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課堂」圍棋為什麼可以教育孩子?

2020-08-28 弈雲圍棋


圍棋學習中能夠折射出一個人的性格以及他的堅毅程度。孩子初學圍棋時都很喜歡吃子,孩子們可以通過吃對方的棋子來滿足自己的好勝心。

人生中沒有絕對輸贏。孩子下圍棋也一樣。

贏得要表揚,也要督促他繼續加油,不要驕傲自滿。

輸了也要表揚,表揚他勇敢挑戰,鼓勵他再接再厲,同時糾正他下棋時所犯的錯誤,激勵他做好下一次挑戰。

圍棋為什麼先從啟蒙的吃子階段開始,而不直接進行圍空比賽?

因為它是一個根據孩子心理發展來規劃的遊戲,從啟蒙開始就圍空的話,孩子好勝的戰鬥力得不到施展,單純圍空孩子沒法體會圍棋的樂趣。

吃子可以循序漸進培養孩子的意志力,通過與對手廝殺,來鍛鍊孩子的耐挫能力。

吃子是圍棋裡最簡單的知識,把簡單的學會,等到孩子吃過一段時間在涉及圍空,孩子的整個思路都會豁然開朗,對前面所學的知識都能更好地應用!

圍棋變化莫測,輸贏變化也是。

在學習過程中,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重要的都是學習如何保持平和心態,一顆堅強耐挫的心才是圍棋帶給孩子一生最重要的禮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圍棋」的英語是GO?
    想到說這個,都是因為這兩天被熱鬧討論的「谷歌AlphaGo系統和韓國棋手的人機對決」。不過這裡不討論圍棋和結果輸贏,我們說說AlphaGo這個單詞本身。Alpha:這個都知道,是希臘字母α的發音;Go:在這裡所指的並不是「走」,而是「圍棋」。圍棋為什麼被翻譯成Go?
  • 劉婭莉圍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圍棋教育?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關注起圍棋教育,讓更多的孩子步入圍棋學習的課堂中來,從素質教育和傳統文化的推廣傳承而言,這無疑是一件喜聞樂見的事。中國圍棋文化快速傳播到世界各地,已成為世界文化溝通的橋梁。隨著圍棋文化的發展,很多的名牌大學開始招收圍棋特長生,越來越多的家長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圍棋,近年來有許多省份的中、高考學霸均是圍棋高段水平。
  • 「圍棋課堂」圍棋能有效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在圍棋學習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並不是簡單的讓孩子發現棋盤上有哪些棋子,棋子有多少氣,有哪些斷點,有幾個眼。這些屬於最基礎的觀察能力,隨著孩子圍棋水平的不斷提升無須刻意培養就能夠具備。,是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孩子,根據局面需要發現有意義的要素。
  • 中國家長,欠孩子一堂「生死教育課」
    1不知道喜歡追綜藝節目的各位家長有沒有發現,現在的綜藝字幕越來越奇怪了,本來通順的一句話,莫名其妙多出了很多引號。在《明星大偵探》中,所有關於「死」、「殺」、「兇手」、「兇器」等詞彙都要加上引號。這話一點沒錯,沒有一個家長願意自己的孩子成長在一個汙穢、骯髒的社會中。但是,打造乾淨的社會環境,和把孩子養成溫室裡的花朵,是否要劃等號呢?我們拼命去掩飾的「死」這件事,真的要如此諱莫如深嗎?
  • 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太多家長把孩子的「善良」當「懦弱」
    他認為,阿部走的這條「少有人走的路」,讓我想起鄭淵潔說過的一句話:「一個好的教育者,應該用50種教育方式,去教育1個孩子,而不是用1種方法,去教育50個孩子」但我們無法阻止的,是「教育成功學」的遍地開花:「你兒子去了哈佛?
  • 「國產狗」勝「日本狗」,圍棋龍星戰騰訊絕藝報「一箭之仇」
    圍棋龍星戰(AI RYUSEI)決賽中,「國產狗」絕藝戰勝「日本狗」DeepZenGo(深禪),奪得冠軍,報了今年 8 月份的「一箭之仇」。「圍棋龍星戰(AI RYUSEI)」,從名字可以看出這場比賽參賽的選手不是人類,而是 AI。
  • 「成功的孩子」太多,請作為家長的你,多培養「好孩子」
    他認為,阿部走的這條「少有人走的路」,讓我想起鄭淵潔說過的一句話:「一個好的教育者,應該用50種教育方式,去教育1個孩子,而不是用1種方法,去教育50個孩子」但我們無法阻止的,是「教育成功學」的遍地開花:「你兒子去了哈佛?
  • 「蒙特梭利」育兒法適合中國家長嗎,為什麼?
    蒙特梭利有一句很重要的話,「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如果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幫他做。」
  • 教育孩子要「慎始」---寫給父母
    第一個故事:有一個爸爸臨終時,告訴他的兒子說:「我想要吃肉。」兒子一想,爸爸平常最喜歡吃肥肉,所以立刻買了一大塊肥肉,煮好端來給他的爸爸。沒想到,這個爸爸看到這一大碗肥肉,止不住悲哀,放聲大哭。兒子困惑的問:「爸爸你怎麼了?」
  • 為什麼圍棋的英文是Go而不是Weiqi呢
    人工智慧圍棋勢不可擋,而阿爾法圍棋也被稱之為AlphaGo。alpha(α),希臘字母表的第一個字母,有第一個、開端、最初的含意。與「Go」連在一起可謂一語雙關,既可以理解為「最初一步」,也可以看做「第一圍棋」,因為英語對圍棋的稱呼,正是「Go」。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圍棋的英文是「Go」,而不是Weiqi呢?
