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摸摸寡婦床頭灰,就知牌坊給不給」,有道理嗎

2020-12-25 三農的高度

這句老俗語,如果以字面意思來看,表達寡婦床頭是否乾淨,來判斷一位寡婦是否貞潔。如果說僅僅以有沒有灰來判斷,可以說是比較武斷的結論。不過大家也知道,能夠流傳下來的俗語,雖然在這個時代有可能過時了,看著非常不合理,但是,在某個時間段內,還是有一定的廣泛公認性,才能夠被稱之為俗語。那麼,咱們就來說說,這句俗語是否有道理。

摸摸寡婦床頭灰:顧名思義,去檢查一下寡婦的床頭(隱私),看看是否乾淨。當然了,寡婦不一定邋遢,因此,實際上去檢查床頭是否乾淨,沒有啥依據。這裡所謂的「摸床頭灰」,可以理解為「摸查、考察」寡婦的生活作風。「身正不怕影子斜」,也就是說寡婦的日常生活作風,已經表明了一切,而不是以床頭的邋遢與否,來判斷女人是否貞潔。

就知牌坊給不給:牌坊,是在封建社會,給貞潔寡婦的一種「榮耀」,歷史上也有貞潔牌坊一說。也就是說失去了老公女人,孤兒寡母的不容易,能夠守家待業不改嫁,侍奉好公婆,把孩子撫育成人,被「官方」表揚,給這個女人立「證書」,就是所謂的貞潔牌坊,供後世瞻仰。因此,在給予一個寡婦這種「榮耀」的之前,是要經過摸底排查,看看這寡婦生活作風問題,是否配得上貞節牌坊。以防鬧了烏龍,讓世人恥笑。

所以在封建社會,時興給寡婦立貞節牌坊的時候,這句俗語也說明了當時的一種情況。哪位寡婦立貞潔牌坊,需要夠格摸查過後,檢驗合格才能獲得「貞潔牌坊」的頭銜。畢竟這個頭銜,不是隨便一個寡婦都能夠得到,檢查一下也非常正常,以防出現「當婊子又立了牌坊」,讓人貽笑大方。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封建社會這種「貞節牌坊」制度,壓抑了女人的天性,有失公允。但是,在封建社會當時的情況下,關於女人的枷鎖太多了,比如說「好女不嫁二夫」、「三從四德」,裹腳等等之類,對女人進行精神和身體上的控制,讓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庸。就在舊社會,裹小腳的女人還比比皆是,我曾經問過村裡裹腳的老太太,裹腳難受為啥要裹腳?老太太告訴我說:「好控制,跑不了」!

