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一個在貧困家庭長大的孩子。小時候,他是一個十分活潑可愛的孩子,他的親戚朋友見了他的面,都會誇讚他,這個孩子真實討人喜歡呢!聽到這樣的誇獎,小明總是內心十分開心的。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小明的性格開始逐漸的發生過變化了。從小時候的熱情活潑,多言多語,變成長大之後的沉默寡言。等到再過年見到很多親戚朋友,他總是一個人躲在外面,不肯和他們接觸。
小明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性格是什麼時候發生改變的,在他大概的印象之中,好像是自從上了初中以後,自己的性格就開始逐漸發生了改變。從原來的開朗外向,逐漸變得敏感,多疑,封閉。
原因也並不複雜,上了初中之後,學業越來越繁重。而小明本來是一個十分外向的人,他總是不願意專心去學習,反而是去結交各式各樣的朋友。因此小明的人緣特別好,有很多人都願意幫助他。
但是他的父母看到他成天不務正業,不好好學習。就成天訓斥他,告訴他不要結交過多的朋友,要專心學習。你成天去麻煩別人,難道別人不覺得你很煩嗎?別人只是表面不說,其實內心很厭惡你的。
這是小明的父母經常對他說的話,可能一次兩次對他沒有什麼影響。但是日積月累,小明變得越來越不敢與人交友了。
因為小明開始擔心別人會嫌棄自己,厭惡自己。而且,小明也因此變得十分自卑了,再也不敢請求任何人來幫助他了,他開始變得害怕被別人所幫助了。
就這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小明變得越來越成熟懂事了。但是同樣,小明也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不自信了。
這種不自信體現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小明去一家公司面試,明明小明是所有應聘者中學歷最高,職業技能最為專業的人,但是小明卻總是感到深深的不自信,認為自己配不上這個崗位,於是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所應聘的崗位,被 一個學歷遠比自己還低的人搶走。
小明感覺自己好像被一種無形的枷鎖困住了自己的人生,這種枷鎖沒有形狀。小明想要找到這種困住自己的枷鎖是什麼,但是一旦想到這裡,總會感覺自己十分的頭疼。
西遊記中有一個人物,叫做孫悟空。孫悟空擁有著通天徹地,毀天滅地的本領。然而孫悟空每次想要使用這種本領,總會被緊箍咒所牢牢的束縛住。
小明這個時候的體會就像是被帶了緊箍咒的孫悟空一樣,這個無形的枷鎖,使得小明的人生好像徘徊在一個牢籠中走不出來。好像他自己身上有著非常大的本領,但自己就是無法發揮出自己的力量。
直到有一天,小明突然頓悟了。這個束縛住自己的緊箍咒到底是什麼?
這個緊箍咒就是懂事。因為懂事,小明變得越來越不敢麻煩別人,越來越不敢請求別人的幫助。按理說,在人際關係中懂事,應該讓小明變得越來越受歡迎才對?可為什麼原本小明朋友很多,變得懂事之後卻再也沒有朋友了?
因為懂事,小明變得越來越謹小慎微。什麼叫做懂事?懂事其實就是不相信自己對別人是具有價值的,所以只能拿懂事這個最微不足道的價值。如果我們觀察官場上下級對上級的阿諛奉承,頗似一個懂事的孩子在討好別人。
其實,不出意外的話。小明的一生,可能就要在自己很懂事的錯覺中度過了。很可能一輩子是一個打工人,永遠徘徊在社會最底層,再也沒有前途了。但是,小明其實還是有自救的辦法的。
那就是以懂事為恥辱。知恥而後勇,知弱而後圖強,不知恥必無恥。懂事並不是一種值得推崇的狀態,恰恰相反是一個弱者去討好強者的時候所表現的必然狀態,以懂事為榮,那麼你就只能一輩子都是弱者了。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被一個無形的緊箍咒所束縛的人,束縛住小明的緊箍咒,是他自小養成的聽話懂事的好習慣,那麼各位讀者,你們被什麼樣的緊箍咒所束縛住了呢?
更多內容可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