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獲得一份可以正常說話的工作,他辭職到星巴克做咖啡師

2020-12-22 中國慈善家

陳子忠正用手語與店內另一名聽障員工交流。

北京西鐵營萬達一樓,重新開業的星巴克有些特別,門口的STARBUCKS招牌每一個字母對應著手語手勢。店員陳子忠戴著綠圍裙站在吧檯前,微笑向顧客說「你好」,耳畔露出的是一小截助聽器的銀線。

這是星巴克在中國的第二家手語門店,共有6名聽障員工,陳子忠是其中之一。「來這裡,我笑得比以前更多。」話語,他喜歡配合手勢動作,這是打手語給他留下的肢體習慣,又使他在與人交談時更顯得得體和開朗。

陳子忠今年27歲,星巴克咖啡師是他的第三份工作。之前的兩份工作都與他的大學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對口,但幾乎無法與人交流,他不喜歡。聽說星巴克中國在招募聽障員工,他投遞了簡歷,經過層層篩選,最終如願成為一位工作自帶社交屬性的咖啡師。

目前,星巴克中國的聽障員工共有120名左右,散落在全國的各個門店中。星巴克1999年進入中國,以打造家庭和工作場所之外社交的「第三空間」著稱,對於想要突破聽障圈、與更多人交流的聾人來說是一個理想的工作場合。然而對於全國2000多萬聽障者而言,這樣的工作機會還是太少。

不再緘默

陳子忠出生在遼寧丹東,自幼耳聾。小學三年級之前,他和同齡人一起上校,但因為聽力問題逐漸跟不上課程,於是開始在特殊教育學校學習。高中階段,他來到北京的聾人學校,隨後在京上大學、工作生活至今。

他並不是全聾,有一定的聽、說能力,但一直沒有什麼說話的機會——父母都是聾人,在家裡他不需要說話;從小在特殊教育環境裡成長,接觸到的小夥伴大部分也是聽障者,用手語溝通即可。

「沒有人來和我交流。別人看不到我,我也看不到自己。」只有一次例外。高中時,班裡轉來了一個女生,在一眾用手語交流的學生中,只有他們倆用口語輕聲交談。這是他的初戀,和許多學生時代的戀情一樣,短暫、隨著畢業無疾而終。

星巴克北京手語門店的提示語。

陳子忠的上一份工作是建模師,終日對著電腦屏幕。和同事交流的機會很少,因為難以理解周圍人快速說出的複雜詞句,他和同事的交談就越來越少。剛到星巴克參與培訓和工作時,他總會隔一天才回復同事的微信。「沒有看微信的習慣,以前一般不會有人找我。」

當30多份被篩選出來的聽障候選人簡歷被送到星巴克店經理陳芳琪的手裡,她首先考慮的是如何保障員工出行的安全、便利,家住何處,是否有無障礙設施完備的地鐵、公交通往西鐵營?20餘人被篩出去,陳子忠是留下來的一個。

從培訓階段,星巴克北京手語店的6個聽障人就和健全人一起相處。儘管星巴克已重新編排了課程以適應聽障員工學習,但因為沒有通過口語重複來記憶的習慣,聾人仍需要付出數倍的努力,不斷抄寫才能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儘管如此,他們仍感到開心,相互幫助、建立友誼的體驗對他們來說彌足珍貴。

手語店內,聾人員工和聽人員工輪換不同的位置,相互配合,將飲品呈到吧檯前。不同之處在於,店內設置了電子叫號屏、手寫板等無障礙點單設施;門店設計隨處可見手語元素,如門口的店標,店內的展櫃等,手語文化代表了平等、融合等理念。

但仍有顧客察覺不到手語店的特殊性。在吧檯發現不能與聾人員工用口語順暢交流時,他們便轉而揮手,招來店內的其他聽人員工。這一度讓陳子忠和聾人同事們有些沮喪,好在這只是一小部分顧客,大部分人仍會向他們耐心表達需求,甚至根據店內的提示主動學習「謝謝」「勇敢」等手勢。

現在,陳子忠在店內同時運用手語和口語兩種表達方式:與聽說能力不那麼好的聾人同事溝通時打手語,與其他同事和顧客交流時用口語。有時他聽不太清或說不太清,重複和耐心必不可少。但他喜歡說,並且說得越來越好了。

