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晚報消息,各級教育部門三令五申禁止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劃分重點班和普通班,其初衷令人欣慰———在孩子們唯一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權的這9年裡,絕不容忍為了效率而犧牲公平。
但就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最近網絡上曝出廣西桂林市永福縣一個中心小學「學渣班」的新聞,引起了很多網民的關注。
近日,永福縣堡裡鄉一位家長反映:2015年秋季學期,堡裡中心小學將該校和三多、拉木兩所小學的六年級學生按成績劃分,成績最差的學生組成了一個班級。其中,最刺痛家長們神經的,是「學校把這個班分在最差的教室,配備代課老師,像是拋棄。」
不過,與家長們的理解截然相反的是,校方和鄉、縣兩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此有著完全不一樣的解讀。
究竟是區別對待還是因材施教?是拋棄還是挽救?記者走進了這個在校內被孩子們自嘲為「學渣班」的班級。
成績最差的劃一個班?2月24日,是永福縣堡裡中心小學報名註冊的日子。
上午9點,3公裡外的拉木村,王源匆匆吃完早餐步行趕往學校。遠遠的村道上,有個王源熟悉的背影,是他同窗5年的同學。王源說,他們兩家相距不遠,以前經常結伴玩耍。說話間,王源故意放慢腳步,與朋友的距離漸漸拉開。詢問原因,這個12歲的孩子沉默了好一會,「六年級我們分班了。他學習成績好,分在好班……」
母親楊鳳告訴記者,兒子六年級分班後,明顯變得自卑了,與很多原來要好的同學疏遠了關係。「他那個班,都是成績最差的孩子。」
2015年秋季學期,拉木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全部轉入堡裡中心小學就讀。報名註冊的那天,楊鳳在堡裡中心小學校門口張貼著的分班名單上尋找兒子的名字——— 兒子被分在六年級3班。仔細看完這個班上的所有學生名字,楊鳳心生疑惑,「兒子原來班上有40來個學生,成績中等以上的,竟沒有一個分在這個班。」
家長莫軍的女兒也分在了六年級3班。「有次開家長會,我跟班上其他學生的家長一聊,才知道分在這個班的都是成績墊底的學生。」對於這種分班方式,莫軍很不理解,「以前只聽說過劃分重點班,沒想到還有把成績最差的孩子放到一起的。」
校方並不認同家長們的揣測。
「六年級3班並不是完全按照成績來劃分的。」堡裡中心小學校長阮家成告訴記者,2015年秋季學期,拉木小學和三多小學兩個村級完小的六年級撤併至堡裡中心小學。為此,學校新劃出六年級3班以接收新轉入的這29名學生。考慮到學校六年級原有的2個班名額較大,又抽出11名學生劃入六年級3班。
「六年級3班的學生成績普遍不好,主要是因為村級完小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新轉入的學生基礎普遍較差。而從原有班級抽出的11名學生,成績也都是不太好的。」阮校長說。
2015年全鄉小學秋季期中考試後,堡裡鄉中心校(鄉鎮級教育主管部門)校長韋振海從考試成績單上察覺到了堡裡中心小學六年級3班的「異常」。「與同年級的其他班級相比,這個班的考試成績很差。」韋振海說,為此他向校方了解情況,而校方的上述解釋最後也得到他們的認可。
就在記者採訪的幾天前,市教育局也接到了關於堡裡中心小學按成績分班的投訴。永福縣教育局轉接到這一投訴後,立即組織了調查。永福縣教育局紀檢組組長周春吉告訴記者,通過對學校領導、老師和家長進行走訪,調查結果已經出爐。
這份名為《關於群眾反映永福縣堡裡鄉中心小學歧視學生問題的調查處理情況匯報》指出,「將新老學生130人重新編班,學校領導也頗為為難……學校在分班時參考了學生成績,將基礎相對薄弱的40人編入132班(六年級3班),以新轉入學生為主。」六年級3班到底是怎麼劃出來的?「這個班的學生,確實都是成績最差的那部分。」班主任林波曾將2015年春季學期堡裡、拉木和三多三所小學五年級學生期末考試成績進行排名。這份排名表顯示,六年級3班的40名學生成績集中在倒數51名中。其中,成績最好的學生語文66.5分,英語51分,數學58分。
