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和孩子越來越沒話可說?父母臉上有笑容,孩子才願意敞開心扉

2020-12-15 草堂媽咪

文 | 草堂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代溝才使得雙方無話可說?實際上是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方式,以及面對孩子時的表情,沒有笑容的父母,孩子根本不願意敞開心扉,更不願意和其主動交流。

前段時間我去朋友家,看到朋友和孩子玩得正開心,我不禁和朋友說起自己的育兒煩惱:「我兩家的孩子都一樣大,可是你家孩子為什麼總是和你那麼親近,和我的孩子平時都不願意和我溝通,甚至拒我於千裡之外,難道這是性格使然嗎?」

朋友笑著對我說:「別拿孩子性格當擋箭牌,是你平時對孩子笑得太少了,我家孩子和我們這麼親近,都是笑容發揮的作用,平時我們會一起討論,一起玩耍,所以才會有共鳴,彼此之間樂於溝通」

我回想了一下我的育兒方式,每次在要求孩子的過程中,總是板著臉,並沒有用溫暖感染到孩子。所以臉上有笑容的父母,孩子們才樂於溝通。

一、父母臉上有笑容,孩子才願意敞開心扉

心理學家艾德特羅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靜止臉實驗,一開始讓母親積極地和孩子互動,臉上帶著笑容並且用熱情的情緒,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願意和家長互動,並且還產生了積極的回應。

但是等這位母親面無表情不再回應孩子時,孩子臉上的表情也黯然失色,甚至產生了恐懼的表情,最後崩潰地哭泣起來。

所以只有父母臉上帶著笑容,給孩子傳遞積極的情緒,孩子才會被這種情緒所感染最後樂於和父母溝通互動。

笑容背後並不是一個微笑的表情和行為,而是一種積極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同樣也是一種樂觀的情緒,在這背後深深影響著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和方式,因此父母愛笑養育出來的孩子也更樂觀。

二、父母愛笑,孩子更樂觀

如果父母每次遇到困難第一件事是先抱怨,再苦惱一會。每一次都是按照這樣的模式去解決問題,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也會採用同樣的方式,甚至用相同的態度。

要知道,家長是孩子成長中的第一任老師,並不是簡單的生活,有時候包括對待人生的態度,以及應對挫折的能力。

因此當家長們愛笑,不管遇到挫折還是開心的事,都用笑容去應對,那麼孩子也會受到這種積極的情緒影響,從而變得更加樂觀。

家長們不要再吝嗇自己的笑容,用笑容去教育孩子會使教育更簡單,使孩子更優秀,笑起來很重要。

三、家長如何讓自己笑起來?

1、保持良好情緒

想要每天都笑著對孩子,笑只是一個形式,最重要的是笑背後所蘊含的情緒,這種情緒能夠帶動孩子甚至能夠影響孩子,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一種良好的積極的情緒。

平時遇到煩惱第一時間學會冷靜,這是平復自己情緒最快捷的方式,冷靜下來再學會轉換情緒,讓自己的情緒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表情依然是面帶笑容,而且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笑,有感染力的笑。

2、和孩子一樣「年輕」

笑容最重要的就是擁有年輕的心態,用積極靈活應對每一個難題。並且在和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的笑容想要感染到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視角看世界,這樣的笑容才有共鳴。

因此和孩子一起「年輕」,就是保持一顆童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忘卻工作的壓力、生活的苦悶,更多時候是和孩子一起玩耍的快樂,散發出來更加真誠的笑容。家長們平時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溝通,才會保持這顆年輕的心。