他終於不再緘默,交談給他帶來了友誼和快樂。但同時,他也意識到這樣的機會並不多。他的殘障同學現在大多在北京從事開發、測試等工作,依舊處在「隔離式就業」的環境當中。而如果他們選擇回到家鄉所在的二、三線城市,融合就業的機會只會更加稀少,多半會找不到工作。

對聽障人士來說,要找到一份不必緘默的工作,勇氣和運氣似乎缺一不可。

星巴克北京手語門店的聽障員工們。

融合之路

隔離和融合,這兩種不同的發展思路,在殘疾人就業方面對應著「集中就業」和「分散就業」。前者指進入政府和社會舉辦的殘疾人福利企業、盲人按摩機構和其他福利性單位就業,後者指進入一般用人單位就業。

2007年發布的《殘疾人就業條例》規定,集中僱傭殘疾人的用人單位中,殘疾人職工應佔25%以上;其他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比例,不得低於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的1.5%。

融合,越來越成為殘疾人事業發展的主題。2018年,北京殘疾兒童少年融合教育比例就達到了70%。去年的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論壇上,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會會長程凱表示,需要進一步健全促進殘疾人全面融入社會的制度和機制,讓殘疾人有更多的機會與普通人一起上學、工作,一起參與社會生活和文化活動。

這也是陳子忠和他在星巴克的聾人同事們想要的。他們不滿足於範圍有限的社交環境,而更渴望一份可以「說話」的工作,和更多「聽人」朋友們用書寫、交談等方式溝通,打破間隔,真正融入這個多元的社會。

但並非每個殘障人都做好了這樣的準備。長期生活在被隔離保護的環境中,社會期待與他們的自我期待值都比較低,走出社會與家人為他們打造的安全區,的確需要勇氣。

為此,社會組織陝西慧靈採用分階段逐步訓練的方法,首先為智障人士提供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職前訓練;而後提供庇護性就業服務,類似「集中就業」,建立智障人士的工作習慣,發展其社交技巧和人際關係;最後進行支持性就業服務,支持他們適應普通企事業單位的就業需求,為個案配備就業輔導員,幫助開發工作崗位、制定就業計劃、陪同就業、薪酬談判等。

星巴克北京手語門店,吧檯背景牆上是一幅聾人員工和聽障員工共同完成的藝術畫,主題是「平等、勇敢、融合」。

殘障權利和反歧視法研究者何佳認為,陝西慧靈的模式值得推行。她同時表示,國內像星巴克這樣能夠主動提供融合就業機會的企業並不多,且多數為在一線城市發展的跨國連鎖企業,「那不能出遠門的心智障礙者怎麼辦?河南、河北有沒有機會?如果身邊的社區能夠提供融合就業崗位,殘障人就不用做北漂、滬漂才能找到機會了。」

在何佳看來,近年殘障人士的就業狀況是較為嚴峻的:目前全國殘障人口有8200多萬,處於就業年齡段的是1700多萬,2019年的統計年鑑顯示,將近950萬殘疾人實現就業。然而,這其中近一半的人職業是務農,企業招錄的殘障人士總人口僅為81萬,佔1700萬應就業殘疾人數量的5%不到。

在中國,僱傭足夠數量殘障人的單位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殘疾人職工數量不足1.5%者,則需要繳納殘疾人保障金。然而《我國殘疾人就業研究的系統性文獻綜述:2007-2018年》表明,一些用人單位對殘障者存在歧視和偏見,寧願繳納違約金也不願僱傭殘障人士;一些社區居委會與企業「共謀」,通過殘疾證「掛靠」企業的形式,形成欺騙性就業,殘疾人就此喪失就業權,只領取微薄的救濟金。

「企事業單位主動僱傭殘障人,可以起到帶頭作用,幫助矯正社會對殘疾人的歧視和偏見,但現在大部分沒有做到。」何佳說。

突破樊籬

在現實中,企業納入殘障職工就業確實需要一定成本。

今年8月,媒體報導了上海的聾啞人快遞團隊「吾聲快遞」,40個聾啞員工日均派件300單。為方便投遞,他們需要請求同事幫忙提前錄好語音,還常因敲門聲過大、顧客打電話不接等被投訴;近年,深圳、南京等地出現了「喜憨兒洗車行」,「喜憨兒」是心智障礙者的統稱,洗車行需要為他們僱傭特教老師,成本上升不少。

