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民間故事:這個故事比小紅帽更有看頭,瀘州熊家婆

2021-01-09 江陽沽酒客

這個是江陽沽酒客瀘州民間故事中壓箱底的精華,瀘州民間故事種類繁多,而且各有趣味,但是沽酒客認為傳播和影響力最廣的:一是《二十四個望娘灘》,另一個就是《熊家婆》。

瀘州民間傳說《熊家婆》完全可以比美《格林童話》裡小紅帽狼外婆的故事,但是沽酒客覺得,瀘州人比他們更具智慧和幽默感,這篇傳說絕對是瀘州人智慧一大結晶,腦洞開的不要不要的。當然故事裡很多邏輯其實跟格林童話一樣,難以自圓其說,我們不必較真。好了閒話少講,一起來感受和重溫一下吧。

在很多年以前,瀘州城外山上住有一家母女三人,大女兒叫大妹,二女兒叫二妹。姐妹二人都很聰明,惹人喜歡。

一天,媽媽要到河對面舅舅家走人戶去吃酒,吩咐姐妹把對門山住的家婆(瀘州人叫外婆叫家婆,親熱一點叫家家,但是這裡要讀嘎,「嘎」婆才對。)叫來給兩姊妹作伴。

媽媽走後,姐妹二人在院子裡耍到午後,就在壩子邊高喊:「家婆,家婆,我媽吃酒去了,你過來陪我們嘛!」

這天,正好家婆沒在家,這一喊,被山裡頭的一隻人熊聽見了,傳說這個人熊,能裝人,經常這樣迷惑路過深山的人,把人哄騙來吃了,這時候這隻人熊,就裝著人的聲音應了幾聲。

過了一段時間,天黑了,大妹幫著二妹進屋關上門,點燃燈,在火爐邊烤火,等著家婆來給她們作伴。

不多久「篤篤篤」有人敲門。二妹害怕的說:「姐姐,我怕!」大妹連忙把妹妹按倒在自己懷頭,靜靜地聽了一哈兒,看看到底是誰。只聽到一會有聲音傳進來:「么么(瀘州人呼小輩愛叫么,如么兒、么乖、么么表示親熱),快開門,家婆給你們作伴來了哦。」

其實這個並不是他們的家婆,而是那頭熊裝的,是一個「熊家婆」。大妹警惕性高,覺得這個家婆聲音粗聲粗氣,就問:「你是家婆嗎?你的聲音咋個不像呢?」

只聽門外說:「哎呀,么么,家婆受涼了,聲音有點啞囉!」

二妹抱著姐姐高興地跳起來:「真的是家婆來給我們作伴來了!」於是準備開門。

突然聽到外面的熊「家婆」說:「這幾天我的眼睛正在生火眼,怕見亮,快把燈吹熄,我好進來,外邊冷得很。」

大妹二妹也沒有多想,就把屋頭的燈都弄熄了,蹦蹦跳跳地去把門開了,讓「家婆」進來。

姐姐忙挪根板凳說:「家婆,這裡有板凳,快坐下吧!」

因為熊有尾巴,做不得平板的,怕尾巴露出來就說:「么么,家婆生有坐板瘡,不敢坐硬凳子,我坐到雞罩子上就是了。」

熊家婆邊說邊在屋角的雞罩上坐了下來。它剛坐下,就聽說雞在「咯、咯、咯」地叫。原來熊把尾巴伸進去了,雞聞到氣味害怕了。

大妹忙問:」家婆,雞怎麼要叫呢?」

熊家婆說:「那是瘡殼落下去打著那瘟雞了。」

坐了會兒,大妹說:「家婆,我給你做晚飯吃吧!」

熊家婆怕大妹去廚房點火暴露了,就說:「我在家吃了來的。么么,家婆做了一天活路(勞動),有點累了,我們快睡覺吧。把門關好,害怕人熊來喲!」又說:「今晚上家婆睡中間,二妹睡裡邊,大妹睡外邊。」說罷,就摸到床上睡了。

