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到了一定年齡,就要上幼兒園、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學習對應的知識,獲得相關的能力。
職場人到了一定階段,就要掌握對應的能力,否則個人核心競爭力就會變弱。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我們從現實中的某些現象來解釋,比如:
應屆畢業生在基礎工作上犯了些常識錯誤,大家很容易理解對方,剛出來工作犯點錯誤很正常,以後多注意。
但如果是30歲的職場人還在工作上出現常識性錯誤,大家就會覺得這個人能力太差,然後就沒以後了。
年齡不能決定你未來的成就,但常常影響到別人對你的看法。如果你到了30歲還沒有掌握必要的工作能力,你會失去很多發展的機會。
錯過了最好的成長階段,再想重新開始就會困難百倍。30歲前,職場人最好要掌握這3種能力,對你的職業發展,或是創業成功都會有很大的用處。
【一】高效執行的能力
不管在什麼崗位上,當接受到重要的工作安排時,能夠快速將之開展起來,並準確落實,做出令人滿意的結果,都是最基本且重要的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有沒有掌握到正確的工作方法,比如:
1、時間管理的方法。通過將時間做出最合理的安排,讓每項工作都能落實到位,並能夠將重要且緊急的工作優先處理好,交託給領導。
2、問題分析及解決的方法。工作推動過程中必定會遇到各種問題,能夠快速地分析出問題的所在,並且馬上做出應對的方案,將問題解決到位,讓工作能夠快速推動起來。
3、有效溝通的方法。任何工作的推進離不開溝通,通過溝通能準確把握領導的期望,能說服同事合作開展工作,就能讓使我們在執行工作時,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的崗位可能還有對應的工作方法,比如特定崗位的專業方法,我們需要對崗位有清晰的理解,摸索哪些方法能讓我們更高效地去開展工作,並掌握它們。
在30歲前掌握這項能力尤其重要,我們在30歲後精力開始下降,這時有了正確的方法,才能讓我們在工作上不比其他落後,甚至展現出優秀的執行力。
【二】資源協調的能力
《勸學》有詞:君子生非異也 善假於物也。優秀的人和普通人並沒有太大的不同,他們只是善於藉助外物的力量。
到了一定年齡,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我們的能力增長已經有所局限,工作積極性也會有所減弱,在工作上能解決的問題越來越有限。
可以說30歲是很多職場人的一道坎,這時還在靠自己的單薄的實力與人競爭,很容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這時懂得協調外部資源,將之利用起來,可以使我們顯露出比自身「實力」強十倍百倍的問題解決能力。
如果你想要創業,各項資本和資源都準備好了,就差專業技術,這時最好的方法是找到專業人士合作,而不是自己重新開始學習一門技術。
這就需要我們具備一定的情商,懂得和不同資源方建立起合作的關係,並知道將這些資源運用在合適的地方,讓雙方都能受益,從而保持長期合作。
這個資源,可以是同事,客戶,有優勢專長的朋友等等。
【三】人脈管理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當職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再想往上突破,就不再是個人實力的問題,而是比拼人脈背景和圈子資源。
廣闊的人脈,能帶給我們更多發展的機會和平臺。到了30歲,這點尤其重要,當我們遭遇到風險,跌入低谷時,再想重新崛起,會容易很多。
比如30歲後失業再找工作,如果是到處投簡歷,通常都會被刷掉。但有人推薦介紹的話,不僅工作更好找,還能獲得更好的工作平臺。
這需要我們學會識別有用的人脈,通過各種方法獲得對方的認可,並且保持一定頻率的聯繫,維持的人際關係。
所謂的人脈,不是你拿到對方的聯繫方式就可以,而是對方記住了你,並且在事後還能保持一定的交流,甚至有所合作。
對於比我們更高端的人脈,我們一開始就要想辦法讓對方在與我們的交往中受惠,比如幫導師推銷課程,免費幫高管處理對方可能不方便的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