為了打造手語門店,星巴克在原有培訓課程的基礎上重新編排,以適應聽障員工學習;要求聽人員工學習手語;不定期組織手語課堂和咖啡教室。同時與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長期合作,共同為聽障人士開展工作技能培訓、就業指導等支持。

入職培訓期間,陳子忠(後排右一)與夥伴們的合影。

對此何佳認為,強調企業僱傭殘障人義務的同時,提供僱主支持也很重要。國際勞工組織全球商業與殘障網絡的做法就值得借鑑,其在經濟和技術層面支持企業提供打造無障礙設施,提高企業僱傭殘疾人的意願。「一味強調義務,對中小企業來說比較難實現,政府可以做得更多。」

並且,不同性質和規模的單位能力不一,比起1.5%的統一硬性規定,何佳更傾向於學習日本、韓國及中國臺灣地區的做法,大、中、小企業義務層次各不相同,事業單位和大企業需要僱傭更多殘障人,且不能通過繳納保障金來「豁免」。

「社會文化層面對於殘疾人的社會定位是局限的。大家對於什麼樣的殘疾人能夠做什麼樣的工作,以及進入什麼樣的行業,好像有一個天然的框架在那個地方。」上海恩三青年發展促進中心主任郭豔傑表示,這是他們在長期的公益實踐中感受到影響殘障群體就業的最大阻礙。

「應該讓更多的企業知道,如果給殘障人士一些支持,其實他們也是可以做得很好的,殘障人士也是可以保證效率的。但首先得有這樣的一個機會。」何佳說。她表示,要求用人單位嚴格依據法律招用殘疾人,不得歧視、提供支持,同樣需要殘障人士自身的努力。

也許正如陳子忠給聾人朋友的建議:不要封閉自己,要主動打開,突破那層有形的間隔,投身到多元的社會生活中去。

陳子忠的經理陳芳琪已在星巴克工作12年,喜歡公益的她並不是第一次接觸到身障人群。得以與聽障同事朝夕相處一段時間後,她對他們的小心、憐憫逐漸轉化為另一種感情:被他們的純真、誠懇和勇敢所感染。她意識到自己並不僅僅是在助人,而是與聾人、聽人同事一起,共同開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相關焦點

