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本來我對今年CJ的索尼展前發布會並沒有多少期待,畢竟E3上都沒什麼乾貨,你指望一個區域性的發布能有多少猛料嘛……
但現實還真就狠狠地打了我的臉。除了常規的國行版引進遊戲之外,這次索尼中國還給我們帶來了3A級的國產主機大作《大聖歸來》,以及《真·三國無雙8》的首次全球公開演示——最令人驚喜的是,它居然還自帶中文配音!
事實上,這也是《真·三國無雙》系列繼2代之後,中文配音的再一次回歸。只不過相比16年前,臺灣腔換成了普通話,港臺版也變成了國行版。不僅凸顯良心,更是一次對大陸玩家的示好。
然而稍顯意外的是,大家對《真三8》中文配音的熱情好像並沒有那麼高。「違和感爆棚」、「我們早就習慣『敵羞吾去脫他衣』」等評論也是不絕於耳。
而這樣的情況,也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我是原聲黨,我驕傲?
我承認,起碼在影視劇方面,我也是個徹頭徹尾的原聲黨。原聲會有很多優勢:比如最理想的配音環境、最符合原設的句意表達、最接近創作者腦海中的配音語氣與氛圍……再不濟,看原聲不是還能學外語嘛。
很多人也和我持有相同的觀點,甚至還形成了一種佔據鄙視鏈頂端的想法:原聲黨就是比國配黨高貴——陌生的語言,在他們看來天生就帶著一種酷勁兒。
而且,很多人會覺得中文配音的作品很違和——口型對不上不說,看著金髮碧眼的人用漢語口吐蓮花,總有點怪怪的感覺。一些民間愛好者中配的日漫作品,也會被人批評「語氣完全不對」,或者「一點也沒有日語帶感」。
而放眼遊戲圈,2015年《古墓麗影:崛起》破天荒地加入了普通話配音,可是並沒有博得多少人的好感。繼而這次的《真三8》,也遭到了他們的吐槽。
有趣的是,儘管國內一直是原聲字幕佔絕對主流,但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卻正好相反。在日本上映的外國電影,基本上都是經過日文翻譯並配音的「吹替版」;而在美國正式播出的絕大多數日漫,也都是英文配音的版本,感興趣的話你能在Youtube上搜到很多,看完之後頗有種打開新世界大門的感覺。
而那些大家所熟悉的3A遊戲,也基本都內置了很多國的語音——哪怕是義大利語、俄羅斯語、荷蘭語這些小語種都有(就是沒有中文)。之前《巫師3》官方就出品了一個視頻,把普西拉在遊戲裡唱的那首《The Wolven Storm》剪輯成了多語言拼接的版本,非常有味道。甚至就連《女神異聞錄5》如此日宅向的作品,引進美國之後照樣是全程英文配音。
而且不知道各位還有沒有印象,大多數遊戲的字幕功能其實是默認關閉的,每次玩新遊戲之前還得手動把它給打開。你們有想過是為什麼嗎?
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人更習慣配音版,且難以接受字幕的存在的。字幕在這些國家履行的更多是它的本職工作——那就是照顧聽力殘障人士的需求。
究其原因,字幕是一種視覺上的翻譯,而配音則是一種聽覺上的翻譯。哪怕你可以做到「一目十行」,可是字幕還是或多或少分走你的一部分精力。看完一場電影不僅會讓你覺得很累,而且可能會忽略掉畫面上的一些細節。像是漫威這類喜歡在電影裡埋彩蛋的,要是一直盯著字幕的話可能就找不到了。
而對於遊戲來說,本地化配音的優勢其實更加明顯。相比電影和電視,遊戲加入了「操作」或者說「互動」這個環節,會更加要求玩家精神集中,所以解放了視覺的配音會讓他們更好地關注畫面和遊戲本身,而非被字幕喧賓奪主。
國內之所以原聲會大行其道,我想除了社會上「看電影學英語」的風氣盛行之外,和配音人才的斷代、片商想要省錢不願意配音、行業內對配音服務的忽略甚至是漠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久而久之,就像國內PC遊戲佔大頭一樣,字幕黨反而「翻身做主人」了。
但是大家好好想一想,我們以前看過的很多經典影視劇,是不是都是中配過後的版本?比如《佐羅》、比如《虎口脫險》、比如《灌籃高手》和《哆啦A夢》、比如成龍和周星馳的大部分港片。如果你去搜它們的原聲版來看,可能反而會看不慣呢。
所以說到底,中配本身並沒有罪,它和原聲版之間也不能說絕對的孰優孰劣。你之所以會覺得它違和,一個是配音本身的質量可能不達標,一個只是因為你之前已經先入為主地習慣了某一種聲音罷了。
很多人反而覺得《海綿寶寶》的中文配音比原版還要棒
請多一些寬容與期待
雖然我本質上是個原聲黨,但我並非討厭國配。相反,如果有一部電影的配音版被很多人稱讚,我還會去雙刷,體驗一下兩種不一樣的感覺,比如《冰雪奇緣》。
真正的問題是,國內的配音版電影實在是良莠不齊,讓人難以把握——而且似乎還是莠的那部分佔了大多數。我印象中就有兩部相當雷的中配版影片:《無敵破壞王》和《功夫熊貓3》。
原諒我直話直說,謝娜的聲線實在是太不適合女主了……
後來我總結出了一條規律,你去看看這個電影的配音陣容是不是官方為了宣傳而請來了很多明星,如果是的話,那它雷的機率就很大——相信我,現在的明星可不比20年前,《寶蓮燈》可以做到星輝熠熠的同時讓人如痴如醉,可是現在的某些明星,真的只能起到刷臉的作用。配音?他們連普通話都說不清楚吧。
配音是個技術活兒,不是誰都能來的。如果是專業的配音演員來配音的話,哪怕他們可能沒多少名氣,那也比請所謂的明星靠譜得多。《冰雪奇緣》中配版的高素質,不比《功夫熊貓3》的大雜燴好多了?
