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願、祈願、發願、行願,那麼多的願望,到底有什麼區別?

2020-12-20 騰訊網

寒來暑往,日復一日

佛像前的人們來一波又一波

他們都帶著自己的心願

上香叩拜,然後許願

如果願望成真再來還願

但是

其實佛教中並沒有「許願」一說

準確一點說叫做「祈願」

一字之差到底有何不同?

你又是否知道

比祈願更重要的是發願、行願

【 許願 No!】

大部分人都會說去寺院「燒香拜佛許個願」,但他們不知道的,實際上「許願」兩個字在佛教中是「查無此詞」。許願更多是來自於民間信仰,與拜求神明相關的說法,並非源自正信的佛教。在《辭海》裡,許願有如下兩個解釋:

許願xǔyuàn

1、向神明祈求幫助,並許諾願望實現後,將以財物酬謝

2、事前答應對方給以某種利益

這相當於帶著求人辦事的心態,你若幫我完成心願,我就許諾做一些相應的酬謝。雖然願望本身可能是好的,也帶有承諾的履行,但仍然不能改變其交易的本質。佛菩薩早熄滅貪瞋痴、解脫輪迴,哪裡是因為人們許諾的報答而出手相助。

【 祈願 OK!】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會遇到一些困難,需要祈請佛菩薩的加持。在佛教中,對於這種情況稱為「祈願」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是出於對佛菩薩、對三寶的完全信賴而祈請,而不是你幫我完成心願我就兌現酬謝的交易,在心態上、在因果上是有本質差別的。

例如,許願之人往往會說「請保佑我家人百病全消,如果實現,我願意為佛再塑金身」。在這裡搞錯了重要的一點,不管心願是否實現,塑造佛像、吃齋念佛或多行善事,那絕對不是為了報答佛菩薩而做的,做這些事那完全是我們在為自己和家人積累福報啊!而大家期望中的「保佑」「消災」或「延壽」,大多也是做了這些功德之後帶來的福報。何為因,何為果,一定要搞清楚!

【 發願 Yes! 】

如果是一位已經皈依三寶的佛教居士,除了祈願一些現世福報之外,一定記得要「發願」。

發願和祈願還是有不同的,相對來說,發願更帶有誓願的意思,大多是「發大願」、「發無上願」。學佛,就是學佛菩薩的所言所行,最後也跟隨佛菩薩那樣解脫輪迴、證得菩提。那麼,發願的最好方式就是直接學佛菩薩們的發願。

發願,也分為總願和別願。總願,就是諸佛菩薩們共通的誓願,例如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別願,指諸佛菩薩基於各身想法所立下的誓願,例如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藥師佛十二願等,各人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所相應的佛菩薩來發願就可以了。

相比抱著解決現實煩惱、祈願現世福報而來的普通香客,作為皈依的佛弟子,即使現世安樂,也應當知道輪迴之險,如果不發起出離輪迴的願望,那真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每次誦經念佛或廣做功德之時,切勿忘記在心中發下解脫輪迴、成就菩提、度化眾生的大願,這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最希望看到的!

【 行願 Good! 】

很多時候,道理我們都懂,但要做到就是另一回事。發願不是照本宣科,不只是說出來聽聽,所以發願之後,最重要的是「行願」。

第一步,需要把這個願望變成自己真正的想法,這不是佛菩薩的大願,而是我自己發自內心最大的願望。

第二步,把這個願望分解成若干個步驟,到生活中去實現。比如發願利益眾生,我有什麼特長和能力,能做哪些事利益眾生;比如發願往生淨土,我的善業夠不夠,我的惡業都誠心懺悔了嗎,平時念佛的用心到不到。沒有具體執行細節的計劃,要麼是短暫心血來潮,要麼是虛無飄緲的目標。

第三步,要有一種無我利他的擔當。地藏王菩薩就曾發下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我們也一樣,發願和行願的過程中莫忘初心。誦經、禮佛、行善、做功德,並不是只為自己個人,在做功德回向的時候,心裡想的人越多,願力就越大,成就才越快。

您曾在佛前有過怎樣的祈願

關於祈願、發願、行願

您又有什麼想法

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談談吧!

