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素質教育?

2020-12-17 光明數字報

    在這裡你可以學習到各類課程,開闊國際視野,吸納世界優秀文明成果……

 

    在這裡你可以聆聽到知名學者、成功人士、學校領導、傑出校友、優秀學長等開設的專題講座和沙龍……

 

    在這裡學生們可以一起看書,一起寫讀書心得,一起寫影評,一起創新創業,一起拓展能力,一起成長!

 

    這是記者採訪廣東商學院三水校區的素質教育學生精品活動建設的最深感觸。該校圍繞「在快樂閱讀中成長、在創新實踐中成長、在能力拓展中成長、在文藝薰陶中成長」4個主題,培養學生求知、求真、求善、求美的綜合素質,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快樂閱讀中成長

 

    「大學生要好讀書、活讀書、真讀書,這樣才能從書本中學到更多的知識;讀書不要抱著急功近利的心態,要有良好的環境、平常的心態,這樣才能取得超越。」廣東商學院三水校區蔣華林老師對快樂閱讀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該校開展了「我讀我悅」書香博客、書香班級創建活動,組織專家搭建了具有各學院特色的閱讀書目庫,合計書目500餘本,為近兩萬餘名學生創建了博客網站,並評選出優秀閱讀博客。學生近兩年公開發表文章67篇,參加省級以上各類徵文評比榮獲9個一等獎、8個二等獎、兩個三等獎。

 

    學校要求每位同學創建書香博客,各團總支以班級為單位收集同學的博客地址,並在「閱讀與成長」網站按照「學院—班級—個人博客」的目錄層級對博客地址進行連結。學校還開展了書香博客的評比。學生在閱讀好書、書評、影評後,隨時將自己的體會、心得、評論等寫在博客裡,各團總支每月根據博客的瀏覽量等推出閱讀博客人氣榜。學校每年年底根據瀏覽量、閱讀的數量與質量等評出「最佳閱讀博客」,並給予一定獎勵。

 

 在創新實踐中成長

 

    該校舉行「創意行」創新創業大賽,組織開展了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創業計劃競賽、數學建模競賽,「U勢界」創業項目競賽;建設扶持了創新創業協會、創新創業俱樂部、SIFE團隊等一批創新創業組織;學校有近300多個團隊2000多人次參加校內外各類競賽,榮獲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U勢界」創業項目大賽特等獎、SIFE團隊全國五強、國際商業策劃大賽第二名、全國軟體專業設計與創業大賽三等獎等,共獲得國際獎項9個,全國獎項18項。

 

    學校開展「青春行」社會調研活動,結合假期社會實踐、「四進社區」與青年志願者服務等開展了一系列社會調研與實踐服務活動。學校近5萬多名同學參與返鄉調研實踐活動,服務群眾達30萬人次,完成高質量調研論文2000多篇,心得體會近4萬篇。學校也連年榮獲廣東省社會實踐先進單位。

 

    此外,學校通過「四進社區」與青年志願者服務,成立了7個校級服務團隊,52個二級學院服務團隊,搭建了78個服務基地,深入開展了「自願服務月」、「向日葵計劃」、「稅法宣傳」、「普法進社區」、「甘露行動」等一系列志願服務實踐活動,服務群眾6萬多人次。在廣州亞運會期間,學校派出了3000多名志願者,在三水國際鐵人三項賽派出了近500名志願者,先後被評為「亞運志願者工作優秀組織單位」「國際鐵人三項賽優秀組織單位」,2011年學校志願者協會榮獲「廣州志願服務先進集體」。

 

    2011—2012年,聯邦快遞和賽扶中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弱勢青少年成功技能項目。廣東商學院賽扶團隊的「燃夢之旅」項目參加了比賽,並最終從全國40多支執行隊伍中脫穎而出,被聯邦快遞公司和賽扶中國評選為最後的5支最優秀的團隊之一。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廣東商學院的賽扶學生主動擔起社會責任,通過舉行銷售賽、校園義賣等活動為佛山市星兒特殊教育中心籌集善款。

 

 在能力拓展中成長

 

    學校從2009年開始實施素質教育,改革學生十大精品活動,其中「能言善辯」辯論大賽取得了很好的收效:2011年該校辯論隊榮獲廣東省第六屆法學辯論賽冠軍;2011年「捭闔最佳拍檔」辯論聯賽,該校辯論隊作為廣東地區唯一代表出徵全國最佳辯論聯賽群英賽;2012年榮獲「南沙溼地杯」羊城大學生辯論賽冠軍。