《冰雪奇緣》的中配可能是近年來的佼佼者
其實遊戲領域這樣的事兒反倒不用多顧慮,因為很少會有遊戲廠商請得起明星——或者說,這樣做也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娛樂圈和遊戲圈的用戶重合度並沒有那麼高。在遊戲裡配音的,大多是一些專業的配音演員,而且由於配音人才的緊缺,你會發現他們可能都身兼數職,或者在哪個遊戲裡都能看見他們的身影——偶爾可能會有出戲的感覺,但大體上都很出色。
說到中配遊戲這一塊兒,做得最好的肯定少不了暴雪旗下的那些:《魔獸世界》、《爐石傳說》、《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還有最新的《守望先鋒》。如果說《守望》的配音是中英各有特色的話,那《爐石》的配音甚至讓我有種反客為主的感覺。「讓我好好抱抱你!」、「我可沒時間陪你玩遊戲!」、「我就是力量的化身!」——這些卡牌的語音不僅一點兒也不違和,甚至還非常帶感。
至於臺灣的國語配音,十幾年前的《光環1》給我的印象其實非常好,士官長的穩重、科塔娜的俏皮、還有野豬獸的逗逼,都非常出色地表達了出來,哪怕有臺灣腔也不會讓我覺得太出戲。但近些年配音的質量總覺得有所下降,或許是因為臺灣的配音人才也非常緊缺吧,這麼多年了,仍然是那些老面孔。
其實遊戲的中文配音會有一些先天的劣勢,比如之前的《古墓麗影:崛起》,因為保密協議的緣故,楊夢露老師在給蘿拉配音的時候甚至連畫面都看不到,只能憑想像看著臺詞配音。說實話,最終的效果能做成那樣,已經非常不錯了,還要去批評「棒讀」的話真的有點有失公正。畢竟從來就沒有人質疑過國服黑百合的配音——要知道她也是楊老師配的。
還有一些翻譯上的錯誤也拖累了《崛起》的中配表現——「Hold on」直接被翻譯成「抓住」,這麼明顯的錯誤實在是不應該,也讓很多玩家被迫換回了英文語音。但這至少不是配音的鍋,從頭玩到尾,我對它的中配還是很滿意的。
但是對於《真·三國無雙》這個已經出了很多代的遊戲來說,想要撼動玩家腦子裡「敵羞吾去脫他衣」的固有印象,還真不是那麼簡單。這也是配音乃至翻譯界的一大難題:如何用信達雅的語言表現出原文裡埋藏的冷幽默或者是空耳?雖然歷史上也有過很多精妙的翻譯,但畢竟還是少數。連製作人鈴木亮浩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時,也只能尷尬地回應道:「請告訴我該怎麼做?」
不過,如果各位能夠放下成見,去以一個全新的遊戲看待《真三8》的話,或許你就不會覺得它的中配有多令人不適了。畢竟它可是個三國遊戲,本來就應該是中文配音才對啊!
真正應該在意的問題是,《真三8》的中文配音好像有點太「文縐縐」了。根據目前放出來的演示,角色的聲音顯得太過克制,全然沒有日語版裡中二、熱血的感覺。
一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是漢語本身的一些特性導致的,而日語天生聽起來就有一種中二感。我可以明確向你保證不是這樣,因為像日漫裡那麼說話的人,哪怕在日本當地也會被當成是神經病的……
說白了,動漫也好遊戲也好,誇張的角色配音無非都是為了演出效果,大聲地喊出招式名稱在哪個國家都很尬,只不過因為你聽不懂,所以覺得像在念咒語罷了。但至少中配以前有「天罡火」、「地煞攻」,現在有「不,你殺了大臭,你賠!」,也沒有多少人覺得雞皮疙瘩掉一地。《真三8》之所以會這麼處理,大概是因為配音導演的喜好使然吧。
「大臭」的臺詞出自《魔獸世界》裡的BOSS爛腸,說實話《WOW》的中配真的很良心了
吃不到的最甜……
不管你習不習慣遊戲的中文配音,至少它給你提供了一個選擇,也說明了廠商對中文玩家的重視。以前那種什麼小語種的配音都有,就是沒中文的情況,今後只會越來越少。中文配音本身並沒有罪,希望大家有朝一日也能夠喜歡。
不過,這次的《真三8》因為PS4的區域政策原因,似乎無法做到語音的自由切換,國行只會有中配,而日版只會有日配……如果選擇權能交給玩家的話,我想會更好一些。
有趣的是,前段時間日本玩家在聽聞《真三8》會有中文配音的消息之後,都跑來問鈴木亮浩日版能不能也加入中配的問題,結果卻得到了一個令人失望的答覆。
真是讓我想起了錢鍾書先生的至理名言: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
國外的月亮更圓——這個道理似乎在哪個國家都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