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的大山 靜靜的村莊——送給那些光耀學生的「星星老師」們

2020-07-26 蘭州新聞網

人生路上的所有遇見,都是生命中最美的重逢。

——題記

(一)

鄉土是難以忘卻的情懷。記憶最深的是五年前,隨同市教育局師資處的老師去她蹲點的皋蘭縣九合鎮幫扶點幫教。那是一處依山而建的山村小學教學點,全校27個學生,12個老師,55歲以上老教師一半,更意想不到的是,學校沒有女老師,只有一位食堂的阿姨。校長感嘆道,條件艱苦,留不住啊!我們去的時候正是課間,學前班的孩子竟天真的管老師叫爺爺,一老一小如此分明,如此和諧而殘酷地搭配成一幅動人而心酸的畫面!

從教學點回來以後,心裡就難以抑制地想寫點東西,因為你腦海裡一直在不停地滾動著兩個詞:「留不住」「堅守」——綿綿的群山,空落的校園,寥寥的師生,點點的身影……鈴聲響過,那些和藹而慈祥的「爺爺老師」們,起身離開爐火,燃一根捲菸,夾一摞書本,緩緩走向教室,留給你一副在寒風中微微蜷縮著的,而又高高大大的背影。那背影赤心而無雜念,堅實而具情懷;那背影鍾情於一方厚土,窮盡著畢生的精力。

朝如斯,夕如斯,踏踏實實地堅守了一輩子,永遠固守著這一彎大山,紮根於這一片黃土,山為障,樹為屏,天為傘,校為家,和孩子們一起,每天迎著新生的朝陽遙望著朦朧的遠方,不斷重複著昨天的故事。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我知道,這樣的村小、這樣的背影,之所以讓我崇敬而感動,就是因為它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記述。儘管,風雨中不堪重負的時候,那些背影,也許曾悄悄呻吟過,但我更堅信,當那些孩子終於長大,離開曾殷殷守護他們的目光堅定走向遠方的時候,這背影更有歡樂和幸福……

五年過去,不知這些「爺爺老師」們今天可好;不知那些個新生後輩是否跟「爺爺老師」們一樣在那留下來繼續堅守。但我確信一點,心在哪裡安放,人生就會在哪裡綻放。

(二)

今夏5月,蘭州市教育局組織開展「名師鄉村教育行」活動,作為「教育扶貧團隊」成員之一,我有幸再次踏上這條似曾相識的山路,只不過這一次去的是另一個扶貧點:皋蘭縣忠和鎮崖川村。去崖川的前一個晚上,急切地想知道今天的崖川是不是還是當年九合教學點的那個狀況:老老的老師、小小的學生、默默的大山、靜靜的村莊……朋友發來微圈告訴我,錯了,今非昔比,今天的扶貧點早已不是你腦海裡的那幅模樣了。

早晨,清風徐徐、花香淡淡,不到40分鐘的車程,我們已到達目的地——忠和崖川小學。學校坐落在一片群山環繞的寬闊田野之中,周圍綠樹叢叢,村落斑斑。學校校園不大,主樓是一座黃白相間的四層小樓,樓前是標準的紅色塑膠跑道,後面還有一排整齊的平房,那是師生食堂,一切都顯得精緻而潔淨。我們進校時,全校160名師生正在早操,僅這師生數,已比五年前的九合教學點壯觀數倍,硬實令人欣慰。綠茵操場寬闊舒適,紅色身影歡樂躍動,一長串哨聲在山川迴蕩。歡樂、祥和、深沉、美麗,這是鄉村校園賜予我的頭一份禮物。對於一個在城市軌道上奔跑了近30年的教師來說,這片芬芳的泥土地和世外桃源般的校園,足以讓我心生一種「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歡悅。

繞著校園樓上樓下走了一圈,我的眼睛告訴我,今天的農村學校,隨著教育均衡發展的逐步推進以及農村中小學標準化的大力建設,硬體設施與城鎮學校的基礎設施水平已經不相上下,農村孩子的學習環境甚至超過了一些城鎮學校,至少,眼前這所崖小要比我所在的附小嶄新幾倍。各樓層樓宇文化,科技、舞蹈、書吧等各類功能教室、多媒體設備等一應俱全。既然硬體設施一點兒不比城市學校落後,那麼當下的鄉村學校究竟還缺什麼呢?他們需要幫扶究竟要「扶」哪些方面呢?這也是我自九合幫扶點回來後一直在思索的一個問題。

