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名留學生回國就業報告顯示高層次人才回流率偏低

2020-12-11 人民論壇網

《萬名留學人員回國就業報告》依據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從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該中心辦理戶籍和就業證明信的所有留學人員的數據完成,共11045條記錄。由於該程序並非所有留學回國人員必經的程序,並且可在學生就業地辦理,所以本報告資料庫包含的留學人員主要以在北京就業,特別是需要將戶籍從外地遷入北京的留學回國人員為主。

過半數為一年期碩士研究生

根據對資料庫收錄的11045名留學回國人員基礎信息分析,大多數回國留學人員年齡分布在24—30歲區間,佔全部回國人員的80%。在這個年齡段,大多數留學回國人員具有國外碩士學位,約佔76%,有國外博士和學士學位人員各11%左右,在樣本所包含的留學回國人員中,女性比例高於男性,分別為58%和42%。

留學回國人員留學國家和地區分布比較廣泛,分布於54個國家和地區。但按數量分析,其分布較為集中,超過95%的人員就讀於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18個國家或地區高校。英國為主要留學國家,佔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的31.2%,其次是美國和澳大利亞(分別佔15.1%和11.8%)。但從學位分布看,美國是獲有博士學位留學回國人員的主要留學國家,英國是獲有碩士學位留學回國人員的主要留學國家,佔碩士學位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的39%。留學回國人員中學士學位留學生比例僅佔10.9%,主要來自韓國(24.7%),其次是英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和加拿大(各佔10%左右)。碩士學位留學回國人員更為集中,在留學的1867所院校中,50%集中在中國留學生人數前100名的院校。其中,最為集中的院校包括雪梨大學、紐卡斯爾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等。

留學回國人員在國(境)外學習的平均時間為1.9年,最短少於一年,最長12年。大約一半留學回國人員為留學一年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平均在國(境)外留學時間為3.8年,碩士研究生為1.5年,本科生為2.9年。

現在已回國的留學人員中以一年期碩士研究生為主(超過總人數的50%)。該組留學回國人員多以專業碩士班的形式完成國(境)外學業。這類項目學時短是最大的特點,一般以英國的院校為主,多為國內的應屆本科生畢業後直接出國選擇讀此類學位課程。據用人單位反映,此類留學回國人員與國內應屆碩士畢業生相比,外語的聽說讀寫能力略強,更了解國際規範,不足之處在於過短的學時讓他們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沒有國內的學生深入,科研能力稍差,同樣沒有相關領域工作經驗。因此,用人單位會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招聘真正符合自己崗位的人員,不會刻意強調被招聘人員是否是「海歸」。

海歸碩士主要就職於企業

2012年度留學回國就業人員所獲學位以碩士學位為主,博士、碩士、學士的學位構成比例基本上為1:8:1。

留學回國人員的學科分布和學位分布:主要學科為經濟學、管理學、理學和工學,但是按學位層次看,管理學和經濟學以碩士學位為主,分別佔碩士學位留學回國人員的23.3%和23%。博士學位留學回國人員則主要以工學和理學為主。

2012年在本資料庫中登記,在北京市範圍內就業的留學回國就業人數為4678人,國有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仍然是最有吸引力的就業市場,其次是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根據留學回國人員最後學歷情況的不同,他們就業機構的類型有較大的差別。獲有博士學位的留學回國就業人員的主要就業機構為高等院校和國家級事業單位,而獲有碩士學位的留學回國就業人員主要就職機構為企業,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

 高層次人才回流率仍然處於較低水平

毋庸置疑,留學人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重要人才來源。但是,由於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已經成為國際趨勢,人才的流動已經不僅僅是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內流動,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的流動已經成為全球化的一部分。各國為吸引高層次人才採取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可以說,為爭奪高層次人才,我國面臨的形勢是異常嚴峻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博士學位獲得者調查」追蹤調查了自2005年至2011年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29074名中國籍學生的回國意願,2005年高達89.4%的被調查者希望留在美國工作,這一比例到2011年降到82%,比印度籍博士的同一調查項比例低2.6個百分點。

