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住宅已明顯過剩,可百姓買不起?住建副部長給出「解決方案」

2020-12-27 每日樓市

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這二三十年的發展真的是十分迅速,剛開始時期,城市幾乎沒有高樓大廈的存在,而經歷了這幾十年的發展,一座座高樓大廈崛地而起,遠遠望去,城市仿佛一座鋼鐵森林。

而房地產行業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建設的住宅夠住了嗎?這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個疑問。因為我國現在還有2.4億人在租房居住,這其中有一部分可能是在老家城市買房,而去外地城市工作的群體,選擇在外地城市租房居住。而大部分就是真的沒有買房的群體了,其中包含最多的就是剛畢業沒多久的年輕人,手中積蓄太少,沒有實力買房,只能租房居住。

先不說買不買得起房子,就說一下現在的房子到底夠不夠住呢?早在2017年時,西南財經大學就做了一項調查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住宅空置率是21.4%,而城鎮住宅總套數為3.05億。3.05億住宅是什麼概念?就算是按照一家三口居住一套房子,也足以讓9.15億人居住,更何況還有很多人居住在農村和城市的小產權房當中。而這還是2017年時的數據,現在的住宅總量只會更多。

而根據央行給出的數據顯示,現在的城鎮居民的住房擁有率已經達到了96%,其中超過兩套房以上佔比41.5%,城鎮戶均擁房1.5套。這也就是說現在城鎮居民大多數都擁有了自己的房子,而且還有很多人擁有多套房。按照戶均用房1.5套來計算,如果你有一套房子,那麼就有一個人擁有兩套房子,你們兩個一平均就是戶均1.5套。甚至是你沒有房子,那麼就有人擁有3套房子,平均下來還是戶均1.5套。

所以說,不是房子不夠,而是大量的房子都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可能你身邊的人都沒有買房,那就代表著別人擁有的房子多。住宅空置率已經達到了21.4%,可能你去一個新城的小區看一下就會發現,房子都賣出去了,但就是沒有人居住,實際上就是一座「空城」。而空置房的合理空置率是5%-10%之間,現在21.4%的空置率已經遠遠地超出了合理區域。

按照現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來說,有錢買房的人還會繼續買房,這就導致了看起來房子很快就被銷售一空,但實際上都是空置房,都是有錢的群體握著手中的資產。不單單是個人買房,就連上市公司都有一半投資了房地產行業。

據統計,A股共有3616家上市公司,而其中1808家在一季度財報中披露持有投資性房地產情況,他們手持的房產價值高達1.3萬億。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業績不好的時候,就拿出一些房子出來拋售,扭虧為盈,能保住公司不會退市。就比如說2019年時,海馬公司就拋售了400套房,使得公司沒有退市。

因此,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房子並不是不夠住,而是被少數人所掌握,造成了房屋供不應求的現象。針對這樣寧願讓房子空置著,也不讓房子流通出來,讓無房者購買的現象,曾任職住建部副部長的仇保興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一個是徵收空置稅,另一個就是推出共有產權住房,讓我們來看一下具體內容。

01

所謂的空置稅就是指對房地產商開發完成後銷售的商品房過度空置或房屋的所有者空置達到一定時間段後,根據空置年限採用累進稅率所徵收的懲罰性稅費。這也是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提出的「空置稅」政策建議。對於空置稅而言,在國外很常見。比如說法國,房屋空置一年需要繳納房價的10%,空置兩年需要繳納12.5%,空置三年需要繳納30%,並且同時附加稅金總額9%的手續費。

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認為,住房需求逐漸減少是未來的一個趨勢,像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城鎮化率峰值過去後,人均住宅面積約為35-40平方米。而我國在2018年時,城鎮住宅面積已經達到了39平方米,這就意味著三四線城市的空置率會逐步上升,許多地方會出現「鬼城」、「空城」等現象,而一線城市會隨著人口的增加,房價上漲的壓力不斷增大。所以,仇保興建議通過徵收空置稅來遏制住房投機泡沫。

現在空置稅還沒有出臺,是因為執行中空置稅徵收成本和空置房標準界定等問題該如何解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執行不到位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說,對於空置稅而言,短期內是不會出現的。但既然提出了空置稅,那就證明了空置稅還是有希望推出的,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02

還有就是共有產權房,所謂的共有產權房就是地方政府讓渡部分土地出讓收益,然後低價配售給符合條件的保障對象家庭所建的房屋。而這種房屋產權是個人和政府共有的,可以按照兩種比例實現共有。一種是個人與政府的產權比例為7:3;而另一種就是針對於經濟實力不足的家庭,可以按照5:5的產權比例購買。也就是說,如果你城市的房子首付是40萬,那麼按照5:5的比例購買,首付需要20萬就可以了。目前這種共有產權房已經開始試點,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黃石、淮安等六個城市被明確列為全國共有產權住房試點城市。