值得注意的是,
六年級3班的這40名學生裡,來自拉木小學的只有3名,來自三多小學的只有4名,其餘均來自堡裡小學。因此,六年級3班以2個村級完小新轉入學生為主的說法並不成立。分到的是最差的教室?上午10點,堡裡中心小學開始報名註冊。學生們陸陸續續走進自己的教室,找到自己的班主任報名。王源在校園裡走了一圈後,在教師辦公室裡找到了班主任林波———王源上個學期的教室已經成了挖掘機下的一堆廢墟。
看著這堆瓦礫,王源臉上露出輕鬆的笑容,雖然他還不知道新學期的教室安排在哪,「反正學校裡也沒有比這個更差的了。」
通過幾張上學期拍攝的照片,記者看到了這間教室的模樣:平房,屋頂隔熱板破了2個大洞,窗戶的玻璃破損,教室後面還放著原來學前班留下的幼兒滑梯。
王源說,教室裡的桌椅都很老舊,一搖吱吱作響,他在2個桌腳下墊了小紙團才勉強保持平穩。班主任林波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其他班級和實驗室更換淘汰下來的舊桌椅。
在六年級3班學生小偉看來,這些都是小問題,最難以忍受的是飄來的廁所氣味。從圖片上可以看到,這間教室的一面窗戶正對著學校廁所牆壁的鏤空磚,相距只有1米多。「離廁所最近的教室就是我們這間了。天氣熱的時候,教室裡都是臭味,得捂著鼻子。」小偉說,他們班因此被一些學生取名為「廁所班」。
與六年級3班同處於這排平房的還有2個學前班。六年級其他2個班級則在對面的一棟3層教學樓裡。王源說,課間休息時,有時會仰見曾經的同班好友站在走廊上朝下看,這時他會趕緊溜回教室。
「實在沒有多餘的教室了。」校長阮家成告訴記者,在拉木、三多兩所完小的六年級併入前,學校的教室就已經是滿打滿算。新教學樓原本計劃2015年秋季開學時就能建好,但因為工程問題拖延至2016年1月才投入使用。無奈,只能騰出這間平房用作臨時教室。考慮到臨時性,也未對教室的一些破損進行修復。
「六年級3班的教室陳舊、裝修差是事實,但學校教室不夠用,總會有個班分在這間教室。」永福縣教育局紀檢組組長周春吉說,學校給六年級3班安排這個教室,並沒有區別對待的意思。
當條件最差的教室與成績最差的學生聯繫在一起,一些家長心裡難免有「想法」。家長廖麗娟說,學校開家長會時,很多家長提出過這個問題,「成績差的孩子被聚在一起,又分在這麼差的教室,不是歧視,是什麼?」
面對家長的質問,班主任林波常常無言以對,「從教20年,我也沒見過這種分班方式。」
到底是拋棄還是挽救?但在校方看來,一些家長持這種觀點,完全是出於誤解。
「學校把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分到一個班,並不是拋棄,而是為了因材施教。」校長阮家成說。阮家成告訴記者,這些學生基礎薄弱,大多數連簡單的分數加減法都不會。將他們分到一個班,老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從基礎鞏固抓起,逐漸恢復學生的學習信心。「如果是放在其他班一起教學,他們很難跟上正常的教學進度。」
而從教30餘年的臨桂區兩江鎮中心小學老教師王金秀有著不同的理解。
王金秀告訴記者,她曾在4所小學任教,因為撤點並校而需要重新分班的情況也經歷多次,「每次分班,學校都會參考學生的成績,但目的是為了將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均勻混搭。」
「其實,老師都不想班裡有差生——— 一方面拖全班平均成績後腿,影響老師的教學業績;另一方面,也是課堂紀律的主要不穩定因素。」王金秀說,但如果將差生單獨分班,不僅家長難以接受,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也不利。「小學階段的孩子自制力較差,差生和好生分隔開來,很可能互相影響,發展成為更加嚴重的兩極分化。」
