為很聰明,學習態度不端正,怎麼教育?
    現在00後小孩子自認為很聰明,學習態度不端正,該怎麼教育?這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中堅力量。家庭教育至關重要。每個小孩都有這方面的想法。「我覺得我很對,但是家長卻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所以造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不順暢。關於孩子的教育,那是老生常談,大部分家長都是第一次當父母,那來的經驗,都是靠學習,摸索著教育。以前父母怎麼教育,那麼未來就怎麼教育孩子。時代在進步,教育也在改革。那麼我們以00後孩子為例,先分析下現在的00後是什麼樣的性格特徵呢。
  • 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孩子變了,上課愛睡覺的孩子不困了,老師怎麼做到的?
    「班上一個孩子小健(化名),學習態度不端正,易怒易暴躁,平時表現讓人頭疼。我們該如何去愛這樣的孩子?」報告會上,剛入職半年的張魏徵老師提出疑問,並用自己的執教經歷給出了答案:學校舉行「玉光杯」校園足球聯賽,報名的同學缺乏練習,球感不好。張魏徵鼓勵小健將報名的同學組織起來,利用午休時間到操場練習。
  • 初中生的家長朋友們別再糾結學習方法了,先幫助孩子端正學習態度
    一名合格的初中生完全有能力自己把每天要完成的作業抄寫在作業登記本上,不需要老師和家長再操心並且籤名了。很多孩子面對諸如此類突如其來的變化,沒有儘快適應,因此升入初中後第一次中段考試的成績往往達不到父母及自己的期望。
  • 孩子做題總是犯低級錯誤,是粗心大意還是態度不端正?
    不小心而已。」下班回到家,看到鄰居家房門大開,鄰居正在客廳訓斥孩子,想必這小子考試再次敗北。媽媽也重複同樣的話:「下次再敢犯這種低級錯誤,把你的眼睛捐給醫院吧!」孩子略有不服,大聲喊道:「犯錯誤的時候我又不知道!下次也說不準!」
  • 你覺得自己態度端正就很牛逼了嗎?
    小學初中的時候,總有家長帶著恨鐵不成鋼的口吻說道:我家這小孩呀,聰明是聰明,就是不太愛學習。要是他稍微多花點時間在學習上,肯定就是尖子生了。別笑,說不定諸位小時候就以這樣的方式被父母「批評」過呢!又比如,上大學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打遊戲打了一個學期,結果考試掛了好幾門。
  • 孩子讀高一了,第一次月考成績很差,學習態度不積極,該怎麼辦?
    孩子進入高一以後對學習不積極的問題並不是個例,這種情況會出現在很多高一新生身上。由於這些孩子中考之後感覺立馬輕鬆,於是貪玩不學習,不能儘快進入學習狀態,導致學習成績下滑的現象。面對這樣的問題,作為一名家長應該重視和解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學習態度不正確問題。
  • 「學習態度不端正」?孩子的改變,從你的這一句鼓勵開始
    在教育孩子學習態度的問題上,家長們總是招數百出。有些家長會用光明前程激勵孩子,「好好學習,將來才能在大城市立住腳。才能開豪車住別墅,成為人上人。」有些家長會用娛樂休閒誘惑孩子,「好好學習,放暑假帶你去旅遊。只有名次好,北京上海香港隨便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