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懲罰的方法或縱容的方法的父母和老師會有以下理由:
使用懲罰法的會說:「一定得遵守規則。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我再清楚不過了。懲罰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使用縱容法的會說:「愛會幫助我們做到一切,愛能使你自己選擇正確的規則。」
這兩種教育方式會破壞孩子的自我價值觀,還會影響他們智力的發展。它們會帶走孩子的尊嚴和獨立。公正地看看中國的日常情況,情況似乎不該是這樣的。在中國,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即大人有嚴懲孩子的強烈傾向。也就是說,家長會出於愛而懲罰孩子,因為他們堅信這是教育愛子的最好方法。許多家長自己就曾深受體罰之苦,而且他們所受的懲罰可以用嚴酷甚至殘忍來形容。
小時候,他們一有什麼不對,父母就會嚴厲訓斥和責備他們;現在,他們又反過來以類似的態度和做法對待自己的孩子。
然而,時代變了。
雖然還有人宣稱「那些懲戒式的好方法在過去並沒有怎麼傷害一個人」,
但是,那些所謂的好方法完全可能妨礙孩子的發展,害孩子健康的自我價值觀,而且其負面影響會持續一輩子。我們常說現在的孩子比過去的要聰明得多。也許今天的孩子沒有過去的孩子那麼明智,但他們的確要聰明得多,機靈得多。
父母的問題在於,他們正面臨著一個他們無法自如應對的難題,因為他們缺少這方面的訓練。他們的責任是饒有興趣地去探索如何面對這一從未經歷過的全新問題。也就是說,他們要富於創新,要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他們就不必重複他們在孩提時代的經歷了。
現代心理學表明,兒童的自我價值觀水平對他們在學校的學習有著巨大影響,而嚴厲懲罰可能對兒童的自我價值觀產生永久性的影響。父母只要一開始責罵與懲罰孩子,由於效果不大,他們就不得不這樣繼續下去。他們只會在家裡製造出一種非常不快的氣氛,並會永久性損壞他們孩子的潛力。
不錯,懲罰也許會產生立即的效果,但是孩子的未來及其與父母的關係會因此受到嚴重破壞。
一位很聰明的中國女性告訴我們,她母親以前經常狠狠地揍她,原因是她的學習成績不夠好,令父母不滿意。她曾和老師發生過一次嚴重的衝突,因此就再也不想學習了。此後,老師就向她父母告了狀。然而,責打並未起到什麼作用,她還是頑固地認為,學習沒什麼用處。但整個事件卻永遠地改變了她跟父母以及他人的關係。即使到現在,她與父母的關係也不怎麼親密。在與別人的接觸中,她也遇到了很多困難。當她與別人的關係變得過於接近時,她會離開,走得遠遠的。還有,她去看望父母時,也不怎麼親近他們。她通常都是離父母遠遠的。
有一位母親在前來諮詢我們之前,經常揍自己7歲的兒子。順便說一下,這位母親很喜愛自己的兒子。實際上,她跟兒子的關係是很親密的。小孩的父親總是不在家,他是一個重要人物,一個大亨,總是忙著賺大錢。原來,母親要兒子彈鋼琴,但兒子就是不給她彈,於是她就不停地揍兒子。她堅信,責打對兒子的發展是有好處的。那個男孩告訴我們,他恨鋼琴。他的焦慮程度很高。他對生活的期望不外乎是一個天天挨打的男孩的期望罷了。他覺得生活會發生出人意料的殘酷變化,而你是不能依靠與他人的合作的。
有沒有什麼辦法呢?
我們應該放棄那些損壞孩子人格、妨礙他們未來的老方法,轉變觀念,開始使用能夠維護他們的自我價值感、不會使他們受辱的方法。我們在對待孩子的態度和行為中要表現出對孩子的尊重。
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我們應該對孩子既尊重又堅定;這種新方法包括以下重要方面:
1.訓練孩子時要堅定,但也要尊重他們。
2.我們既不應懲罰孩子,也不應縱容他們,而要理解他們。我們應認識到,讓孩子承受自己的錯誤行為所導致的後果,我們實際上是在幫助他們。這跟我們大人的經歷是相似的。我們會從自己的錯誤造成的後果中吸取教訓,孩子也是一樣。我們大人要以適當的方式鼓勵孩子,好讓他們從自己的行為後果以及與他人的交往中學習。
3.理解孩子意味著理解孩子的目標。
4.自然合理的後果是教育孩子的強大武器,能讓孩子實實在在地體驗生活。我們採取這種方式時,孩子既不會失去對我們的尊重,也不會失去自尊。
5.鼓勵是很有效的;不論從短期還是長遠來看,鼓勵都會產生積極的結果。
要理解孩子,心理學家們總結一下原則:
1.同理心:孩子同樣也是社會的人。一個孩子的任何行為,如果放到社會的環境下,都是可以理解的。
2.行為動機——目標:一切行為都是以目標為導向的。不過孩子一般意識不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德萊屈爾說過,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但卻是差勁的解釋者。我們要懂得孩子的目標,並給他們解釋這些目標,這樣做時要尊重孩子。
3.歸屬感:孩子總想有歸屬感,總希望自己對環境有用。如果孩子對獲得歸屬感和重要感的方式理解不對頭,他們就會產生不良行為。
4.歸因:品行不端的孩子總是氣餒的孩子。如果我們了解一個品行不端的孩子想通過他的不良行為達到什麼目的,我們跟孩子的關係就會改進。
5.社會興趣:如果孩子對他人的幸福與快樂有所貢獻,對他們的社會環境越來越負責,他們的社會興趣就會增加,他們的不良行為就會消失。
6.民主平等:平等意味著人人都應得到尊重和尊嚴。大人是不允許羞辱小孩的,因為這會嚴重傷害孩子的人格。尊重應是相互的,孩子應該學會尊重自己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在許多文化中,母親不像父親那樣受孩子尊重,而這對子女的發展是有害的。我們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出生順序及其相關情況,這對我們了解一個孩子是大有幫助的。頭生子女大都更有責任心。么兒常會被父母和/或哥哥姐姐寵壞,會變得善於操縱人。獨生子女可能像頭生子女,也可能像么生子女。獨生子女所受的壓力可能沒有頭生子女那麼大,但人們對他們的期望可能會很高,因為整個家庭都在後面為他們加油。
非常有意思的是,第一批太空人要麼是頭生子女,要麼是獨生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