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督師孫傳庭曾屢戰屢勝,但是敗給了李自成,這是什麼原因呢?

2020-12-13 不會再有的曾經

孫傳庭從1636年開始與農民軍作戰,基本上是百戰百勝,但是為什麼最後就突然不行了呢?這就又回到了那個老話題,明朝所有的精銳野戰軍都陸續去了遼東,但是在遼東都一個個的全軍覆沒再也沒有回來。

孫傳庭失敗是敗在國運上,他上任可是一心為國,盡心盡力。當時部隊沒有糧食,他把大地主全部著集起來借糧,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給。糧食是部隊的生命線,後來通過丈量土地獲取地主私吞土地罪證。全部當場格殺,把糧食充公罰沒總算解決了糧草問題。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鼠疫爆發。

孫傳庭的拿手好戲就是誘敵深入,然後圍殲。前期孫傳庭戰績好的驚人,是明末三大將之一,和袁崇煥,盧象升並列三甲。可惜後來孫傳庭遭了崇禎皇帝的忌,被關進牢獄數年之久,完全與世隔絕,不清楚外面的套路跟實際情況,也給了李自成充足的時間思考孫傳庭,畢竟孫傳庭把李自成打的很慘,李自成完全掌握了孫傳庭的老套路。

孫傳庭一敗於,崇禎皇帝無休止的輸出國力。從崇禎皇帝上臺就夢想著做一個大有為的君主。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厚積薄發在崇禎那裡就是個屁。丟不起面子,心心念的就是收復遼東。也不顧攘外必先安內,不管大明朝腐敗的吏治,喪亂的人心,長期對外戰爭造成國庫空虛,不管民眾的死活,一味的毫無策略的出擊遼東。敗了一場又一場,國庫空了沒關係,讓民眾買單,加稅。又加上突然的自然災害,總於把大明的經濟拖垮了。民眾造反,此起起伏。

亂世重典,安撫普通大眾,剿殺起兵者。偏偏大明的軍隊搞腐敗習慣了,只重視幾個帶頭的完全不去爭取民眾。舉著刀殘殺百姓冒充軍功,給著錢讓帶頭的別鬧事爭取所謂的和平。人心的不可測在於,慾海無涯。一旦一個人進了一步,一定會想再進一步,這也叫人往高處走吧。這些人手下都有幾萬十幾萬人,不可謂野心不膨脹,心裡想著大明的江山,又怎麼在乎大明的幾兩銀子。

明朝末年已是病入膏肓了!偏趕上崇禎又是,一個在宦官幹政的環境裡成長起來的君主!這樣的環境朔造了崇禎多疑的性格!這樣的性格無法來平衡當時明朝末年的政治環境!這樣多疑的性格,葬送了當時明朝末年,很多的對明朝生死存亡有著決定性的軍事將領!導致了大明王朝的江山易住。