 

    近年來,學校還舉辦了英語演講比賽與「喊響我時代」演講比賽,開展了演講藝術培訓,近3000人在活動中得到了薰陶。學生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榮獲特等獎兩個、一等獎7個,在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英語演講比賽中榮獲2個優秀獎項。

 

    學校還開展「潛能開發」團隊訓練,先後組織學生骨幹近2000餘人開展培訓,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團隊合作等能力;舉行「青春健心」抗壓訓練,對近600名心理信息員組織了「發現自我,探索心靈,激發內在無限動力」等多場心理講座。

 

    近日,為了模擬招聘會,學校邀請了9家企業應邀現場進行模擬面試。與正式面試不同,面試官會在面試結束後點出面試者的不足之處,旨在提高同學們的面試技巧與素質。華法律師事務所招聘負責人表示,通過這次活動,了解了當今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規劃以及就業方向。他認為,企業在招聘期間,不僅重視應聘者的專業知識與工作能力,性格和溝通能力同樣是企業評估的重要標準。

 

    會計學社舉辦了點鈔大賽,決賽由現場點鈔、障礙點鈔、專業點鈔3個環節,以淘汰賽的形式進行。各環節中間還穿插歌舞表演,以舒緩現場緊張氣氛。要求選手們用專業的點鈔技能點完相等的上百張專業練功券,以時間長短和技能運用能力決出勝負,獲勝者贏得去銀行實習的機會。

 

    針對部分大學生自戀、自卑、自負等一系列心理現象,學校共舉行了7屆心理論壇。在一次主題為「自信平衡木」的心理論壇上,記者看到老師們通過「超女王貝整容致死」、「芙蓉姐姐」、「鳳姐」等熱點事件,從自我認識的主客觀方面入手,剖析處於青春敏感期的大學生群體中自卑現象背後的心理問題,強調面對困惑與挫折時,爭取主動的重要性。

 

 在文藝薰陶中成長

 

    「只要懷有夢想,就沒有什麼可以阻擋的,要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鬥。」2010年新生形象比賽冠軍姚梓穎說。大學新生來到廣東商學院三水校區,常被「新生風採」形象設計大賽所吸引。每次活動報名人數超過1500人,參與活動人員達2000人,期間舉辦了系列培訓,組織選手參加了義務獻血宣傳,參與了宿舍、食堂、圖書館的志願服務活動,在廣大同學中樹立了新時期可信、可敬、可親、可學的榜樣。2010年新生形象比賽亞軍王梓兆榮獲廣東省「金話筒」主持人冠軍,2010年新生形象比賽冠軍姚梓穎進入2011年廣東省「珠江小姐」評選決賽。

 

    「舞動青春,舞動激情」。學校舉辦舞蹈大賽,用高雅藝術、傳統藝術、時尚文化凝聚學生,薰陶學生。每年有近300名學生參與交誼舞培訓和民舞街舞培訓,通過初賽、複賽最終選出街舞隊、民舞隊、交誼舞隊各6支參加總決賽。舞蹈大賽不但提升了學生高雅文化素質,而且在全國各類競賽中為學校爭得了榮譽:2011年榮獲廣東省大學生藝術展演舞蹈大賽二等獎,街舞隊在廣東街舞爭霸賽總決賽中榮獲兩個冠軍、一個亞軍。

 

    「曾經匯聚萬千星光,今日主角由你擔當」。學校舉辦「魅力語言」司儀大賽,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報名參賽學生有1000多人,參與活動人員達2000人,活動進行了三輪比賽,最終從10名決賽選手中評選出冠亞季軍,以及「最佳人氣獎」、「最佳台風獎」、「最佳才藝獎」。

 

    在學校黨委的大力倡導和推動下,廣東商學院三水校區素質教育從2009年開始實施,出臺了《素質教育改革總體方案》、《素質教育學生精品活動推進計劃》等等,經過3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兩地辦學模式下確保素質教育質量趟出了一條新路。(本報記者 吳春燕 本報通訊員 楊立明)

 

