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芊和
又是一年的開學季,最近的早高峰格外擁堵。
每天上班的路上,總要經過幾個學校,堵車的間隙,那些來來往往的學生和家長吸引了我的注意。
有為孩子背書包的家長,有幫孩子買早飯的家長,看到那麼多為孩子辛勤付出的父母,真的讓人感嘆,中國的家長,只要孩子好,寧願為孩子付出所有時間和精力。
但是我的朋友裡卻有一位有點兒「自私」的媽媽。
和她一起帶孩子出去吃飯,別的媽媽都忙著照顧孩子,夾菜、餵飯,把好吃的留給孩子,忙的不亦樂乎,她卻大口朵頤,認真享受自己的美味。
為了孩子的教育,別的父母犧牲自己的時間各種「雞娃」,她卻很少盯著孩子學習,而是健身運動、讀書學習,只顧提升自己。
但是,她的孩子卻很優秀,六歲的小男孩兒,有很強的自理能力,可以自己抱著喜歡的書看一個小時,和小朋友在一起也總是最受歡迎的那一個。
朋友們聚在一起常常羨慕她,平時看起來「付出」最少,為什麼養了這麼優秀的孩子,難道就像李姐說的是因為她命好嗎?
在我看來,當然不是。
作為一個媽媽,這位朋友並不比我們任何一個人少愛孩子。只是她的方式不同,沒有像我們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
她沒有幫孩子穿衣吃飯,反而鍛鍊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她沒有時時盯著孩子,卻給了孩子自由的空間;她沒有把所有好的都留給孩子,反而讓孩子學會分享。
也正是這樣,她有時間去提升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媽媽,身體力行的給孩子做了示範,成為孩子優秀的榜樣。
年初的時候,孫楊被禁賽8年的事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孫楊的媽媽也因此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話題。
雖然在網友的口中,孫楊的媽媽在他被禁賽這件事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我看到的真的是一個一心為了孩子的母親。
堅持二十多年如一日,天天為孫楊煲湯;
為他背書包,為他繫鞋帶,陪他訓練,陪他比賽,寸步不離的守護著他;
哪怕自己膽結石發作,也要強忍痛苦為兒子洗衣、做飯、放洗澡水;
甚至為了照顧比賽期間的孫楊,一天只睡兩個小時。
孫楊母親可以說是用整個生命去「愛」兒子,她的付出讓人感動,卻也讓人唏噓。
在我們身邊也經常能看到像孫楊媽媽一樣的的父母,他們對孩子無微不至,包攬孩子的一切。
為了孩子的衣食住行,學習教育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他們無私的為孩子奉獻了一切,甚至忘記了自我。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媽媽,為了女兒的學習,十多年放棄了單位組織的旅遊和所有的同學、同事聚會;
為了全心全意陪讀,在女兒做作業時,自己不吃東西,不說話,不玩,以至於家裡的電視機十幾年都沒開過。
孩子倒還比較爭氣,學習很好,最終保送上海復旦大學。
這樣的父母確實令人欽佩,有的也確實教育出了在某一方面十分優秀的孩子。
可是,我更欣賞的是像小麗這樣有點「自私」的父母。
她們愛孩子,陪伴孩子,但也有自己的生活,不會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比起花時間督促孩子學習,她們更喜歡花時間修煉自己。
但正是這樣有點兒「自私」的父母,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分享」,學會「感恩」,學會不管幹什麼都要首先成為優秀的自己。
埃隆馬斯克的媽媽梅耶馬斯克就是這樣一位母親。
大家對埃隆馬斯克應該不陌生,他就是把特斯拉送上天的那個「改變世界的科技狂人」,作為SpaceX 公司的CEO,埃隆馬斯克身價百億,被譽為「矽谷鋼鐵俠」。
梅耶共有三個孩子,除了大兒子埃隆馬斯克外,其他孩子也很優秀,小兒子是成功的企業家,女兒是好萊塢著名導演兼製片人。
而梅耶更是一位傳奇的女性,在把三個孩子培養成才的同時,她自己的人生也相當厲害。
梅耶在15歲就當選了「南非」小姐,結婚後一邊懷孕,一邊讀完營養學碩士,成立諮詢公司,31歲時,果斷離開家暴的前夫,獨自帶著三個孩子生活。
為維持生計,梅耶曾身兼五職,同時還擠出時間學習,考取了南非、加拿大以及美國三地專業營養師資格,並取得多倫多大學碩士學位,在加拿大重新開始模特和營養師事業。
孩子們長大後,各自都有了不起的成就。梅耶在62歲的高齡決定回歸模特圈,重新走上T臺,她當模特,做營養師,出書演講,還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
梅耶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於大多數父母,她不會圍著孩子轉,而是選擇放手散養,讓孩子自由發展。
她從不檢查作業,而是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決定對自己的未來負責,有人問他是否擔心孩子因為沒有她的指引而找不準人生道路,梅耶回答:「不會,我沒有這個時間來擔心。」
作家黃淑文說:「最圓滿的親子關係,是在成就孩子的同時,成就自己。」
梅耶雖然沒有用很多時間照顧和陪伴孩子,卻讓孩子從她身上學到了堅強、自立和百折不撓的勇氣。
她對自己熱愛的模特事業和營養師從未放棄過追求,因此她的三個孩子都勇於追尋自己的夢想;
她的人生多次清零又重新開啟,埃隆·馬斯克正是受她影響,才在多次創業失敗後依然不輕言放棄,最終取得了成功。
她完美的闡釋了父母作為榜樣的力量。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學給孩子看;
最好的教育,就是奮鬥給孩子看;
最好的教育就是永不放棄自我成長。
我們常說,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練,一流父母做榜樣。
其實,我們看到很多優秀的人,他們的父母同樣很厲害。
我國著名建築師梁思成的父親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梁啓超。
飛彈之父「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是教育家、文史專家,曾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
美國交通部部長趙小蘭的父親是華人船王趙錫成。
還有在這次抗疫中居功至偉的鐘南山院士,他的父親鍾世幡,在上世紀30年代就取得了美國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是我國著名的兒科學家,母親廖月琴畢業於協和醫科大學的高級護理專業,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
鍾南山曾說他之所以有今天,都是因為父母對他的教育和影響。
父親鍾世幡是一個有著深厚愛國為民情懷,治學嚴謹又敬業的醫生。在75歲高齡,眼睛都看不太清楚的情況下,鍾世幡還堅持手寫40萬字《兒科的症狀學》一書,只為把自己一生積累的醫學經驗傳承下去。
正是這樣的父母,才教育出了積極上進,醫術精湛,敢講真話,愛國為民的鐘南山院士。
託爾斯泰說:「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優秀的父母,應該做孩子精神上和心靈上的領路人,而不是填鴨式灌輸的教練,更不是事事操勞的保姆。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有句名言: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孩子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有多少父母,像保姆一樣為孩子服務,卻忘了花一點兒時間來愛自己。
他們這一生,對孩子有著操不完的心,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選擇,他們最悲哀的地方是為了孩子失去了自我。
其實,每一個孩子,不論多大,都希望自己的父母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顧好自己。
願天下所有的父母能夠「自私」一點兒,不要那麼「忘我的付出」,把時間留給自己,把鍛鍊的機會和自由的空間留給孩子,在成為孩子的父母前,先成為優秀的你自己。
作者:芊和,一個喜歡讀書,樂於分享的女生。體驗人生,記錄生活,分享感悟。和你一起,讀懂自己,讀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