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衛視今年上半年播出的綜藝節目《聲臨其境》中,唐國強曾上臺再現了一段《貞觀長歌》的經典片段。他的表演聲情並茂,感染力極強。他對唐太宗李世民本人欽佩不已,也把這個人物演活了。
這段戲說的是在宣武門之變以後,公元626年,李世民剛剛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自己的皇帝寶座都還沒暖熱,就遇見了上位之後的第一件大事件。原來,李唐王朝開局階段運氣並不好,還沒到後來的稱霸四方,見誰滅誰的程度。他們雖然在開局滅了王世充、竇建德等青銅級別的勢力,但沒想到李世民剛剛加冕,就遇到一個王者級別的敵人——突厥。
公元626年的冬天,天空飄著大雪,來自北方草原的套馬漢子——突厥的頡利可汗率領20萬大軍攻到了長安城下。他們給李世民的見面禮,不是草原上的牛羊,而是手裡雪亮的馬刀。突厥都是騎兵,日行幾百裡,一路摧枯拉朽就跑到了渭水河畔,距離長安城僅僅40裡。此時的長安城內空虛,根本無力抵抗。朝廷聽說突厥殺到,上下震動,是戰是和,舉棋不定。
其實再早,突厥和大唐並不是敵人,而是盟友。當年李淵在太原起兵,為了防止突厥在自己的後方搞事,就率先跟他們結盟,約定他們共同攻打長安,獲勝之後,財物歸突厥,長安歸大唐。突厥欣然同意,與大唐結成了搶劫團夥。當然,這跟漢朝的和親政策一樣,也是權宜之計。這段大唐的屈辱黑歷史,往往被後世的史學家們略過,避而不談。
突厥本身就是強盜出身,受他們勒索的,其實還不止大唐一家,凡是突厥的鄰居,都沒少受到這個流氓的勒索。但這回,突厥人來勢洶洶,看樣子不像是跟大唐擺擺陣勢就算了,而是要大幹一場了!李世民剛剛通過政變取得帝位,家裡的事還沒有忙活完,京城的兵力更是讓他捉襟見肘。不過,此刻若是扔下長安跑掉,天下人會怎麼看他呢?剛剛登基就做了逃跑皇帝,一個七尺男兒,就是個怕事的懦夫嗎?可以想像,如果他跑了,剛剛到手的大唐江山,肯定也完了。於是,他決定抗爭到底。
當日,他點起了長安所有兵馬,來到了渭水河畔,和頡利可汗隔河列陣。李世民裝作若無其事,僅僅帶了5個人,隔著渭水跟頡利喊話。都說李世民有外族血統,估計跟頡利可汗也並不需要什麼翻譯。那頡利也不是什麼雄主,看到李世民軍容整齊、旌旗蔽日,而他只帶5名隨從,就敢和自己叫板!頡利可汗沒了底氣,也不想與李世民大打出手了。於是,頡利可汗自己就先慫了,答應跟李世民和談。李世民給了他大量金帛財物,殺白馬與他結盟,這就是歷史上的「渭水之盟」。
很多人憧憬漢唐,認為漢唐是中華民族最牛的時候。但是,千古一帝也曾被迫籤訂了這樣的城下之盟,稱臣納貢,而對面的草原漢子,也是吃了貪財好利的虧,如果遇到一個大金這種有「滅國」執念的主,大唐的國運真不好說。但是,我們之所以推崇漢唐,就是因為他們知恥後勇,不會輕易服輸。
李世民不是李後主,也不是宋徽宗,在攢足了力量之後,他終於開始自己的反擊了。公元629年,李世民決定出兵突厥,他命令大將李靖率軍北上,打了突厥一個措手不及,就連曾經耀武揚威的頡利可汗,也被李靖給活捉了。李唐對突厥臣服的歷史,徹底宣告結束。當李靖押著頡利可汗回長安的時候,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出城迎接李靖,曾經不可一世的頡利可汗,低頭向李世民叩拜,表示臣服。
李淵和李世民登上城樓,邀請所有開國功臣參加了盛大的宴席。在這宴會上,李淵談起了胡琴,李世民和著音樂跳起了胡人的舞蹈。大唐開始了自己的盛世之路。學乖了的周邊遊牧民族,紛紛向大唐臣服,並稱呼李世民為他們的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