3、寬容之心

如果家長每天都對別人苛刻,對自己嚴厲,最後只會讓苦難壓迫自己,影響自己的情緒,每天都愁眉苦臉。

有很多家長都是這樣,對孩子要求太高,一旦孩子沒用達到目標,甚至出現任何錯誤,家長們就開始出現負面情緒。

想要保持笑容不妨從源頭出發,用寬容之心應對孩子的成長,讓包容改變自己的情緒,讓寬容慰藉更多的靈魂和肉體。

父母常笑才更容易和孩子溝通,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受到正面的情緒才會讓他們變得更積極,才會有更多優秀的孩子出現,因此家長們不要吝嗇自己的笑容,傳遞積極的情緒。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草堂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表達信任,孩子才願意敞開心扉
    ,對孩子能力的否定同樣是對自己的能力甚至是教育能力的否定,只有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他嘗試的機會,孩子才有歷練的機會他才會成長得更快。的確,我們每個人,當了父母,就開始了自我修煉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在成長,當父母的也在成長,尤其是,我們都要學會與孩子溝通。
  • 怎樣和孩子敞開心扉的交流?
    如何能讓孩子敞開心扉和我們交流?解析……這位家長提的問題也是大部分家長都關心的問題,孩子玩遊戲、厭學已經是非常普遍的話題了,但眾說紛紜,各有利弊,今天我也從個人的角度來回答這幾個問題,僅供各位家長參考。怎麼讓孩子愛上學習?
  •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聊天?這是因為父母的聊天方式,讓孩子接受不了
    葉一茜不由得在微博上抱怨:「女兒長大了,越來越不懂她的心思了,現在和她聊天,都在尬聊。」這說明,父母聊著孩子不感興趣的話題,孩子也會不願意和父母聊天,這樣的行為只會拉遠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孩子會覺得父母不了解自己,才和自己聊這樣的話題。
  • 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不願和你袒露心扉?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疑惑:孩子小的時候,與自己親密無間,什麼事兒都願意跟自己分享。長大後,他們的表達能力更強了,反而與父母疏遠了,甚至刻意隱瞞一些事。其實問題,很有可能出在溝通、交流的方式上。想一想,自己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是不是經常性「把天聊死」?
  • 當孩子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時,父母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因為他並不會感到孤單,也並不會感覺他需要朋友,因為他平時身邊都有兄弟姐妹或者父母的陪伴直到父母意識到孩子到了需要交朋友的年齡時,孩子也不願意主動去交朋友,因為他的內心沒辦法接納除了家人以外的人,也不懂得友誼的珍貴。這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 用好這一招,讓孩子樂意對你敞開心扉
    身為父母,我們總想把最好的東西都給到孩子,但孩子是否能夠接收到,是否能夠理解,很多時候父母都無法掌控,只能留下一句「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嘆息。大吉大李分享一段痛苦的經歷給你,並把自己走出來的經驗和學習成果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告訴父母自己在想什麼呢……
    第一,父母不能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很多家長喜歡事無巨細地替孩子考慮問題,當孩子要做某事時會表現出不信任,這讓孩子十分苦惱,他會用強烈的反抗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而父母卻很少在乎孩子的這些情緒,反而會用強勢來壓制他。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不理解他,不會再對父母敞開心扉。第二,教育沒有針對性。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父母怎樣做,孩子才願意和父母溝通
    一、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1.價值觀的衝突:父母不理解孩子在乎的價值,強迫孩子接受父母在乎的價值。2.代溝:人生經歷不同,內在經驗不同,父母不理解孩子言行背後的感受和需求。3.強迫的愛:父母把自己認為好的強加給孩子,孩子不接受,父母就不高興。4.堅持「我是對的」:父母不肯認錯和改變,讓孩子心裡不服,卻不好說什麼。
  • 孩子不願和父母交流怎麼辦?想要走進孩子的心扉,父母做法很關鍵
