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提出分子實驗室設計方法

2020-12-17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溫才妃)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束慶海博士及其合作者,在總結單分子多分析物傳感器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分子實驗室(含「不受限序列」和「隊列序列」)的設計方法及正交檢測技術的發展方向,對新型化學傳感器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英國皇家化學會《化學學會評論》雜誌。

據介紹,分子實驗室是近年來化學傳感器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其突破了傳統意義上化學傳感器對檢測物「一對一」的檢測模式,可實現單一傳感器對多種分析物互不幹擾的正交檢測,對化學傳感器研究領域的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在食品安全、環境監測、生物醫藥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束慶海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分子實驗室的研究工作,並且首次設計出用於多種陰離子正交檢測的分子實驗室,將科爾伯電解應用到化學傳感器的設計,從而實現了在多種離子共存的情況下單一傳感器對多種分析物的正交檢測。

《中國科學報》 (2015-07-08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實驗室巡展】「乘風破浪的造物者」之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
    設計新分子、創造新物質,當分子科學湧進化學學科的潮流中,化學家成為名副其實的「造物者」。
  • 科學家提出用剪切促進晶體生長新法—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提出了利用剪切驅動的封閉系統恆溫結晶方法,為簡單、高效合成高質量的單晶提供了新思路。 製備高質量且粒徑尺寸合適的單晶,在有機合成以及製藥等相關行業至關重要。高質量的單晶生長通常需要數小時至數天,且在此期間要避免外界環境擾動。基於傳統的結晶學理論,機械攪拌和剪切流容易引起二次成核,不利於晶體的生長。
  • 對分子間相互作用進行編碼:推動藥物設計
    傳統的藥物設計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賴高通量篩選,其中會在大規模的定量分析中針對靶標對類藥化合物進行檢驗,以識別有效成分。由於這些化合物並不是針對所討論的靶標而專門設計,因此會進行大量反覆試驗。
  • 朱寶生:產前分子遺傳學實驗室的規範化管理
    在此背景下,分子遺傳學在產前診斷領域內的發展也非常迅速,許多遺傳病的確診都要用到分子遺傳學技術。目前,國內多個機構設立了產前分子遺傳實驗室,以期對遺傳病的分子致病機制有更深入的了解,為遺傳病的診斷提供技術支持和準確性的保障。
  • 科學網—提出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設計新策略
    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設計概念圖 本報訊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催化反應工程團隊在乙炔選擇性加氫Pd催化劑次表面結構調控和Ni催化劑活性位點設計方面取得研究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於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和《德國應用化學》。
  • 小菜蛾代謝殺蟲劑分子機理方面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張雅林現代藥物研發團隊在小菜蛾代謝殺蟲劑分子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 科學網—分子「好萊塢」大片熱映
    現在,這些幻想正在變成現實。研究人員正在利用一系列技術在實驗室中導演分子電影,這些影片大多數是用令人難以置信的光或電子短脈衝解釋各個場景。其中一些依賴於掃描隧道顯微鏡(STMs)的原子精度,另一些則利用X光射線的強烈爆發揭示目標結構。 他們的目標是拍攝發生在皮秒(10-12秒)或飛秒(10-15秒)之間的事件,其間,原子僅發生了皮米級(一個氫原子的直徑約為100皮米)的移動。
  • 科學家構建新型脂質體複合超分子水凝膠材料—新聞—科學網
    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研究員王義明與教授郭旭虹團隊在仿生自組裝水凝膠領域的研究工作中獲新進展,團隊通過凝膠因子和磷脂分子的正交組裝,構建了具有應變增強特性的脂質體複合超分子水凝膠材料
  • 河南省高校作物分子育種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校作物分子育種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河南科技學院作物分子育種實驗室是2007年9月通過河南省教育廳批准建設的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現任實驗室主任王清連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喻樹迅院士。實驗室現有一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學術隊伍。