相關焦點

  • 從女兒的一篇作文說起: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01各種教育方式女兒的這篇作文讓我想到一個問題,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教育我們的子女?(3)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相對,是培養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我們之前提倡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就是素質教育的一種提法。比如閱讀理解是素質教育,背誦古詩是應試教育;鍛鍊身體是素質教育,學習技能是應試教育;培養樂感是素質教育,訓練指法是應試教育;推理棋局是素質教育,記憶棋譜是應試教育。
  • 瑞思教育王勵弘:我們正處在素質教育的黃金時代
    她提到,「交響力」涉及全局思維、跨學科整合、觸類旁通、跨領域思考、領導力,以及系統思維等綜合能力,而且當今社會越來越需要這樣的人才。那麼,素質教育如何才能與未來時代需求相結合,孩子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才能具備這種交響力?「學以致用」正在走向「用以致學」社會的發展推動了對交響力人才的需求。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先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快樂。美國教育家卡耐基說:「如果我們有著快樂的思想,我們就會快樂……用快樂、樂觀、豁達的胸襟去面對人生吧,我們的人生就永遠是快樂的。」快樂是一種感覺、一種生活態度。快樂需要我們自己持續不斷地追尋,快樂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非物質化的一種快感。現在的很多家長以為在物質層面能給孩子多少就給多少,這樣孩子就會快樂,其實,這真是走入了誤區。
  • GET|瑞思教育王勵弘:我們正處在素質教育的黃金時代
    那麼,素質教育如何才能與未來時代需求相結合,孩子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才能具備這種交響力?素質教育是通向未來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她提到,「世界變得越來越具有不確定性,但是當我們知道未來需要什麼樣能力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反而是有確定性的。」
  • 我們的教育需要樹立什麼樣的質量觀?
    殘酷的應試,老師們嚴酷地打磨著每一件 「產品」,在政府、社會、家長的綜合壓力和學校聲譽、名利的驅使下,應試成為教育的全部,人們帶著血絲的雙眼緊盯的只是分數和升學率,至於孩子們是否真實,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樂,孩子們未來人生怎樣,沒有人去想,也一概不管,最需要「以人為本」的領域,卻最不拿人當人!
  • 我們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你怎麼看?
    我們到底要的是什麼樣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到底是個什麼東東?素質,我們籠統的認為,就是人的綜合能力和基本條件,家長和學校可能是認為,所謂的素質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成績。素質的提高,當然是好事,包括心理素質,身體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等的成長和成熟。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變革?
    但是從全球範圍看,許多國家的教育卻步履蹣跚:許多孩子依然生活在概念化抽象化的書本中,對飛速變化的世界無動於衷。  在智能化時代,我們的工作需要什麼樣的新本領? 在知識界,Alpha Go的深度學習、自我進化將導致預測、決策都在智能化……  人機共存的新生活在內容與方式上有何變化,對未來的人們來說,適應這些新變化,又需要什麼樣的新能力? 對於這一切,我們的教育還思考得太少,探索和實踐得更少。  學校教育脫離現實,和數位化時代要求日益相悖  現實已變,我們的學校教育卻在脫離現實。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遊學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遊學?人類的思想永遠有兩個對立的分支,其一是相信孩子都是天才,只是被我們所荒廢;其二,是覺得下一代是垮掉的一代,被從印刷術到手機的各種東西毀掉了。遊學,好像是在尋求二者之間的一種均衡。原因在於,目前,青少年素質教育是一個市場痛點,其一是家長普遍覺得學校教育並不足夠,政府方面也在推行課外教育、素質教育;其二是以海外教育為目標的諸多中產家庭發現,國外學校所要求的藝術美育與公益參與內容,是個硬門檻,更別說醞釀之中的高校自主招生了。所以,現在大部分遊學都針對孩子,而2018年遊學市場的爆發也始於暑假。
  • 發展我們的素質教育
    可是隨著孩子的降生,我們的想法也慢慢發生了變化,特別是上小學之後,看到孩子的同班同學都在輔導班學有所長時,我們家長逐漸認識到課外教育的價值。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們陪著孩子轉戰在英語、數學和語文的輔導班之間,好在辛苦的努力終於有了成果,孩子考上了市裡一所重點初中,這個中學也以素質教育出名。做父母的我們想這下孩子總算可以輕鬆一點了。素質教育嘛,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孩子可以在相對輕鬆的環境下學習成長。