    很多父母發現隨著孩子的年齡越長越大,和自己的溝通交流也越來越少,自己似乎不再是孩子願意分享的朋友了。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了呢?不少父母為了尋求原因和改變現狀絞盡了腦汁,卻還是無法成為孩子的傾訴對象。
  • 兒童交流指南:如何引導不同年齡孩子向你敞開心扉,進行深度交流
    事實證明,為了敞開心扉和父母交談,孩子需要與父母建立起一種聯繫,這種聯繫早在孩子十幾歲之前就已經牢固了。但保持這種關係至關重要,多倫多治療師、《育兒之道:如何養育好孩子》一書的作者詹妮弗•科拉裡表示。科拉裡解釋說,作為父母,幫助孩子整理和處理白天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是我們的職責。她說:「孩子們還沒有獨立完成這項工作的高層次思維。」你可能不會聽到每一次成功或考驗,但這些想法可以讓你的孩子在每個年齡向你敞開心扉。
  • 奇點大學—家長錦囊|孩子青春期不願和父母溝通,如何打開心扉?
    兒子今年上初二了,話卻越來越少,更不願意聽父母說話。有的時候我特別想跟他聊聊,聽聽他的想法,就叫他和我面對面坐下談一談,他雖然也配合但是能看出態度上還是抗拒的,特別敷衍,回答我的話就一個字、兩個字,最多三個字解決。
  • 孩子的笑容
    孩子的笑聲 昨天去龍泉湖溼地觀景,看到了幾個臉上帶著幸福的微笑,天真無邪的、奔跑著的小朋友! 我問了孩子一個問題: 這一路走來,看到有多少大人的臉上帶著從容的、自然的、幸福的微笑?孩子說:很少很少,大人都很陌生,板著個臉,甚至橫眉冷目,好像,好像世界都欠了人一樣!大人的世界裡都是陰謀詭計啊!
  • 孩子不願意跟你溝通,父母請思考自己的問題。辦法有…
    因為生活的壓力和工作的忙碌緊張,父母與孩子之間相處的時間和溝通的時間越來越少,對孩子的耐心也有限,很多原因會造成孩子不願意與父母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欣賞孩子,鼓勵孩子,這才是跟孩子好好溝通的關鍵。
  • 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表達自己?90%家長不知道真正的原因
    晚上孩子們入睡後,思考了很久很久,記得美國資本家洛克菲勒曾在《留給兒子的38封信》中寫道:在對話中,傾聽者才是擁有權力的人,而非陳述者。傾聽,只有兩個字。但我們平時做起來,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如果朋友能夠少去猜測孩子,多傾聽孩子的訴說,相信孩子也能更好地與媽媽溝通。我們要想成為能傾聽孩子心聲的好父母,首先要創造一個尊重孩子,讓孩子願意傾訴的環境。
  • 優秀孩子的背後,大都有和他「能聊天」的家長
    優秀的孩子,不光是學習成績好,而是德才兼備,更重要的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和性格。這樣的孩子,往往樂觀自信,能夠敞開心扉,擁抱世界。而往往,這樣的孩子大都有一個很能和他聊天的家長。即使不是父母都能和他「聊」,但至少有一位家長很能和孩子「聊的來」!
  • 讓孩子對你敞開心扉,原來這麼簡單
    研究顯示,從父母和孩子開始的交流是孩子在一生中學習社交的最有影響力和最有說服力的方式之一。奎克說,在她研究2到12歲兒童的過程中,她發現孩子們「在他們的感受被認可之後」會感覺更有力量。我們應如何創造安全的空間,讓我們的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與我們敞開心扉呢
  • 家長和孩子講道理,他只會越來越煩,這樣做孩子更願意接受
    導讀:家長和孩子講道理,他只會越來越煩,這樣做孩子更願意接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和孩子講道理,他只會越來越煩,這樣做孩子更願意接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敞開心扉,和孩子講講自己的心裡話
    ,怎樣做孩子才愛學》案例平平是小區裡有名的品學兼優的好孩子,所以他的媽媽王阿姨也成了小區裡的大紅人,經常走著走著,就有鄰居前來請教教子良方。有什麼心事也不跟我們說,長大了,我們也管不了,哎……」「其實吧,孩子是渴望跟我們溝通和交流的,但我們大人卻擺在了長者的位置不肯下來,孩子無法感受到平等,自然也就不願意與我們交流了。」「那怎麼才能讓孩子開口呢?」張阿姨問。
  • 和孩子越來越沒話說了,能一起笑的親子關係是不會差的
    從小跟父母不親,現在三十歲也不親。 網友B,17歲的高一學生,父母常擺臉說,同學說起父母臉下有笑容,而他對父母只有許多不解:為什麼事情都是我的錯?為什麼家裡有一點髒就是我弄的?為什麼不能對我熱情一點?為什麼處處限制我?
  • 讓青春期孩子敞開心扉,新東方在線提醒家長掌握這些溝通方法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尊心和獨立意識開始覺醒,渴望得到認可、脫離束縛。但同時,孩子們也可能變得敏感、脆弱、多疑,甚至「叛逆」。因此總有家長朋友抱怨,青春期的孩子難以溝通,喜歡把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在新東方在線老師看來,這樣的問題往往出在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方法上,要想讓孩子敞開心扉,家長需要學會和孩子進行科學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