佛教基礎知識

相關焦點

  • 到寺院拜佛,如何正確「許願」和「還願」?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遇到難事,亦或者有所祈求,就會選擇到寺院裡向佛菩薩許願,希望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和保佑,實現自己的願望。如果所許的願望真的得到滿足,還要回到還願處,對原來那尊佛菩薩還願。那麼,許願真的有用嗎?佛教又是怎麼看待許願和還願的呢?
  • 許願風鈴的願望
    小小許願風鈴,載著無數人的心願與期待,讓人心中充滿嚮往,讓人心中充滿夢想成真的期許。當風吹過時候,許願風鈴就會隨風飄舞,此起彼伏,就會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響,隨即將人們寫在許願風鈴上或深情,或祝福,或祈願的話語,帶去四面八方,帶去五湖四海,悄悄地把你的心聲傳達。
  • 發願是誦經中很重要的一步,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發願呢
    我們在念誦或抄寫心經以後,可以做一次回向來發願,讓我們的功德幫助到更多的人,我們自己的功德的方向也能更加明確,不會輕易消散。那麼我們回向時的發願文到底應該怎樣寫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通常在經文結尾會有通用的回向文,大家直接用這些回向文發願就可以,如果沒有可以參照下面的來回向發願。回向文一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回向文二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 佛前許願,「心誠」就靈嗎?
    是願望本身的強烈程度?還是對佛菩薩的虔誠程度?佛菩薩又會怎樣幫我?讓我直接快速實現心願呢?「心誠則靈」四個字中,怎樣代表心誠?在佛前,不少人都會在心裡或口中默念,說出各自的心願,一般人都稱此為「許願」。而在佛前說出的願望,能否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從而順利實現,大部分人又認為與內心的虔誠相關。
  • 學處|怎樣「許願」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薩加持?
    究竟如何「許願」,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呢?談到「許願」,其實與中國民間的多神信仰有關。佛教傳入中國後,不斷與中國本土信仰相融合,一般的民眾並不完全了解佛菩薩是什麼,佛法講的是什麼,而是將佛菩薩當成神靈來信仰、來祈求,就有了向佛菩薩「許願」、「還願」之事。佛法認為,鬼神也是眾生之一,也會有種種貪慾習氣。
  • 佛前許願,明白這兩點才能有求必應!
    但如果這兩點不明白,那麼不管你許下多少願望,皆不能有求必應!一、禮佛、許願需正信!而非迷信!在當下我們皆能看到,很多人會寺院去禮佛,並且會在佛前許下自己美好的願望。雖說人是很多,但卻並非正信,而是迷信。以迷信的思想去禮佛,並且在佛前許下種種心願。為什麼說是以迷信的思想去禮佛,去許願呢?
  • 許願靈驗後一定要還願?看看佛教怎麼說
    很多人會去寺院的目的就是求神拜佛,許願和還願,但是這其實只是民間的說法,並不是佛教當中的內容。佛教雖說沒有許願一說,但是卻有發願。佛教有個四宏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些都是發願,就是以自己的能力和行為,發願去達到某個目標,祈求佛菩薩幫助和圓滿願望。許願就是祈禱佛菩薩保佑自己達成某個願望,然後對佛菩薩進行供養和禮拜。許願、還願在於求佛保佑,發願在於以自己行動和能力去實踐,這就是他們的區別。
  • 到寺院拜佛,如何正確地「許願」和「還願」?
    而如果佛菩薩真的「顯靈」,自己的願望達成了,為了感謝佛菩薩的加持,自己還要來到寺廟還願。那麼,這樣的「許願」和「還願」真的有效嗎?正確的「許願」和「還願」方式又是怎樣的呢?其實,準確的來說,所謂的「許願」和「還願」並不是佛教中的專有名詞,而是來自於平常世俗之人的普遍觀念,比如我們在為親朋好友過生日的時候,在其吃生日蛋糕,吹蠟燭之前就要讓他先許個願,其實就是對親朋好友的祝福,或者自己心中的一個願望。這樣的習俗一直流傳了下來,大家也就墨守成規了。
  • 所有與我同行者,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
    念這一頌時,應當發願:願我恆時隨順眾生根性,使其順利地趣入大乘,盡於未來一切劫數,恆無厭倦地修習普賢廣大行願,由此圓滿福慧資糧,證得無上菩提。"我常隨順諸眾生",是說菩薩如能常常恆順眾生,就是恆順供養了所有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恭敬,就是恭敬一切佛菩薩。因為菩提屬於眾生,沒有眾生,一切菩薩終究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 「和平許願牆」籤名悼念活動啟動,市民悼念逝者祈願和平
