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肥胖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圖片來源:themindfulword.org
【1】Food Chem Toxi:咖啡豆能夠緩解肥胖?
doi:10.1016/j.fct.2019.110672
最近發表在《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當用來自於咖啡豆表皮的水溶性提取物處理小鼠的脂肪細胞時,其中含有的兩種酚類化合物(原兒茶酸和沒食子酸)能減輕脂肪炎症,改善葡萄糖吸收以及胰島素敏感性。
研究結果表明,將這些生物活性化合物作為飲食的一部分食用,可有望作為預防肥胖相關的慢性疾病(如II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策略。研究者Elvira Gonzalez de Mejia表示,我們研究了不同食物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並看到了它們在預防慢性病方面的益處。
【2】Ebiomedicine:新方法有助於治療肥胖與II型糖尿病
doi:10.1016/j.ebiom.2019.07.069
近日,倫敦國王學院在《EBioMedicine》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一種經過最新測試的醫療設備可以模仿傳統減肥手術對齧齒動物的影響,並在體重,脂肪肝和糖尿病控制方面產生積極的效果。
這種名為「Sleeveballoon」的設備是一種將氣球與連接的套筒結合在一起的裝置,該套筒覆蓋了小腸的初始部分。在全身麻醉下,通過微創手術將其插入胃和腸中。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比較了「氣球療法「和傳統的減肥手術對30隻高脂飲食嚙齒類動物的影響,取得了非常積極的結果。通過使用該新設備,動物的食物攝入量減少了60%,脂肪量減少了57%。血糖水平下降了65%,對糖尿病的影響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3】Gastroenterology:新研究表明開發抗肥胖疫苗有戲!
doi:10.1053/j.gastro.2019.08.021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大阪市立大學和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導接受控制腸道細菌的疫苗接種和攝入高脂肪飲食的小鼠要比未接受疫苗接種的小鼠變得不那麼肥胖。這是邁向開發一種新型抗肥胖疫苗的一步,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Gastroenterology雜誌上。
研究者Satoshi Uematsu說道,「我們開發了一種新型疫苗,它與現有疫苗完全不同。在談及這項研究的意義時,Uematsu說道,「通過降低特定類型的腸道細菌,這些研究結果可能會導致開發一種抗肥胖疫苗,通過這種疫苗,人們就可能在吃的同時不會變胖。」
【4】Cell Rep:鑑別出一種抵禦肥胖的新型分子機制
doi:10.1016/j.celrep.2019.07.101
自1975年以來,全球人群的肥胖率幾乎增加了兩倍,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對嚙齒類動物進行研究後發現,參與肥胖發生的分子的關鍵突變或有望幫助開發抵禦肥胖的新型療法。
研究者Alessandro Bartolomucci表示,一種肽類和其受體的關鍵突變對於嚙齒類動物機體多種生物活動至關重要,這種肽類和受體往往參與了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發生,這或許有望幫助開發治療人類相關疾病的可能性治療策略。此前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小鼠機體中名為TLQP-21的神經肽能夠激活C3aR1受體從而誘導機體脂肪分解並產生能量,隨後研究者開始對人類進行研究,他們發現,人類機體中的肽類在誘導機體生物活性上並不是非常有活性,而且在人類和小鼠肥胖中,這一生物學途徑是相當保守的。隨後研究者繼續檢測攜帶人類受體的嚙齒類動物肽類,並能夠觀察到一定的生物學效應,但其效應並沒有攜帶嚙齒類動物受體的肽類那麼強。
【5】JAMA Network Open:注意了!肥胖的流行會將癌症慢慢轉移到年輕人群體中!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19.9261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AMA Network Ope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凱斯西儲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對2000-2016年全國疾病發生率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目前與肥胖相關的癌症(OACs,obesity-associated cancers)正在向年輕人群體中進行轉移,一般而言,這些癌症在65歲以上的人群中診斷率更高,最值得注意的是,非西班牙裔的黑人和西班牙裔女性及男性OACs的發生率較高,而且某些癌症的發病率甚至增加了200%-400%。
本文研究的數據來自於「監測流行病學和最終結果計劃」(SEER)資料庫中600多萬例癌症病例,研究者Siran Koroukian表示,我們感到非常不可思議,因為肥胖相關的癌症如今已經轉移到了20-49歲的人群中,但最顯著的還是50-64歲的人群;在研究的時間段內,50-64歲人群增加了將近52%,因此受影響的絕對人數是巨大的,而非西班牙裔的黑人和西班牙裔女性及男性患相關癌症的比例明顯增加了。
圖片來源:kokoamag.com
【6】TEM:靶向作用細胞「自噬」有望抑制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多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
doi:10.1016/j.tem.2019.07.009