三人睡下後,二妹就「哈哈哈」地笑個不停。大妹問道:「妹妹,你笑啥子哦」?這時候妹妹沒有答應,也沒有聲音了。熊家婆說:「不要吵,你妹妹睡著了。」

大妹想:剛才還笑,咋個就睡著了呢?越想越不對頭,這個「家婆」不大像常來的家婆呀。不一會兒,大妹便聽見「嚓嚓嚓」吃東西的聲音,就問:「家婆,你吃什麼東西呀?」

熊家婆說:「是你家公從小市轉角店給我帶來的鹽炒胡豆。」

大妹說:「拿點給我嘗嘗嘛。」

熊家婆沒辦法只好拿給大妹。大妹接過來一摸是二妹的手指,害怕得「啊」地驚叫一聲。

「么么,你啷個了?」

大妹不敢說出來,就說:「家婆,我在吃鹽炒豆時,打晃,牙齒咬到舌頭了」

大妹這才曉得是熊家婆先前故意把妹妹逗笑後,趁她不注意把妹妹吃了,又痛苦,又氣憤,決心想辦法收拾它,就忙說:「家婆,我要屙屎。」

「么么,到門背後去屙吧。」

「家婆,門背後有門神。」

「到床腳下面去屙吧!」

「家婆,床腳下面有床神。」

「到柜子邊去屙吧。」

「柜子邊有櫃神。」

熊家婆不管說哪裡,大妹都說有神。熊家婆只好讓大妹到外邊去屙屎。又怕大妹跑脫,就說:「么么,看人熊來喲!這樣吧,我拴根繩繩在你身上,你屙完屎,就喊一聲,家婆好拉你到面前來。」

大妹怕熊家婆起疑,只好答應。大妹出了門,把腰杆上的繩子解下來拴在一把歪嘴尿壺上,喊了聲「家婆,拉喲!」熊家婆一拉,只聽見「譁、譁、譁」的聲音,忙說:」么么,你啷個把肚子吃飽了啊?過來,讓家婆摸一摸。」

沒聽見大妹的聲音,「譁譁」的響聲越來越近。伸手一摸,原來是只歪嘴尿壺,裡面裝有半壺尿。一手都是尿。熊家婆氣慌了,翻身跳起來,點起燈,在屋頭東一趟,西一趟地找,始終沒找到大妹的影子。天亮了,熊家婆到屋外東張西望,不見大妹影子。

它吃了二妹,覺得有點口渴,看見壩子邊梨樹下有口枯井,就大搖大擺地到井邊喝水,正準備蹲下去時,忽然看見ー個人影在井裡晃動,就「呼」地撲了過去,結果撲了個空,弄了一身水。這時,蹲在梨樹上的大妹笑出了聲來。熊家婆抬頭見大妹在樹上嘲笑自己,怪叫著抱住梨樹就要往上爬。

大妹怕慘了,急中生智說:「家婆,你手腳不方便,如果要上來,我家門背後有一瓶桐油,你去拿來抹在樹上就好上來了。」熊家婆信以為真,高興地去把桐油拿來抹在了樹上後就開爬樹,它一爬一個跟鬥,一爬一個跟鬥。

大妹見熊家婆爬不上樹來,又沉著氣說:「家婆,你人老了,手腳不方便,爬不上來算了,你要吃梨的話,就快去把我家門後那根梭標燒紅拿來,我奪(叉下來的意思)下來給你吃。」

