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
第一段說的是受持誦讀為他人開示金剛經的功德不可思量,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第二段很關鍵了,我們一定要仔細地理解它的含義。
學佛除了一心虔誠念佛,更要理解佛的旨意,禪宗講究參禪,這一段就有很多需要我們仔細參的內容。
前面佛已經說了,我們要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要行一切善法,修一切善果。為了破除對善法的執念,佛也教導我們說其實沒有善法這個東西,是為了方便而稱作善法而已。
這裡呢,佛說受持讀誦為他人開示金剛經的福德不可思量,他老人家又很怕我們眾生愚痴,心裡老想著要拿金剛經去為他人開示,會有一個「有我」和「眾生」的分別之心,所以才有了第二段的開示。
他老人家的意思就是說,雖然我告訴你們為他人開示金剛經的功德如此不可思議,但是,你們要知道,如來心裡是不會有「我要普度眾生」這個想法的,也就是暗示說我們凡夫要向如來看齊,也不應該有「我要普度眾生」這個想法。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如來認為他在普度眾生,那麼如來就住了四相,住了四相,那就不能成佛,也就不是如來了。
接下來,進一步的,如來繼續為我們「破相」。怎麼說呢?諸位看了上面我寫的內容,一定會這樣在心裡反反覆覆地提醒自己,「我要從大腦裡面抹除眾生相這個觀念」,而這個想法,依然是一種相,我們暫且稱為「破除有眾生相的相」。
其實,這也是佛一直強調佛法不可說不可取的最大原因之一,其中就包括這裡出現的破我執的法相。所以佛才說,你們凡夫說的破除我執的觀念,是你們凡夫自以為是的結果,在如來看來,是沒有這個破除我執的法相的。
再再下來,佛又怕我們心裡有個凡夫和如來的分別之心,又只好萬分無奈地指出,如來說的凡夫,也是如來為了方便凡夫理解,站在凡夫的視角稱之為凡夫而已。也就是說,佛眼中眾生皆為佛,並無眾生與佛的區別。
諸位佛弟子們,佛是多麼的慈悲呀,為了讓我們眾生得以解脫,可以說是苦口婆心,煞費心機呀。我們可一定不要辜負佛的教誨,也不要執著於佛的教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