我們是否能通過改變細胞清理垃圾的方式來治療肥胖或2型糖尿病呢?這就好比一個家庭如果被垃圾填滿就無法運轉一樣,一個細胞如果不丟棄所產生的垃圾就會變得不再健康,然而細胞可以講這些垃圾進行分解來製造能量,這一過程就稱之為自噬過程。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佛羅裡達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調查了細胞自噬在諸如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研究者Zhiyong Cheng教授說道,自噬是細胞進行質量控制的一種特殊方式,如果無法進行有效的自噬過程,細胞就無法自我更新,從另一方面來講,如果自噬過多,其也會破壞細胞自身組分的平衡,進而誘發細胞死亡,因此適度調節的自噬過程對於維持機體健康至關重要。
【7】Gastroenterology:喝紅酒或能提高腸道微生物多樣性 增強機體腸道健康降低肥胖風險
doi:10.1053/j.gastro.2019.08.024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Gastroenter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國王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與不喝紅酒的人群相比,喝紅酒的人群機體腸道微生物多樣性較高(腸道健康的一個標誌),同時其患肥胖風險較低,機體壞膽固醇水平較低。文章中,研究人員對916對英國女性雙胞胎進行研究,分析了啤酒、蘋果汁、紅酒、白酒和烈酒對其機體腸道微生物群落的影響。
研究者表示,喝紅酒的個體機體中腸道微生物組的多樣性要比不喝紅酒的人群高,而且這種現象並未在喝白葡萄酒、啤酒或烈性酒的人群中觀察到;Caroline Le Roy博士說道,儘管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知道紅酒對機體健康有很多無法解釋的好處,但本文研究結果表明,適量攝入紅葡萄酒與機體腸道健康和腸道微生物組的多樣性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釋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爭論的紅葡萄酒對機體健康的有益影響。
【8】Science重大突破:腸道細菌竟然可以預防肥胖!
doi:10.1126/science.aat9351
猶他大學健康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腸道中有一種特定的細菌可以防止老鼠變胖,這表明這些細菌也可以控制人類的體重。這種有益的細菌被稱為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a),是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腸道內共有數萬億的細菌和其他微生物。
近日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這項研究表明,健康的老鼠體內有大量梭狀芽孢桿菌(一種由20到30種細菌組成的細菌),但那些免疫系統受損的老鼠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失去這些微生物。即使餵食健康的食物,老鼠也不可避免地會變胖。把這類微生物還給這些動物可以讓它們保持苗條。
【9】Science:高脂肪飲食的危害!它減少抑制暴飲暴食的腦細胞的活性,從而導致肥胖發生
doi:10.1126/science.aax1184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瑞典和英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給小鼠餵食高脂肪飲食後,參與抑制暴飲暴食的某些腦細胞變得不那麼活躍了,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大多數肥胖的人都知道,他們對高脂肪食物吃得越多,就越難以停止。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可能發現了部分原因。在他們的實驗中,他們在試驗用小鼠的頭骨上切開了洞,並用微小的窗戶堵住它們,以便使用特殊的顯微鏡觀察大腦中的神經元。他們隨後給這些小鼠餵食高脂肪飲食,並觀察它們慢慢變得肥胖。
鑑於之前的研究已表明作為大腦一部分的外側下丘腦(lateral hypothalamus)參與調節飢餓,這些研究人員特別關注外側下丘腦中的大腦活動。更具體地說,下丘腦外側中的穀氨酸能神經細胞參與抑制飢餓。它們的職責就是告訴小鼠吃了足夠的食物。在這些細胞遭遇功能障礙的實驗中,這些小鼠變成暴食者。但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在小鼠變成暴食者的情況下,這些細胞如何在它們的「開啟」狀態下作出表現。
【10】Cell:發現阻止肥胖的MC4R基因變異,有望開發出新的減肥策略
doi:10.1016/j.cell.2019.03.044
黑素細胞皮質激素受體4(melanocortin 4 receptor, MC4R)是一種G蛋白偶聯受體,它的破壞會導致肥胖。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在來自英國生物庫(UK Biobank)中的50萬人中鑑定出的61種MC4R變體進行了功能性描述,並且研究了它們與身體質量指數(BMI)和肥胖相關心血管代謝疾病之間的關聯性,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Cell雜誌上。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將β-arrestin招募到MC4R上的最大功效,而不是經典Gαs介導的環腺苷一磷酸產生,解釋了MC4R變體與BMI相關性的88%的差異。儘管大多數MC4R變體導致功能喪失,但是也有一部分MC4R變體導致功能增加,而且這一部分變體與顯著更低的BMI以及更低的肥胖、2型糖尿病和冠狀動脈疾病機率存在關聯性。(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更多精彩盤點!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