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品,歡迎轉發】
◎文/編 烏江
一網友家長的提問:
【01】我是一個中年婦女,我兒子讀初二了,他小學時成績數一數二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但是上了初中完全變了一個人,成了班上的問題學生,作為母親的我著急的很,又不知道怎麼幫助他,您有什麼好建議?【02】他最喜歡的課是語文和歷史。【03】他的數學很差,才考30幾分,他說實在聽不懂,像聽天書一樣,我想叫他棄數從文,這樣可行嗎?
感謝家長的信任,也是對教育人王福明莫大的鼓勵和支持。
01家長不能急
首先作為家長不急,也不能急。因為急也沒用。最急是的是靜下心來,弄清楚具體原因才是重要的。
教育人王福明告訴你,孩子在小學成績好是正常,因為學科少,時間多,每個學科可以反覆練習、鞏固。當然,你孩子能夠是班級數一數二,是老師眼中的得意門生,正說明孩子是挺聰明的。但進入初中與小學有諸多不同。
【01】學習環境不同。
小學的有的學校人數少,而中學一般都是近千人以上。
【02】學科不同。
小學的學科主要有語文、數學和英語;而初中有語數外,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體育、音樂和美術、綜合等。
【03】教師增多。
小學班級科任教師少。而中學10多個科任教師,且每個授課方法,性格都不同。
【04】學科內容難度增加。
中學的寬度和深度遠比小學難一些。
【05】走讀變住讀(有部分學生)。
有些地方由原來每天走讀變為寄宿制。這樣一來,生活習慣有所變化。
02分析原因
據你所陳述,孩子在初二(這學期是第四學期),成績不理想,尤其是數學30分。作為一位孩子的家長,從事二十多年初中教育的教師(班主任工作)初步分析大致存在著以下原因:
【01】 孩子未能很好地度過初中的「適應期」。
也叫「過度期」。也就是適應中學的生活和學習。這個時間大概是半學期,長者需要一學期才能適應。生活上應該度過了適應期,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等,但學習上學習錯過了這段最佳「適應期」。
【02】 孩子的學習方法有可能不對。
小學是老師眼中的得意名聲,看得出孩子還是很聰明的。特別是某些學科的方法,比如數學考30分,說明他沒有弄懂基礎知識,以致於造成這樣。
【03】 心裡落差明顯。
原來在小學是班上佼佼者,是老師眼中的優秀學生,是學生眼中的「學霸」,而上初中後來自四面八方的優秀學生聚集,自己凸顯不出,得不到老師的關注,心裡落差太大。
03孩子叛逆期注意3點
孩子進入初二是個特殊階段,大多數孩子進入青春期,思想和性格處於轉型期,他有他的想法,也就是孩子進入了叛逆期。孩子處於這個時期,家長越急,孩子越反感。
教育人王福明的建議,首先家長不急,接下來父母要尋找一個時間,與孩子心平氣地交流交流,聽一聽他的意見。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應該處於叛逆期,家長要特別謹慎。尤其要注意這三點。
【01】尊重孩子。
這點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很多家長做起來很難,成人,特別是家長,往往把孩子當成可以隨意使喚的對象,可以隨便下命令使他屈從於自己。
當一個孩子長期被父母命令,長期受父母指使,到了青春期,他的自主意識開始萌芽,那麼他就會選擇逃離。
家長一定要尊重孩,不要來不來就吼,或批評孩子。特別是在學校或公共場合。
【02】多傾聽。
很多父母共同的毛病就是,想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所以會想盡各種辦法找話題,但會發現到最後找的話題都很滑稽,對話都很尷尬。特別在學習上嘮叨嘮叨,說個不停。
家長儘量抑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讓壞情緒影響孩子的心情。
很少有父母能夠忍受青春期孩子的那種自以為是,那種盲目和衝動,於是在傾聽的過程中評價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旦產生評價,就等於堵住了孩子的嘴,他發現你不是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於是立馬開始轉移陣地。
父母要認真聽孩子講校園生活,人際是非,千萬不要以為孩子跟你說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情是沒有價值的,你要知道,那些有價值的掏心窩子的話都是在這些無關痛癢的小事背後。