在那個封建時代,女性社會地位低下,出現這樣的講究,也是當時社會的「需要」,是當時人們認同的價值觀。以現在人們的眼光來看,貞節牌坊的神操作,有點抹殺人性之嫌疑,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提倡了社會正能量,弘揚了社會風氣,維護了當時家庭關係結構的穩定性。雖然說不值得提倡,但是,顧家養家又潔身自好的人,無論男人和女人,都是令人值得尊敬的人!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寡婦床頭灰,鰥夫門前草」,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所謂農村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有些俗語看似不著邊際,但細想之下還是有一定的道理。比如有句俗語叫做:「寡婦床頭灰,鰥夫門前草」,這句話就比較象形地描述了這兩種人的生活狀態,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百年難逢寡婦年」,2021年是寡婦年嗎?有啥說法?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年份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百年難逢寡婦年」,那麼什麼是寡婦年呢?2021年是寡婦年嗎?關於寡婦年又有哪些說法呢?
  • 《本草綱目》記載的「寡婦床頭灰」能有大作用,這是真的嗎?
    在這段時間裡,他拜訪了漁夫、藥工、蛇人等人為師,並查閱了歷代的醫書,發現有許多疑難雜症。到了明萬曆十八年,李時珍嘗到了百草枯,花了整整27年時間,終於寫出了高達192萬字的《本草綱目》。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後人稱其為「藥聖」,並有「萬密齋之方,李時珍之藥」之稱。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了許多令人難以置信卻又十分有效的療法。
  • 農村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這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這句俗語也是農村人茶餘飯後嚼舌根的談資,實際上也些有道理。不光是在舊社會適用,放在現社會也不無道理。由於男女比例失調,男性的數量遠遠大於女性,再加上天價的彩禮,有的甚至已經達到了幾十萬了,這讓很多農村大齡男青年叫苦不迭。
  • 辛丑牛寡婦年,農村俗語「寡婦遇到牛,龍少不擔憂」,啥意思呢?
    對於農民來說,種地自然是按照一年當中的節氣來進行的,在以前的時候農民在對於展望莊稼的耕種收穫來說也是按照農村特有的一種預測方式,那就是「黃曆」,黃曆也是農民在平時的耕種,婚嫁等方面也是起到了一定的參考作用,就拿前幾天來說,我路過村口的時候,幾位老農民就在討論農村的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叫「寡婦遇到牛,龍少不擔憂」,乍一聽的時候還摸不清是啥意思,然後我就湊近聽了一下,你別說還真那點意思,那麼你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寧夜宿於荒墳,也不可旅居在古剎」啥意思?有道理嗎?
    小編相信大家對俗語一定很是熟悉了,俗語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不僅富有趣味性,而且更具有一定的道理性。俗語是人們對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可能有很多人已經將這些俗語忘記了,這不免讓人覺得有點可惜。作為新時代的一員,仍然需要我們去學習俗語,並將其傳承下去。
  •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其實上半句才是精華,為何男人從來不提?
    幾千年來,我們老祖宗將歷代的經典故事口口相傳,精簡成句,創造出很多的俗語。過去農村有一句老話叫做「寡婦門前是非多」,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這句話什麼意思很多人也都理解,但其實這句俗語之前還有半句,可能大家聽得比較少,那前半句到底是什麼呢?
  •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是啥意思?有什麼依據嗎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是啥意思?有什麼依據嗎俗語是我們民間文化的一種體現,它沒有非常優美華麗的詞句,很多也沒有什麼非常波瀾壯闊的意境,但是這些俗語是蘊含的大道理是非常現實的,很多的俗語也是教會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很多長輩也會經常說一些非常道理的俗語來教育我們,今天小編也是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俗語,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這句話就是「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半句鮮為人知,但是更現實
    農村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半句鮮為人知,但是更現實農村有很多流傳很久的通俗語句,很多都很有意思當然也有一些很有道理。今天冰哥就來和大家聊一聊農村的一句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話可能很多朋友都聽說過,但是大家知道它還有下半句嗎?
  • 農村俗語「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寡婦年嗎?會有倒春寒嗎
    農村老人常說「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寡婦年嗎?會出現倒春寒嗎?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寡婦年,寡婦年又叫做啞年,其實就是指在一整個農曆年中沒有立春的年份。之所以會出現寡婦年這一情況,和農曆的結合方式有關係。很多人會將農曆叫做陰曆,其實農曆其實是陽曆和陰曆結合後的產物。
  • 農村俗語:「寧與寡婦同吃苦,不與生妻共享福」是啥意思?
    孫大哥的兒子倒是非常認同這門親事,但孫大哥卻愣是不認同,而且,他不認同的理由竟然非常奇葩,那就是:「寧與寡婦同吃苦,不與生妻共享福」。當孫大哥搬出這個奇葩的理由後,竟然把紅娘弄了一個一頭霧水,因為紅娘說了半輩子媒,也根本沒有聽人說出過這樣奇葩的理由。
  • 農村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真的會「家破人亡」嗎?有道理嗎
    農村多數俗語流傳甚廣,俗語的目的都大致相同,那就是讓廣大農村人避免災禍,健康、平安的生活。其中就有一個廣為流傳、耐人尋味的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你農村的俗語大多都有深刻的道理,這句也不例外,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意思。
  • 明年是寡婦年,農村俗語「寡年不見春,地收人不收」,是啥意思?
    隨著新一年馬上就要臨近,關於2021年的新消息也越來越多,聽農村的老人說,明年是沒有立春的寡婦年,在農村有「寡年不見春,地收人不收」的說法,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寡婦最怕牛馬年,鰥夫最怕三九天」,是什麼意思?
    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寡婦最怕牛馬年,鰥夫最怕三九天」,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何「寡婦最怕牛馬年」呢?所謂「寡婦」也就是丈夫去世後的女人,在以前社會,人們最講究「三從四德」。有句話叫做「好女不嫁二夫」,在以前社會,只要丈夫不在了,女人是很難再嫁出去的。就算現在,離過婚的女人很容易嫁,但如果丈夫去世後,人們就會覺得女人會「克夫」,依然是不好嫁的。
  • 農村俗語「寧娶亡夫寡,別娶活漢妻」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愜意的田園生活讓人回味留戀,雖說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但在茶後飯餘之際下河摸魚,跳房子,玩琉珠,卻成了揮之不去的記憶!曾經的農村,嫋嫋炊煙,是那麼的詩情畫意,刀耕火種生活,綿延著幾千年的情感。
  • 農村俗語「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有道理嗎?
    我們都知道,在過去的年代裡,農村是非常貧窮的,根本就沒有機械化的農具,大家都是靠自己的雙手,靠馬、牛、驢等動物來勞作。因此,在那個時候,誰家要是一個牲口,就等於是有了個寶貝,有了一大筆財富。也因此,那個時候的農村人,對於牲口的照料都非常的小心翼翼,生怕自家的牲口出了什麼問題。
  • 農村老俗話說「好籃不裝灰,好人不做媒」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1、「好籃不裝灰,好人不做媒」意思這句俗語前後是緊密聯繫的。「好籃不裝灰」意思是說,好端端的籃子,不要用來裝灰。舊時,籃子一般根據地方不同,使用的材料不同,有藤條編制的,有用竹篾片編制的,也有柳條編制的,還有用草編制的,等等。
  • 俗語「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寡婦年嗎?看完心裡有數
    在農村,有這樣一種說法,叫做「冬至大如年」,從這裡也能看出冬至節氣的重要性,在北方農村,冬至這天的習俗就是吃餃子喝羊湯,南方吃啥作為北方人的小編就不太清楚了,如果有南方的朋友,不妨下方留言說說你們的習俗。
  • 農村俗語「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啥年?有倒春寒嗎?
    導讀:農村俗語「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啥年?有倒春寒嗎?隨著冬至節氣的臨近,立春也就不遠,關於立冬有句老話叫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這裡指的是夏季入伏的時間以及數九的開啟。冬至開始了數九寒天,在這寒冷的天氣之中也孕育著春的到來,所以說冬至一到,立春也就不遠了。
  • 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啥意思?有什麼道理?下半句少有人知
    導讀: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嗎?下半句少有人知不管是在以前,狗在農村最為常見,以前人們養狗是為了看家護院,現在養狗更多是當作解悶的寵物來養;在我們那邊更是有」狗來富」的俗語,因此在農村對很多家庭狗真的很重要,但是為什麼會有「添人不添夠」的俗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