而等個人的經濟實力不斷提高後,可以向政府申請購買房屋產權,等政府手中的產權被個人購買後,這個房屋的產權就是個人的了。這樣的實施方式也是為了減輕購房者的購房壓力,降低購房者的購房門檻,使人們可以買得起房子。同時也要取得房產證後滿五年才可以上市,周期比較長,限制了炒房客從中投機炒作的空間。

總結:對於這兩個方案來說,都是非常實用的。首先對於空置稅來說,可以增加多套住房持有者的成本,逼迫多套住房持有者讓空置的房子流入市場,增大樓市供給,減少住宅資源浪費。其次對於共有產權房來說,降低了購房者購房的門檻,使經濟收入較低的群體也可以買得起房,解決經濟實力不足家庭的購房需求。

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2019年房產新政策,房子已嚴重過剩?聽聽房產大佬怎麼說
    1978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僅有6.7平方米,1998年增加至18.7平方米,而到了2017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已經上升到36.9平方米。從數據上看,住房成果還是很明顯的。 但是一提人均似乎大家意見都很大,可以理解,畢竟誰也不想被平均。對國家而言,需要測算出總量和人均,這是直接影響到國家決策的重要參考指標。
  • 深源「舊改盤」新增地塊改造方案再公示!規劃建10棟住宅,配建幼兒園
    配建保障性住房,配建面積約為住宅可建面積的1%。 改造地塊中,地塊一、二已確權、登記;地塊三已完成不動產權籍調查;地塊四已取得市自然資源局金平區分局出具的汕自然資金函(2020) 10號規劃情況及復函,為國有存量邊角地
  • 「被動房」助力住宅產業化
    由此看來,住宅產業化已成為房地產不可逆轉的趨勢。那麼,對於住宅產業化所提出的「被動房」概念,普通百姓是否了解,它與普通住宅相比有什麼特點。帶著這些疑問,10月25日,在住博會上,地產中國網獨家專訪了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副主任文林峰 。地產中國網:普通百姓對於「被動房」這一概念並不是很了解,您能否簡單介紹一下?
  • 【良農有道】「農業產業化」的背景是城市工商資本遭遇產業過剩
    1998 年馬洪、陸百甫都向中央發出中國進入相對過剩的警示。林毅夫則在 1999 年於經濟理論界一次內部會議上直白地指出: 「中國面臨雙重過剩條件下的惡性循環」,他領導下的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也曾給中央提交報告,認為唯一可資借鑑的就是「羅斯福新政」。 中國當年正處在產業資本擴張階段,遭遇生產過剩的本質是產業資本過剩。
  • 廣州城中村改造:07年6月30日後建無證住宅不補
    《指引》明確,城中村改造範圍內村民安置住宅復建總量上限應按照戶均不超過宅基地房屋基準建築面積(240平方米至280平方米)控制,有證建築面積按「拆一補一」復建安置。  自從廣州近年啟動城中村改造以來,很多城中村都出現違法搶建現象,恨不得能多建幾層宅基房多拿補償。昨日出臺的《指引》徹底堵上搶建的制度漏洞,對於不同時期的村民住宅,《指引》給出了不同的方案。
  • 2020中國住博會完美落幕,三一展臺精彩不斷
    11月7日,為期3天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住宅產業暨建築工業化產品與設備博覽會(以下簡稱住博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圓滿閉幕。作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行業舞臺,本屆展會參展商共300家,而三一集團無疑是這個舞臺上最耀眼的「明星」。
  • 人均商業面積已超北上廣 寧波現有商業廣場面臨過剩
    距離聯盛廣場幾公裡遠的江東一家商業廣場,開業雖有四年多,商鋪仍大量空置,人氣慘澹,讓周邊市民都深感惋惜。聯盛等商業廣場今日之困,凸顯寧波大型商業廣場過剩之憂。寧波市商務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截至2014年年底,寧波全大市已建成、在建或待建的3萬平方米以上的商業綜合體有69個之多。作為一個二線城市來說,市場已經難以同時消化這麼多的綜合體,寧波商業綜合體面臨過剩危機,泡沫顯現。
  • 原建設部副部長宋春華:建設韌性城市 提升住宅品質是當務之急
    峰會上,原建設部副部長宋春華發表了《韌性城市中的住區建設》主題演講。他提出了八個主要問題:一、正視疫情,認真反思。二、建設韌性城市,提高城市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三、居家辦公、彈性工作或可成為常態。四、提升住宅品質是當務之急。
  • 明年起,高樓「停止建設」?住宅實施「新標準」,2類人從中受益
    在住宅剛剛商品化改革之初,高層住宅面世,很多人們都嚮往高層住宅的生活,那時能夠住在帶電梯的高層住宅是一個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比如當時北京很多居民為了能夠住上高層住宅,不少都賣掉了自己的四合院。現在人們肯定覺得這些人虧大了,因為現在北京的四合院成為了最稀有珍貴的住宅,一套四合院動輒都要好幾億元。但是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現在的高層住宅已經走進6了普通人的生活中。
