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雜誌創始主編、被譽為「矽谷精神教父」的科技預言學家凱文·凱利一直看好共享經濟。
凱文·凱利指出,擁有資源的「使用權」比擁有「擁有權」更有價值,未來將會有更多東西被共享。
如今共享經濟席捲北上廣深,從滴滴到共享單車,共享經濟已經融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有人說許多共享經濟,比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之類的,本質是傳統的租賃生意,這也讓我們思考租賃行業還有哪些創業商機。
最近看到日本一家今年6月份成立的公司,主要業務是向男性租手錶,生意非常好,還從線上到了線下,這家公司的模式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借鑑和啟發。
日本人講究儀表,在就職面試或者是出席同學會、結婚典禮等重要場合時,許多人會戴一塊名牌手錶,但對不少人來說,買一塊表壓力有點大。
去年瑞士手錶協會有一項對日本20 歲以上的消費者的調查,其中 51.8% 的人稱,喜歡的手錶太貴了,買不起。
有需求就有機會,於是今年六月,日本有一家創業公司開了家網店,向男性租借名牌手錶。
這家店提供的手錶品牌包括從日本中古市場購入的 ROLEX、OMEGA、Cartier、Hermes等大牌,市場價格約在 10 萬至 120 萬日元之間,隨手錶附帶證書以辨真偽。
有casual、standard、premium、executive 四種不同的租借方案可選。
每月租金依次是 3980、6800、9800、19800 日元,分別按照可藉手表的價格高低範圍進行劃分。
比如說,casual 方案是針對無力支付昂貴的手錶,但想要表現自我的年輕人,手錶品牌多是一些時尚奢侈品牌。
最貴的 executive 方案更適合於已經是名牌手錶的消費者,但還想試試其它名牌的不同顏色、造型的人,為他們提供頂尖的手錶品牌。
很多人會擔心,萬一手錶髒了,或有輕微劃痕該怎麼辦,這家網店認為不用在意這些,日常的損傷都是可以接受的,只有當出現手錶丟失、嚴重受損等情況時,才需要與他們商談,共同決定對策。
上線兩個月,這家網店的生意相當不錯,因此他們打算開線下實體店,讓消費者可以更近距離地接觸這些手錶,在店內試戴以後再租。
許多人對這種模式很熟悉,其實早就有了租衣服、租包包方向的創業公司,這家只不過是把出租的品類變成了手錶。
同樣,如果把手錶換成別的適合的品類,應該也是不錯的創業方向,一般是價格比較高的奢侈品更適合。
模式不難,難的是細節和執行,如何藉助新技術和不斷的創新,在細節上不斷改善,比如簡化租借和歸還的程序,提高各個環節客戶的滿意度,這是很大的考驗。
還有一個能提升競爭力的點是可以通過提供更專業的內容和資訊,增加用戶的粘性,構建出自己的競爭力壁壘。
總之,當擁有資源的「使用權」,比擁有「擁有權」更有價值時,許多品類都會出現租賃和共享的創業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