家長廖娟就有著這樣的憂慮。
廖娟告訴記者,上個學期,她因為兒子上課時屢次吵鬧被班主任請到學校談話,那也是第一次。「兒子雖然學習成績一直不好,但以前在學校都比較安分。我回到家責怪他時,他竟然說班上還有很多比他更調皮的。」
這樣的狀況,也讓班主任林波頭疼。
「在正常的班級,不寫作業、上學遲到就算調皮搗蛋的了。而這個班上幾乎每天都有兩三起學生鬧彆扭、打架的事情。上學期剛開學,就有名男生將一名女生踢倒摔傷,我趕緊送去醫院。」林波告訴記者,作為班主任,處置這些狀況耗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督導學生學習變得更加困難。
對於劃分差生班,廣西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吳素梅教授也有著自己的看法。
「劃分差生班,本質上與常見的劃分重點班和普通班是一樣的,只是更為絕對化。」吳素梅認為,這種分班方式有利有弊,學校因材施教的初衷可以理解,而家長的擔憂也有道理。畢竟,過早地給孩子貼上「差生」的標籤,可能會在部分孩子身上產生汙名效應,帶來自暴自棄等消極影響。
上主課的都是代課老師?在吳素梅看來,如果學校在劃分差生班的同時,能向這個班傾斜更多的教育資源,切實鞏固學生的基礎,提升學生的成績,應該能打消一些家長的疑慮。
而這,恰恰是令家長更擔憂的地方。「學校給六年級3班配備的都是沒有教學經驗的代課教師,這能叫因材施教嗎?」家長莫軍質疑。
記者從學校了解到,六年級3班上學期任課教師一共3名,除了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林波外,數學老師楊淇,英語老師丘綱奇都是代課教師的身份。記者從兩位在該校任教多年的老師那裡了解到,學校聘有六七名代課老師,其中半數是分在學前班。「把代課老師分在升學班的情況很少見,而一個升學班有2門主課都由代課老師任教的情況,以前從來沒見過。」
「代課的身份,並不意味著這名老師的教學能力差。」校長阮家成解釋說,楊淇和丘綱奇兩名老師都是從大中專院校畢業。其中,楊老師剛從學校畢業,有朝氣,知識面廣;丘老師曾擔任過學校的政教處主任。
記者從班主任林波口中得知,丘老師在任教六年級3班前一直在學校從事保安工作,此前幾個月擔任學校政教處主任,是因為擔任該職務的妻子休假,臨時頂班。任教2個月後,楊淇老師辭職了。楊淇告訴記者,他在堡裡中心小學擔任代課教師只因畢業後一時閒在家,後來通過考試轉到鄉財政所上班。「把這些成績差的孩子分在一個班,對於學校來說方便管理,但對這些孩子來說不公平。」
楊淇離職後,按照學校的安排,林波還要兼上數學課。
「感覺更吃力了。」林波說,因為班上孩子大多學習態度不好,紀律鬆散,上課講話、揪辮子之類的狀況頻發,「上一節課,幾乎每5分鐘就要停頓一會,讓他們安靜下來。一堂課常常只有半節課的有效教學時間,更別提與學生互動了。」
由於閱卷系統的故障,全鄉2015年秋季學期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還未出爐。班主任林波也不知道,一個學期下來,班裡孩子的成績到底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但對於紛紛擾擾的分班風波,
永福縣教育局作出的《關於群眾反映永福縣堡裡鄉中心小學歧視學生問題的調查處理情況匯報》已經給出了結論:將基礎相對薄弱的40人編入132班(六年級3班),確實是為了便於因材施教,不得已而為之。值得一提的是,記者在那份2015年春季學期堡裡、拉木和三多三所小學五年級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排名表上看到:成績墊底的51名學生中,有8名學生的名字另外被紅圈圈起——— 結果是,他們被分到的是堡裡中心小學六年級的其他兩個班。
「這些學生,是學校老師的親戚或朋友的孩子。」班主任林波解釋說。(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