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一周,你家娃還在哭鬧嗎?小編發現,一些剛開始不哭不鬧的孩子,由於新鮮勁過去了,也開始因為焦慮而哭鬧,不肯去幼兒園。
面對孩子每天比鬧鐘還準時的入園哭鬧,家長一定要穩住,你是孩子的「定海神針」,即使你的耐心值快到極限了,下面的這幾種錯誤也不要犯,要不然「前功盡棄」,大大延長孩子的入園適應期。
錯誤1威逼利誘
「再哭,媽媽就不來接你了。」
「不想去幼兒園就把你自己一個人鎖家裡。」
「今天乖乖上幼兒園,爸爸給你買個小飛機。」
心理學專家曾說:「每個孩子,當他開始懂得說不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獨立的思想,被強迫屈服的結果,只能是讓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越來越遠。」
不管威逼還是利誘,都是治標不治本。威脅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次數多了會讓孩子變得懦弱,沒有主見,還會嚴重破壞親子關係。而利誘無疑會助長孩子跟家長講條件的習慣,長此以往再想讓孩子聽話,就必須靠利益誘惑才可以了。
錯誤2連哄帶騙
「我們去遊樂場,不去幼兒園。」
「你先進去,媽媽過五分鐘就來接你。」
「媽媽不走,就在門口一直看著你。」
欺瞞哄騙的方式不僅不能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上當受騙,失去對家長的信任,而且有的孩子還會模仿家長,養成撒謊的壞習慣。
錯誤3偷偷溜走
這樣的離開方式很容易讓孩子以為自己被遺棄了,心裡變得更加焦灼,沒有安全感。下次再來幼兒園,為了避免悲劇重演,孩子會寸步不離地守著家長,使得入園變得更加困難。
錯誤4指責孩子
「你怎麼那麼不懂事?」
「你都多大了,怎麼還跟兩歲的小寶寶似的!」
「人家都沒哭,就你哭得厲害。」
如果孩子跟你說「媽媽,我不喜歡幼兒園,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一定是還沒有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所以過得不是很開心。初入園的孩子尤其明顯,因為幼兒園沒有熟悉的爸爸媽媽和小玩伴,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而感到焦慮。
所以家長千萬不要一上來就劈頭蓋臉地指責孩子,想一想我們成年人一個人在陌生的地方,也會思念親人,也會有諸多不適。對於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來說,這種感覺更為強烈,初入園的孩子會難過、悲傷、焦慮……甚至情緒崩潰,家長都要能夠理解。
錯誤5心軟妥協
有少數家長看到孩子哭得兇,就會心軟,認為拖個幾天再入園也沒啥事,這樣無原則的妥協,容易使孩子變得嬌氣,遇到困難只會逃避,對孩子的成長沒什麼好處。
錯誤6一步三回頭
有的家長不放心,跟孩子道別後反覆折回,悄悄從門窗後面觀察孩子,這樣做被發現後,孩子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情緒又會被「點燃」:有的孩子會用大聲哭喊的方式引起家長的注意,有的則會跑出教室去找家長,這不僅會干擾老師正常的教學活動,還會使孩子整天心神不寧,影響班上其他孩子的情緒。
錯誤7當著孩子的面,抱怨幼兒園
「你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
「孩子的老師太年輕了,到底會不會教孩子?」
「這個幼兒園環境不好,收費那麼貴!」
本來孩子就牴觸上幼兒園,你這麼一說,他對幼兒園的印象更糟糕。孩子看待事情還不夠客觀、全面,家長當面執著地送孩子入園,背後卻發表如此言論,這種兩面性,會讓孩子看在眼裡,有樣學樣,對家長也會產生不信任感。如果家長對幼兒園有意見,可以直接提出,切忌當著孩子的面發牢騷。
如何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幫助孩子順利入園呢?以下建議請收藏。
用心聆聽,相信並接納孩子的感受
許多家長看到孩子哭得淚水滂沱,都會覺得至於嘛,不就是上個幼兒園。但對於孩子來說,那一刻真的就像生離死別,他們害怕爸爸媽媽不愛他了,害怕被拋棄。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時,請蹲下來,先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告訴他:「媽媽不在你身邊,幼兒園裡就你一個人,你是不是感覺哪裡都不一樣了?」
聆聽孩子的心聲,理解並接納孩子的情緒,才能緩解他的焦慮。
用鼓勵喚醒孩子「我可以」的力量
發現孩子表現好的地方,持續強化,正面引導。比如,可這樣鼓勵孩子:「你看,你都連續上了5天幼兒園了,你真厲害,我們繼續加油!」
不要用我們可以想到的一個又一個理由去說服孩子,喚醒孩子內在的力量,才能真正幫到他。
按照幼兒園要求建立規則
一些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是因為在家自由懶散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上幼兒園,就要遵守許多規則,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動手,孩子自然不喜歡幼兒園。
這個時候,家園共育就顯得十分重要,在生活中家長要注意鍛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了,鼓勵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上廁所,自己用杯子喝水。
集體生活需要統一的作息時間,家長平時可以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安排孩子的生活,如起床、餐點、室外玩耍、睡覺時間等。
積極與老師溝通
一般來說,幼兒園老師有責任照顧到每個孩子的特殊情況,也有責任知道孩子最近發生了什麼挫折、有什麼人際關係衝突、到了哪個成長的節點。
所以,如果過了一段時間孩子仍抗拒入園,家長一定要積極與老師溝通,找清楚原因,尋找辦法。
入園是遲早要翻過去的一篇,家長不焦慮,孩子更從容,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儘快擺脫入園焦慮,好好享受快樂的幼兒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