  • 素質教育與教育素質
    打開百度上網瀏覽一下,大多是素質教育是什麼,應該怎樣做的內容,至於要想開展素質教育,需要教育應該怎樣加強自身的建設,達到什麼樣的水平,卻很少有人提及。雖然如此(當然,也許是有的,之所以沒有看到那大概是我的孤陋寡聞了吧),但是在現實中,人們對這個問題有意無意間還是談到了一些。不過因為沒有明確的認識到它們二者之間內在的重要關係,大多也就沒有就教育的素質問題開宗明義的來對它進行專門的探討。
  • 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真正意義上的成長應該是什麼樣子?
    一個人對自己的定位,他的人生規劃,興趣愛好個人潛質,從命理學角度也許可以得到一些指引,但是回到教育的初心,應該是以人為本,教者從孝從文,孝者飲水思源幫助我們與世界建立連接,文者質之表是為了給我們生命力的內在以文化的包裝規範!生命力與規範的互動,我們要自主自覺致力於真正意義上的自我完善!萬法為我,一切為我所用!知識能力只是工具,真正重要的是完成自己的人格!我們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 素質快樂教育的美式教育是真的我們需要的嗎?
    中國的崛起是曾經教育的崛起,80後的老師雖然學歷沒那麼高,但是相對當時社會真的是高學歷了,那時候基本高中生就算比較高學歷,給我們上課的普遍願望是大專高中以上學歷,很多人都喜歡拿這個來噴,現在大專怎麼怎麼地,看看高考大專200分的錄取分數線,你感覺這些都是可以的,都忘了自己當初念書時候的情況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老師!
    「教育、教師和教學」這「三教問題」中,教師應該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畢竟他是教育的承載者,教學的執行者。無論是中小學還是大學,人們始終都對名校趨之若鶩,原因就是這裡集中了當地最好的教育資源和最有名的老師。教育搞好了,受益最大的都是我們普通老百姓!因為我們的很多官員和富有者,他們有得是辦法把孩子送到名校、送到國外接受教育。
  • 四點理由告訴你:素質教育不符合我們國情,我們最需要應試教育!
    有人問:我們知識性教育世界第一,素質性教育基本沒有。我們知道,一些發達國家的幼兒園、小學教育,更多是帶小孩到社區,到工廠,到世界各地去體驗現實生活;到音樂廳,到藝術孵化中心去從小體驗人性之美;組織豐富戶外活動,培養團隊協作,獨立能力,創造性動手能力。
  • 四點理由告訴你:素質教育不符合我們國情,我們最需要應試教育!
    有人問:我們知識性教育世界第一,素質性教育基本沒有。我們知道,一些發達國家的幼兒園、小學教育,更多是帶小孩到社區,到工廠,到世界各地去體驗現實生活;到音樂廳,到藝術孵化中心去從小體驗人性之美;組織豐富戶外活動,培養團隊協作,獨立能力,創造性動手能力。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環境
    10月23日,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有關領導以及全國部分中小學校長共400多人來到北京二中,「北京市中小學素質教育系列活動」在這裡拉開帷幕。而通過二中我們可以看到,應該把它提升到基礎的地位,也就是說,應該根據新技術的環境來設計我們的教育。這種地位的改變顯露出的是先進的和前進的理念。
  • 田心銘: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道德教育?
    例如,以往一個時期中,存在著一種以批判「德育政治化」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德育非政治化」的觀點,我們在當前的討論中也聽到了它的回聲。「德育非政治化」的觀點從兩方面表現出來,一是主張「德育」只能是「道德教育」,必須排除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否則就是 「德育的政治化」;二是表現於對 道德教育的看法上。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幼兒園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幼兒園 2017-12-07 16:33 作者:賈冬婷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7年第50期
  • 「應試教育」該摒棄,「素質教育」才是社會需要
    同學B呢,一直接受著素質教育,對於考試我們假設他非常一般,也沒有成為大家公認的所謂「人才」,但是呢,在整個人生的生活工作中,人很開朗,樂觀,能吃苦耐勞,三觀也正,每次遇到艱難挫折,都能逢兇化吉,積極解決,還樂於助人,雖然不大富大貴,可也開心快樂。 我們試想一下,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或者說整個人類社會,更需要哪種人。
  • 後疫情時代下,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中國素質教育的未來?
    又給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帶來了哪些思考?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既能幫孩子賦能度過心理危機又能讓他們開心學習,幸福成長呢? 我們每個人在從小到大的經歷中都會有同樣的感受:父母講了很多大道理,但真正的人生經驗全部來自我們自己的體驗。我們的體驗越深入,領悟就會越深刻,經驗越豐富,智慧就會越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