  • 麥當勞首招「咖啡師」叫板星巴克
    記者昨日從麥當勞獲悉,該公司在中國的餐廳數量到今年年底將達到2000家,員工招聘規模將突破7.5萬人。麥當勞表示,已在業內首推招聘專用手機APP,希望以創新吸引求職者。此前,星巴克也透露了其大幅度招聘計劃。  首招「咖啡師」叫板星巴克  昨日,麥當勞在給本報的一份通報裡說,今年在中國預計將開設近300家新餐廳。
  • 揭秘隱形福利:星巴克提供的不只是一份工作
    通過多方考證,咖門收集到如下消息:星巴克 「隱形福利」【1】咖啡師進階計劃:提供黑圍裙咖啡大師、棕圍裙咖啡公使等認證。【2】夥伴識天下計劃 & 夥伴回家計劃:員工可以申請到不同地區甚至海外門店工作,或者申請回到家鄉門店。【3】門店小夥伴可以享受長達20個工作天的帶薪年假,另還有12天帶薪病假。
  • 星巴克中國夥伴招募負責人趙偉:咖啡師和你想的不一樣
    星巴克的員工除了是咖啡專家,還是講故事的高手。昨日,星巴克中國夥伴招募負責人趙偉就星巴克的用人觀接受了華西都市報記者的採訪。趙偉很少給出一個直接的答案,每一個問題他都會講很多故事,他說這是星巴克的傳統,要用故事感染周圍的人。「每個人都能成為咖啡師,每個夥伴都有機會管理一家咖啡店,每個夥伴都能在星巴克完成對夢想的追求。」
  • 2018星巴克中國星級咖啡師大賽決出四項冠軍
    在本屆任期內,他將穿上代表星巴剋星級咖啡師最高榮譽的「棕圍裙」,承擔起展現星巴克咖啡技藝、傳播星巴克咖啡文化的使命,在「最後十英尺」為更多顧客提供更卓越的星巴克體驗。此外,拿鐵藝術冠軍賽、手工濃縮冠軍賽、咖啡衝煮冠軍賽的全國總冠軍分別由華東區陳建博Mark、南區阮文婷Ruby、北區鄭嘉偉David 獲得。
  • 什麼 咖啡師的飯碗也快被搶了?星巴克全球首位「AI咖啡師」萌寵上線
    9月16日,記者獲悉,星巴克定製版天貓精靈智能音箱上線,在其天貓官方旗艦店全球首發。據了解,通過這一智能化產品,消費者不但可以與星巴克小熊所化身的AI(人工智慧)咖啡師「聊著」點咖啡,還能下單星巴克專星送。
  • 星巴克咖啡師是該按杯還是按小時算工資?
    作為一家咖啡巨頭,星巴克的咖啡師總是那麼忙。他們得忙著為客人做一杯杯的拿鐵、星冰樂和焦糖瑪奇朵。然而近幾年來,星巴克的業績開始變得疲軟,營收增速在2017年跌至5%。於是它便在美國推出了在線訂購和付費app,近期也將進入我國的外賣市場,這樣接到的單變多了,星巴克的咖啡師比以前更忙了。他們現在必須同時為店內和線上的顧客做咖啡,這使得咖啡師的工作量更大,尤其是在高峰時期。每小時做的咖啡杯數變多了,但工資卻沒有漲,這聽上去可不太友好。據Glassdoor網站顯示,美國星巴克咖啡師的工資為每小時7至15美元,平均時薪為9美元。
  • 一位星巴克咖啡師,獲得8萬美元小費,只因為他拒絕為顧客服務
    24歲的星巴克咖啡師樂寧 古鐵雷斯就是這個奇聞的當事人。 因為疫情原因,星巴克出臺了防疫規定。 其中一條是要求顧客佩戴口罩。 所以當沒有佩戴口罩的女顧客安布爾 林恩 吉爾斯走進店裡時。 古鐵雷斯就問她是否有口罩。
  • 西安小夥兒拿到了全國星巴克咖啡師比賽冠軍
    咖啡公使,意味著不僅要會做咖啡,其對咖啡師有著更高的要求:「展現星巴克咖啡技藝、傳播星巴克咖啡文化」。    今年6月在上海舉行的星巴克中國星級咖啡師大賽,Moon(西安籍)一舉在全國4萬多名咖啡師中脫穎而出,奪得冠軍,並作為代表星巴克中國最高水準的咖啡師之一,被派往越南胡志明市參加星巴克亞太區挑戰賽,與更多高手對弈。    一時間許多人認識了他,Moon現在在大雁塔旁邊的威斯汀臻選店擔任店經理,但凡是他系上棕圍裙站在吧檯的時候,常常不間斷地看到有顧客慕名而來。
  • 張龍:「靜默」咖啡師
    在走入社會的最初幾年裡,他做過服務生,也做過網絡編輯;但無論換了幾次工作、專業對口與否,張龍內心深處總有一種空虛感,覺得這並不是自己期待的未來。張龍在接受記者採訪。中國網/白韻之攝一次偶然的機會,張龍通過一位考取了咖啡師資格證的同學了解到:「調製咖啡也是一門職業」。
  • 想成為一名咖啡師,是去星巴克學習,還是去瑞幸?
    今天有顧客朋友問我這樣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好比你想學怎樣做麵條,糾結於是去康師傅還是去統一?都是大品牌,以後你會不會做面咱不知道,只能說你可能對流水線操作更熟悉了。我開了十幾年咖啡店,有些員工咖啡師跳槽去星巴克,很快就可以上手。
  • 星巴克開出中國首家手語門店,不用說話也能無障礙點餐
    記者| 劉雨靜這也許是星巴克在中國3800家門店中最安靜的一個:一家由聽障咖啡師組成,可以用手語和文字自助點餐的門店。5月19日,位於廣州越秀區東方文德廣場的一家星巴克門店重新改造後開業了。在店外你便能注意到它與通常星巴克門店的不同之處:取代星巴克美人魚logo下的「STARBUCKS」字樣,這家星巴克外的標識是手語組成的。店員圍裙上的英文也由手語組成店內動線設計滿足了聽障人群無障礙點單的需求。
