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理解孩子的6個原則

2020-10-04 鑫鑫家庭教育說

使用懲罰的方法或縱容的方法的父母和老師會有以下理由:

使用懲罰法的會說:「一定得遵守規則。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我再清楚不過了。懲罰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使用縱容法的會說:「愛會幫助我們做到一切,愛能使你自己選擇正確的規則。」

這兩種教育方式會破壞孩子的自我價值觀,還會影響他們智力的發展。它們會帶走孩子的尊嚴和獨立。公正地看看中國的日常情況,情況似乎不該是這樣的。在中國,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即大人有嚴懲孩子的強烈傾向。也就是說,家長會出於愛而懲罰孩子,因為他們堅信這是教育愛子的最好方法。許多家長自己就曾深受體罰之苦,而且他們所受的懲罰可以用嚴酷甚至殘忍來形容。

小時候,他們一有什麼不對,父母就會嚴厲訓斥和責備他們;現在,他們又反過來以類似的態度和做法對待自己的孩子。

然而,時代變了。

雖然還有人宣稱「那些懲戒式的好方法在過去並沒有怎麼傷害一個人」,

但是,那些所謂的好方法完全可能妨礙孩子的發展,害孩子健康的自我價值觀,而且其負面影響會持續一輩子。我們常說現在的孩子比過去的要聰明得多。也許今天的孩子沒有過去的孩子那麼明智,但他們的確要聰明得多,機靈得多。

父母的問題在於,他們正面臨著一個他們無法自如應對的難題,因為他們缺少這方面的訓練。他們的責任是饒有興趣地去探索如何面對這一從未經歷過的全新問題。也就是說,他們要富於創新,要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他們就不必重複他們在孩提時代的經歷了。

現代心理學表明,兒童的自我價值觀水平對他們在學校的學習有著巨大影響,而嚴厲懲罰可能對兒童的自我價值觀產生永久性的影響。父母只要一開始責罵與懲罰孩子,由於效果不大,他們就不得不這樣繼續下去。他們只會在家裡製造出一種非常不快的氣氛,並會永久性損壞他們孩子的潛力。

不錯,懲罰也許會產生立即的效果,但是孩子的未來及其與父母的關係會因此受到嚴重破壞

一位很聰明的中國女性告訴我們,她母親以前經常狠狠地揍她,原因是她的學習成績不夠好,令父母不滿意。她曾和老師發生過一次嚴重的衝突,因此就再也不想學習了。此後,老師就向她父母告了狀。然而,責打並未起到什麼作用,她還是頑固地認為,學習沒什麼用處。但整個事件卻永遠地改變了她跟父母以及他人的關係。即使到現在,她與父母的關係也不怎麼親密。在與別人的接觸中,她也遇到了很多困難。當她與別人的關係變得過於接近時,她會離開,走得遠遠的。還有,她去看望父母時,也不怎麼親近他們。她通常都是離父母遠遠的。

有一位母親在前來諮詢我們之前,經常揍自己7歲的兒子。順便說一下,這位母親很喜愛自己的兒子。實際上,她跟兒子的關係是很親密的。小孩的父親總是不在家,他是一個重要人物,一個大亨,總是忙著賺大錢。原來,母親要兒子彈鋼琴,但兒子就是不給她彈,於是她就不停地揍兒子。她堅信,責打對兒子的發展是有好處的。那個男孩告訴我們,他恨鋼琴。他的焦慮程度很高。他對生活的期望不外乎是一個天天挨打的男孩的期望罷了。他覺得生活會發生出人意料的殘酷變化,而你是不能依靠與他人的合作的。

有沒有什麼辦法呢?

我們應該放棄那些損壞孩子人格、妨礙他們未來的老方法,轉變觀念,開始使用能夠維護他們的自我價值感、不會使他們受辱的方法。我們在對待孩子的態度和行為中要表現出對孩子的尊重。

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我們應該對孩子既尊重又堅定;這種新方法包括以下重要方面:

1.訓練孩子時要堅定,但也要尊重他們。

2.我們既不應懲罰孩子,也不應縱容他們,而要理解他們。我們應認識到,讓孩子承受自己的錯誤行為所導致的後果,我們實際上是在幫助他們。這跟我們大人的經歷是相似的。我們會從自己的錯誤造成的後果中吸取教訓,孩子也是一樣。我們大人要以適當的方式鼓勵孩子,好讓他們從自己的行為後果以及與他人的交往中學習。

3.理解孩子意味著理解孩子的目標。

4.自然合理的後果是教育孩子的強大武器,能讓孩子實實在在地體驗生活。我們採取這種方式時,孩子既不會失去對我們的尊重,也不會失去自尊。

5.鼓勵是很有效的;不論從短期還是長遠來看,鼓勵都會產生積極的結果。

要理解孩子,心理學家們總結一下原則:

