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明朝督師來,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袁督師袁崇煥與他那威震天下的關寧鐵騎了,但是在那個年代裡其實還有一位督師比袁崇煥更有名、更勇猛、更得民心的督師盧象升與他戰無不勝的天雄軍,盧象升當年僅憑兩千天雄軍就打敗闖王高迎祥所率的上萬重甲騎兵,還將後來的闖王李自成打得只剩下十八騎。
這位盧督師雖說是個文人,卻實在是明朝大將中少見的一位武藝高強的人物。在崇禎六年的一場與農民軍的戰鬥中《明史盧象升傳》中寫道「象升每臨陣,身先士卒,與賊格鬥,刃及鞍勿顧,失馬即步戰,逐賊危崖,一賊自巔射中象升額,又一矢僕夫斃馬下,象升提刀戰益疾。賊駭走,相戒曰:盧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農民軍被這不要命的「閻王」打怕了,射中額頭都不死還越戰越勇,大家出來混不過為討口飯吃,看他這麼不要命都紛紛撤退了,臨走前還不忘給盧象升起了個「盧閻王」的外號。
盧象升就這麼一戰成名,他在大名、廣平、順德三地都招募訓練了他的王牌部隊天雄軍,帶著這麼一支戰鬥力強悍的部隊打得農民軍哭爹喊娘,一時間大有偃旗息鼓的意思。然而就在農民軍一舉成擒之際,糊塗皇帝崇禎偏偏在這個時候調他回北京拱衛京師,這一下農民軍可笑開了花。《明史》記載「盧象升既行,賊遂大逞,駸驍乎不可複製矣。」,意思盧象升這一走,農民軍立馬發展壯大再沒有人能再制住他們了。
試想一下如果崇禎不調正在討賊的盧象升回去,大概率農民軍就此一舉蕩平,宋人都懂的「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崇禎卻始終不拿農民軍當回事兒,只知道關外的清軍時時刻刻在惦記著自己的寶座,熟不知真正先坐上他的龍椅的卻是他一直以來看不起的農民軍頭子李自成。
崇禎十一年盧象升還在家裡服喪呢,性急皇帝崇禎就又死活把盧督師拖出來救火,給了把尚方寶劍外加總督天下援兵的名頭,就讓這位明末最後一位大牛救火隊員去跟又打來的清軍幹。而實際上這位「總督天下」的盧督師手上部隊連兩萬都不到,後來又來了個兵部尚書又分了他一萬多人馬走,到最後這個明末的第一猛將手上就剩五千人了,而且糧餉上頭也不發了,當然這一切都是拜他的政敵楊嗣昌所賜,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反正這幾千人是外有援軍不救,內無糧草果腹。倒是周圍百姓聽說了,自發地拿出自己的口糧省下來給盧象升的部隊食用,但是明末那個黑暗的環境老百姓生活的也極其差,哪裡又有多少糧食來給這幾千將士天天年年食用呢?最後盧象升帶著這五千人馬在靠喝了七天雪水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與士卒同清軍決一死戰。
十二月十一日,盧象升大明總督天下援兵的七省督師僅帶五千飢腸轆轆的士兵殺向清軍。面對數萬虎狼之師的清軍一直戰到天亮,在格殺數十名清軍後一代豪傑天雄軍統帥七省督師盧象升身中四箭三刀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