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跟我說,孩子吃飯的時候一點都不專心,不是要邊看動畫片邊吃,就是要玩玩具,或者吃到一半就下了桌子去玩別的,要連哄帶拽,才能重新回到桌上接著吃。於是就問我:有沒有辦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啊?
上面的這些表現,其實都不能說明孩子專注力差,你看他玩玩具看動畫片的樣子,是不是還挺專注的?
之所以你會覺得孩子吃飯的時候不專注,是因為他的專注,沒有用在我們希望他在飯點兒該用在的地方。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引導孩子專注吃飯。
孩子對吃飯感興趣,才能專注
首先我要強調的就是專注力本身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能力。
專注力的特殊就體現在,專注力能不能展現,很大程度上,都依託於個體自己的態度和狀態。一個人就算有很好的專注力,也不是說對所有事情都能抱以最好的專注力狀態的。
你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是這樣,對某件事情感興趣,才能專注,可要是沒這個心思,那八頭牛都拽不回來。所以,孩子吃飯慢、不專心,並不意味著他本人缺少專注力。因為覺得孩子吃飯的時候不專心,而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這個方向本身就是錯誤的。
我們要做的工作,是怎麼讓孩子把自己的專注力分攤出來足夠多,放到吃飯上。
專注力投入的三個階段
那具體要怎麼做呢?我平時,最愛用「打蚊子」形容專注力。因為專注力的投入,基本上都有三個階段,跟打蚊子的流程很類似。
第一個階段叫覺察,第二個階段叫追蹤分析,第三個階段叫處理。
有個蚊子在你耳邊嗡嗡飛,你聽到了,然後屏氣凝神再聽一會兒,甚至都能聽出來它的大致方向,這叫做覺察。
你睜開眼睛尋找蚊子,再隨著它的飛動轉移視線緊緊跟隨,準備伺機而動將其拿下,這個階段甚至會持續個十幾秒,這叫追蹤分析。
這不開眼的傻蚊子停在了你的大腿.上,你眼疾手快,一掌拍下,啪!你死我活,大功告成,這叫處理。
這整個一套流程合起來,叫做專注。
不管是打蚊子,還是做PPT,其實都是這三個流程的連續疊加與複雜組合。放在吃飯上,也是一樣,雖然吃飯看似是個伸筷子夾菜,放嘴裡就嚼的簡單流程,但我們要想讓孩子好好的專注吃飯,那就要在這三個環節上下文章,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孩子都會走神兒溜號兒。
1.保持就餐環境單純
首先,就是在「覺察」的環節,我們要保證吃飯的時候環境簡單,讓孩子充分覺察到飯桌上的好吃的。
你聽蚊子飛的時候,如果樓上正裝修,那你肯定很受影響。孩子吃飯也是同理,我們希望他去覺察肉蛋菜,但如果就餐環境不單純,那自然就沒法給專注的行為提供切入口了。
再想想孩子吃飯的時候,我們就不難發現,對孩子來說,飯桌上飯菜的誘惑往往不是最大的。很多時候電視機的聲音、旁邊的玩具等等環境裡的其它東西,都比吃飯更吸引孩子,這就讓他們對飯菜的覺察,很受負面影響。
所以家長要做的第一點,就是保持就餐環境單純:食物、餐具、嘴,有這三樣就夠了。餐桌上的很多東西,以及大人帶上餐桌的東西,都有可能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
所以,我們最好一家人尋找一個固定的空間和相對固定的時間來吃飯,更不要帶手機、平板和玩具上餐桌,吃飯就是吃飯,吃飯不是別的。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你的家人也很有趣,而吃飯是一個愉快就餐與好好交流的過程。
吃飯時可以社交,但是只限於和正在吃飯的桌去玩,同時也沒有回來重新用餐的機會。
唯有這樣的餐桌,才能讓孩子把「察覺」的重心,放到桌上的飯菜上。
2.多嘗試新花樣,引發孩子注意力
完成覺察之後,第二點就是追蹤分析了。
不管有沒有進入意識層面,在覺察過後,孩子都會對食物本身和就餐流程開始進一步的追蹤與分析。
「這些菜,有沒有我想吃的?」「這些菜,我最喜歡吃哪個?」「我要不要把菜湯加到飯裡去?因為我比較喜歡這樣吃,幹吃飯太淡了。」「那個菜看 上去好辣啊。」「怎麼又是茄子,我不要吃茄子。」
如果在這個階段,孩子沒發現有什麼值得吃的、喜歡吃、或者吃起來有意思的,那恐怕就沒法在這個階段有所專注了。
我想你也見過不少日本媽媽給孩子做的便當,會用紫菜、煎蛋與飯糰做些造型,或者用番茄醬寫上一句話,也許我們不用做這麼絕,但借鑑一下這樣的方式,就能更好地讓孩子把專注力集中到食材與吃飯這件事上。
我老婆是個比較喜歡嘗試新鮮菜譜的人,所以隔三岔五,我們家餐桌上就會出現一道以前從沒見過的菜品。
一般情況下,新菜品的出現還往往伴隨著我老婆期待的神情。作為丈夫,不管她做得好不好,我肯定都是彩虹屁給到位,但我同時也發現,每當有這樣的新菜品,我家兒子就會因為新鮮感,很有品嘗的意願,如果好吃呢,自然也會大快朵頤,吃的非常專注。
畢竟我們都能理解,在一個每周吃15次土豆的家庭裡,當孩子看到今天吃的又是土豆絲兒時,他一-定會沒什麼胃口的。
所以在這個環節,我非常建議你先要照顧到孩子青睞的口味與飲食習慣,並有考慮的在菜色、菜品的花樣.上,做點文章。具體怎麼做,可以參考課程中「食材」這一節。
3.保證提供的餐具,孩子可以熟練使用
前察覺和分析兩個環節,解決了「注意到」和「決定吃」的問題,而第三個環節,則是真刀真槍的專注吃飯了。
但這個過程中,依然有可能遭遇打擾。就餐的流暢性,在這個時候,最應該得到恰當的保障。
最常見的,就是餐具的使用了。比如有的小孩還不能很好的用筷子,或者食物的顆粒太大,食物太燙、孩子的小餐具根本夾不起來,都會讓孩子有「想吃卻吃不到」的糟糕體驗。
另外,孩子夾不到想吃的飯菜,或者坐的椅子不舒服,都有可能給這個環節帶來負面的影響。所以在孩子就餐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先要規避外在硬體的種種不利因素。
當然,就算你餐具到位、座椅合適,一切條件都很完備,但孩子在吃的過程中,也會可能會有意料之外的狀況。比如孩子可能還會有吃了就吐,以及不嚼不咽的情況,千萬不要罵孩子或者拿下一口飯硬塞。
要知道,吃飯本來應該是一件體驗不錯的事兒,這樣一來很容易影響孩子整體的就餐感受,這時候應該看看是不是有什麼分心的東.西在影響孩子。
除了不打擾孩子,還可以試試增強吃飯的趣味性。我就見過有的爸媽,在餐桌上跟孩子「比賽」,比誰吃得蔬菜多,比賽誰吃得更專心。甚至還有一家三口一人一口「輪流吃」的小遊戲,這些都是值得嘗試的方法。
總之,這就是專注就餐的三個大體環節了。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沒法專注就餐都不是專注力缺失的問題,而更多的是就餐的流程、硬體與環境需要調整。
這篇文章如果有質量,看完讓你學習了不少,請持續關注我們,一定讓你收穫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