1.同理心:孩子同樣也是社會的人。一個孩子的任何行為,如果放到社會的環境下,都是可以理解的。

2.行為動機——目標:一切行為都是以目標為導向的。不過孩子一般意識不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德萊屈爾說過,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但卻是差勁的解釋者。我們要懂得孩子的目標,並給他們解釋這些目標,這樣做時要尊重孩子。

3.歸屬感:孩子總想有歸屬感,總希望自己對環境有用。如果孩子對獲得歸屬感和重要感的方式理解不對頭,他們就會產生不良行為。

4.歸因:品行不端的孩子總是氣餒的孩子。如果我們了解一個品行不端的孩子想通過他的不良行為達到什麼目的,我們跟孩子的關係就會改進。

5.社會興趣:如果孩子對他人的幸福與快樂有所貢獻,對他們的社會環境越來越負責,他們的社會興趣就會增加,他們的不良行為就會消失。

6.民主平等:平等意味著人人都應得到尊重和尊嚴。大人是不允許羞辱小孩的,因為這會嚴重傷害孩子的人格。尊重應是相互的,孩子應該學會尊重自己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在許多文化中,母親不像父親那樣受孩子尊重,而這對子女的發展是有害的。我們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出生順序及其相關情況,這對我們了解一個孩子是大有幫助的。頭生子女大都更有責任心。么兒常會被父母和/或哥哥姐姐寵壞,會變得善於操縱人。獨生子女可能像頭生子女,也可能像么生子女。獨生子女所受的壓力可能沒有頭生子女那麼大,但人們對他們的期望可能會很高,因為整個家庭都在後面為他們加油。