  • 大連建立「氫分子科學與醫療研究中心」—新聞—科學網
    三家單位將面向氫分子科學研究與醫療應用的關鍵技術需求,共建「氫分子科學與醫療研究中心」。利用科研單位、醫療機構和企業的科學研究、臨床實踐和儀器研製的優勢,推進大連化物所與醫療體系的深度融合,以及氫分子科學研究與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睡眠康復等相關醫院臨床研究的結合,共同深化氫分子在醫療與健康領域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
  • 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必備儀器(二十)--凝膠成像系統
    總體上來說凝膠成像可應用於:凝膠成像系統可以用於:蛋白質、核酸、多肽、胺基酸、多聚胺基酸等其他生物分子的分離純化結果作定性分析。 (1)分子量定量 對於一般常用的DNA膠片,利用分子量定量功能,通過對膠上DNA Marker條帶的已知分子量注釋,自動生成擬合曲線,並以它衡量得到未知條帶的分子量。
  • 科學網—新分子「派」出大本事
    中科院先導專項「功能pi—體系的分子工程」成果盤點
  • 新冠疫情下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建設與管理
    作者 | 張治旺 單位 | 德州市陵城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為了有效防控新型冠肺炎疫情,全國各地快速建設了一批符合二級生物安全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新實驗室的投入使用為各地最終戰勝新冠疫情提供了強有力實驗室技術保障
  • 中國科學家獲2020年度「洪堡研究獎」—新聞—科學網
    俞飈研究員在實驗室 近日,德國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正式通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祝賀該所研究員俞飈榮獲2020年度「洪堡研究獎」。他實驗室發明的以糖基三氟乙醯亞胺酯為給體的糖苷化方法是目前複雜聚糖和糖綴合物合成的通用方法,已被全球90家實驗室成功應用,被稱為催化糖苷化的三個裡程碑之一;以糖基鄰炔基苯甲酸酯為給體的金催化糖苷化方法實現了其他方法不能實現的特殊糖苷鍵的構建,被稱為俞氏糖苷化反應。
  • 弗萊堡大學研發AI系統LEARNA,可自主設計RNA分子
    這個AI系統可以學習設計用於研究的RNA分子。本周弗萊堡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研究者們將這一研究結果以論文的形式,刊登在預印伺服器Arxiv.org之上,該論文的名稱是:學習設計RNA(Learning to Design RNA)。
  • 科學網—美《連線》盤點11種可在實驗室重造的奇妙化學物質
    禽流感危機發生前幾年,約翰·帕拉克(John Pawlak)和格倫·波奇託爾德(Glenn Berchtold)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室中成功製成這種寶貴的酸性物質。儘管他們的方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在商業上卻行不通。幸運的是,過去幾年,一些實驗室已經找到了不用任何莽草酸製造達菲的方法。時間將告訴我們醫藥公司是否會採納這些技術。
  • 高校實驗室的抗疫故事—新聞—科學網
    尤其是在2月1日,教育部公布《關於加強高校新型冠狀病毒防治科研攻關的通知》,對各高校提出「充分發揮創新優勢,立即行動,加快開展科研攻關」的要求後,高校的相關科研活動變得更加普遍。 這樣的聯合攻關在取得豐碩的科技成果的同時,也為高校本身的科研生態帶來了一定的改變。
  • 《分子間的作用力》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分子間存在引力和斥力;能夠根據圖像理解分子間作用力與距離的關係;掌握分子動理論的內容。【過程與方法】經過對分子間作用力的分析過程,提高理論分析能力,初步樹立微觀思想。【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不同,產生探究物理奧秘的興趣。
  • 崑山杜克大學獲捐三大實驗室 覆蓋分子生物、生物化學和金融科技等...
    9月24日,崑山杜克大學為獲得冠名捐贈的三個實驗室——新彤生物化學實驗室、思念食品分子生物實驗室、巨豐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舉行啟動與揭牌儀式。此外,實驗室還將為本科生的標誌性成果項目提供支持。該項目鼓勵學生尋求將課程、研究以及參與的體驗式學習巧妙結合,從而創造出新知識和新產品。學生將通過在實驗室的探究和學習,獲得從確定問題、提出假設、用實驗檢驗假設、分析結果甚至發表成果的完整研究經歷,為日後深入科研打下堅實基礎。在科學研究中也將以捐贈人為榜樣,注重培養學生胸懷天下的情懷。
  • 美國家生物實驗室1瓶致命病毒神秘失蹤—新聞—科學網
    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醫學院3月26日發表聲明證實,一小瓶可導致出血熱的致命病毒從加爾維斯頓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不翼而飛,官方稱其具有潛在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