相關焦點

  • 大明督師孫傳庭幾乎無一敗績,卻為何依舊幹不過屢戰屢敗的李自成
    然後「官位買糧,督兵接運,又招致民人負販」。亂了多年的陝西大地,經濟民生終於安定下來。但最重要的還是錢糧問題,這事兒,孫傳庭用了空前大招:既然老百姓已被盤剝得「已無可剜之肉」,那些享盡特權的「清流名士」們,就必須要為國難買單。
  • 尋訪大明督師孫傳庭的最終歸宿
    曾在陝西與農民軍交戰多年,生擒高迎祥。崇禎末以兵部尚書為督師,防守潼關,在朝廷催促下強行出戰李自成,戰敗而死。關於孫傳庭其人,《明史·孫傳庭傳》中最後一句話是對他至高無上的評價,即那句廣為流傳的「傳庭死而明亡矣」。孫傳庭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後因不滿魏忠賢專政,棄官回鄉。
  • 大明督師孫傳庭百戰百勝:為何幹不過屢戰屢敗的李自成?
    孫傳庭從1636年開始與農民軍作戰,基本上是百戰百勝,但是為什麼最後就突然不行了呢?這就又回到了那個老話題,明朝所有的精銳野戰軍都陸續去了遼東,但是在遼東都一個個的全軍覆沒再也沒有回來。李自成、張獻忠其實一個明軍真正的精銳部隊也沒有殲滅過。
  • 孫傳庭為什麼打不過李自成?原因就一個字
    說到孫傳庭很多網友都知道這個人的的確確是很厲害,是大明朝的都督,打仗呢也幾乎是沒有敗績的,說到李自成呢其實他還真的是屢戰屢敗的一個人,那麼就是這麼大懸殊的兩個人為什麼會出現孫傳庭打不過李自成的情況呢
  • 明末失此良將,是崇禎第一大罪狀,直接導致大明政權土崩瓦解
    帶兵鎮壓李自成、張獻忠民變。由於時疫流行,糧草不足,兵員彈藥缺少,朝廷催戰,無奈草率出戰,後兵敗,在陝西潼關戰死,馬革裹屍,年約51歲。《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孫傳庭堪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傳奇人物!他出身進士,卻投身軍旅,在大明王朝岌岌可危之時,挺身而出,編練勁旅「秦兵」,多次擊敗農民軍,甚至擒獲闖王高迎祥,將「關中群盜悉平」。
  • 李自成擁兵數十萬,佔據潼關天險,為何仍然敗給多鐸?
    然而,在清朝初年,在潼關曾經爆發了一場大戰,李自成不僅兵多將多,且佔據地利,不然他仍然戰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話說山海關之戰後,李自成率領大軍撤出北京,放棄了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回到了陝西。李自成妄圖以此為根據地,穩固實力,然後在與清軍決戰。
  • 如果李自成安心做他的大順王,不去推翻大明王朝,也許他的人生就不...
    平心而論,李自成最終滅亡了大明王朝純屬意外,從內心來講,李自成從來就沒有這麼大的理想,他造反的最終目的也就是希望能引起崇禎帝的注意,然後像宋江那樣招安他,下旨封他做一個西北王,他也好安安心心地過幾天王爺的日子,僅此而已,他沒有過高的野心,因此在起事之初,他也一直是小打小鬧,沒想到的是就算他小打小鬧結果也變得越來越大,這完全出乎他的預料
  • 清朝的江山,是從大明王朝手裡奪得,還是李自成的大順王朝?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從小學習的歷史教育就告訴我們明朝之後的王朝是清朝,所以說清朝的江山應該是從明朝的手裡繼承而來的,那麼這個說法就一定是正確的嗎?而至於說後期清朝的江山到底是從大明王朝手裡奪來的?還是李自成的大順王朝手裡奪來的?我們大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這件事情。我們說清朝疆域是繼承的明朝的疆域這個說法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錯誤,當時明朝在北方對清朝的作戰之中連連失誤,相當一部分軍隊的戰鬥力確實不如滿清的八旗,這也是一個非常客觀的現實了。
  • 大明帝國滅亡的真實原因
    將明朝滅亡的原因歸結為外有建奴肆虐、內有闖賊橫行,朝廷腐敗、百官無恥,以至哀鴻遍野、生靈塗炭,大明三百年江山土崩瓦解。依某看,以上原因不過是表象而已。其深層次原因朝廷之上權力失去制衡。為何?遍觀二十四史,封建王朝大多宣揚以孝治天下。就其實質,不然。
  • 戚繼光練兵沒錢,關寧軍發餉沒錢,李自成咋知道明朝的錢去哪了?
    戚繼光曾提出要為大明訓練三十萬新軍,但是被朝中大佬一口回絕,理由就兩個字:沒錢!關寧軍(也叫關寧鐵騎)曾經發生過一次譁變,而譁變的原因也是兩個字:沒錢!朝廷不給經略和總兵錢,他們也就被辦法給士兵發軍餉。而士兵們吃糧當兵,當糧食也沒得吃的時候,只好譁變——譁變而沒有造反,也沒有佔山為王搶劫百姓,說明明朝的軍隊還能守住最後的底線。
  • 為何李自成進了金鑾殿,只當了一天皇帝?原因竟是這樣的
