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與熱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生育大軍」,然而全民「憂生」情緒加重。1月17日,在安徽省兩會上政協委員王宇靖表示,用人單位考慮工作延續性,導致「未婚未育」女性就業難,一些女性為了生孩子不得不辭去工作。他建議安徽省實施「鼓勵產婦停薪留職」制度,紓解生育矛盾,維護家庭和諧。(1月18日《市場星報》)
女性就業難是當前社會的一個不爭之實,尤其是在全面放開二孩生育指標的語境下,「就業與生孩」始終橫桓在女性面前的一道難解題。從女性生理和身體角度上講,女性生育最佳時期一般都在二十幾歲的年齡段,而這個時期往往也正是女性入職和幹事業的鼎盛時期。孰重孰輕確實讓人左右為難。
無奈之下,很多女性為了家庭的穩定和諧,為了完成女性在家庭中的「特殊使命」,只好在生孩期間辭去工作。家境條件好的則做了全職太太;家境條件不行的,只好等到孩子長大後再重新謀職。如此一來,對用人單位來說,熟練制員工辭職,單位又要新招員工培訓;對女性自身而言,重新就業所面臨的困難也是世事難料。
平心而論,不管是用人單位,還是女性員工,誰都不願意看到,職場上有頻繁流動現象,尤其對就業本來就處在劣勢的女性來說,更加希望用人單位能夠通情達理,給產婦有一個停薪留職的機會。
因此,筆者認為,「鼓勵產婦停薪留職」確實是個明智之舉,但是,如果要真正讓制度落地生根,還有很多細節性的工作需要做。具體而言,就是用人單位在女性離崗後,其空缺崗位如何填補?如果是崗位可以空,工作要有人做,那麼就應該給那些分攤工作任務的員工加薪。如果重新招聘人員,保留產婦崗位,那麼也意味著用人單位需要付出一定的用人成本。筆者認為,對那些「鼓勵產婦停薪留職」的用人單位,政府是否能在一定方面給予政策上傾斜,或是一定資金上的幫助,讓其有更大的信心和決心把「鼓勵產婦停心留職」政策落實好,執行好。
「鼓勵產婦停薪留職」不僅是對女權在社會地位上的一種尊重和維護,而且對推動國家人口計劃健康發展也具有深遠意義。如果「鼓勵產婦停薪留職」制度真能落地生根,那麼不論是對家庭、對社會,還是對用人單位來說,都不失為是一個明智之舉。
(庹沂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