近年來,鄉村教師尤其是骨幹教師大量流失已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嚴峻事實。正如九合那位老校長所感嘆的「留不住」啊,是啊,鄉村學校自己所培養出來的骨幹教師紛紛尋求機會到城市學校去工作,這種狀況使農村師資長期處於「貧血」和「失血」的狀態。而鄉村孩子的生命土壤,恰恰卻是需要鄉土生態的文化守護;鄉村孩子的生命滋養,更是需要鄉村教師的精神引領和鄉村學校的教育覺醒。

鄉村學校的生命首先在於有人,而且是年輕人,沒有人,一切都無從談起。鄉村教育的喚醒需要的是真正紮根於鄉土,理解鄉土的這些老師們,當然也更需要政府的關注和投入。而此次我欣喜地了解到,眼前的這所崖小,20人的教師隊伍中,35歲以下老師居然有9人,差不多佔了一半,太讓人欣慰了。前些年不斷有專家呼籲,如何才能精準施策,讓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而今看來,回歸鄉土的鄉村教師,已從「邊緣人」走向「傳承者」,鄉村教育已在鄉村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發展起來了,鄉村年輕老師也從夾縫中成長起來了,實在令人振奮。

(三)

流年不負,歲月可期。「崖川行」最讓我欣喜與感動的是,與我結對的種子教師張星,很甜美的一個女孩,她居然把愛人也從別的學校拉到身邊,就在崖小安了家,孩子就在崖小的幼兒園上學,一家三口從此安心從教、舒心生活。多美好啊,正如這滿山滿地的小菊花,在時光裡,在這小小的空間裡,那麼安靜而努力地生長,不問葉落何處,不問根歸何地,只向著自己生命深處,本本分分地盡力,向上,不改其真,不移其志,我喟嘆啊!我們此去,只是給他們伸出了一雙手,而後所有的力氣均將來自他們自己,所有的美麗也將來自他們本身,我相信,這些可敬可佩的新生力量,一定留得住、經得起、站得穩,自此向美而生,向上而行!

面對如此美好情境,我知道我有無數理由說出對生命的熱愛與珍惜。大半天時間,和六年級的19個孩子以及來聽課的十幾個老師們共同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共同分享了《我的母語課》裡一篇經典的文學作品《胡蘿蔔須的照相冊》,共同體驗了「胡蘿蔔須」成長中那一個又一個好笑又叫人流淚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後「情節大起大落,對話如風吹拂」的文學魅力。當孩子們最後「不小心」一伸手竟從書桌裡掏出一本我提前藏好的《胡蘿蔔須》時;當他們跟著老師,終於把手裡拿著的小板塊拼成的課文紙魔術般地變為小小口袋書,同時也變成「胡蘿蔔須」的動態文字照相冊時,他們一下驚呼起來,那情境的確令人動容。孩子,這也許就是我此行後能久久留下來的一點美好了——一起接力漂流閱讀吧,「用母語溫暖自己,讓文學呵護童年」,讓我們一起把心中對閱讀的這一點美好傳承下去。

讓你們的心靈在最純潔的人類智慧中悄然成長,靜靜開花……既然我們只能相聚一程,既然老師終不能陪你一生,那麼,就讓閱讀帶著我的長情,陪伴你們終身吧!

陌上花開,淡淡香來。回程路上遠遠飄來孩子們一片甜美的書聲,瞬間溫馨了所有的疲憊。微風吹來,清香愈醇。此時你分明感覺到,那些「爺爺老師」們喝著的淡淡清茶正融合在泥土的潮香裡,提醒著滿山繁花曾經的存在。心中的感動無以言說,只願後起的老師們踏著前輩的足跡,一抹曾經「留不住」的遺憾,以泥土般自然、淳樸、溫情、堅韌的生命姿態,紮根於鄉村這塊厚實的土地,捕捉和堅守那最美的原風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去追尋一個自願、自發、自立、自美的生命歷程,給自己也給美好的鄉村教育再添一抹明媚和亮色!