  • 星巴克「靈魂締造者」霍華德·舒爾茨:我做過的兩個最好決定
    把3美元一杯的咖啡賣到全世界,霍華德·舒爾茨的商業才華是毋庸置疑的。在提及自己的成功之道的時候,他說:   星巴克的成功,是因為有一群對工作全情投入並引以為傲的人——他們為咖啡而興奮,他們渴望為顧客服務。他們不是生產線上的零部件,他們不是成本欄裡的一項。
  • 星巴克在杭州招聘言語聽力障礙咖啡師了!
    近日,10名言語聽力殘疾人來到杭州市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參加星巴克言語聽力障礙咖啡師首輪現場面試活動。參加首輪面試的10名言語聽力殘疾人經過前期線上報名篩選,其中5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應聘人員按要求分時段來到中心大廳,做好防疫檢查和必要的消毒處理後,由專門工作人員帶至候試區等候。星巴克面試官在手語老師的協助下,在面試室與每一位言語聽力殘疾人進行了詳盡細緻的溝通和交流。內容既有對崗位的具體要求,也有言語聽力殘疾人普遍關心的工作時間、薪資待遇、往返交通、食宿等細節問題。
  • 辭職後5個月開5家排隊神店,他說:星巴克教會我這五件事
    他跟內參君做了一次分享。」內參君問Ray,星巴克的工作經歷,給他做眷茶帶來的最大影響是什麼時,Ray脫口而出四個字:食品安全。Ray說,食品安全是第一重要的事。星巴克非常重視原料的期效管理、設備清潔等細節。
  • 聾啞人咖啡師躥紅網絡
    記者了解到現在的店長YingYing曾經在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比賽中獲得咖啡衝調項目的第一名,和另一名咖啡師都擁有咖啡師的證書,小店還特別請了一位星巴克的咖啡師。「我們YingYing真的是大神,有一次我們開會,東西掉到地上發出很大的聲音,YingYing在旁邊做咖啡,手超級穩,她就完全沉入做咖啡的工作裡」,王海青強調「我們招募的要求是咖啡師,跟是不是殘疾人沒關係」。
  • 曾在星巴克直營店工作的員工將...
    【星巴克將為美國員工加薪至少10%】根據星巴克美國和加拿大直營業務總裁羅桑-威廉士給員工的一份內部備忘錄,從12月14日起,該公司的咖啡師、輪班主管和咖啡館服務員將獲得至少10%的加薪,前提是他們在9月24日前已入職。曾在星巴克直營店工作的員工將獲得至少11%的加薪,新員工的起步工資將被提高5%,以幫助門店經理們招募更多員工。
  • 行行出狀元,97年外賣小哥送一年星巴克外賣成「編外」咖啡師
    出生於1997年的袁幸福,從老家安徽阜陽來到溫州打工,聽說餓了麼有一支專門送星巴克咖啡的騎手隊伍,他立刻要求加入,當起了「專星送」外賣小哥。(圖片來源:銳圖)每天為顧客送咖啡、微笑說:「您的咖啡到了請慢用!」的袁幸福,終於在22歲這年喝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杯咖啡——那是一個下雨天,星巴克門店的夥伴趁袁幸福送外賣的間隙,請他喝了一杯香草拿鐵。
  • 星巴克CEO成川普2.0?貧民窟出身的他,辭職要去選總統了
    兩天前,全球35萬星巴克員工遭受了一個暴擊:星巴克創始人、現任星巴克董事會主席霍華德·舒爾茨宣布辭職。大學時期的霍華德為了解決學費和生活費,借了學生貸款並做各種工作賺錢,包含擔任調酒師等,偶爾甚至賣血。
  • 星巴克的員工為何挖不走?深度剖析星巴克的「夥伴文化」
    在全球30 萬名星巴克員工中,霍華德·舒爾茨是偶像一般的存在,除了因為他所創造的商業奇蹟,更因為他堅持在公司內部推崇的「夥伴文化」。這種無關利益的「獨特的價值主張」,形成了星巴克的一種企業文化信仰,與那些持有相同信念的人共鳴,甚至影響到了消費者。本文深度解讀了星巴克的夥伴文化理念,並且梳理為了打造這種企業文化,星巴克及其創始人又是如何去做的,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去星巴克,如果看見穿紫色圍裙的,一定不要錯過!
    文/咖啡小芝士星巴克7種顏色的圍裙可不僅僅是為了好看的,教你一眼辨認星巴克的咖啡師水平經常去喝星巴克的小夥伴,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所有的星巴克店員都穿戴圍裙。咖啡廳裡穿圍裙確實很正常,但是星巴克家的圍裙,並不是隨便穿穿的,他們的圍裙有7種不同的顏色,今天我們來聊聊,星巴克圍裙的7個顏色到底有怎樣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