    李自成的個人問題同樣嚴重,如果不是此人實在太不爭氣,大明之後,大順上位,何至於讓滿清韃子搶走了大好江山? 李自成和崇禎不一樣,崇禎是把一手好牌愣給打輸了。把孫承宗,孫傳庭,袁崇煥,吳三桂,左良玉,曹文詔,洪承疇毛文龍這些猛將該殺的殺,該逼反的逼反,以至於李自成攻進北京之時,明朝的百萬士兵群龍無首,沒有大將率領,讓這些士兵怎麼去營救崇禎?
  • 李自成在北京待了42天,他都在幹什麼,難怪吳三桂要投降清軍
    當兵依然很苦,參將不給發軍餉,士兵起義,李自成就是這時候趁亂參加了農民起義軍,並且投到舅舅闖王高迎祥的帳下,稱「闖將」。李自成的起義之路也是挫折不斷,雖然舅舅死後,李自成變成了闖王,可是大明軍隊也不是吃素的,數次打的李自成潰不成軍。崇禎七年(1634年)李自成曾被明軍包圍,靠詐降才得以突圍。
  • 1644——大明輓歌
    對於今天來說,可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古代的星象術士嚴重,元旦遭遇了這件事是「大兇」之兆,是邊境要起兵的徵兆。按傳統,百官應該在早上前往紫禁城朝拜皇帝,此時的皇帝是大明王朝的第16位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 闖王李自成簡介 李自成是怎麼死的?
    李自成哪裡受得了這個,一氣之下,又將自己的妻子殺死。背負了兩條人命的李自成,為了活命,最終到甘肅甘州投了當地的起義軍。後來又轉投至闖王高迎祥麾下,李自成作戰勇猛有位,謀略過人呢,很快受到高迎祥器重,在滎陽大會時,又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讚揚,在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自此,開啟他作為一代闖王的傳奇人生。
  • 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善待明朝官員就可以不敗?真那麼幹會死的更慘!
    李自成生於1606年9月22日,死於1645年5月17日,活了39歲。1629年之前,也就是他23歲之前,他是大明帝國的臣民,曾在大明崇禎政府的郵政部門裡當差,是崇禎皇帝的部下和員工!1629年之後,他造反了,跟著闖王高迎祥幹起了改朝換代的買賣,與他的老東家唱起了對臺戲,據說他想幹掉他老闆的原因是因為他老闆搞裁員把他給裁掉了,弄得他很生氣!1636年闖王高迎祥死後,李自成繼任成了新的闖王,這一年李自成30歲!
  • 大明1644年,遷都南京挽救大明,為什麼沒進行下去
    北宋都城被金人攻破了,但是大宋並沒有因此而亡國,遷往南方的南宋還繼續延續了上百年,雖然被後人詬病最多的是南宋的不思進取,只想著偏安南方,但是無論後人這麼說,宋朝畢竟因此還延續了下去,但是大明在被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步步逼近北京城的時候,為什麼不想著放棄京城,將都城遷往南方呢?
  • 李自成:山海關以外都是我的「戰略盲區」
    翌年初春,大順軍的「南北合擊」戰略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進展的十分順利,在這整個過程中,除了北路軍在攻取寧武關和南路軍在攻克保定時的兩次戰役稍費時日之外,其餘地區的明朝駐軍基本上是不戰而降,究其原因,大致可以用這八個字來簡單概括,即:「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 明末的最後一根稻草,天雄軍統帥「七省督師」盧象升也慘死清軍手
    說起大明朝督師來,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袁督師袁崇煥與他那威震天下的關寧鐵騎了,但是在那個年代裡其實還有一位督師比袁崇煥更有名、更勇猛、更得民心的督師盧象升與他戰無不勝的天雄軍,盧象升當年僅憑兩千天雄軍就打敗闖王高迎祥所率的上萬重甲騎兵,還將後來的闖王李自成打得只剩下十八騎。
  • 文可比諸葛亮,武不輸關雲長,若不被李自成殺死,大清不會存在
    話說當年的高迎祥高闖王戰死以後,李自成接替其號稱闖王后,東闖西闖的多年並沒有闖出來什麼名堂,反而是被清軍圍剿的只剩下了幾千的人馬。就在其灰心喪氣的時候,在湖北張獻忠造反了,這讓李闖王的心頭一震,又看到了生機。正因為張獻忠的造反,而且是聲勢浩大,大明朝壓上了重兵圍剿,這樣也就讓李自成可以喘口氣了。
  • 李自成其實不姓李,他的祖先開創兩個朝代,只有他是一天皇帝
    這不,稍微低調一點的,就成了開國皇帝。這人就是宇文化及,但他的低調是在事業低谷之中發出的感嘆,他說:「人生固當死,豈不一日為帝乎?」。人都是要死的,怎麼不當一天皇帝呢?只幹一天的大順開國皇帝李自成。從李自成到李自晟崇禎十七(1644)年大年初一,在一片祥和中,李自成改名李自晟,在西安建國稱王。以西安為首都,建元永昌,定國號為大順,追尊其曾祖以下為大順王,追尊(西)夏太祖李繼遷為順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