熊家婆聽了,當真去把那根梭標找來,到廚房把它燒得透紅,然後跑來遞給遞給大妹。大妹接過梭標,對熊家婆說:「家婆,張開嘴巴,閉上眼,我奪梨子到你嘴巴頭!」

等那個熊家婆剛一閉眼,張開嘴,大妹就一梭標殺下來,不偏不歪,正好殺在熊家婆的嘴巴頭,熊家婆哼都沒有哼一聲,就被殺死了。

總算大妹給自己的二妹報了仇,以後這家人就把遇到人熊裝家婆的事情講給了大家聽,大家恨這傢伙,就去打獵,現在瀘州再也看不到人熊了。但是熊家婆的傳說卻世代流傳。

相關焦點

  • 瀘州民俗文化裡,關於這三位神仙的傳說,見證了瀘州民間習俗
    早在《漢書·王吉傳》一書中就有「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的記載。說白了它就是民間文化習俗百科全書。這裡面包羅萬象,今天沽酒客就給大家講講瀘州民俗文化裡面重要的一部分,關於地方民間傳說類,而這一次我特意挑選三個神仙級人物,來給大家說一說,他們分別是木匠祖師爺魯班、八仙中的二仙呂洞賓和韓湘子。
  • 四川瀘州:七大歷史經典愛情故事重現
    現場亮點紛呈,眾多身穿漢服撐著油紙傘的少男少女擺出七夕字樣,傳遞佳節的美好;演員用心演繹了「舉案齊眉」、「琴瑟和鳴」等七個傳統的經典愛情故事,讓在場觀眾感受到了和諧美滿的氛圍。   最令人感動的是,現場邀請了瀘州一對「白金婚」的老夫妻文官權、周成芳,他們動情地講述了70年來的愛情故事。
  • 瀘州這些青年志願者服務案例/故事/文創產品獲獎了,看看都有啥?
    瀘州召開了4年一次的青年志願者協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會議上,除了對近年來瀘州市青年志願服務工作進行了總結,並謀劃部署下一階段工作以外,還舉行了瀘州市優秀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典型案例、青年志願者典型故事和青年志願服務文創產品頒獎儀式,現場對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志願服務項目、志願者故事和文創產品進行了頒獎。獲獎者合影。
  • 講述警察故事 瀘州警史館開館 將推專題活動
    6月12日,瀘州市公安局舉行瀘州警史館開館儀式。瀘州市公安局離退休老領導,離退休和在職英模代表,捐贈人代表和市局機關各部門負責政治工作的同志等近百人參加了開館儀式。據悉,瀘州警史館目前主要面向團體開放。
  • 瀘州民間故事:陳琪螞巧戲太守侍郎,不為功名,遊戲人間
    瀘州奇人陳琪螞,小時候就機靈的很,而且讀書比一般人要厲害些,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學霸。自從上次收拾了花心老學究,他一直懷恨在心,但是到底是娃娃不能跟他一般見識,而且這個老學究還是有點才學的,所以他總想要找機會理麻(瀘州話收拾和教訓的意思)一下陳琪螞。
  • 瀘州三大未解之謎,其中包括明朝十大懸案之一,至今未曾破解
    不過關於尹吉甫的故事在瀘州流傳很久。瀘州八景之一的琴臺霜操,就是講述的尹吉甫和他兒子的故事。在瀘州麻沙橋還是其撫琴臺的遺址。但是歷史沒有記載。關於它最早則不是瀘州民間故事。但是作為瀘州的民間文化來談這個事情還是值得記錄的。你問沽酒客真與假,沽酒客沒有答案,只能說它有可能發生,也很有可能不在你這裡。地方文化不夠強勢或者根本不重視,別說事情不真,就算真的有,有一天都可能被人徹底否定,所以,各位好好思考一下吧。
  • 瀘州第三屆民間藥王會在天壽同仁國醫館隆重舉行
    本屆盛會由瀘州市民間中醫藥學會(籌)主辦,天壽同仁國醫館承辦,吸引了來自醫藥界精英、名老中醫代表、新生代民間中醫技術骨幹及各界嘉賓500餘人出席活動。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名老中醫專家委員會特發賀信,向此次盛會召開表示祝賀。
  • 瀘州大學數量全省排名第4,知道瀘州有幾所大學嗎?詳解瀘州高校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臨床醫學學科在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含三所附屬醫院)有醫教員工8000餘人,有專任教師1254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等兩萬餘人。四川警察學院目前有瀘州和成都兩個校區,瀘州校區坐落於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龍透關路,成都校區坐落於成都市雙流區黃水鎮雲嶺路。
  • 瀘州:喝著瀘州老窖吃著瀘州美食簡直爽的不要不要的了
    瀘州一提到這個名字大家腦子裡一定會出現瀘州老窖,瀘州有三個別名叫酒城,江城,江陽。瀘州這個城市水源特別的好,不然也不會釀出瀘州老窖,也不會成為世界級白酒的產源基地,水源好代表著這裡的環境也很好,美食一定更出色,小編今天就來盤點瀘州美食究竟好不好吃。
  • 瀘州小市有條餘公街,還有已經消失的餘公三世橋
    感謝羅老師的回憶和講述今天的小市已經沒有往昔的碼頭繁榮,當年在沱江大橋還沒有搭建的時候,瀘州過河——小市(小事),其實一點都不是小市,不方便,當然有碼頭渡口,餘甘渡就意外成就了瀘州古八景之一。小市那些年月並不落後的閉塞,反而因為水運的發達,自然形成川滇黔渝物資集散地。