平時父母多傾聽孩子的說話,不打斷孩子的說話,從說話中才能了解孩子的想法。
【03】不與其他孩子比較。
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最棒的。成績差只是暫時的,人生是條長跑線,孩子的成長需要一生的努力,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鼓勵,更需要父母一生的耐心等待。
049條建議
家長最擔心的肯定是學習,學習需要孩子的「內軀力」,就像一輛汽車一樣,只要發動機發動,自然會前進。教育人王福明根據做家長和教師的經驗可建議家長這麼做:
【01】 談心
父母心平氣和地找孩子好好談一次心。初中生活習慣沒有,學習上哪些學科學得懂,哪些學科有問題,哪些老師的課聽得懂,哪些老師的課聽起困難。是什麼原因導致聽不懂,是自己的問題,還是老師授課的問題。
父母摸清原因後,才好對症下藥,有的放失地教育。這次談話最好選擇在室外,比如飯後散步,或者周末旅行等。
【02】 與孩子老師交流
父母抽時間到學校面對面地與班主任老師,以及科任老師認真地交流一次,了解孩子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造成這樣的,是學習態度,是受其它學生影響等。
【03】少談學習,多關心身心
基於孩子的基礎和現狀,回家少過問成績,避開學習,而多聊聊在學校生活、收穫,與同學的關係,與老師的關係如何?最快樂的是什麼? 等等話題。否則越談學習,越不是滋味,越不是滋味,越反感學習。如果到了討厭學習的時候,那就是很不好的事情了。
【04】告訴孩子什麼樣年齡做什麼樣的事
平時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聊聊父母這個年齡的時候在做什麼,是怎麼做的,告訴孩子在什麼樣的年齡做什麼樣的事情。這個年齡的孩子就是讀書學習是主要事情。
鼓勵孩子要積極向上,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父母可以利用周末帶孩子到電影看一場勵志電影。
【05】參加社會實踐
如果條件允許,帶孩子參加一次社會實踐。比如看城市的建築工人的辛苦程度、城市環衛工人的起早辛苦、或菜市場做生意或到農村體驗農民伯伯的生產勞動更好等等。這個活動首先要與孩子提前商量,徵得孩子的同意。
【06】多鼓勵孩子
基於孩子的智力肯定是很好的,只是上初中後沒有很好地度過「適應期」,沒有適應中學的學習方法。對優勢學科語文和歷史繼續保持,某些學科落後是暫時的,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課下認真完成作業,課後複習鞏固。鼓勵他平時抽空讀課外書。
【07】 適當彌補弱勢學科
個人建議可以彌補一下弱勢學科,且是找一對一的,比如數學。只補這一科,若是還有其它學科比較弱,孩子自己通過有計劃地看書完成練習彌補不足,初中知識看書沒問題。同樣的前提條件是與孩子商量為佳,不能強迫。
【08】 父母做好榜樣
比如回家少看電視,不玩手機。當孩子在學習時,父母也看書學習。當孩子完成學習任務時,父母可陪孩子打打籃球、跑跑步、打羽毛球等運動。既鍛鍊了孩子的身體,又增強了親子感情,達到了運動中交流的目的。
【09】 另外,關於棄數從文的問題。
現在還不能放棄數學,因為中考和高考不分文理,考試都需要考數學,而且數學是基礎學科,重要性就不說了。至於高考後報志願報專業,長大後從事職業可以從這方面考慮。
05結束語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不能急。父母要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
至於學習的問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家長耐心的陪伴,耐心的等待,況且孩子的成長是一條長跑線,並不局限於某一段。
#一起家庭教育#
歡迎閱讀教育人王福明更多的文章:1.《孩子作文,其實不難,「六多」法來幫忙,不用擔心作文寫不好》
2.《父母如何培養孩子閱讀和寫作習慣?培養好了,孩子會終生受益》
3.《致孩子最後一個「六一」兒童節,青春是美好的》
4.《孩子喜歡打遊戲,怎麼給他戒掉?給家長的妙方,做到這6點就行》
5.《在學習上,父母怎樣鼓勵孩子?把這個法寶送給他,孩子將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