□李小平

相關焦點

  • 靜靜的大山,是心靈的港灣
    獼桃滿峻岭,竹海飄茶香」,配以黑瓦白牆、山水彩畫,在寂靜的大山裡,顯得是那麼精緻而有品位,使大山的名勝名品瞭然於胸。再往前走一段,就是芳村大山的標誌性古樹名木——兩棵300多年樹齡的銀杏樹,他們像夫妻、像兄弟、像姐妹,「一棵樹葉向村莊延伸,一棵樹枝沿公路展開,這兩姊妹挨得很近,互相爾汝,形跡雙忘,它們和睦相處,抵擋雨雪冰雹,送走春夏秋冬,繩繩繼繼,繁衍至今,與村民和諧共生。」
  • 致敬,那些在背後默默付出的老師
    身兼「大山女孩的媽媽」的老師2008年,全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建成開學,而它的校長,就是前不久獲得「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張桂梅。多年前,張桂梅發現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都上不起學,尤其是那些被忽視的女孩子。
  • 學生送給老師的教師節祝福語
    老師給了我們很多啟迪和幫助,從小學到大學,我們不斷地受到恩惠卻不知感謝,這是不對的,教師節到了,送給老師一些感謝地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學生送給老師的教師節祝福語,一起來看看吧!學生送給老師的教師節祝福語11.
  • 世界兒童日,一起看看大山裡的那些花兒
    絲絲甘露潤 朵朵向陽開——世界兒童日,一起看看大山裡的那些花兒  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 題:絲絲甘露潤 朵朵向陽開——世界兒童日,一起看看大山裡的那些花兒  新華社記者  風鈴叮噹,書聲琅琅,寧靜的大山裡書香縈繞。
  • 送給暑期即將結束學生們的一封信
    這是一篇遲來的年中總結,也是一篇早產的暑假回顧,送給我的學生們,願你們快快成長,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全文950字,閱讀需要3分鐘。)八月已經過半,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會覺得今年要結束了。還記得開年的時候許多人都在寫自己的計劃,我不知道這些被寫下的計劃他們都完成了多少,也不知道那些被寫下的計劃被默默的划去了多少。我不喜歡計劃什麼,也不喜歡總結什麼,所以我不具備新華書店熱銷書上成功人士的標誌,比起計劃我更喜歡隨波逐流,喜歡隨遇而安。一切都好,一切都自有安排。
  • 大山裡的園丁們
    在高原之上、大山腳下,有這樣一群默默堅守的「園丁們」,他們苦心辦學、傾心培養,將「扶智」與「扶志」相結合,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今天(9月10日),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讓我們道一聲謝謝!老師們辛苦了!三尺講臺、方寸之間。
  • 2018年教師節祝福語錦集 教師節送給各科老師的祝福語賀卡
    9月10日教師節,別忘了給老師送去教師節的祝福語。這裡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師節送給各科老師賀卡祝福語。》》》推薦閱讀:2018年教師節英文祝福語大全 教師節送給老師的英文祝福語賀卡「謝謝語文老師,雖然我寫作文時星星點點,但舉杯時卻能滔滔不絕。」
  • 李田田的詩與大山
    ,畢業於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性情淳樸詩意,教學獨特,常常被學生喚作「仙女老師」。因為作者在大山中長大,對於大山、溪流、野花等這些自然之物都是由心的熱愛,熱愛著大山,熱愛著山坳裡的暖陽,熱愛著野花,熱愛著生活在小寨子裡面的老人與孩子……
  • 畫星星的孩子
    山裡的夜晚天空格外藍,星星也越發璀璨,像眼睛,一眨一眨,翠兒喜歡看著滿天的眼睛,她覺得每一雙眼睛的後面都是一個人的臉,是那些離家的人在天上偷偷地看著自己的孩子呢!於是她就努力尋找屬於爸媽的那雙眼睛。一天,她在柜子裡翻出了一個卷了角的被撕去了好多頁的舊本子,還有一截鉛筆頭,那是她爸以前記帳用的。
  • 「袖珍學校」裡的「保姆老師」,用堅守在大山裡播撒希望
    在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在大山深處,不僅要為人師表、育人樹德,還要無微不至地照顧寄宿學生的衣食起居,被孩子們親切的稱為「保姆老師」。,在學習上,罐壩小學的老師們手把手的耐心教學;在生活上,衣食住行都是老師們要料理的事情。