從本報告揭示的相關趨勢看,雖然我國已經進入到智力回流期,即外流率繼續緩慢增加,回流率迅速增加的時期,但是,回流的人員主要為在國(境)外學習一年期碩士學位課程的畢業生,而獲有博士學位又有相關研究或其他工作經歷的高層次留學人才的回流率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趙倩整理)

相關焦點

  • 無錫海歸八成30歲以下 高層次留學人才回流率低
    無錫海歸八成30歲以下 高層次留學人才回流率低   近年來,中國已進入「智力回流期」,即人才外流率繼續緩慢增加、回流率同時迅速增加。
  • 調查稱九成留學生回國就業 海外實習比例偏低
    國內最大的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日前進行了「海外留學生就業情況調查」發現,英國、日本、美國和澳大利亞成為留學最多的國家,60%的留學生在海外獲得碩士學位。參加調查的留學生中,約54%的人在海外有實習、打工或工作經歷,9成左右的人已回國或者欲回國就業。正在國內和海外工作的留學生中,就讀計算機科學、機械和生物等專業的就業率相對較高,而留學生中就讀金融、商業管理和語言文化的人最多。
  • 人情關係複雜社會誠信度低 阻留學生回國
    2013年留學人員回國服務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公布的數據表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留學人員回國總數已達109萬人,其中,近5年回國的近80萬人,接近前30年的3倍。特別是2012年,留學人員回國數量達27.29萬人,同比增長46.57%,成為我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海歸潮。目前,中央層面的「千人計劃」已引進3319人,各地也紛紛制定地方吸引人才計劃,已吸引兩萬多名海外人才回流。
  • 2020年留學生回國就業趨勢優劣一覽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全球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據國際勞工組織報告,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流失了4億個全職工作崗位。許多留學生迅速調整計劃,從留學國家就業轉向國內就業市場。據《時代周報》報導,受疫情影響,今年回國尋求職業發展機會的海外應屆留學生規模較去年同期激增72.9%;歸國參加求職的留學生將突破70萬。
  • 傳承學院 | 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報告,7成應屆留學生回國求職
    根據教育部的數據,2019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70.35萬人,較上一年度增長6.25%;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58.03萬人,增速達到11.73%。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回國求職,最近智聯招聘發布了《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報告》,結合平臺求職大數據及問卷調研,展示了2020年海歸的就業、創業情況。報告篇幅較長,接下來給大家劃下重點。
  • 留學回國就業前景怎麼樣?|《海歸人才就業報告》
    前段時間,有個網友表示自己花200萬留學,回來月薪不到2000,引起熱議,也引來各路鬼神對於留學的一通批判,那留學就這麼不值錢?韓國留學回國就業前景到底怎麼樣?
  • 報告顯示疫情促使2020年留學生回國求職增長67.3% 留美學生歸國...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侯雋) 2021年1月8日,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其中,45%海歸期望紮根一線城市,京滬兩城佔3成多;45%海歸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高於整體求職者。
  • 近八成受訪者稱人情關係複雜阻礙留學人才回國
    2013年留學人員回國服務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公布的數據表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留學人員回國總數已達109萬人,其中,近5年回國的近80萬人,接近前30年的3倍。特別是2012年,留學人員回國數量達27.29萬人,同比增長46.57%,成為我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海歸潮。目前,中央層面的「千人計劃」已引進3319人,各地也紛紛制定地方吸引人才計劃,已吸引兩萬多名海外人才回流。
  • 報告:海歸加速回流 去年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增33.9%
    資料圖:人才交流大會現場。 費彬 攝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生源國。隨著中國產業結構升級、人才紅利優勢凸顯,國際化人才也在紛紛回流。在這一大趨勢下,加上2020年疫情及國際關係變化等因素的助推,海歸(泛指所有有海外留學經歷的人才,包括已回國和未回國的所有對象)回國潮流加速。
  • 78.8%受訪者認為人情關係複雜阻礙優秀人才回國
    特別是2012年,留學人員回國數量達27.29萬人,同比增長46.57%,成為我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海歸潮。目前,中央層面的「千人計劃」已引進3319人,各地也紛紛制定地方吸引人才計劃,已吸引兩萬多名海外人才回流。   雖然我國留學人員回流率總體呈上升趨勢,但是,獲得博士學位又有相應研究或其他工作經歷的高層次留學人才的回流率仍然處於較低水平。