  • 新瀘州與老瀘州的美食記憶
    作為長江上遊重要的港口城市,在瀘州可以吃到正宗的長江魚,在瀘州濱江路旁到處都是各具特色的壩壩魚館子,湍急的江水中也一樣有專為想嘗試船上吃魚的朋友準備的「墩船魚館」。瀘州風味的名小吃多樣,主要有白糕、倫敦糕、豬兒粑、窖沙珍珠丸、兩河桃片、合江烤魚、姜氏滷菜一絕、老牌鴨子、朱氏雜醬面等。
  • 假如瀘州開啟長沱兩江觀光遊輪,可能打開瀘州旅遊新局面
    大家好我是江陽沽酒客,一個土生土長的瀘州人,長沱兩江長大娃兒,我們算是最後坐過船遊玩過長江沱江的人,當然也許是過河船,但是今天這個都只能留在記憶裡了。以前瀘州的渡口和碼頭,今天基本都退出了歷史舞臺,還有多少人知道,哪裡是銅碼頭?哪裡是澄溪口碼頭?哪裡一碼頭、二碼頭?小市上碼頭和中碼頭又有哪些故事?而那些渡口如寶來橋、管驛嘴、餘甘渡等等又有幾個人記得。
  • 董代富再寫瀘州「營溝頭」,記錄三星街、龍泉井等舊城往事
    既有歷史典故,又有人文故事,既有老窖淵源,又有江陽積澱。準確地說,這是一本關於南城街道的重要地情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 「資政、存史、教育」功能,能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 董代富說,營溝頭有公元1573年建的酒窖,連續使用400多年之久,成為濃香型白酒的發源地。營溝頭原來也是瀘州市的一條歷史悠久的名街,通過營溝街可見證瀘州市的歷史。
  • 瀘州首個全業態體驗式購物中心 華潤萬象匯有哪些看頭?
    不過,瀘州的商業發展卻相對落後,雖然有西南商貿城、佳樂世紀城、萬城國際中心、步步高·龍馬商業購物中心等項目在建,但是目前,瀘州市區可以說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購物中心,市民消費也只能去街鋪、百貨、超市。      這樣的局面在11月6日將得到改變,華潤置地在四川地區的第二個商業項目,瀘州華潤萬象匯將會開業,帶來第一全業態體驗式購物中心。
  • 瀘州江邊多險灘,灘灘都是鬼門關——回憶那驚濤駭浪的日子
    今天閒來無事,正好江陽沽酒客就來給大家聊聊瀘州的一些灘,(再次聲明這次談的灘只是瀘州的一部分,不要問江陽沽酒客為什麼這個灘沒有,那個灘沒有,一次性寫不完,讀書也不是一次就把百科全書看完的對不,要有過日子的心。另外如果有不對之處,歡迎指正不勝感激。)瀘州的險灘多,光長江上知名的就有二郎灘、土地灘、大米灘、小米灘等等,那些時候,灘灘都是行船的鬼門關,過不了就淘汰。
  • 瀘州西門民國往事:白天少行人,夜晚不住人
    這個哭哭啼啼走西門,最有意思。但是為什麼這麼說你們知道嗎?這個就要從清朝甚至更遠的瀘州歷史開始講起。瀘州西門,今天的樣子跟過去完全不一樣,它挨著忠山最近,其實這裡更接近當年的郊區甚至荒郊。儼然不是今天城中心的樣子。但是由於清代軍營駐守在這個地方,其實西門,也並不是荒無人煙。我們看一些古裝劇,常常說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其實午門成了傳言中處決死刑犯的場所。
  • 在瀘州鴨子不但是一道美味,更蘊含了民俗的飲食文化
    今天瀘州的鴨兒以麻鴨為主,白鴨兒一般沒人喜歡,肉質口感都不好,當然之前大家比較愛的是綦江鴨兒,不過這個品種不長肉,也有點雞肋的感覺。對於鴨子來說跟雞是不大一樣的。雞要吃得嫩,魚要吃得跳,鴨兒當然要老。在民間認為鴨子性溫涼,有滋補的作用,但是對身體不會起到其他副作用,而雞太老了,就是養殖時間太長,一來肉質不好,二來身體可能還有毒素。
  • 瀘州語文一百年
    兒童入學就學簡短的白話句子以至短小的文章,如兒歌、故事,等等。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被融為一體,一邊識字一邊閱讀,並從閱讀中逐步識字。教材內容與兒童生活和學習興趣比較接近,逐步增加了文學性,選用了一些當時的文學作品,以及使用白話翻譯的外國兒童文學和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吳芳吉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在瀘州寫成的《護國巖詞》和其時開始創意的《婉容詞》,也入選小學《國語》[35]課本。
  • 瀘州八景越千年,入詩入畫入夢來
    本文參考《瀘州詩三百首》、餘安中老史料考證,已經部分瀘州文史資料瀘州古稱江陽,在明朝時期,因為楊慎的緣故,逗留瀘州期間,遍訪當地名勝,又尋古老遺蹟,一一加以整理,終於使得瀘州古八景即江陽八景在明朝由民間流傳,進入了一個更高度人文領域。其實在古代很多地方,一般都對境內之勝跡,用典雅的四字句編織成「八景」名稱,集中概括各景區之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
  • 【方志四川•勵志故事】四川瀘州「梅子老師」:無手無腳,她當了...
    【方志四川•勵志故事】四川瀘州「梅子老師」:無手無腳,她當了12年老師 2020-12-06 0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