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草堂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代溝才使得雙方無話可說?實際上是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方式,以及面對孩子時的表情,沒有笑容的父母,孩子根本不願意敞開心扉,更不願意和其主動交流。
前段時間我去朋友家,看到朋友和孩子玩得正開心,我不禁和朋友說起自己的育兒煩惱:「我兩家的孩子都一樣大,可是你家孩子為什麼總是和你那麼親近,和我的孩子平時都不願意和我溝通,甚至拒我於千裡之外,難道這是性格使然嗎?」
朋友笑著對我說:「別拿孩子性格當擋箭牌,是你平時對孩子笑得太少了,我家孩子和我們這麼親近,都是笑容發揮的作用,平時我們會一起討論,一起玩耍,所以才會有共鳴,彼此之間樂於溝通」
我回想了一下我的育兒方式,每次在要求孩子的過程中,總是板著臉,並沒有用溫暖感染到孩子。所以臉上有笑容的父母,孩子們才樂於溝通。
一、父母臉上有笑容,孩子才願意敞開心扉
心理學家艾德特羅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靜止臉實驗,一開始讓母親積極地和孩子互動,臉上帶著笑容並且用熱情的情緒,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願意和家長互動,並且還產生了積極的回應。
但是等這位母親面無表情不再回應孩子時,孩子臉上的表情也黯然失色,甚至產生了恐懼的表情,最後崩潰地哭泣起來。
所以只有父母臉上帶著笑容,給孩子傳遞積極的情緒,孩子才會被這種情緒所感染最後樂於和父母溝通互動。
笑容背後並不是一個微笑的表情和行為,而是一種積極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同樣也是一種樂觀的情緒,在這背後深深影響著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和方式,因此父母愛笑養育出來的孩子也更樂觀。
二、父母愛笑,孩子更樂觀
如果父母每次遇到困難第一件事是先抱怨,再苦惱一會。每一次都是按照這樣的模式去解決問題,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也會採用同樣的方式,甚至用相同的態度。
要知道,家長是孩子成長中的第一任老師,並不是簡單的生活,有時候包括對待人生的態度,以及應對挫折的能力。
因此當家長們愛笑,不管遇到挫折還是開心的事,都用笑容去應對,那麼孩子也會受到這種積極的情緒影響,從而變得更加樂觀。
家長們不要再吝嗇自己的笑容,用笑容去教育孩子會使教育更簡單,使孩子更優秀,笑起來很重要。
三、家長如何讓自己笑起來?
1、保持良好情緒
想要每天都笑著對孩子,笑只是一個形式,最重要的是笑背後所蘊含的情緒,這種情緒能夠帶動孩子甚至能夠影響孩子,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一種良好的積極的情緒。
平時遇到煩惱第一時間學會冷靜,這是平復自己情緒最快捷的方式,冷靜下來再學會轉換情緒,讓自己的情緒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表情依然是面帶笑容,而且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笑,有感染力的笑。
2、和孩子一樣「年輕」
笑容最重要的就是擁有年輕的心態,用積極靈活應對每一個難題。並且在和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的笑容想要感染到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視角看世界,這樣的笑容才有共鳴。
因此和孩子一起「年輕」,就是保持一顆童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忘卻工作的壓力、生活的苦悶,更多時候是和孩子一起玩耍的快樂,散發出來更加真誠的笑容。家長們平時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溝通,才會保持這顆年輕的心。
3、寬容之心
如果家長每天都對別人苛刻,對自己嚴厲,最後只會讓苦難壓迫自己,影響自己的情緒,每天都愁眉苦臉。
有很多家長都是這樣,對孩子要求太高,一旦孩子沒用達到目標,甚至出現任何錯誤,家長們就開始出現負面情緒。
想要保持笑容不妨從源頭出發,用寬容之心應對孩子的成長,讓包容改變自己的情緒,讓寬容慰藉更多的靈魂和肉體。
父母常笑才更容易和孩子溝通,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受到正面的情緒才會讓他們變得更積極,才會有更多優秀的孩子出現,因此家長們不要吝嗇自己的笑容,傳遞積極的情緒。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草堂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