  • 四點半課堂:孩子開心 家長放心
    跆拳道班教練李永豐說:「此次『四點半課堂』的跆拳道班非常受家長和孩子們歡迎,反響很好,孩子們通過鍛鍊,不僅增強了意志力和自信心,還培養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圍棋班老師徐中輝說:「圍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學習圍棋不僅能鍛鍊思維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修養。在『四點半課堂』教授圍棋,就是在孩子們的思想中種下學習傳統文化的『種子』,這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是有益的。」
  • 棋樂無窮|圍棋的英文為什麼是Go,而不是Weiqi?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許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成為「琴棋書畫」全方位發展的綜合性人才。
  • 科技賦能教育:孩子輕鬆愛上圍棋,學習更高效
    人工智慧+圍棋教育,呈現給我們的將是一個全新的智能圍棋教育場景,小朋友需要的圍棋知識,在人工智慧平臺通過聲音、畫面、動畫形象的展示出來,輸出的內容也不再是枯燥的文字知識。 人工智慧圍棋教學內容由圍棋基礎知識開始,藉助人工智慧科技,寓教於樂,通過遊戲闖關、層層遞進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人工智慧教育是通過科技創新手段賦能傳統教育,讓枯燥乏味的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樹立起正確的觀念。
  • ...老師和家長更懂學生?「漢王教育」要從課堂教學數據結構化入手
    學習行為包括教學測練四環,由於練和測本身可以落點於題目選項上,很容易在線上完成,獲取用戶的學習數據和知識圖譜,從而指導下一步教學規劃;這是近五六年來「AI+教育」的主流方式之一。創立於 2014 年,「漢王教育」就是一家做教學過程檢測、記錄課堂行為的 AI 教育公司。
  •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圍棋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關注圍棋教育,更多的孩子開始步入圍棋學習的課堂,從素質教育和傳統文化的推廣傳承而言,這無疑是一件讓人喜聞樂見的事。 但面對突然間出現的眾多求學的孩子,還有那些望子成才卻心懷忐忑的家長,我們是否有過真正的思考,圍棋究竟是什麼?圍棋給我們帶來什麼? 有人說圍棋是體育運動項目,也有人說圍棋是智力競技運動,這些說法都對,但是又都不全面。
  • 少問孩子「為什麼」
    作者高爽是李躍兒芭學園王府園區家長——土土爸。他在養育孩子過程中不時寫下自己的感悟。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寫於4月份,那時候因為疫情不能開學,土土爸透由土土那段時間的兩個行為細節,發生了系列觀察和感悟。」希望這篇文章也能帶給你一些啟發。少問孩子「為什麼」作者/高爽(土土爸)最近突然意識到帶孩子的一個小技巧,概括一句話就是,少問孩子「為什麼」。誒,你可能會很疑惑。
  • 孩子初學圍棋,家長該怎樣正確引導
    很多家長在孩子初次接觸圍棋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疑問:我們家裡沒有人會下圍棋,怎麼輔導孩子呢?孩子在告訴父母怎麼玩這個遊戲的時候,正是他最好的學習機會。這個過程可以讓他把圍棋課所學轉變成自己的語言和理解。爸爸媽媽們這時只要做個好學的孩子。
  • ​「雞媽」對話​「雞娃」:北京十六個市轄區中小學器樂比賽曲目
    」,一臉問號,心想這詞啥意思,是和牛娃意思一樣麼?今天百度了一波「雞娃」,近幾年北上廣深家長們流行的一種教育方式,意為 「給孩子打雞血」,不停的讓孩子去學習,去拼搏。這些孩子往往出生在中產階級家庭,從小就被父母安排各種培訓打雞血。
  • 收穫|我為什麼帶孩子赴臺交流圍棋文化(上)海鈞家長說
    孩子們很快樂!家長們呢?海鈞圍棋微信平臺特邀此次赴臺交流的家長們寫下自己的獨特感受,分為三期上傳(此為上篇),與全國的家長們共同分享!人生首次|兒子寫明信片寄給媽媽海鈞圍棋微信平臺高雄1月31日電(特約小記者張宇桐的爸爸張輝)有幸陪同兒子參加為期八天的海鈞圍棋臺灣交流之旅,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寒假旅遊,也不是一次簡單的圍棋比賽交流,我感覺它是一次心靈教育、素質教育的文化之旅。
  • 教育就是要理解「複雜」的個體,不管是孩子,家長,還是自己
    今天想繼續聊一聊,教育裡面「人」的複雜性。>幾天前,蜂窩的一個家長在投稿了一篇文章《等女兒主動報名「演講」等了三年,終於可以說說這中間的成長故事了 》芍藥,我的女兒,是一年級開始在蜂窩上課的。因為如果給了負面評價,會讓家長覺得我們教的孩子不夠好。其實不是,從另一個角度想,如果直接傳達負面評價還可能讓家長更焦慮,更想讓孩子做好,更願意逼著孩子做演講,甚至繼續報名我們的課程。蜂窩會使用現有的評估方式是因為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時刻注意到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