  • 大山深處,這所幼兒園連接了三個村莊的希望
    山區或者說是鄉村,由於資源匱乏,孩子的教育往往會成為一個問題,而教育又是當下讓鄉村兒童擺脫窮困和走出大山的重要途徑Bo Mon幼兒園坐落在越南三臘省延參縣圖南鄉(Tu Nang commune-Yen Chan District-Sam La Province),是2018年一個公益項目,Bo Mon幼兒園的建立惠及了附近2公裡的三個村莊的兒童及一名駐村老師
  • 地球上的星星:那些年被一個名義上的差生教給我的道理
    伊翔終於在老師的調教之下,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這樣簡介下來,一部電影很簡單的就過去了。但是我想說說關於看這部影片背後的故事。第一次看這部影片是我們班的一個在老師看來是「差生」的學生推薦給我的。他也是為數不多的我到現在還能記清名字的男同學。
  • 美女學霸教五萬多位大山孩子寫詩,八個字看哭千萬人
    天天高萬丈山是一半雲南的一座小村莊裡一位八歲的留守兒童寫下了這首詩詩歌只有簡單的八個字無關生活、無關自然沒有透露出這個年紀該有的稚氣卻早已讓人淚流滿面而將這首詩帶向大眾的是一位名為「 康瑜 」的女生她是大山裡的一位支教老師
  • 「袖珍學校」裡的「保姆老師」用堅守在大山裡播撒希望
    在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在大山深處,不僅要為人師表、育人樹德,還要無微不至地照顧寄宿學生的衣食起居,被孩子們親切的稱為「保姆老師」。天剛微亮,高小明老師就來到了學生宿舍,挨個檢查學生的作息,一天的工作就在忙碌中開始。作為土生土長的罐壩人,高小明的從教生涯已長達27年,選擇回到老家長期任教,其中包含的是他對於這片鄉土的熱愛和對學生的摯愛。
  • 學生送給我的最珍貴的禮物
    我站在講臺上,激動地看著孩子們,看著他們認真地讀著祝福詞,聽著他們發自內心的祝願,已經是熱淚盈眶了。讀完後,接著,有同學把燈關了,馬浩手託一個點著蠟燭的大大的蛋糕走上來,全班同學又深情地唱起了生日歌。在歌聲中我陶醉了,流淚了,幸福感已經把我渾身都包圍了。然後我默默地許了個願,吹滅了蠟燭,同學們開啟了電燈。
  • 最暖心的祝福給最溫暖的老師 2020教師節送給老師的溫馨祝福語合集
    原標題:最暖心的祝福給最溫暖的老師 2020教師節送給老師的溫馨祝福語合集     一、您是春蠶,春蠶到死絲方盡;您是園丁,一年四季勤耕耘;您是燈塔,照亮學生人生路;您是太陽,溫暖天下孩子心。祝您教師節快樂!
  • 送給老師們的那些節日「禮物」
    馬上又到教師節了,老師們的節日,畢業以後的習慣就是每年過節給老師發一條祝福的信息或者電子卡片。讀小學的時候還給老師親手做過禮物,一張很簡單的畫,有兩年很流行明星的賀卡,花幾毛錢買一張 ,寫上祝福的話,老師收到我們的禮物特別開心。
  • 那些年,老師們超洗腦的口頭禪!
    雖然小編已經離校多年,且為人母多年了,但說起老師,除了尊敬與感覺之外,還有老師們的那些經典的口頭禪,久久不能忘懷!首先,最經典的莫過於那句,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了!哈哈哈,你們永遠不是第一屆最差的,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屆最差的啦,永遠被超越!
  • 碧江:一所小學7個學生,2個老師大山播種希望
    與剛來之初相比,年輕教師陳遠芳說:「以前看著山路彎彎曲曲,和同事張嗣明一起上下山時,心中還是多少有些害怕,現如今,在張老師沒開車的情況下,自己也能開著張嗣明的車爬坡上坎。」一所學校7個學生,兩個老師堅守學校,怎麼堅持下來?從教33年來,54歲的張嗣明感慨!
  • 「教育共享」,這是國防科大送給大山孩子的「最好禮物」
    一所軍校與56所鄉村學校的「教育共享」——送給大山孩子們的「禮物」■薛波 龔儀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王微粒中村民族學校的劉顯文說,「老師們回來後,感動很深、觸動很大。」課堂上,附屬小學的老師請一位學生上臺展示作業。那名學生害羞得低著頭不肯上去,老師把他的作業用手機拍下來,投放到教室的大屏幕上。在同學們鼓勵下,那名學生的頭越抬越高。這一幕,讓跟課的中村民族學校老師桑文峰感觸很深:「要是我們遇到這種情況,可能會算了,沒想到,這裡的老師這麼用心,不放棄每一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