非常有意思的是,第一批太空人要麼是頭生子女,要麼是獨生子女。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四原則之因材施教原則,強調孩子個性發展
    家庭教育的原則是指在進行家庭教育活動時,為了達到家庭教育目的應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家庭教育中必須遵循的、對於家庭教育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基本要求和指導原理,是處理問題與解決矛盾的依據,對家庭制訂教育計劃和選擇內容及其教育方法,都具有指導作用。
  • 家庭教育中需要遵守的5個原則,你了解嗎?
    通過前幾篇文章的介紹,我們都了解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今天我們一起深入學習下家庭教育的5個原則。相信通過我們一起學習,在家庭教育中我們的付出終將會有回報。第一原則,「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原則。所以想要給孩子一個正常的家庭教育,父母在教育方法觀點上要一致,只有父母方法上一致了,才能讓孩子真正的信服,家庭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個原則,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榜樣原則。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但是由於年幼鑑別能力還尚未成熟,所以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一定要注意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四大原則之主體原則,強調必須以人為本
    家庭教育原則作為家庭教育經驗的總結和兒童成長規律的反映,既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又具有堅實的理論依據。家庭教育只有把握了正確的原則,只有正確地貫徹了原則,才能達到家庭成員共同提高、子女身心和諧發展的目的。正確地貫徹和運用家庭教育原則,是家庭教育順利進行並取得理想效果的保證。
  • 家庭教育六大原則
    家長都是未經培訓就上崗當家長的,中國的家長的家庭教育問題很多,所以要多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的原則,使親子關係更融洽,使受教育者的收穫最大。四、不要進行破壞式批評原則批評孩子時不要進行破壞式的批評,有些家長常常不注意這些,批評孩子時言語過激,甚至打罵孩子。如:罵孩子「笨得像個豬」,「你看看人家誰誰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
  • 掌握四個原則,讓你的家庭教育更輕鬆,更有效
    很多家長總是在抱怨孩子不聽話,不愛學習,不懂禮貌時,往往在結束語還要加一句,「我們真的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啊」。其實啊,在家教育小孩,家長只要遵循下面四個原則,你會發現其實家庭教育也沒這麼難。1.給孩子定的目標要適度。
  • 家庭教育中的六大原則
    家庭教育中的六大原則家長都是未經培訓就上崗當家長的,中國的家長的家庭教育問題很多,所以要多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的原則,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使受教育者的收穫最大。四、不要進行破壞式批評原則批評孩子時不要進行破壞式的批評,有些家長常常不注意這些,批評孩子時言語過激,甚至打罵孩子。如:罵孩子「笨得像個豬」,「你看看人家誰誰誰」,結果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
  • ​家庭教育的8大原則
    所以早與孩子相處時要將孩子與自己平等對待。父母無視孩子的精神和情感需求,孩子和父母無話可說。從長遠來看,與孩子和父母相處會越來越尷尬。家庭教育必須與學校統一,在教育孩子,樹立統一正確的三觀,否則孩子會迷茫。
  • 家庭教育的十大原則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很有幫助:第一,平等原則。許多家長覺得辛辛苦苦賺錢養孩子,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必須服從自己。這種觀念應該改變,要把孩子看做是與自己平等的人。第二,尊重原則。家長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要,孩子和家長就沒話說。長期下去,兒女和家長相處會變得越來越尷尬。第四,自由原則。
  • 家庭教育的原則和方法
    家庭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是家長進行家教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根據家庭教育的內容和特點提出來的,也是家教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可歸納以下八條:(一)寓教於日常生活之中。許多孩子的發展不盡如人意,重要的一條就是家長,其身不正,子女,雖令不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也是永不畢業的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終身制的老師。但並非所有的家長都處理好了「身教」與「言教」了關係。
  • 家庭教育的十大原則,身為家長的您做到了哪幾點?
    父母是孩子真正的啟蒙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上面一定要講究方法,否則很可能適得其反,尤其是對於嬰幼兒不科學的家庭教育甚至會給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
  • 全球通用家庭教育十一條黃金原則,寓教於樂,持久一致
    成功的家長不但善於和孩子相處,而且理解孩子的心理,隨時隨地給予孩子最有效的指導,使孩子在溫馨的環境中得以茁壯成長。這裡歸納出成功家教必備的十一條黃金原則,它們是各國成功家長實踐經驗的總和,希望這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可以為您成就成功的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中這麼重要的原則你竟然還不知道?
    父母是孩子真正的啟蒙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上一定要講究方法,否則很可能適得其反,不科學的家庭教育甚至會給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我們在這裡為您提供的是一些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一、&34;原則教育孩子要&34;,被溺愛的孩子很多都不成材,有的還出現了家長很不願意看到的結果,這是一個個溺愛的行為長期積累起來的必然結果。
  • 家庭教育應該有目標和原則。只有了解這些內容,才能搞好家庭教育
    例如,第一個標誌是一個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個紅色的房子,一直到比賽結束。比賽開始後,我將以100米的速度衝向第一個進球。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將以同樣的速度衝向第二個目標。40多公裡的比賽中,我被打入了這樣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了起來。一開始,我不明白這些原則。我把目標定在40多公裡外終點線上的旗子上。結果,我跑了10多公裡,筋疲力盡。前面的距離把我嚇壞了。
  • —家庭教育中的3W2O原則;
    運用3W2O原則在家庭教育中滋養您的孩子(原創) 作為從事大學直至幼兒教育22年的教育與心理工作者,將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深刻認知的3W2O原則(原創)呈現給大家,作為家庭教育思想、行為與溝通的有效的自評工具:
  • 防控疫情中的家庭教育有哪些原則和方法
    毫無疑問,這些要素決定了家庭教育的成敗得失,為人父母者不可忽視。有過47年的兒童教育經歷,尤其是30多年研究兒童與家庭教育的體會,我願意為父母們提供以下四大原則與方法,作為防控疫情期間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具體建議。
  • 「上名校就選尚名校」家庭教育的原則和特點
    :  1、全面發展原則。  2、一致性原則。孩子的父母要共同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教育的方法方式要保持一致。父母在教育方面的不一致性往往使家教事倍功半。  3、榜樣原則。家長不可忽視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定要謹言慎行,發揮身教勝於言教的作用。  4、超前性原則。家長應有一定的超前意識,提前了解和研究孩子下一個發展期的變化特點,做好教育方式方法調整的準備。
  • 6歲前是孩子品格養成的關鍵期,堅持2個原則,培養孩子好品格
    好品格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好品格,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善良、有素質,誠實的孩子,是每一個家長的責任。在生活中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品格,是當代家庭教育值得關注的問題,今天教大家讓孩子遵守兩個原則,將來一定會是一個品格好的孩子。
  • 6歲前是孩子品格養成的關鍵期,堅持2個原則,培養孩子好品格
    在生活中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品格,是當代家庭教育值得關注的問題,今天教大家讓孩子遵守兩個原則,將來一定會是一個品格好的孩子。每個小孩子都是純潔的天使,但是所有的孩子在成年後都發展成了不同的人,也就是說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等等都會有所不同。
  • 由「尹李育兒之爭」,談家庭教育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這要求父母要履行好、承擔好教育孩子的重任。同時,這一原則意味著父母要有明確的家庭教育意識,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要真正懂得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為人父母,絕不能以自己不懂家庭教育為理由,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交給老師;也不能「只管生不管養」,把教育孩子的重任推給隔代老人;更不能完全聽信某一育兒專家的教育觀點,不加以分析地盲目照抄照搬。
  • 0-6歲家庭教育決定孩子一生
    0-6歲家庭教育決定孩子一生 2020-07-22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