  • 常州:住建「第一窗口」,跑出為民為企解憂「加速度」
    市住建局駐市政務服務中心辦事窗口連續獲得市級「優秀窗口」「黨員先鋒崗」「群眾最滿意窗口」「特色支部」,「省工人先鋒」,省市級「青年文明號」等榮譽,展示了住建「第一窗口」的良好風貌。    市住建局行政服務處工作人員董嬌說,房地產企業二級以上(含二級)的資質申報和延期審批手續權限都在省住建廳。大和房產於1月下旬上報開發資質續期申請,2月7日省廳網站上顯示了「不通過」的審批結果。「如果到期辦不下來,公司日本籍管理人員就不得不離開常州。」劉琦萍說。
  • 我國房子明顯過剩,為何老百姓還買不起?退休老幹部提出解決方案
    那麼,問題就來了,中國現有住房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夠不夠住?畢竟我們的房價一直在漲,如果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供不應求價格上漲,那麼我們國家目前的房子應該是少了,並且不夠住才對。但根據一些機構和專家給出的看法卻不是這樣。
  • 涉及住宅33772套 呼和浩特已解決32個「回遷難」「入住難」項目
    截至目前,已解決32個項目,共涉及住宅面積約345.52萬平方米,住宅套數33772套,並已陸續辦理交房手續。剩餘14個項目,除2個涉法涉訴項目停工外,按照施工進度計劃於2021年底前全部解決。歷經8年終於住上了新房「歷經8年,我終於住上了新房,真是太不容易了。」
  • 碧桂園:建老百姓買得起的好房子
    碧桂園是中國新型城鎮化住宅開發商。除了亮眼的業績表現,楊國強和他所帶領的碧桂園還熱心慈善公益、精準扶貧,體現了企業的責任與擔當。正如碧桂園集團副總裁朱劍敏所說,自創辦以來25年,碧桂園榮譽與責任同行。「建老百姓買得起的好房子」朱劍敏說,碧桂園自創辦以來一直堅持「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的企業使命,這些年來也實實在在地履行著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 城市更親水 百姓得實惠(綠色家園·「海綿城市」怎麼建④)
    原標題:城市更親水 百姓得實惠(綠色家園·「海綿城市」怎麼建④)   一年前,海綿小區沒建時,這裡的居民可沒這麼輕鬆。84歲的唐克珍說:「我在這裡住了大半輩子,就怕下雨,一下雨,院壩裡淤泥濁水泛起,臭味難忍,蚊蠅亂飛。」老人邊說邊指著牆上一道離地1.3米的紅線,上面還有「6·30」幾個紅色數字,「這是2013年6月30日特大暴雨時小區被淹的吃水線。」   復豐巷的變化是遂寧海綿城市建設的縮影。
  • 關於「既有住宅加建電梯項目」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的公示
    本局收到何晚欽等業主申請既有住宅增設電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廣東省城鄉規劃條例》及《惠州市區既有住宅加建電梯管理辦法》(惠府辦﹝2016﹞3號)的規定,現對相關事項公示如下: 該既有住宅位於淡水街道碧翠園E棟一單元,目前已建成使用。為改善居民出行條件,經該棟樓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提出申請,擬在該棟樓梯外側加建一部電梯。
  • 東港E09地塊項目規劃方案公示 將建6棟住宅及幼兒園
    筆者從大連市自然資源局了解到,東港區E09地塊項目規劃方案已公示,項目位於中山區東港區,性質為住宅及配套公建,建設單位為大連鼎泰港隆房地產有限公司,設計單位為大連先鋒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項目規劃建有4棟10層住宅和2棟25層住宅,以及一個9班幼兒園。
  • 想買住宅不夠錢能買公寓嗎?這幾大致命缺點你能接受就買!
    在大城市裡奮鬥,一直租房子住,總是不踏實,尤其是對於很多很多女性而已,都非常想要擁有自己的一套房子。錢不夠買住宅,到底能不能買公寓呢?首先我們來對比一下住宅與公寓的優劣勢。住宅優點:70年產權,能落戶,能讀書,稅費低,首套房首付兩成(有些城市是3成),好轉讓。住宅缺點:房價高,門檻高,壓力大,即使付起首付,月供壓力也是壓的很多人喘不過氣來。
  • 碧桂園 SSGF工法建造「百年住宅」
    其中碧桂園的SSGF工業化建造體系在行業首創「全天候工地開放」,已在200多個項目使用,並將成為碧桂園高轉周速度的品質保障。優勢精品質+快速度+高效益去年9月,北京的自住型商品房被共有產權住房全面取代,共有產權住房從房屋的銷售、規劃建設都做了調整和升級。
  • 工業用地可配套建住宅和小型商業
    工業用地可配套建住宅和小型商業 2019-06-19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晉中市對既有住宅自願加裝電梯實施獎補
    12月10日,記者在晉中市城區安寧街菸草小區看到,3棟單元樓前加裝電梯的前期工作已完成。2號樓1單元住戶範女士說:「我家住5層,隨著年紀增大,上樓感覺越來越費勁,裝上電梯後,將解決我們的後顧之憂,我們住得更舒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