  • 海歸「回流」的背後 ,留學生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近年來,另一個隨之而來的現象亦引起關注:留學生「回流」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隨著「留學生」數量增多,「海歸」的隊伍越來越龐大,海歸求職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尤其在特殊的2020年,「最難就業季」幾乎困擾著每一位回國留學生。留學生「回流」對於求職帶來哪些影響?海歸如何適應變化找到出路?本文結合2020年海歸就業數據,嘗試為大家做出解答。
  • 海外人才加速回流:歸國求職數量暴增七成,新一線城市「花式」攬才
    越來越多像王筱婷一樣的留學生,不得不面對比以往更激烈的就業競爭。他們不僅要面臨海歸數量激增,還要面臨崗位大幅縮招的雙重夾擊。據Boss直聘發布的《2021秋招早鳥報告》顯示,受國際疫情影響,2020年秋招中,2020屆與2021屆參加校招的留學生同比增長了94.3%,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比例高達65%。各大行業的頭部公司都迎來更為極端的報錄比。
  • 權威|留學生畢業回國都去了哪兒!杭州躋身Top4!(內附各大城市就業政策)
    這也是很多留學生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最近,益普索Ipsos發布了《2020海外留學趨勢報告》該調查報告通過線上深度訪談的模式,對超過4500名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留學生和多個事業單位進行了調查採訪深入分析了2020
  • 海外人才加速回流 中國對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強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鬱):近年來,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對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強。根據教育部統計的一項最新數據,近年來留學人員回國數量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海外人才正在加速回流。是什麼原因讓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人員選擇回國發展?如何實現既滿足個人發展又推動社會發展的就業環境?
  • 求職並非一帆風順 留學生回國就業須取長補短
    根據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發布的《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2019年我國留學回國人數達到35.35萬人,是同期出國留學人數的85.41%,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人員選擇回國就業。面對隨之而來的「回國潮」,許多留學生雖頂著海歸光環,但求職之路卻並非一帆風順。面對本土人才崛起、用人單位更看重實績而非學歷的現狀,海歸就業也呈現出新的趨勢。
  • 調查顯示2020年留學生回國求職同比增長67.3%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聰聰)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生源國,隨著中國產業結構升級、人才紅利優勢凸顯,國際化人才紛紛回流。近日發布的《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留學生回國求職同比增長67.3%。不過,海歸回國求職用時拉長,約三成人需4個月以上。66.6%的受訪海歸疫情後更看好國內發展。
  • 2020年留學生回國最新落戶政策,最高獎勵100萬
    2020年,是中國迎來史上最大海歸潮的第4年,在10年前,大約每7名中國留學生中僅有1人回國。但是,現在人才流動的狀況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畢業回國成為留學生的首選。特別是目前國外疫情的整體形勢不如國內穩定,因此更多的留學生選擇了回國發展。
  • 疫情下留學生回國求職數量暴增七成!新一線城市出手!跑到北上廣深...
    據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受疫情及就業移民政策收緊雙重影響,2020年回國求職海歸數量暴增七成,人數突破80萬。一個更為緊迫的現實是,他們還將與874萬國內應屆畢業生站在同一賽道,向有限的崗位發起衝擊。   幸運的是,這批海歸人才被各大城市視為「香餑餑」。
  • 疫情下,留學生回國求職數量暴增七成!新一線城市出手!跑到北上廣深...
    越來越多像王筱婷一樣的留學生,不得不面對比以往更激烈的就業競爭。他們不僅要面臨海歸數量激增,還要面臨崗位大幅縮招的雙重夾擊。據Boss直聘發布的《2021秋招早鳥報告》顯示,受國際疫情影響,2020年秋招中,2020屆與2021屆參加校招的留學生同比增長了94.3%,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比例高達65%。各大行業的頭部公司都迎來更為極端的報錄比。
  • 留學生回國就業情況
    目前,中國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大的海歸潮,大量的留學生以及國外工作者陸續回國發展,截至2016年年底僅留學生歸國人數便已達到265.11萬人,不僅僅是留學生,就著目前中國經濟形勢以及國情國力高速發展中,更多的國外工作者陸續回國,但是留學生真的在國內具有非常強的就業優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