    交匯點記者了解到,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和平許願牆」籤名悼念活動於12月7日正式啟動,過往市民在「和平許願牆」上鄭重地寫下發自內心的話語並籤名,表達「勿忘國恥、圓夢中華,銘記歷史、珍視和平」的美好願望。
  • 燒香拜佛,這4種願望,千萬不要許!
    佛菩薩似乎成了人們的心靈寄託,遇到難事人們往往也會選擇登「三寶殿」,在佛前許願,祈求自己的真誠之心能夠得到佛菩薩的慈悲加持,幫助自己脫離困境災厄,所求滿願。那麼,佛前許願,佛菩薩會有求必應嗎?佛前許的願望一定會實現嗎?拜佛許願有沒有什麼禁忌?燒香拜佛,這4種願望,千萬不要許!
  • 小公主蘇菲亞:羅倫國王在許願井想的願望是什麼,怎麼那麼悲傷?
    首先安柏知道羅倫曾經許過一個願時,羅倫表情悲傷的說了一句:我的願望再也不會實現了。說明羅倫的願望並沒有起什麼用,或者說無力回天?【羅倫留著那兩個願望一直沒許估計也是因為這個】。其次羅倫來許願井的時候說了句:已經好久沒來這裡了。
  • 許願牆 | 有一個願望,在女生節綻放
    說起許願牆可能有許多同學還記得這幾年緣於許願牆的各種美好故事今年,我們在之前幾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線上許願牆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看看今年的許願牆(掃描文末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許願牆吧!)有什麼新亮點吧!
  • 微信遊戲搖心願許願入口
    參加了心願,就等著下次實現心願2月10日正式開啟王者榮耀搖願,到時候許願的獎勵大概會搖出來,許願概率在90%左右正式願望擺動第二輪 比賽在2月11日召開,急速擺動自己的願望現在希望,能得到很多的朋友,朋友願望擺動時,有機率
  • 師父,我該怎麼向佛菩薩許願才靈驗呢?
    佛教的「有求必應」是向內求,是正信、正見,勸導世人多以自己的發心去努力,改變自己,有願必達、有求必應。「趨吉避禍」是正常的人性需求,也是人們不斷追求美好生活的根源,佛教是鼓勵這樣做的,所以對於正信中的「許願」和「還願」是有一定禮儀的,如果不如法,就會產生慢我心,對佛法和佛陀不恭敬。
  • 拜佛許願時,牢記這兩句話,功德無量!
    許多信眾喜歡到寺院裡燒香拜佛、許願求福,希望得到佛菩薩的加持,而助自己滿願。有些人會質疑,佛前許願真的有用嗎?是不是心誠就靈,或者在佛前多做供養,佛菩薩就會加持自己?甚至有些人,若願望實現了皆大歡喜,但若沒有實現,可能就會對佛法生疑心或者怨恨之意等等。這些行為都是愚痴的表現。
  • 大悲咒賞析:大悲咒發願文全文
    在念大悲咒原文前,大家要記得去念發願文,這樣可以提前告訴菩薩自己的願望。所以當大家想要祈願時,一定要記得念發願文。那大悲咒發願文的全文是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大悲咒發願文: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心頂禮過去無量億劫千光王靜住佛一心頂禮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神妙章句
  • 佛前許願,記住這3種方法,會有感應
    佛教認為人性有善的一面和佛性,也有貪嗔痴慢疑自私的一面。佛教的因果律對人的貪嗔痴慢能起到警醒作用,佛菩薩莊嚴的慈悲的形象也能啟發許願者的一念善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力和命,想要自己有福報,就要積德向善。想要孩子學習優異,就要廣種福田。古人講留財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住,留書給子孫,子孫未必會讀,唯有留陰德給子孫,才是長久之道。
  • 峨眉山行願之旅,徒步超過40公裡,最終到達峨眉山金頂
    由峨眉山佛教協會和峨眉山行善慈善事業基金會主辦的「峨眉行願慈善行」活動,20名信眾在基金會及峨眉山佛學院的法師帶領下全程徒步登上峨眉山金頂。在法師全程陪同,徒步並吃素,且分別入住大佛禪院、萬年寺、靈覺寺三個著名寺廟。
  • 佛教:佛前「許願」,若有這3個「心境」,說明願望就快實現了
    在佛教當中,佛教認為我們人性是有善良的一面的。而且佛教的因果定律也對人們的貪念起到了一種警醒的作用,在佛菩薩莊嚴的慈悲形象面也能夠使許多許願者發現自己善良的心。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著屬於自己的業力和命運,想要自己福報深厚,那就要積極的積德行善。佛教:佛前"許願",若出現這3個"心境",說明願望就快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